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學科經典系列自然百年物理經典(Ⅰ英漢對照)(精)/自然學科經典系列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1319453
- 條形碼:9787521319453 ; 978-7-5213-1945-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自然學科經典系列自然百年物理經典(Ⅰ英漢對照)(精)/自然學科經典系列 本書特色
適讀人群 :高校、科研機構的物理學領域研究人員,科技工作者,物理學領域的大學生、研究生《〈自然〉學科經典系列》由著名物理學家李政道先生擔任總顧問,并由中國科學院前任院長路甬祥院士、《自然》雜志前任主編約翰·馬多克斯爵士(Sir John Maddox)和施普林格·自然集團總主編菲利普·坎貝爾爵士(Sir Philip Campbell)出任總主編。 《〈自然〉學科經典系列》是一套英漢對照版的科學主題叢書,包括化學、物理、生命科學、天文和地球科學五個學科分卷。叢書收錄并翻譯了國際學術期刊《自然》自1869年創刊以來發表過的各個學科領域具代表意義的精華論文,再現了自然科學各個學科波瀾壯闊的發展歷程!其中《〈自然〉百年物理經典》由中國科學院院士趙忠賢和《自然》雜志的資深顧問編輯菲利普·鮑爾(Philip Ball)分別擔任中英方主編。
自然學科經典系列自然百年物理經典(Ⅰ英漢對照)(精)/自然學科經典系列 內容簡介
《〈自然〉百年物理經典I(英漢對照)》是《〈自然〉百年物理經典》中的一冊,精選了《自然》雜志1869年至1939年期間發表的重要物理學論文百余篇。在這期間,戴維森和革末發現電子衍射現象;拉曼發現反常散射現象——拉曼效應;狄拉克預言正電子的存在;查德威克發現中子……
自然學科經典系列自然百年物理經典(Ⅰ英漢對照)(精)/自然學科經典系列 目錄
2 數學和物理科學
3 論色覺
4 1870年的科普利獎章獲得者
5 克拉克·麥克斯韋的氣體動力學理論
6 分子
7 關于物體分子構成的動力學證據
8 麥克斯韋測量以太的計劃
9 克拉克·麥克斯韋的科學工作
10 論一種新型的射線
11 倫琴教授的發現
12 關于陰極射線的新實驗
13 磁化對物質發射的光的性質的影響
14 原子內的電荷
15 原子結構
16 X射線的反射
17 愛因斯坦關于萬有引力的相對論
18 相對論發展概述
19 原子結構
20 原子和分子的尺度
21 波與量子
22 導體中電的熱擾動
23 鎳單晶對電子的散射
24 β射線的連續譜
25 一種新型的二次輻射
26 波動力學和放射性衰變
27 無線傳輸的“波帶”理論
28 電子和質子
29 α粒子引發的人工衰變
30 α射線的精細結構
31 質子
32 以太與相對論
33 原子量的單位
34 宇宙超穿透性輻射起源于恒星的證據
35 原子衰變與原子合成的理論和實驗現狀
36 放射性研究的新面貌
37 以數學物理的視角看宇宙的終點
38 訃告
39 物質的湮滅
40 原子核的量子力學模型
41 光的角動量
42 孤立的量子化磁極
43 麥克斯韋與現代理論物理
44 光子自旋的實驗證據
45 決定論的衰落
46 新聞與觀點
47 快質子的人工產生
48 可能存在中子
49 決定論
50 決定論
51 由快質子引起的鋰衰變
52 錫叫
53 中子假說
54 關于中子的新證據
55 超導電性機理
56 快質子引起的輕元素衰變
57 宇宙射線的能量
58 牛津大學克拉倫登實驗室的氦液化車間
59 關于元素嬗變的*新研究
60 光與生命
61 核能級
62 有關正電子的新證據
63 宇宙射線的性質
64 正電子可能具有的性質
65 正電子和原子核
66 質子的磁矩
67 宇宙射線與物質之間的相互作用
68 輕核俘獲快中子產生的核衰變
69 極低溫
70 電視技術的*新進展
71 低溫下強磁場的產生
72 宇宙射線測量中的新結果
73 硬γ射線和原子核的反應
74 β射線放射性的一種可能的解釋
75 宇宙射線的緯度效應
76 正電子
77 以太漂移實驗和地球絕對運動的確定
78 一種新放射性元素的人工制造
79 一個基于速度調制的電視系統
80 正電子
81 由高速質子產生的感生放射性
82 正電子的命名
83 通過重氫觀察到的嬗變效應
84 錫膜的超導電性
85 超導體中的持續電流
86 光的速度
87 探測小質量中性粒子的嘗試
88 電視的發展
89 “中微子”
90 氘核的蛻變
91 重水的商業化生產
92 中微子
93 無液氫預冷的絕熱法氦液化
94 中子的質量
95 超導電性的解釋
96 核組成的現代思想
97 由中子轟擊引發的放射性
98 重水的大量生產
99 原子序數大于92的元素的可能生成
100 量子理論中的137/136因子
101 質子中子之間的交換力與費米理論
102 中子和質子的相互作用
103 一種“核的光效應”:γ射線引發的氘核蛻變
104 量子力學和物理實在
105 鈾的同位素構成
106 量子理論的基本佯謬
107 測不準原理和諧振子的零點能
108 與質子碰撞而導致的中子慢化
109 液態氦在λ點以下的黏度
110 液氦II的流動
111 液氦的λ現象和玻色-愛因斯坦簡并
112 將介子(中間粒子)定為一種中間質量新粒子的名字
113 新的廣播系統
114 對β衰變數據的解釋
115 液氦
116 由中子引起的鈾衰變:一類新型核反應
117 介子和核力理論
118 液氦II中的表面傳輸
自然學科經典系列自然百年物理經典(Ⅰ英漢對照)(精)/自然學科經典系列 節選
《鎳單晶對電子的散射》編者按1924年,路易斯?德布羅意在他的博士論文中猜測,電子以及其他一些有質量的粒子的運動方式可能與波類似,就像光子除了具有電磁輻射的波動行為以外,還顯示出與此不同的粒子行為。這一假說意味著,物質粒子會表現出干涉或者衍射這樣的波動特征。在這篇文章中,貝爾電話實驗室的克林頓?戴維森和萊斯特?革末通過對從鎳晶中發出的電子束的衍射效應進行測量證實了這一假說。如果正如德布羅意猜想的那樣電子具有像波一樣的性質,那么根據鎳晶中已知的原子平面之間的間距,他們就能計算出應該出現衍射束的預期角度。實驗結果與這些預測是相吻合的。戴維森因此獲得了1937 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一種新型的二次輻射》編者按20世紀早期的物理學主要是由歐美科學家主導的,然而,一項在量子物理方面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發現卻是由兩名印度物理學家在加爾各答作出的。就當時人們所知,從一個靜止實物散射出來的光線應該保持頻率不變,這一點大家都可以理解,但錢德拉塞卡拉?文卡塔?拉曼和卡瑞馬尼卡姆?斯里尼瓦桑?克里希南卻用實驗證實,有一小部分散射光頻率變化很大。"拉曼效應"包含散射光子與原子或分子的內自由度之間能量的交換過程。現在利用這個效應可以檢測分子結構和分子運動以及材料的化學性質。拉曼因發現了這個效應而獲得了1930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可能存在中子》編者按物理學家們*近指出:a粒子在撞擊鈹靶之后能夠產生一種穿透力很強的未知次級輻射。他們發現當這種次級輻射射向含氫物質時會有質子生成。一些物理學家懷疑未知粒子可能就是高能光量子。但在這篇文章中,詹姆斯?查德威克報告了氮原子與這種神秘射線碰撞后所產生的離子化現象,結果表明它更像是一種迄今未知的粒子。查德威克認為這種粒子的原子量為1,電荷數為0:我們現在把它們稱為中子。雖然要驗證這一假說還需要進一步的實驗,不過查德威克因此而獲得了1935年的諾貝爾物理獎。
自然學科經典系列自然百年物理經典(Ⅰ英漢對照)(精)/自然學科經典系列 作者簡介
菲利普·鮑爾(Philip Ball),《自然》雜志顧問編輯,擔任《自然》雜志編輯20余年,英國著名的科學和科普作家。 趙忠賢,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超導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中國科學院院士。
- >
月亮虎
- >
莉莉和章魚
- >
回憶愛瑪儂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唐代進士錄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