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中國當代詩集:未定之秋 版權信息
- ISBN:9787570216512
- 條形碼:9787570216512 ; 978-7-5702-1651-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當代詩集:未定之秋 內容簡介
詩人趙鯤的一部詩集。記載著詩人對世相的觀察、詩人的生活和夢魘、詩人對歷史悲劇的一再的嘆息和沉思(從歷史人物到整體的歷史感),它們像煙霧一樣翻滾在詩人的胸中——有時,那種個人在現實、歷史的交疊中的焦灼感、“撕裂感”,幾乎達到了重搖滾的主唱或吉他手的情緒。
中國當代詩集:未定之秋 目錄
中國當代詩集:未定之秋 節選
自序 2016年,我出版了**部詩集《待春風》,三年來,我又陸續寫下近百首詩和一部兩萬多字的“詩話”,我覺得它們可以構成另一部詩集了。我為這部詩集取名為“未定之秋”——它是對我個人生活狀態的描摹。 細心的讀者告訴我:他們從《待春風》中讀出了作者從青少年到邁入中年的心路歷程。沒錯,我就是這樣在詩歌中隱隱約約地披露著自己,《未定之秋》依然如故,它記載著我對世相的觀察、我的生活和夢魘、我對歷史悲劇的一再的嘆息和沉思(從歷史人物到整體的歷史感),它們像煙霧一樣翻滾在我的胸中——有時,那種個人在現實、歷史的交疊中的焦灼感、“撕裂感”(借用我的學生、詩人魏全明的評語),幾乎達到了重搖滾的主唱或吉他手的情緒。 21世紀之后,詩人在劇院里、在廣場上、在工廠里高吟詩歌,激起人群熱切的浪花的日子,已成遙遠的歷史。古典中國文士在詩酒文會上淺斟低唱的文化生活也一去不復返矣。而今真正的詩人,大抵只能獨居書房,敲打鍵盤,寫下自己隱秘的心聲。人類文學的音強在持續減弱。我們都像土撥鼠,抑或是莊子筆下翱翔于蓬蒿之間的斥。這是一個文化英雄退隱的時代。然而,鍥而不舍的、把文學視為人類奮斗事業的一股永恒力量的創作,就是對人類精神力量的一種篤定的信念。在奧斯維辛之后,詩仍舊要寫下去。因為奧斯維辛以來,人類的悲劇并未終止;美,也從未停止對我們的安慰。 我會時常念及詩的意義問題。關于詩思、詩情、詩藝,從去年4月到今年3月,我用“詩話”的形式,寫下了一些我的詩學見解、創作體會,命名為“北冥詩話”。它將有助于讀者了解我的詩歌。 前些日子,我又忽地想起《待春風》出版后,2017年3月某日,《天水晚報》記者馬楠對我做的一個專訪,這是一次認真的訪談,也是我目前唯一的一個專訪。雖內容不多,但話題圍繞著詩歌,我覺得將此文編入我的第二部詩集中,可以使其內涵更豐富。 有個小故事。因為我給外地的師友郵寄《待春風》,結識了順豐快遞小哥王文劍,我的很多書都經他之手到達朋友手中。一日,我想到這個沖寒冒暑、鎮日奔走的兄弟,想到他電話里的聲音——“好的,趙老師,我等會兒就來”,還有他憨厚的笑容,便想:詩集不能只給文人讀,這位兄弟把我的詩集接來送去,但我沒問他想不想要一本。他會作何感想?于是,我就給王文劍送了一本《待春風》。過了些日子,一天,我收到王文劍的一則微信,他說:“趙老師,讀你的詩覺得很舒服,就像陽光透過樹林的葉子照射下來的感覺!
中國當代詩集:未定之秋 作者簡介
趙鯤,1977年出生于甘肅平涼。詩人、學者,文學博士,現任教于天水師范學院。出版詩集《待春風》《素瓷靜遞》。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月亮與六便士
- >
史學評論
- >
經典常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