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如何讓藝術懂你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9636331
- 條形碼:9787559636331 ; 978-7-5596-3633-1
- 裝幀:一般輕型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如何讓藝術懂你 本書特色
一本睿智、精彩的新書……生活是忙碌的,欣賞藝術需要投入精力,但閱讀埃斯普倫德卻能促使我們在美的領域一探究竟。 ——《華盛頓郵報》 《如何讓藝術懂你》是剛入門者的向導,它以一種輕快、富有啟發性的歷史視角開篇,然后聚焦于近一個世紀以來十位不同藝術家的具體作品。書中充滿了細致的觀察和研究,提供的觀點會讓資深行家和初來乍到者都興致盎然。 ——伊麗莎白·C. 貝克(Elizabeth C. Baker),《美國藝術》(Art in America)特約編輯 埃斯普倫德用一種友好和健談的語氣分享了他在漫長的職業生涯中磨練出來的洞察力……引人入勝而又翔實。 ——科克斯書評
如何讓藝術懂你 內容簡介
本書主要內容包括: 與藝術相遇、有機的生命體、心與靈、講故事的藝術家、藝術是謊言、感知 瓊·米歇爾《兩株向日葵》等。
如何讓藝術懂你 目錄
引言 ⅰ
**部分 基礎要素
**章 與藝術相遇 3
第二章 有機的生命體 22
第三章 心與靈 55
第四章 講故事的藝術家 76
第五章 藝術是謊言 96
第二部分 近距離接觸
第六章 覺醒 巴爾蒂斯 《貓與鏡子在一起 I》 119
第七章 感知 瓊·米歇爾 《兩株向日葵》 140
第八章 成長 讓·阿爾普 《生長》 149
第九章 引燃 詹姆斯·特瑞爾 《絕對清晰》 161
第十章 演化 保羅·克利 《黃色符號》 175
第十一章 互動 瑪麗娜·阿布拉莫維奇 《發生器》 188
第十二章 旅程 理查德·塞拉 《扭曲的螺旋體與橢圓》 202
第十三章 刺激 羅伯特·戈伯 《無名之腿》 210
第十四章 質變 理查德·塔特爾 《有藍光的白氣球》 217
第十五章 淹沒 杰里米·布萊克 《溫徹斯特三部曲》 225
結語 展望更遠 235
注釋 253
致謝 263
延伸閱讀 265
如何讓藝術懂你 節選
《如何讓藝術懂你》絕非藝術鑒賞百科全書,也根本無意包羅萬有、窮盡一切,更談不上是絕對權威(世間無絕對之事)。我在此寫下的,只是我認為對自己而言正確、真切的東西,是我有生以來觀賞藝術所搜集的體驗,所相信的那些理解。關于現當代藝術這一主題,此書更是一本熱情的初級讀物—其中有些見解,讀者們可以進行嘗試,可以采納或實踐檢驗,而不是一個無所不包的綜合文本。沒有哪一本體量大小和涉及范圍如此的書籍能指望囊括一切(就藝術家、藝術運動、藝術哲學、流派類型與各種“主義”而言,被遺漏在外的要遠多于收錄在內的)。在此,我關注的焦點是,讓讀者在藝術的基礎要素上站穩腳跟,讓各位能夠自己去觀看與思考—協助讀者去發現自己的內心激情與感觸。一旦在藝術天地間有了自己堅實的立足點,讀者就會開始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個體經驗。我的目標是幫助讀者嘗試學著信任自己的眼睛,信任自己的心與直覺,建立起獨立賞析解讀藝術作品時的自信感,也就是說,開始像藝術家那樣去思考。這不是一本藝術史圖書,講的也不是藝術市場。它不是一本藝術杰作圖片集,也不是羅列描述過去一個世紀或幾十年里那些*重要、*新穎獨創、*貴、*具革命性或*令人震驚瞠目的藝術品。盡管我在此耗用了很多的時間與精力,來告訴你我個人對藝術作品的思考與感觸,但我的目的并不是要勸服你,讓你相信我觀看藝術的方式是唯一可靠的,也不是說我喜愛的藝術品就是你應該喜愛的—我在個人的神壇上所聚集陳列的作品并不必然去為你的神壇增光添彩。更恰當地說,我的目標是要讓你熟悉藝術的語言,助你敞開胸懷去擁抱那些或許陌生的藝術品類,讓你進一步深入接觸那些已經吸引到你的作品—無論那是現代的、當代的或古代的,由此讓你選取作品來裝飾你自己的神壇。 我期待的效果,是給你一些工具,然后你可以走出去,去獨立作業。且把《如何讓藝術懂你》當作一個向導,來協助你磨煉感知藝術的技能,來助你定位、搜尋、追蹤你本人藝術體驗的真相與本質。你不必分享或贊同我的藝術品位或好惡,或者甚至不必看到我所看到的東西。更重要的是,在藝術品面前,你開始去親自觀看、發現和感受。我對藝術的經驗或愛,無法直接給你。你必須自己來,獨立自主地愛上藝術。非常關鍵的是,你要走出來,看到具體的活生生的藝術品本身,因為絕對沒有什么能替代與藝術品直接面對面的那種體驗。 很多人對我說,他們不知道該怎樣去觀賞藝術,還擔心自己不夠深刻老練,只會看到或聚焦于錯誤的東西,擔心會錯過重要的元素,因而對藝術感到惶恐畏怯,尤其是面對現代和當代作品。他們害怕,原本指望能更切近地深度感知體驗并理解藝術,結果與藝術的遭遇只是暴露了自己的無知,這反倒讓他們跟藝術越發疏離了。另外有些人,毫不猶豫地指出,他們知道自己喜歡什么不喜歡什么,當論及藝術時,他們也不需要任何專家或藝術評論家來教導他們該看什么和怎么看。這些實實在在的心態與感覺,我們大部分人在某種程度上都會有。但重要的是,我們應當意識到,偉大的藝術是極其寬宏大度的,非常友好,樂于分享也鼓勵人們去索求。它是一份豪禮,需要你帶著孩童的那種好奇心去接近。偉大的藝術提供無數的門徑—其中之一就是為你量身定制—邀請你走進去。你所需要知道的每一樣東西,偉大的藝術都會用清晰的語言告訴你;你需要去到的每一處地方,它都會帶你去。另一點也很重要,就是要記住,對藝術的經驗,盡管我們全都可以參與分享,但那歸根結底是屬于你自己的,是你單獨一個人的,就像你對愛的體驗一樣。
如何讓藝術懂你 作者簡介
蘭斯·埃斯普倫德是《華爾街日報》藝術專欄的撰稿人。他曾擔任彭博新聞(Bloomberg News)的藝術評論家和《紐約太陽報》(New York Sun)的首席藝術評論家,曾在帕森斯設計學院(Parsons School of Design)和賴德大學(Rider University)教授工作室藝術和藝術史,并在紐約工作室學院擔任MFA訪問評論家。他的文章見于《美國藝術》(Art in America)、《哈潑斯》(Harper’s)、《現代畫家》(Modern Painters)和《新共和》(The New Republic)等雜志,現居于紐約布魯克林。
- >
莉莉和章魚
- >
二體千字文
- >
姑媽的寶刀
- >
朝聞道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我與地壇
- >
史學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