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心靈的語言:古典音樂入門 版權信息
- ISBN:9787308203616
- 條形碼:9787308203616 ; 978-7-308-20361-6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心靈的語言:古典音樂入門 本書特色
《心靈的語言:古典音樂入門》非常適合那些對古典音樂感興趣,但有點被它嚇到的人們。——《華爾街日報》本書結構緊湊、易于閱讀。揚·斯瓦福德文筆幽默、富于激情……對入門級讀者來說,作者對作曲家日常生活軼事的熟知,讓每首樂曲的歷史都煥發著活力。——《旗幟周刊》揚·斯瓦福德打開了古典音樂世界的大門。他鼓勵我們以情感方式去喚起音樂體驗,他讓我們意識到,每個人都有能力接觸到*偉大的藝術形式,并從正確的方向開始。——泰德·利比(《古典音樂百科全書》作者)在這本書中,揚·斯瓦福德用文字捕捉到了音樂的精神。作者采用短篇素描的方式介紹了一系列作曲家及其作品。閱讀本書不僅能收獲書中真實的文字,更重要的是會讓你主動接觸、聆聽他們的音樂。——艾克斯·伊曼紐爾(美國著名鋼琴家)揚·斯瓦福德是作曲家兼傳記作家,也是音樂史研究專家。與他出版的音樂傳記不同,《心靈的語言:古典音樂入門》不是一本學術性著作,而是為所有古典音樂愛好者撰寫的大眾入門讀物。本書通過不同時期一系列重要作曲家的小傳,激發讀者對古典音樂的好奇心,從而理解古典音樂及創作、演奏這種音樂的人。 “一本敘述性的古典音樂簡史,一本為新手準備的入門書,一本為耳熟能詳曲目提供的參考書” 啟真館《貝多芬傳》的作者。
心靈的語言:古典音樂入門 內容簡介
《心靈的語言:古典音樂入門》是美國作曲家兼作家揚·斯瓦福德為所有音樂愛好者撰寫的一本古典音樂入門的大眾讀物。作者即是作曲家又是優秀的音樂史研究專家,他憑借對古典音樂、古典音樂家的熟悉和掌握,梳理了各個時代的代表性音樂家及相關歷史。通過介紹這些音樂家的生平與創作,作者用簡練、易懂又不失專業的語言分析了各個時代的音樂作品,向讀者介紹了何為古典音樂、如何欣賞音樂,為何古典音樂堪稱“心靈的語言”。
心靈的語言:古典音樂入門 目錄
**章 從開始到中世紀(至公元 1400 年)
3
第二章 文藝復興(1400—1600)
15
第二部分 巴洛克
第三章 巴洛克時期(1600—1750)
23
第四章 克勞迪奧·蒙特威爾第(1567—1643)
31
第五章 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1685—1750)
35
第六章 喬治·弗雷德里克·亨德爾(1685—1759)
48
第七章 傾聽更多的巴洛克作品
56
第三部分 古典
第八章 古典時期(1750—1830)
61
第九章 約瑟夫·海頓(1732—1809)
70
第十章 沃爾夫岡·阿馬德·莫扎特(1756—1791)
81
第十一章 路德維希·凡·貝多芬(1770—1827)
95
第四部分 浪漫主義
第十二章 浪漫主義時期(1830—1900)
111
第十三章 弗朗茨·舒伯特(1797—1828)
119
第十四章 埃克托·柏遼茲(1803—1869)
130
第十五章 羅伯特·舒曼(1810—1856)
136
第十六章 弗雷德里克·肖邦(1810—1849)
143
第十七章 理夏德·瓦格納(1813—1883)
148
第十八章 弗朗茨·李斯特(1811—1886)
158
第十九章 約翰內斯·勃拉姆斯(1833—1897)
162
第二十章 彼得·伊里奇·柴可夫斯基(1840—1893)
172
第二十一章 安東寧·德沃夏克(1841—1904)
177
第二十二章 古斯塔夫·馬勒(1860—1911)
181
第二十三章 傾聽更多的浪漫主義作品
187
第五部分 音樂、現代主義與其他
第二十四章 20 世紀與 21 世紀(1900 年至今)
195
第二十五章 克勞德·德彪西(1862—1918)
214
第二十六章 理查·斯特勞斯(1864—1949)
221
第二十七章 莫里斯·拉威爾(1875—1937)
226
第二十八章 伊戈爾·斯特拉文斯基(1882—1971)
232
第二十九章 阿諾德·勛伯格(1874—1951)
243
第三十章 查爾斯·艾夫斯(1874—1954)
254
第三十一章 貝拉·巴托克(1881—1945)
262
第三十二章 德米特里·肖斯塔科維奇(1906—1975)
269
第三十二章 本杰明·布里頓(1913—1976)
275
第三十四章 阿隆·科普蘭(1900—1990)
279
第三十五章 喬治·利蓋蒂(1923—2006)
284
第三十六章 傾聽更多的現代派作品
289
結語
301
心靈的語言:古典音樂入門 節選
《心靈的語言:古典音樂入門》: 古人已經對一個這樣的調律規則有所了解:平均律。在這一系統中,不協和得到了平均分配:每個音程之間的距離在數學上相同,因此每個音程同樣協調,然而又稍稍偏離了音準。雖然這種調律系統并不完美,但也沒有什么過于糟糕。所以這樣就萬事大吉了。然而事實果真如此嗎? 當然不是。上帝絕不會如此輕易地放過我們。幾個世紀以來,平均律并沒有流行開來,因為作曲家們大多對其欠缺喜愛之情。甚至在撥弦樂器被發明出來之后,魯特琴和吉他基本上都是根據平均律來進行調律,他們還是不喜歡這種規則。音樂家們尤為討厭平均律中的大三度,因其本質上就是走調的。他們更喜愛中庸全音律中甜美的三度,雖然它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再者說,在中庸全音律中,每個調式有著可以聽出來的“性格”,例如:正直純凈的C大調,適合沉著鎮定或歡欣鼓舞的情緒;陰沉黑暗的C小調,適合疑惑絕望的氛圍。平均律卻讓每個調性都有著近乎一致的性格,讓作曲家們廣泛感到無趣乏味。音樂家們還喜愛被籠統地稱為“不平均律”的較為古舊的調律系統。 17世紀晚期,調律極客…們有了一個新的想法:讓我們將鍵盤等分,用*細小的方式對其進行微調,比如說,一個三度在這個點上稍大一些,在那個點上稍小一些。這種靈活的調律方式立即實現了幾個目的:(1)讓所有的大小調式都可用;(2)同時保留了每個調式的獨立性格,因為它們各自有著不同的音程;(3)馴服了可怕的狼音。這種復雜而不平均的系統的追隨者們說:“這種方式真的行之有效!”于是他們將其命名為,“好律”。巴赫就是這些追隨者之一。他不耐煩地說想要用自己喜愛的任意一個見鬼的調式寫作,于是他為自己的羽管鍵琴調律,以使這個目的成為可能。當一個使用中庸全音律的著名管風琴調律師出現時,巴赫就會在這位調律師的管風琴上彈奏一個降A大調和弦,用嘯叫的狼音來折磨這位老人。 巴赫寫下了《平均律鍵盤曲集》(這部作品集適合任意一種鍵盤樂器)的前奏曲和賦格,是上下兩冊使用所有24種調性的孿生前奏曲和賦格。這本冊子不僅展示了這種經過改良的調律系統,并且通過使用每個調性來寫作經典曲目,近乎強制性地推廣了好律。任何想要演奏《平均律鍵盤曲集》的人都不得不使用好律,因為其中許多曲子在其他任何調律法中都聽起來宛如號叫。(但沒有確切記錄巴赫使用的到底是哪一種好律系統。在19世紀30年代,平均律一度多多少少占了上風,因為它擅長處理當時日趨復雜的和聲。) 讓我們從頭開始舉例說明《平均律鍵盤曲集》。開啟這一系列的是一首短小的C大調前奏曲,它是巴赫*著名而且*為人喜愛的作品之一(據說也是作曲家*喜愛的作品之一),雖然它表面上只是一段簡單地在和弦上下起伏蕩漾的作品,但其中掩藏了復雜交織的旋律。它引出了一段溫柔抒情的賦格。接下來的C小調前奏曲則在人造惡魔的狂怒中炸裂,從頭至尾都在劇烈地發出刺耳聲。其次是頑皮而錯綜復雜的C小調賦格。升C大調前奏曲則是世界上*能制造快樂的曲子。如是等等。如果我們繼續深入探討《平均律鍵盤曲集》,請聽規模龐大的降B大調前奏曲,這是一首氣息綿長、帶有哀悼色彩的詠嘆調。《平均律鍵盤曲集》用上述方式探索了人類情感,以及音樂如何表現人類情感。它是繼之而來的所有西方音樂的源泉。貝多芬是**批彈奏著《平均律鍵盤曲集》成長的作曲家之一,而這部作品也是貝多芬成為偉大作曲家的原因之一。(這部作品的數十個錄音版本,其中既包括羽管鍵琴版,也包括鋼琴版,兩種樂器錄制的版本同樣能夠給人以深刻印象。但我懇求你略過合成器、日本十三弦古箏、澳洲土著的迪吉里杜管以及其他過去被我們稱為“次品巴赫”的版本。不過我會格外允許大家欣賞20世紀60年代的“史溫格歌手”組合吟唱的活潑版巴赫。) 巴赫的另一部傳奇性鍵盤作品是《哥德堡變奏曲》,它是由30首截然不同的變奏曲構成的,而其基礎是一首詠嘆調。它甚至在19世紀的巴赫復興之前就被看作同類作品中的扛鼎之作;貝多芬的《迪亞貝利變奏曲》出版時被人拿來與《哥德堡變奏曲》相提并論。1955年,年輕的格倫·古爾德通過一張晶瑩剔透的唱片,一夜之間奠定了這部作品在現代的盛名。 ……
心靈的語言:古典音樂入門 作者簡介
揚??斯瓦福德(Jan Swafford),美國作曲家、作家,1946年生。斯瓦福德先后就讀于哈佛大學和耶魯大學,曾執教于波士頓音樂學院,并長期擔任波士頓交響樂團的節目編劇,是古典音樂權威雜志《留聲機》(Gramophone)的撰稿人,著有《貝多芬傳》《勃拉姆斯傳》《查爾斯??艾夫斯傳》《古典音樂經典指南》等。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推拿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月亮虎
- >
隨園食單
- >
巴金-再思錄
- >
經典常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