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估到手價是按參與促銷活動、以最優惠的購買方案計算出的價格(不含優惠券部分),僅供參考,未必等同于實際到手價。
-
>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茨威格短篇小說集
-
>
女人的勝利
-
>
崇禎皇帝【全三冊】
-
>
地下室手記
-
>
雪國
-
>
云邊有個小賣部(聲畫光影套裝)
-
>
播火記
唐伯虎筆墨驚奇.書畫案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2031683
- 條形碼:9787552031683 ; 978-7-5520-3168-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唐伯虎筆墨驚奇.書畫案 本書特色
唐伯虎,明代著名畫家、書法家、詩人。本系列小說以他的真實傳記為基礎,講述大明文化圈的風云變幻,其特點如下: 重塑唐伯虎的文學形象。唐伯虎是多情才子,更是一代狂生。本系列小說將打破世人對唐伯虎傳奇形象的片面想象,以史料中唐伯虎的坎坷仕途為基礎,進行合理重塑,復原一代才子。 詳細講述大明王朝文化圈。小說包羅明朝的文學、書法、繪畫等多種文化元素,并從文壇的懸念延伸至朝野的紛爭,讀者不僅可一窺大明中期的藝術(dian feng)與文化脈絡,亦可從中了解歷史的真相。 盡顯懸疑小說的敘事魅力。小說中的反轉、謎題、陰謀詭計、設局布陣,均有其獨到之處。與時代背景下文化藝術的巧妙結合堪稱精彩絕倫,讀起來蕩氣回腸,亦讓人掩卷深思。
唐伯虎筆墨驚奇.書畫案 內容簡介
五百多年來,世人皆知唐伯虎風流多情,放蕩不羈,是江南才子。 其實他的人生怪事連連,懸念叢生,遠超所有人的想象。 1495年寒冬,蘇州城外的一間茅屋內,唐伯虎正經歷著人生中(zui)艱辛的時刻,父母雙亡,兄弟反目,家財敗盡。他于酒色中放縱自我,思考著命運對自己予以慘痛重擊的原因。 他不知道,自己手中這支創作出無價書畫的毛筆,在攪動整個大明文化圈的同時,也為自己埋下了*驚險、(zui)殘酷的伏筆…… 一支筆,攪動大明文化圈!
唐伯虎筆墨驚奇.書畫案 目錄
第2章 寧王府 /88
第3章 花滿樓 /171
第4章 桃花塢 /255
唐伯虎筆墨驚奇.書畫案 節選
唐伯虎在準備臨摹仿古之前,先沐浴更衣了一番。之后,他換上了一件白色寬袖內衫,頗有一種超凡脫俗、仙風道骨的模樣。回想大年三十的晚上,實在難以將那個窮困潦倒、衣衫襤褸的落魄書生與眼前的唐伯虎相提并論。 唐伯虎站在桌案下首,手握畫筆,聚精會神,正憑著記憶修補畫作的細微之處。徐禎卿站在左側,側臉看去,只見唐伯虎額頭布滿汗水,便急忙抬起右手,用手中的干紗布為三師父輕輕拭去汗珠。如若汗珠滴落在畫作上,兩人之前的努力都將付諸東流。 這時,徐禎卿眼角瞥到一個光亮亮的東西。側目看去,原來是唐伯虎俯身作畫時,脖頸處懸掛著的白玉吊墜顯露了出來。徐禎卿曾聽祝枝山說過,世間(zui)好的白玉為羊脂玉,溫潤純凈,潔白無瑕,如同凝脂。 徐禎卿雖對玉石無甚研究,但此前第1次看到這枚白玉吊墜時,還是被其精致絕卓的雕工與不帶一絲雜色的玉質所吸引。 那是一只張牙舞爪的白虎,雖只有桃核大小,但虎身、虎爪、虎尾,甚至細微到虎目、虎耳、虎牙,都雕琢得栩栩如生,自帶肅穆氣質。他百般央求下,唐伯虎才允許他拿在手中撫玩。 不知是幻覺,還是世間真有如此奇玉。拿捏在手心時,那玉身內里仿佛散發出絲絲寒氣,透過肌膚,鉆入心窩。 原來,唐伯虎出生在成化六年二月初四,恰巧是寅年寅月寅日。更為離奇的是,唐伯虎又在寅時初刻呱呱墜地,唐廣德便為兒子取單名一個“寅”字,“寅”謂之“虎”也。所以,這枚白虎吊墜,唐伯虎始終掛在脖頸,從未離身。到了二十歲冠禮之年,唐廣德又為其取字“伯虎”。 “昌谷!” 唐伯虎一聲斷喝,將徐禎卿思緒重新拉了回來。他急忙拿起手中紗布,將三師父額頭汗珠拭干,視線從白虎吊墜移開,低頭向畫作看去。 此次所臨摹的畫作,正是唐伯虎之師沈周所作的《廬山高圖》。兩人已在這個“大火爐”中足足待了十五天,這是(zui)后一天,也是(zui)為關鍵的一天,成敗在此一舉。 終于,唐伯虎停筆,直起腰身,長吁一口氣。他輕撫鼻下髭須,雙眸中透著一絲事成過后的愉悅,同時也多了一分意猶未盡。 “三師父,好了嗎?”徐禎卿湊過頭來,看著唐伯虎。 “畫是作完了,不過也只是第1步而已。”唐伯虎從徐禎卿手中拿過紗布,自顧自擦掉臉面上的汗水。 徐禎卿不解道:“這幅畫也需要仿古?不是只有古畫才需要嗎?” 唐伯虎呆呆站立了好幾個時辰,再加上始終凝神聚氣。這時一旦放松,頓感腰酸背痛、頭暈目眩,急忙坐在角落一張木椅上休息。 “這幅《廬山高圖》是老師四十一歲時,送給他的老師陳寬陳醒庵的七十歲壽禮。”說到此處,心中又是惆悵萬千。唐伯虎自甘墮落后,沈周一氣之下,將其趕出了齊賢會館。如今唐伯虎已有半年多未曾見過沈周,不免悲從中來。他急忙收起那份苦悶,笑著望向徐禎卿,接著說道:“所以這幅畫卷距今也有二十七年之久,多多少少會出現泛黃發舊的特征。” 徐禎卿似有所悟,微微點了點頭。 “昌谷,你覺得我所作這幅《廬山高圖》的筆法與老師有幾分相近?”唐伯虎放下紗布,眼神不再像之前那般籠罩著一層薄紗,而是透著幾分期待與激動。 徐禎卿得祝枝山等人之福,進入齊賢會館,對沈周畫作技法,知之甚詳。沈周四十歲之前,只畫一些花鳥蟲魚的小幅畫作。四十歲之后,則以大畫為主。《廬山高圖》可視為其畫作的分水嶺。沈周將宋元時期的水墨淺絳和勁健濃墨融會貫通,自成體系,已然成為吳中畫派的鼻祖。 別看徐禎卿只有十六歲,平日里不修邊幅,但對歷代書法繪畫作品如數家珍。唐伯虎所作《廬山高圖》,虛實均衡,構圖飽滿。畫面上水的空靈、云的浮動,再加上直瀉潭底的飛瀑,使密實的構圖里又多了幾分生動氣韻。 他回過頭看著唐伯虎,一臉尷尬,牽強笑道:“三師父,我也未見過此作真跡,所以細節之處不予品評。不過,你的筆法技藝與沈老師近乎一樣。而且憑三師父的記憶與實力,定不會打無把握之仗。所以,我相信這幅畫作(zui)少有九成相近。” 突然,徐禎卿臉色又變了,惹得唐伯虎哭笑不得:“但是……三師父,你這樣做,如若讓沈老師知道的話,會不會……” “不會,忘記你二師父如何稱呼老師的嗎?”唐伯虎笑了起來。 徐禎卿恍然大悟:“對!二師父稱沈老師為‘神仙中人’。” 沈周胸襟寬廣,一生優游林泉,書畫做伴。平日里待人接物更是平和溫善,販夫牧豎向他求畫,鮮有拒絕。甚至有人作他的贗品,求為題款,他也欣然應允。文徵明極其欽佩沈周的胸襟,故而笑稱他為“神仙中人”。 唐伯虎自父母和妹妹相繼離世之后,每日揮金如土,家產轉瞬一空。有一日,別離樓老板莫厲找到唐伯虎,重金讓他臨摹一幅畫作。唐伯虎左思右想,還是答應了下來。事畢,唐伯虎將五十兩銀子拿在手中,既欣喜又猶豫。但當文徵明得知此事,喝令他不要再與莫厲做仿畫交易之時,唐伯虎為了賭氣,干脆不管不顧,對莫厲所提要求,一概應允。 從那以后,唐伯虎覺得自己并非他們口中的廢物,靠仿作也可自給自足。在這種有些扭曲的心態下,唐伯虎已從光鮮亮麗的江南第1才子,成為仿畫黑市中以假亂真的行家里手。 此次所作的《廬山高圖》,也是莫厲年前所托。 唐伯虎想著想著,見畫作墨跡已干,站起身道:“好了!接下來,進行題跋部分。”他重新走到桌案下首,將一紙章文字遞與徐禎卿,“你念我寫。” 徐禎卿一手拿著紗布,一手捏著紙。紙上所寫的是一首古體長歌。 唐伯虎先在畫卷右上角寫下“廬山高”三字篆書,拿起桌案左側放置的一枚印鑒,深深按在三字篆書下方。印鑒所形,似是一個葫蘆,兩個葫蘆肚中各印一字,合為“石田”。 徐禎卿見唐伯虎準備停當,朗聲念道:“廬山高,高乎哉!郁然二百五十里之盤踞。岌乎二千三百丈之巃嵸。謂即敷淺原,培嶁何敢爭其雄……” 行書小楷(zui)顯筆法功力,稍有不穩,雖可彌補,但勢必與原畫字跡有異。只見唐伯虎下筆堅如磐石,筆桿垂直挺拔,如一根鐵杵。 徐禎卿一邊幫唐伯虎擦拭汗水,一邊向字跡看去,心中又妒又敬。略一走神,一滴汗水落下,兩人驚呼,徐禎卿順勢一甩,竟用干紗布生生接住。 “昌谷,你若再漫不經心,我們的努力勢必功虧一簣。”唐伯虎嚴肅道。 徐禎卿急忙低頭,小聲說道:“三師父,對不住!” 唐伯虎扭過身去,長吁了一口氣,問道:“下句是什么?” “西來天塹濯其足,云霞旦夕吞吐乎其胸。回崖沓嶂鬼手擘,澗道千丈開鴻蒙。瀑流淙淙瀉不極,雷霆殷地聞者耳欲聾。時有落葉于其間,直下彭蠡流霜紅。金膏水碧不可覓,石林幽黑號綠熊……” 唐伯虎已將這首題跋練過無數遍,但還是不敢掉以輕心。小心翼翼,又要下筆如飛,稍有停滯,勢必會被行家里手看出破綻。所以,他胸中像是憋著一股氣,只有將詞句寫完之后,才敢大口呼吸。 “下一句!” 徐禎卿在旁更是焦急萬分,暗自為唐伯虎捏一把汗,就連說話的聲音都微微有些發顫:“其陽諸峰五老人,或疑緯星之精墜自空。陳夫子,今仲弓,世家廬之下,有元厥祖遷江東。尚知廬靈有默契,不遠千里鐘于公。公亦西望懷故都,便欲往依五老巢云松。昔聞紫陽祀六老,不妨添公相與成七翁……” 千萬不能出錯!唐伯虎心頭怦怦亂跳,一字之差,就可使他們半月之功付諸東流。 “我常游公門,仰公彌高廬。不崇丘園肥遁七十淫,著作白發如秋蓬。文能合墳詩合雅。自得樂地于其中。榮名利祿云過眼,上不作書自薦,下不公相通。公乎!浩蕩在物表,黃鵠高舉凌天風。” 唐伯虎收筆之時,心有余悸,不禁吞咽口水。突然,眼前一黑。 ……
唐伯虎筆墨驚奇.書畫案 作者簡介
王懸,紫焰文化品牌作家,“80后”,山西陽泉人。從小對唐伯虎癡迷不已,心向往之,對其書畫作品如數家珍,玩味內里奧妙間更是對中國傳統文化肅然起敬,更花費十年光景玩味其中奧妙。為創作本書,遍查《明史》、《明通鑒》、《明史考證》等著作。
- >
經典常談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自卑與超越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史學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