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呂思勉白話中國史 版權信息
- ISBN:9787213086175
- 條形碼:9787213086175 ; 978-7-213-08617-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呂思勉白話中國史 本書特色
★ 《呂思勉白話中國史》是**部用白話文寫成的具有完全意義的通史,講述了各個階段的政治史事、社會經濟、文化現象,還敘述了各國與中國的關系。 ★ 該版本以1923年商務印書館初版為底稿,為了更方便理解和閱讀,將民國紀元改為公元紀年,對有變化的地名也做了詳細標注,并對文字做了全新精校。 ★ 該版本分為系列5本,可以根據興趣選擇優先閱讀,裝幀精致,輕巧32開,攜帶方便。
呂思勉白話中國史 內容簡介
《呂思勉白話中國史》分為《呂思勉白話中國史.上古卷.華夏初興》《呂思勉白話中國史.中古卷.漢唐初音》《呂思勉白話中國史.近古卷.宋元興亡》《呂思勉白話中國史.近世卷.明清流變》《呂思勉白話中國史.現代卷.民國何為》系列5本,是**部用白話文寫成的具有完全意義的通史,分別講述了各個階段的政治史事、社會經濟、文化現象,還敘述了各國與中國的關系。該版本以1923年商務印書館初版為底稿,為了更方便理解和閱讀,將民國紀元改為公元紀年,對有變化的地名也做了詳細標注,并對文字做了全新精校。
呂思勉白話中國史 目錄
**章??近古史和中古史的異點??
第二章??唐朝的分裂和滅亡??
**節??安史之亂??
第二節??唐中葉后的外患??
第三節??肅代到穆宗時候的藩鎮??
第四節??宦官的專橫??
第五節??黃巢起義和唐朝的滅亡
??
第三章??五代的興亡和契丹的侵入??
**節??梁唐晉的爭奪
第二節??契丹的興起和侵入中原??
第三節??周世宗的強盛和宋朝的統一??
第四章??北宋的積弱??
**節??宋初和遼夏的交涉??
第二節??宋初的政策和后來腐敗的情形??
第三節??王荊公的變法??
第四節??神宗的武功??
第五節??元祐紹圣的紛更和徽宗的衰侈
??
第五章??北宋遼金的興亡??
**節??女真和金室的起源??
第二節??遼朝的滅亡??
第三節??北宋的滅亡
??
第六章??南宋和金朝的和戰??
**節??南宋初期的戰事??
第二節??和議的成就和軍閥的剪除??
第三節??海陵的南侵和韓侂胄的北伐??
第七章??南宋金元的興亡??
**節??蒙古的由來??
第二節??蒙古征服漠南北??
第三節??金朝的滅亡??
第四節??南宋的滅亡
??
第八章??蒙古的武功
**節??大食盛強以后西域的形勢
第二節??蒙古的西征??
第三節??蒙古和朝鮮日本??
第四節??蒙古和南方諸國
??
第九章??元朝的衰亡??
**節??汗位繼承的紛爭??
第二節??元朝的政治??
第三節??元朝的滅亡
??
第十章??宋遼金元四朝的政治和社會??
**節??官制??
第二節??學校選舉??
第三節??兵制
第四節??刑制??
第五節??租稅制度(上)??
第六節??租稅制度(下)??
第七節??鈔法??
第八節??學術風俗??
呂思勉白話中國史 節選
研究一個國家的歷史,總得知道它*初的民族。現在世界上,固然沒有真正單純的“民族國家”。一個國家,要想自立于世界之上,究竟民族宜乎單純,還是宜乎復雜?假如說復雜,可以復雜到怎樣程度?自然也還是一個問題。然而一個國家建立之初總是以一個民族為主體,然后漸次吸收其余諸民族,這是一定不移的道理。然則要曉得一個國家*古的歷史,必須要曉得它*初的民族,也是毫無疑義的了。 建立中國國家*早的民族,就是“漢族”,這個也是講歷史的人,沒有異議的(近來有人說:“漢”字是一個朝代的名稱,不是種族的本名,主張改稱“華族”或“中華民族”。殊不知“漢”字作了種族的名稱,已經兩千多年,譬如唐朝用兵,兼用本國兵和外國兵,就稱“漢蕃步騎”,這就是以“漢”字為種族之名的一證。況且“種”“族”二字,用起來總得分別。漢族不能改作“華種”,若稱“華族”,這兩個字,有時候當它貴族用的,不免相混。若稱“中華民族”,四個字的名詞,用起來怕不大方便。而且這四個字,用到*近的時代,意義也容易混淆。總而言之,把臆定的名詞,來改通行的語言,極難妥當。所以本書仍舊用“漢族”兩字)。 然則漢族是從“有史以前”久已在中國本部的呢,還是從他處遷來,入“有史時代”,其形跡還有可考的呢?這便是“漢族由來”的問題。 關于這一個問題的回答,要算是“西來說”*為有力。近來人關于這一個問題的著述,要算蔣觀云的《中國人種考》(在《新民叢報》里)*為詳博。但是他所舉的證據,還不盡可靠,我現在且舉兩種證據如下 ① (這兩種證據,似乎都還謹嚴的):其一,古書上說昆侖的很多。《周禮.大宗伯》:“以黃琮禮地。”《鄭注》:“此……禮地以夏至,謂神在昆侖者也。”典瑞“兩圭有邸,以祀地旅四望”。《鄭注》:“祀地,謂所祀于北郊,神州之神。”疏:“案《河圖括地象》,昆侖東南萬五千里,神州是也。”入神州以后,還祭“昆侖之神”,可見昆侖是漢族的根據地。然則昆侖究在何處呢?《爾雅》:“河出昆侖墟。”《史記.大宛列傳》:“《禹本紀》言河出昆侖。昆侖,其高二千五百余里,日月所相隱蔽為光明也。其上有醴泉瑤池。”《說文》:“河水出敦煌塞外昆侖山,發原注海。”《水經》:“昆侖墟在西北,去嵩高五萬里,地之中也。 其高萬一千里。河水出其東北陬。”(《山海經》:“海內昆侖之墟,在西北,河水出其東北隅。”)都以河所出為昆侖。河源所在,雖有異說,然都起于唐以后,不能拿來解釋古書。要講“古代所謂河源”,《史記.大宛列傳》所謂“漢使窮河源,河源出于闐。其山多玉石,采來。而天子案古圖書,名河所出山曰昆侖云”。其說自極可靠。那么,如今于闐河上源一帶一定是漢族古代的根據地了(《尚書.禹貢》:“織皮,昆侖,析支,渠搜,西戎即敘。”《釋文》:“馬云:昆侖,在臨羌西……析支,在河關西。”《疏》:“鄭玄云:衣皮之民,居此昆侖、析支、渠搜三山之野者,皆西戎也……鄭以昆侖為山,謂別有昆侖之山,非河所出者也。”這一個昆侖,在如今西寧縣的西邊青海地方——編者注:今西寧市,和前一個昆侖無涉。所以孔疏特地申明一句道:“非河所出”,郭璞《山海經注》也說:“言海內者,明海內復有昆侖山。”這個“海”是夷蠻戎狄,謂之四海的“海”,不是海洋的海)。
呂思勉白話中國史 作者簡介
呂思勉(1884-1957)中國歷史學家,與陳寅恪、錢穆、陳垣并稱為“史學四大家”。他畢生致力于歷史研究和歷史教育工作,曾任上海光華大學教授、歷史系主任;1951年起,任華東師范大學歷史系教授。 代表作品:《白話本國史》《先秦史》《秦漢史》《兩晉南北朝史》《隋唐五代史》《先秦學術概論》《中國民族史》《中國制度史》《文字學四種》《呂思勉讀史札記》等。
- >
山海經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自卑與超越
- >
唐代進士錄
- >
推拿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巴金-再思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