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龍巖傳:兩條江與兩個民系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3341219
- 條形碼:9787513341219 ; 978-7-5133-4121-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龍巖傳:兩條江與兩個民系 本書特色
揭示歷史規律叩問生存狀態呈示精神信仰 查閱無數資料深究史海動蕩,走遍閩西大地細做田野調查
龍巖傳:兩條江與兩個民系 內容簡介
《龍巖傳:兩條江與兩個民系》是“絲路百城傳”大型叢書系列之一。龍巖本質上是移民城市,中原移民的后裔在此生息繁衍,海外移民的祖先由此出發遠航,漢民族兩個民系在此碰撞與磨合,多元文化在此混雜與交融。全書從閩西中古之前文明說起,細述民俗的起源變遷、海絲目前彪炳史冊的人物事跡,到近百年來成為中華民族探索出路振興國家的關鍵地域——中央蘇區的半壁江山……作者以典雅的語言,呈現兩條江、兩支民系及兩個州(汀江、客家人、汀州府,九龍江、河洛郎、龍巖州)在歷史長河中的創造和發展,為故鄉龍巖譜寫出一曲山與海的交響詩。兩位作者都是土生土長的客家人,他們秉承嚴謹的寫作態度,查閱無數史料,走遍閩西大地做田野調查。本書不僅是史料與典故的紀實文學作品,更是一部追本溯源的歷史教科書
龍巖傳:兩條江與兩個民系 目錄
序章
**章:遙遠的星光
--閩西中古之前文明
遠古片羽
夕照平川
峒間歌者
古縣新羅
第二章:汀江吟
--汀江與閩西客家祖地
圣地石壁
首府汀州
宗祠巍巍
家族之城
客音密碼
鄉間信俗
繽紛節慶
戲里乾坤
山中天籟
汀州風味
第三章:九龍江詠
--九龍江與龍巖閩南支系文化
巖邑滄桑
龍吟山水
天地正氣
品"味"龍津
巖漳信俗
風情新羅
第四章:風帆向洋
--海絲之路的閩西記憶
江流入海
香寮遺韻
渡海先驅
過番潮涌
山海互通
書鄉四堡
僑鄉記憶
虎豹傳奇
會館春秋
第五章:從邊緣到中心
--中央蘇區框架下兩大民系的交融
風展紅旗
古田豐碑
寥廓江天
第六章:山與海的交響
--當代龍巖詠嘆調
山城如畫
龍騰大地
紫金神話
暢行八方
土地詩篇
天地大美
祖地之光
主要參考文獻
龍巖傳:兩條江與兩個民系 節選
后記 接到《龍巖傳》的寫作任務,我們心中不禁七分興奮、三分忐忑。興奮是難以言喻的,為一片地域作傳本就是寫作者的榮耀,更何況這方熱土,是我們魂牽夢縈的故鄉。作為閩西走出的兩位游子,終于能為養育我們的故鄉回報一份綿薄之力,何其榮幸!還有一個小小的秘密也是興奮的源頭:半個世紀之前,我們倆在閩西的一個鄉鎮結識,共同走上寫作的漫漫長路,初心不改已越50年。50年前,我們的合作自故鄉起始;50年后,我們再度合作,一起為故鄉作傳。不敢自詡這份鄉緣、文緣與友情,私心卻常感念這是人世間何等的緣分?想此念此,唯有感恩! 忐忑卻也是必然:龍巖這片地域,有著多么豐厚的歷史文化積淀,二十世紀上半葉又被歷史選中,成了紅軍的故鄉、人民共和國的搖籃,舉國矚目。要為這樣一片地域作傳,對于才疏學淺的我們,無疑是十分艱難的挑戰。但迎難而上從來就是閩西后裔的選擇,那些闖蕩海絲之路、向死而生的閩西先賢身影,早已為我們樹起了挺立的標桿。我們無顏推脫、不敢懈怠,我們唯有赤忱,唯有勤勉、勤勉、無比的勤勉,方不至褻瀆這方神圣而親近的土地。不記得有過多少晨昏,或埋首故紙堆中,搜羅爬剔,一遍遍校核辨析;或穿行城鄉街衢,眼觀筆錄,一番番現場采訪。不記得有過多少子夜,或臨窗構想,心馳故里,思接千年;或胸有成竹,伏案疾書,神思飛越。激蕩的心,一度度與閩西歷代先賢悠然神會,一度度為龍巖今朝氣象熱血僨張。苦與勞盡去,疲與累盡失,充盈心頭的,只有光榮的使命感、責任感,只有對故土無盡的思念、無窮的感恩。 感恩故鄉,是龍巖這方熱土,讓我們站上了一個新的高度,有了此前尚不具備的眼界與胸懷;感恩故鄉人,在我們研讀、采訪、整理、寫作的整個過程中,得到了龍巖市各級黨委、政府以及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與鼎力支持,龍巖市委宣傳部、閩西日報、市僑辦、市僑聯、市工信局、市住建局、市交通局、市農村農業局、市林業局、市文旅局等部門以及紫金礦業等相關企業,都為我們的采訪提供了極大的便利,閩西日報新媒體中心還專門派出記者,配合我們采訪。更有難以計數的前輩師長、同輩友人、后輩才俊,始終關注、關照、支持我們的采訪與寫作,傾注了感人的熱忱。在本書出版之際,驀然回首,久久縈繞在我們心頭的,是言語難以表達的、深摯的感激之情! 需要著重說明的是,《龍巖傳》作為《絲路百城傳》大型叢書的一部,決定了本書以絲路視角觀照龍巖這個城市、這片地域,觀照這方熱土的前世今生,所有素材的取舍、詳略都取決于此。也正因此,閩西至為厚重的歷史文化積淀,龍巖絢爛多姿的當代畫圖,一定會有本書未曾體現或是未能全面體現的內容:比如,閩西自古人才輩出,現當代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星空中更是群星璀璨,僅僅那71位開國將軍,其業績就足可寫出數十部傳記,而本書僅能極為簡略的概述;又如,當代龍巖的生態建設,包括長汀的水土保持、武平的林改,早已知名于大江南北,已成各地學習的典范,此外,當代龍巖尚有許多可圈可點的業績,都因為本書的絲路視角而只能忍痛割愛,這是我們在寫作中常感糾結的。只能權且借助本書投礫引珠,期待更多、更全面、更翔實的龍巖地域傳記問世,以彌補我們的缺憾。
龍巖傳:兩條江與兩個民系 作者簡介
馬卡丹,1954年生,福建省龍巖市連城縣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曾任閩西日報社副總編、龍巖市作協主席等。在《新華文摘》《中國作家》《人民日報》等280多家報刊發表各類文學作品約300萬字,曾獲第二屆冰心散文獎、人民日報征文獎、人民文學征文獎、福建省百花文藝獎等獎項,著有文集《千年回望》《中國丹霞》《時光里的書香》等10余部。 李治瑩,出生于50年代,福建省龍巖市連城縣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畢業于福建師范大學中文系,曾先后供職于福建師大、省旅游干校、省旅游局等單位。創作發表近300萬字的文學作品,出版有報告文學集、散文集多部。《榕城第一哨》《垃圾詠嘆調》《福州在開放中崛起》等數十篇作品獲各級各類獎項。
- >
回憶愛瑪儂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姑媽的寶刀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唐代進士錄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