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魯迅全傳:苦魂三部曲-增訂版(全三冊)
-
>
大家精要- 克爾凱郭爾
-
>
尼 采
-
>
弗洛姆
-
>
大家精要- 羅素
-
>
大家精要- 錢穆
-
>
白居易:相逢何必曾相識
奮斗與奉獻:當代優秀農村基層干部紀事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9273252
- 條形碼:9787109273252 ; 978-7-109-27325-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奮斗與奉獻:當代優秀農村基層干部紀事 本書特色
在我國農村實現全面小康這一進程中,有一些村莊表現突出,社會經濟發展一直走在前面,它們的帶頭人個個都是“奮斗者”,現在將他們的奮斗事跡集體呈現在大家面前的這本《奮斗與奉獻》一書中,很好地展示農村基層黨員干部的“奮斗者”形象。 廣大村干部要緊跟時代發展步伐,培育和發揚自己的村莊精神,艱苦奮斗,自力*生,不斷開拓進取,唯有如此,才能闖出一片新天地。
奮斗與奉獻:當代優秀農村基層干部紀事 內容簡介
《奮斗與奉獻:當代優秀農村基層干部紀事/建黨百年村莊人物叢書》作為建黨百年村莊人物叢書的中冊,講述的就是37位基層黨員堅定信仰、奉獻村莊的事跡,分為村莊共富實踐、脫貧攻堅楷模、巾幗創富榜樣、孺子牛帶頭人和探索的前行者5個部分。村莊共富實踐聚焦一批在村莊發展上堅持集體發展、共富共享的有影響力的村干部;脫貧政堅楷模展示一批村干部在產業振興、助力脫貧領域的所作所為;巾幗創富榜樣著重講述為百姓辦實事、謀利益的女性村干部故事,展現她們治村有創新、致富不輸人的風采;孺子牛帶頭人記錄幾位俯下身子、傾心為民,幾十年如一日服務村莊的村干部事跡;探索的前行者謳歌一批不斷探索鄉村振興新路徑,讓美好生活惠及每一位村民的村莊楷模。37位基層黨員都是新時代村莊發展中具有代表性的領軍人物,他們在帶領村莊發展中,堅定作為共產黨員的信仰,扎根鄉村、創業創新、無私奉獻,譜寫了中國農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一曲壯歌。
奮斗與奉獻:當代優秀農村基層干部紀事 目錄
前言
**部分 村莊共富實踐
吳協恩:華西村的新掌門
陳曉拴:沉著穩健,砥礪前行
李黑記:容天下人,干天下事
陳重才:大紅門服裝業的締造者
魏牛庚:40年傾力打造小康村
王宏斌:一心謀求共產主義
鄢靜:其身正,不令而行
耿瑞先:永遠當好老百姓的兵
第二部分 脫貧攻堅楷模
方繼凡:打造中國名茶生態**村
郭占君:忠誠擔當只為民
沙吾爾·芒力克:尉犁永遠挺立的胡楊
王紹南:黨建引領,走出“黃鋪模式”
柯小海:堅定信念,肩負使命
楊再煉:黨員的*高宗旨是為人民服務
張付仁:“*美鄉村”的引路人
第三部分 巾幗創富榜樣
郁霞秋:丹霞染出新秋色
薛正紅:巾幗“村官”領共富
李瑞英:傈鄉山寨領路人
高淑貞:扎根沃土,情灑農家
李曉霞:特色產業助力美麗鄉村
楊寶玲:扎根基層的“鐵娘子”
支芬:“四個建設”引領新型城鎮化
第四部分 孺子牛帶頭人
牛寶偉:俯首甘為孺子牛
陳玉圭:浩然正氣,無私奉獻
寧小五:為村民辦真事、辦實事
潘柱升:“義工村官”的無悔選擇
孫開林:用拼命精神打造“堯治河夢”
付華廷:“沂蒙精神”的當代傳承
郭成志:為黨爭光,為民干事
第五部分 探索的前行者
李錦柱:奮斗之中見初心
方中華:初心如炬,芳華方林
傅企平:一犁耕到底,創業永不休
邢利民:堅守初心創共富
張文德:幾番沉浮鑄就“蘇中**村”
孟慶喜:癡癡為黨,心系百姓
高德敏:扛起戰旗村發展的“大旗”
王傳喜:鄉村振興“領頭雁”
后記
奮斗與奉獻:當代優秀農村基層干部紀事 節選
《奮斗與奉獻:當代優秀農村基層干部紀事/建黨百年村莊人物叢書》: **部分 村莊共富實踐 吳協恩:華西村的新掌門 吳協恩,男,1964年6月生,江蘇江陰人,吳仁寶之子;中共黨員,現任江陰市華西村黨委書記、村委會主任、華西集團董事長;江蘇省人大常委會委員,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 1993年,吳協恩嶄露頭角。他帶領華西村與江蘇中煙淮陰卷煙廠合作推出華西村牌香煙,之后又與五糧液集團有限公司合作出品華西村酒。2002年11月,吳協恩出任華西集團總經理。2003年7月,吳協恩全票當選華西村黨委書記、華西集團董事長。 從2003年被推選為華西村黨委書記起,吳協恩執掌這個名滿天下的村莊已經17年了,雖然早已過了知天命之年,但他仍然謙虛地將自己定位為“新書記”。這個“新”,一方面是緬懷和紀念,昭示著華西人永遠不會忘記“老書記”吳仁寶的豐功偉績;另一方面,“新”也是吳協恩的追求,代表了他永遠跟著時代的步伐,銳意進取,勇于創新發展道路的決心。 一、歷練與準備 華西村的品牌價值要轉化為經濟價值,這是吳協恩一開始就堅定的道路。 1964年6月,時任華西大隊黨支部書記的吳仁寶家,迎來了第4個也是*小的一個兒子。吳仁寶給他取名叫“協恩”,在村里,大伙兒都習慣喊他“阿四”。 1974年,吳協恩剛10歲,時值盛夏,天氣格外悶熱,華西大隊的村民們都在地頭搶收搶種著當年的雙季稻,忙得不分白天黑夜。村里那一汪清涼的池塘,便成了這些脫離了大人管束的孩子們*喜歡的去處。同村孫慶良12歲的獨子在玩耍時不慎溺水身亡,當書記的吳仁寶去勸悲痛的孫家人,勸到*后說,“你們別哭了,我把我的兒子給你們。”這樣,*小的兒子吳協恩就被過繼給了孫家。7年后孫慶良去世,孫家母女要求吳協恩成為孫家女婿。1982年,高中畢業剛剛成年的吳協恩答應了家里安排的親事,與養父母家的小女兒訂了婚,從孫家養子變成了孫家女婿。吳協恩是一個孝順念舊的人,從結婚到現在,他一直和養母一家生活在一起。30多年來,吳協恩十分孝敬老人,并將孝老愛親的家風傳承下來,子孫們也都以他為榜樣,小孫女每天早起**件事,就是要向長輩們問好。 訂婚那年11月,吳協恩想要跳出華西村的懷抱,去外面的世界歷練,同時懷揣報效祖國的夢想,他不顧家人的反對毅然參軍入伍,成為某野戰部隊修理所的一名后勤兵。一開始,吳協恩想隱瞞自己的身份,但華西村實在太有名了,領導知道他是吳仁寶的兒子后,本想照顧他,讓他去開車,但吳協恩主動要求去干*苦*累的修車活。軍旅生涯磨煉,見證了吳協恩從一個高中畢業的大男孩向男人的蛻變,也鍛造了他外柔內剛的性格,給他留下了一生中*寶貴的財富。 1985年,吳協恩退伍回到了華西村,并結了婚,已成人成家的吳協恩決心干出一番事業。當時正值華西村工業化比較困難的時期,專業技術人才比較緊缺,吳協恩憑著自己在部隊學的技術,主動在村里的汽修隊當起了修車工。這一年夏天,吳仁寶意識到國家新一輪建設高潮在即,銅鋁材必為急需,于是和上海銅廠聯營建起了一座銅鋁材廠。廠子剛建成時,華西村出產的銅鋁材板雖然質量上乘,卻因為沒知名度,加上人們對鄉鎮企業產品不放心,市場并不買賬。于是吳協恩又去新廠子里當起了推銷員。以前華西村民笨嘴拙舌搞推銷,人家一聽就覺得,要么是偽劣產品,要么是江湖騙子。吳協恩有文化,用軍人的誠信感動了很多客戶,加上華西銅鋁材的質量過硬,因此吳協恩的銷售業績十分突出。1990年,因為出色的業務能力,吳協恩當上了華西村鋁制品廠的廠長。吳協恩的商業頭腦好像是與生俱來的,也有可能是長期在老書記身邊耳濡目染的結果,他執掌的鋁制品廠頭一年的銷售量就超過了1000萬元,利稅比上年同期增長了45%,是當時全村增幅*大的企業。 但吳協恩并不滿足于一個廠的產值。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華西村的名氣如日中天,在全國率先成為“電話村”“彩電村”“空調村”“別墅村”。1988年,華西村的年產值達到了億元,享譽海內外。吳協恩卻一直在琢磨怎么讓這個品牌價值轉化成經濟價值。 1993年,他找到已虧損兩個多億的江蘇淮陰卷煙廠,提出合作,允許對方使用“華西村”的名號,在保證品質的基礎上,華西村不投錢,還要收取一定的品牌使用費,雙方一拍即合。華西村牌香煙一炮打響,讓江蘇淮陰卷煙廠一舉扭虧為盈,發展成為總資產幾十億元的大公司。接著,華西村又與五糧液集團有限公司合作開發華西村酒,再次獲得市場認可,為華西村贏取了豐厚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從此,“華西村”品牌經濟躍上了全新的臺階,以使華西村以3個字為資本,實現了由無形財產向有形財產的跨越。 1995年,老書記吳仁寶響應國家的扶貧號召,決定在黑龍江省肇東市小山屯村建立“省外華西村”,讓更多的人富起來。吳協恩主動請纓。小山屯村只有56戶人家,大都是從“三省九縣”搬遷過來的移民,在那里,人們雖能吃得飽,但是富不起來。村莊地勢高高低低、坑坑洼洼,吳協恩帶領的華西隊伍在小山屯村一待就是3年,與村民同吃苦共創業。先是平整、開發1200畝土地,接著又筑起10多公里的引水溝,從松花江引水灌溉,使3500多畝荒地實現引水治堿,種上了水稻。吳協恩還接手了當地一個即將倒閉的電線電纜廠,使其扭虧為盈。3年時間,當地人均收入從1000多元提高到4000多元,全村實現了脫貧。吳協恩從前在華西村一直從事企業經營,小山屯村的經歷讓他有了村莊治理的直接經驗。 從黑龍江回來,吳協恩又致力于華西股份的上市工作。1999年,中國農村**股——華西股份順利上市,華西村下屬企業的正規化水平和管理水平得到了大幅度提升,也讓老書記對吳協恩的能力有了更深的認識。2002年,吳協恩開始擔任華西集團總經理。 挑起集團總經理的重擔后,吳協恩的工作熱情更加高漲,他按照村黨委的決策,將集團原有的15個公司合并成八大公司,2003年初,吳協恩還制定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在集團推行企業合作制、經理負責制、董事監督制和工代議事制,對職工實行首位高工資制、末位淘汰制、違章辭退制。深化改革的目的是讓集團朝更健康穩定的目標發展,吳協恩對集團也進行了目標定位:21世紀頭20年中的**個10年,中心村要達到中康,周邊村向小康邁進,第二個10年,中心村要達到大康,周邊村向中康邁進。 ……
奮斗與奉獻:當代優秀農村基層干部紀事 作者簡介
班鋼,男,安徽舒城人,1988年生,文學碩士,中國村社發展促進會副秘書長。從事村莊文化交流與傳播工作,在期刊上發表過多篇相關文章。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月亮與六便士
- >
巴金-再思錄
- >
唐代進士錄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史學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