-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中國當代戲劇演出作品分析教程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4049746
- 條形碼:9787104049746 ; 978-7-104-04974-6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當代戲劇演出作品分析教程 本書特色
戲劇是人類對自我探究的重要精神和情感活動,在兩千多年的戲劇藝術發展歷程中,它以自己獨有的美學特質,記錄著人類文明的成長。在不同的時代中,它伴隨著人類對于自我探究產生的新感悟和新哲思,使人類得以在更高的層次上進行精神交流和情感傳遞。戲劇對于人的成長同樣具有特殊的意義,無論從理性到感性的認知和表達,從對美學的感悟到藝術良知的培養,可以說,戲劇都是給人的精神以力量,思想以啟迪的一種獨特的藝術形式。 —— 郝 戎 中央戲劇學院院長,黨委副書記,教授,博士生導師。
中國當代戲劇演出作品分析教程 內容簡介
該教程中所選定的戲劇演出基本囊括了現、當代中國話劇舞臺上很有創作成就的導演藝術家的代表作,它們可以集中反映中國當代戲劇創作的主要風貌。一方面,這些戲劇演出的舞臺藝術應成為中國戲劇人才培養的重要教材;另一方面,選擇這一時期的很好導演藝術家的作品進行分析,也為研究“中國話劇導演史”這一課題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中國當代戲劇演出作品分析教程 目錄
《茶館》的演出分析
“寫意戲劇觀”的演劇夢想
——《中國夢》演出分析
一部導演主體意識覺醒的杰作
——《桑樹坪紀事》演出分析
用表現美學譜寫一首瑰麗的詩歌
——《培爾·金特》演出分析
一個中國農民的心靈史詩
《狗兒爺涅槃》演出分析
在荒誕的黑暗中“扮演”
——《女仆》導演藝術
悲劇英雄命運的終極拷問
——《商鞅》演出分析
在精神的荒原中流浪
——《荒原與人》演出分析
一座揭露戰爭真相的“紀念碑”
——《紀念碑》演出分析
為我所用——對西方經典戲劇作品的“本土化”改編
——《玩偶之家》演出分析
“戲中有戲”的桃花韻
——《我愛桃花》演出分析
悲憫意識與東方審美的當代化表達
——《生死場》演出作品分析
先鋒性的實驗
——《一個無政府主義者的意外死亡》演出分析
中國式怪誕色彩的黑色喜劇
——《秀才與劍子手》演出分析
在互動中體驗“劇場性”特征演出的藝術魅力
——《語文課》演出分析
行者都隨心路無疆
——《行者無疆》演出分析
后記
中國當代戲劇演出作品分析教程 節選
《中國當代戲劇演出作品分析教程》: 一部作品擁有它的普世價值,但是也會因為其作者生活環境、思維方式和情感表達方式的不同,而帶來表達方式和表達內容的偏重。作為中國的創作者,要將一部誕生在外國土壤的作品,扎根于中國的舞臺上,使中國的觀眾能夠產生情感共鳴和哲理思索,就必然要將這顆“種子”進行有效的“嫁接”,使其能夠適應于中國人的思維習慣、哲學思考范疇和情感表達方式,既能反映中國創作者的創作個性和氣質,也能滿足中國觀眾的欣賞習慣,使劇作和觀演能夠產生*大限度地共振。 徐曉鐘導演在《培爾·金特》的創作中做了具體而微的示范!杜酄·金特》是個典型的北歐戲,有北歐人的形象、性格與氣質,有北歐人的幻想,也有他們的傳說和習俗。如何在二度創作中既能體現出劇本的基本特色,同時能夠使用中國民族特色來滿足我們的民族欣賞習慣,啟發我們對劇本哲理的思考,反映出我們創作者的藝術創作氣質,以及我們對戲劇美學的追求。這里面隱含著一層邏輯關系——“在體現原劇基本特色的基礎上,適應本國觀眾的欣賞習慣,體現本民族的美學原則!睋Q言之,如果喪失了劇作本身的風格,再去添加多少本民族元素也無濟于事了。因此,尊重劇作原本的風格內核,在表達方式上點到為止地滲透本民族特色,用中國方式,講外國故事,就是本劇的一大基本原則。這也從側面反映出了徐曉鐘導演藝術的一大特點:善于提綱挈領,抓住戲的主干,由里而及表,使得演出中每一個局部都能為整體服務! ⌒鞎早妼а菰诒緞〉膶а輼嬎贾姓摷爸袊氐臉祟}是“融進一點中國風格”,可見,《培爾·金特》中的中國元素是有限的,但它并非不奪目。它均勻且含蓄地隱藏在整個演出過程中,使其連貫、統一,“有中國特點、中國風格,有戲曲特點,但不是戲曲化”。這首先體現在本劇中運用的諸多視覺形象上:北歐童話中的山妖,似人非人、自以為是、自私自利,時而爬行,時而直立,這與中國觀眾熟悉的豬八戒異曲同工,因此在造型上主創們把它具象成一個帶著豬鼻子、形體佝僂、聲音粗啞的童話形象;劇中的那匹滑稽的“婚馬”,也被戲謔地表現為了“豬頭舞獅”;鑄紐扣的人在劇中是“執法者”的象征,為了強調“執法者”超自然的威懾力量,主創們采用了川劇變臉的形象突出角色詭異、具有審判感的特質……這些視覺形象無不具有中國傳統的審美情趣,而又不喪失演出整體的神秘北歐風格。它們錦上添花,拉近了觀眾與演出的距離! ‘斎,上述的外部特征還并不是主創們關于中國風格*主要的考慮,《培》劇*具民族特色的其實是在理念層面上對于傳統戲曲美學的借鑒。其中很重要的一點便是上文提到的兩種演劇觀念兼用的美學原則。除此之外,還在于《培》劇發掘了現代戲劇和傳統戲曲的共通性。眾所周知,在20世紀我國戲劇界還普遍囿于寫實主義樊籬之時,徐曉鐘導演便大聲疾呼“恢復戲劇藝術的本性”——“假定性”與“扮演感”。他敏銳地發現了傳統戲曲中蘊含的這些特性,并大膽地運用到《培爾·金特》的藝術實踐中。其中,假定性拓展了舞臺上可表現的內容,活人扮演則大大增強了舞臺表現力。這對于《培爾·金特》這樣一出天馬行空、帶有濃重喜劇色彩的哲理性悲劇來說,無疑是極為恰當的選擇。假定性方面,本劇運用了戲曲中“移步換景”的手法,諸如培爾背母過河、墜海后與水手爭相活命等場面都在有限的舞臺物理空間內,展現了諸多大場面的處理;導演還借用了戲曲中演員跳進跳出的評價意識的表演,如第三幕,綠衣妖女纏住培爾不放,培爾悔恨交加地栽倒在地。這時,徐曉鐘要求扮演妖女的演員突然跳出角色,一個鷂子翻身背對背地疊在培爾背上說出作者的臺詞:“這都是思想和欲望引起來的!”演員在表演中跳出角色去評價劇中人,類似中國戲曲的“打背弓”!
中國當代戲劇演出作品分析教程 作者簡介
楊碩,中央戲劇學院導演系教授、系副主任、碩士研究生導師。 代表作:《家》《嚴峻的考驗》《窩頭會館》等! ±钌,中央戲劇學院導演系副教授、系黨總支副書記。 代表作:話劇《誰愛誰,愛誰誰》《擺渡人》:兒童劇《尋找》等。 黃凱,中央戲劇學院導演系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 〈碜鳎骸段也皇抢畎住贰肚f先生》;音樂劇《王二的長征》等! ⊥蹑面,中央戲劇學院導演系講師! 〈碜鳎涸拕 恫·縫》;音樂劇《鋼的琴》;舞臺劇《戰馬》(中文版)等。 霍櫻,中央戲劇學院導演系副教授。 代表作:《華沙旋律》《花木蘭》《家》等。
- >
姑媽的寶刀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自卑與超越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月亮虎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