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茨威格短篇小說集
-
>
女人的勝利
-
>
崇禎皇帝【全三冊】
-
>
地下室手記
-
>
雪國
-
>
云邊有個小賣部(聲畫光影套裝)
-
>
播火記
中國歷代經典寶庫西游記:取經的卡通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0878008
- 條形碼:9787510878008 ; 978-7-5108-7800-8
- 裝幀:80g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歷代經典寶庫西游記:取經的卡通 本書特色
1. 中國古代**部浪漫主義神魔小說,龔鵬程教授主筆改寫。 2. 孫悟空、唐僧、豬八戒、哪吒、紅孩兒等主要人物家喻戶曉,深受喜愛。 3. 被翻譯成日、英、法、德、俄等多國文字,傳播廣泛。 3. 中國傳統文化精華,暢銷臺灣四十年,一家人共讀的經典。
中國歷代經典寶庫西游記:取經的卡通 內容簡介
《西游記》是中國神話小說的代表作品,描寫唐僧師徒四人去西天取經的故事。一本正經的“卡通好人”,帶著刁鉆好斗的“卡通英雄”、憨呆逗笑的“卡通小丑”、沒有脾氣的“卡通忠仆”,為求取真經,跋山涉水,一路西行,與各種妖魔鬼怪斗智斗力,很后抵達西天極樂世界。本書是改寫本,一冊之中,十幾萬字,再現了《西游記》的精華。
中國歷代經典寶庫西游記:取經的卡通 目錄
【導讀】走入魔幻的卡通世界
認識《西游記》
遙遙取經路??關關斗邪魔
????一、花果山水簾洞猴王的一段傳奇
????二、學會七十二種變化及筋斗云
????三、仗著如意金箍棒勾銷生死簿
????四、官拜弼馬溫號稱齊天大圣
????五、偷吃蟠桃仙酒金丹身陷天羅地網
????六、踢翻八卦爐卻逃不出如來佛的手掌心
????七、觀音菩薩奉如來旨意尋找取經人
????八、三藏取經路過五行山救出孫悟空
????九、蛇盤山鷹愁澗玉龍誤吞白馬
????十、高老莊云棧洞豬八戒出丑
????十一、流沙河里跳出一個沙悟凈
????十二、松柏林內菩薩考驗取經人
????十三、五莊觀的一場人參果糾紛
????十四、蓮花洞開金角銀角的玩笑
????十五、火云洞紅孩兒的三昧真火
????十六、路過車遲國與虎仙鹿仙羊仙斗法
????十七、金兜洞獨角兕大王威風八面
????十八、誤喝子母河水與如意真仙大打出手
????十九、擺脫女兒國不巧又陷琵琶洞
????二十、真假猴王大鬧乾坤
????二十一、路阻火焰山三借芭蕉扇大戰牛魔王
????二十二、才出盤絲洞又入黃花觀
????二十三、獅駝洞獅駝國如來顯圣
????二十四、比丘國一千一百一十一個鵝籠的謎
????二十五、終于跋涉到靈山雷音寺
附錄??原典精選
????**回?? 靈根育孕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
????第六回?? 觀音赴會問原因??小圣施威降大圣
????第七回?? 八卦爐中逃大圣??五行山下定心猿
????第三十一回??豬八戒義激猴王??孫行者智降妖怪
????第三十八回??嬰兒問母知邪正??金木參玄見假真
????第三十九回??一粒金丹天上得??三年故主世間生
????第六十六回??諸神遭毒手??彌勒縛妖魔
????第七十二回??盤絲洞七情迷本??濯垢泉八戒忘形
中國歷代經典寶庫西游記:取經的卡通 節選
《西游記》作者和影響 我國許多著名的小說,作者都不太能確定究竟是誰,例如《水滸傳》《紅樓夢》,我們現在一般雖說是施耐庵、曹雪芹寫的, 其實也只是一種權宜的講法,專家學者還在不斷地爭論探討中。 《西游記》也是如此。 早期,因為元初著名的道士丘處機曾隨元太祖西征,他的徒弟李志常又寫了一本《長春真人西游記》來記述這樁事,所以明 清之間,常認為百回本《西游記》就是這本《長春真人西游記》。后來丁晏《石亭記事續編》和阮葵生《茶余客話》才根據《淮安 府志》,認定它的作者是吳承恩。近代學者如胡適、周樹人等, 多半贊同這種看法,因此我們現在也暫且把吳承恩當作是《西游記》的作者。 但問題并不如此簡單,**,明代刊本和所有與刊印《西游記》有關的人,都不知道本書作者究竟是誰。第二,所有主張吳 承恩就是《西游記》作者的人,所根據的都只是天啟年間編修成的《淮安府志》,府志里《淮賢文目》上記載:“吳承恩:《射陽集》四冊、《春秋列傳序》、《西游記》。”不僅是單文孤證,而且中國 書里稱為《西游記》的也不曉得有多少,這里又沒有注明書的性質和內容、卷帙,武斷地說這本《西游記》就是百回本《西游記》,實在是太大膽了。相反地,明人黃虞稷寫的《千頃堂書目》里,反而把吳承恩《西游記》,記載在史部輿地類中,當作一般游記來處理,不放入小說類。這足以說明:吳承恩到底是不是百 回本《西游記》的作者,仍是應該存疑的。 在這兒,我們無意做考據文章或翻案,我們的看法是:一、《西游記》的作者是誰,對這本書并沒有太大的關系;有關系的, 是產生這個小說的社會和人群。它本身既不是一冊自傳性或主觀的小說,即使我們認定吳承恩是本書的作者,對我們閱讀這本書 時,又有什么幫助呢?充其量不過附會一些“吳承恩個性詼諧, 所以這本書寫得很有趣”這樣的無聊話頭罷了。不但對我們閱讀 沒有什么導引的作用,反而容易淺化和窄化它。二、如果一定要 談它的作者,不如說它是經過長期修改增刪而完成的,萬歷二十年刊印的世德堂百回本《西游記 · 序》就說:“唐光祿既購是書,奇之,益俾好事者為之訂校,秩其卷目梓之……”可見這本書原 來編排并不完整,是由唐氏和其他人共同訂校,并重新安排其卷目以后才印行的。像唐氏這樣的“好事者”,據我們推測,恐怕是唐、宋以來一直存在著的,你添一段故事、我改一點文句,逐 漸形成這樣一部兼容并蓄、剪裁勻稱的大書,《水滸傳》《紅樓夢》不也是這樣嗎?這種情形,只要看看從《大唐三藏取經詩話》以 后,不斷流傳改寫的《西游記》和猿猴故事,就可以知道了。也許,確實曾有一位天才作家(如吳承恩這種人),把唐、宋、金、元、明許許多多猿猴及取經的故事,重新瀏覽整理過,集其大成, 并加上許多天才的創造,寫成《西游記》。但我們也不能忽略了唐光祿等人校訂編排的功勞。因此,我們認為《西游記》一書,事實上包含有許許多多人的心血,應該是比較合理而公平的。它 像海,汪洋浩瀚之中,匯雜了千流百川,演出一段驚心動魄、令人目移神駭的景觀。 事實上,我們所講的這種增刪修改,仍在繼續著(包括本書在內),市面上流行的《西游記》,早已和百回本《西游記》很不相同了。但有些人并不滿足于增刪修改,他們忍不住也想再寫一段西游故事,表達一下自己的文采和思想,于是模仿或續《西游記》的書就大量出籠了。以下我們分別說明一下: 《西游記》的刪節本,以明朱鼎臣改編、劉蓮臺印行的《鼎鍥全像唐三藏西游釋厄傳》十卷,與楊致和改編、小蓬萊仙館印行的《西游唐三藏出身傳》四卷四十一回為*著名。楊氏書和《東游記》(又名《上洞八仙傳》)、《南游記》(又名《五顯靈官大帝華光天王傳》)、《北游記》(又名《北方真武玄天上帝出身志傳》)合起來,又稱作《四游記》。 《西游記》的繁本很多,詳見上文所附的表,這里不多敘述了。這些繁本,有些是添加修改原書的,有些是在原書之外附加許多批注。 模仿《西游記》的續書,較著名的是《后西游記》四十回及《西游補》十六回。兩書寫法不同,《后西游記》結構上模仿《西 游》,寫花果山又生了一個石猴,名叫小圣,輔佐大顛和尚去西天求取經典的真解,路上又收一個豬一戒,歷盡艱苦才取得真經而回。《西游補》則不同,他不像其他的續書人那樣笨,呆板地抄襲模仿原來的結構和布局,他只是“補”,替《西游記》補一個情節。寫孫悟空三借芭蕉扇以后,出去化齋,被鯖魚精迷惑, 漸入夢境,顛顛倒倒,后來被虛空主人喚醒,才回到現實,打死鯖魚精。所謂鯖魚,就是“情”,全書的意思是說,在情之內,即使是像孫悟空這樣的神通,也會被迷惑,必須看出情根世界只是一片虛空,才能走出情的籠罩,不受情所羈絆。全書文學價值也很高,是所有模仿改續的書里,寫得*好的。 《西游記》內涵的爭論 我們說過,《西游記》這本奇書融進了無數人的心血和情感,所以它也常能激發起我們的共鳴。不同的讀者,有各種不同的感受和啟發,每個人總能在這里頭找到他自己思想與情感的投影,因此,在中國許多小說名著里,從沒有哪一本書能像它這樣,具有各式各樣的“讀法”。——有些人說它是在講金丹大道,有些人說它是宣揚佛法,有些人說它講的是“收其放心”的儒家道理, 也有人說它是在反抗或諷刺現實社會和政治,更有人說,你們都猜錯了,這本書至多不過是一部有趣的滑稽小說或神話小說,什么意思也沒有,只不過有點愛罵人的玩世主義而已…… 近代學者也企圖從各個角度去探討它,有些人把書里的人物拿來和弗洛伊德心理學相比較,有些人研究它的神話內涵,有些人探討其結構象征,有些人注意它所表現出來的社會意識,有些人則說它是個智慧的喜劇…… 當然,這許多說法,各有其依據,也多半能言之成理,雖然各有著十分歧異的論點,但并不妨礙它們之間理論上的并存性。我們這樣說,并不意味著我們將采取一種頇顢不負責任的態度: “甲好,乙也不錯,丙嘛,也可以。”相反地,我們也有我們自己的看法,可是我們仍然希望讀者能具有一份開放的胸襟,能夠從以上各種角度去看這部奇書,去領略各種不同的蘊含。 在以上各類看法中,應該稍微提一下的,是有關佛、道的部分。由書里對佛經內容經常弄錯的情形看來,本書不太可能是一本單純為宣揚佛法而寫的書。它里面雖曾敘述佛、道斗法的經過(如車遲國悟空和虎、鹿、羊斗法),但那其實是采自敦煌舍利佛與外道六師斗法變相圖這一類民間傳說,而予以改編創造的。有 些人認為它就是影射明世宗崇道滅僧,已不甚站得穩,何況說它 是弘揚佛法呢?在《西游記》那些章節題目、詩詞、回末對句里, 我們反而可以看到各種陰陽五行、丹鼎爐火等名詞,例如孫悟空 是金公、豬八戒是木母、沙和尚是黃婆(代表土)、唐僧則是“一頭水”。又如盤絲洞七個女妖捉住唐僧,題目就叫作“盤絲洞七情迷本”;悟空用芭蕉扇扇滅了火焰山,就說是“坎離既濟真元合,水火均平大道成”“水火調停無損處,五行聯絡如鉤”;豬八戒幫助孫悟空大戰牛魔王,則高吟“木生在亥配為豬,牽轉牛兒 歸土類。申下生金本是猴,無刑無克多和氣”……這一類情形,遍布全書。但我們如果根據這些現象,就又認定它是本道教徒煉丹的書,也未免太天真了。事實上,陰陽五行的基本概念幾乎遍 布于中國所有經典中,也是宋、明以來哲學思想背后一個極其重要的概念體系。《西游記》的作者,則有意運用這樣一個完整而綿密的體系架構,來傳達他的思想和對人生的看法。 這些看法,展示了人性由束縛到解脫,一連串修持的過程。首先,孫悟空又名“心猿”,所以真假猴王大鬧天地那一回,題目就叫作“二心攪亂大乾坤”;悟空學道的地方則稱為“靈臺方寸山”。十四回又說:“佛即心兮心即佛”。處處都顯示了作者對“心”的強調,所謂:“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只在汝心頭”(八十五回),只要掌握住這顆心,不要“縱放心猿”,自然平安吉祥。可是,您如果以為作者只是要人掌握住這顆心,那又錯了。第十三回說得很清楚:“心生,種種魔生;心滅,種種魔滅!”八十一難的許多妖魔惡怪,其實都是“心”所幻化出來的,例如《真假猴王大鬧乾坤》,即是二心沌亂的結果;悟空和八戒大戰牛魔王時,悟空更高吟:“牛王本是心猿變!”即心即魔,要心滅魔滅,就必須“無心”(第五十八回:“禪門須學無心訣,靜養嬰兒結圣胎”);由護持此心而到無心,也就是由修道而到證道的歷程,既已證道,則五行本是空寂,百怪都屬虛名了(見一百回)。 經由這種歷程,本書主要在點出一個“空”字,所謂四大皆空,五行空寂。美猴王迸出石胎,遠赴靈臺方寸學道時,那位開門的道童是“心與相俱空”,菩提祖師是“空寂自然隨變化”,又替猴王取了一個名字,叫悟空:“鴻濛初辟原無姓,打破頑空須悟空。”換言之,孫悟空這個角色和《西游記》這本書,就是在教人如何悟空,并打破頑空,所以六十一回又說:“打破頑空參佛面。”大乘空宗佛學,主張一切世間物象都沒有獨立的實質自體,一切心的作用也是這樣,《西游記》可能就是運用這種理論,套進他自己那個概念體系去的。經由打破一切世相頑空(剿殺幻象妖魔)來悟“空”,也是一段心性修持的歷程,所以本書開宗明義**章標題就是“心性修持大道生”。 這種歷經萬有假相而證道悟空的過程,揭示了一個人性由束縛到解脫的主題,孫悟空(心猿)頭上的金箍象征一個具體的束縛,等到他成佛了,束縛也消失了。所以我認為《西游記》主要的意義就表現在這兒。 當然啦,我們在提供以上這種對《西游記》的解釋時,必須附帶說明三點:一、這種詮釋,寫得十分簡略,其中有許多曲折, 非千言萬語不能細談。二、我們這項解釋,是針對全書主要結構 來說的,并不排斥其他各種解釋的可能。因為,我們說過,《西游記》的產生,源于眾多人的創造,所以它的內容包含十分復雜,雖然有以上我們所說的主要結構,但其他零星散布的各種思想也都兼容并蓄著。三、以上我們所說的這層意義,既然是透過《西 游記》整本書來表現,運用它的整體架構來展示,那么,它當然 不可能用另外一種結構來復現,想要改寫《西游記》,而又保存原來那種意義,實在是不可能的。因此,我們改寫的工作勢必一方面告訴讀者它原書說的是些什么,而另一方面再把我們改弦更張的經過稍作說明。 花果山水簾洞猴王的一段傳奇 傳說盤古開天辟地時,天地之間原彌漫著一大片陰沉沉的云霧。過了一些時候,一股從海中鼓蕩而來的旋風,卻將這片愁云慘霧給卷散了,霎時天朗氣清,大地豁然呈現出四塊大陸:東勝神洲、西牛賀洲、南贍部洲、北巨蘆洲。 且說那股旋風刮散云霧之后,又颼地卷回海中。那落處正是東勝神洲傲來國東方海外的一座孤島,這座島名叫花果山,乃是四大洲陸東向的祖脈,天地生成的一塊靈地。就在花果山的山頂上,有一塊高三丈六尺五寸,周圍二丈四尺、九竅八孔的靈石, 自開天辟地以來,感受日月的精華以及風云的噓吹,也不知過了多久,忽地一聲巨響,石頭迸裂,從里面跳出一只猴子來。 說也奇怪,這只石猴一落地就睜著眼睛四處亂瞧,兩眼所射出的二道金光,直射到天庭。然后叩頭拜了天地四方,感激生育 之恩,隨即蹦蹦跳跳奔下山頂,吱吱呀呀地混入樹林里的一伙猴子當中。等到他和眾猴子們一塊兒玩耍,吃了野果、山泉之后,兩眼的金光也就逐漸消失了。 寒來暑往,不知不覺又到了一年中的夏季,這日正值天氣炎熱。只見一群花果山的猴子躲在松蔭底下玩耍,攀樹枝的、倒豎 蜻蜓的、搔癢的、揪毛的、捉虱子的、剔指甲的、挨的、擠的、扯的,喧鬧成一堆。如此玩耍了一會兒,總是耐不住燥熱,不知被誰一聲呼喚,大家爭先恐后地奔向樹林后的那條山澗沖涼去。 這條山澗流到這兒,轉彎成一口天然池子,水流清淺,眾猴紛紛縱跳下去,吱吱喳喳的歡呼聲此起彼落,頃刻間把一座平靜的池水,潑濺出一片十分耀眼的水花與泡沫。可是時間一久,興味無形中大大地減低,膩了胃口,再也玩不出什么花樣。就在這個沉悶的當兒,突然有只猴子開口喊說:“咦,這條澗水不知從哪兒流來的?趁今日午后沒事,大家何不去尋它的源頭看看?” 發一聲喊,早有千百只猴子爭著從水中爬出來,濕淋淋地就往上游跑。一連轉過好幾座樹林,抬頭果然望見一道白練似的瀑布,從半空中倒懸下來,轟雷般地響著。眾猴奔到瀑布底下,不禁拍手歡呼:“哇,好壯觀的瀑布!”在贊不絕口聲中,忽聽一猴高聲喊叫:“各位,看哪一個有膽量的,跳入瀑布里面,尋出個源頭來,我們就拜他為王。” 眾猴異口同聲表示贊成,可是你推我讓,就是沒有一只猴子敢跳進去。這時候,忽然從猴群當中閃出那只石猴,自告奮勇地說:“啊哈,讓我來試試!”說著,兩腳一蹬,跳入瀑布里面。等他兩腳著地,抹眼一看,原來瀑布后面并沒有水,卻有一座鐵板橋,橋頭立著一塊石碑,碑上刻著十個字:“花果山福地,水簾洞洞天”。橋的那邊,竟是一幢天然鑿成的石屋,屋內有石床、石灶、石鍋、石碗、石盆、石凳、石椅等,樣樣俱全;又有花草松竹點綴其間,渾然像座人間仙境。 前前后后巡視了一趟,石猴自然喜出望外,三步并作兩步地跳出瀑布外面,對著眾猴呵呵笑。眾猴急忙將他圍住,你一言我一語地問水有多深多淺?石猴搖手說:“沒水,沒水,卻是一座天賜的洞天福地!”把剛才所見說了一遍。眾猴一聽,個個歡喜,你呼我嚷地跟隨石猴背后,跳入瀑布中;一些膽小的,一個個探 頭縮頸,抓耳撓腮,驚恐了一會兒,也陸續跳進去。 跳過橋頭,一來新奇,二來頑劣,一個個爭床奪椅,搶碗占灶,搬過來,挪過去,沒有半晌安靜時刻,直折騰到筋疲力盡, 方才止住。這時,只聽那只石猴端坐在一張石桌上頭喝聲:“諸位,說話算話!剛才你們同意誰有膽量先進來的,就拜他為王。如今我進來又出去,出去又進來,帶領各位共享這塊洞天福地, 現在怎不拜我為王?”
中國歷代經典寶庫西游記:取經的卡通 作者簡介
黃慶萱:臺灣師大國文研究所畢業,文學博士。曾任教于臺灣師范大學、香港浸會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韓國外語大學、高麗大學。著有《修辭學》《中國文學鑒賞舉隅》《學林尋幽》《周易縱橫談》 《與君細論文》《史記漢書儒林列傳疏證》等。 林明峪:淡江文理學院(今淡江大學)中文系畢業。曾任民生報記者、編輯。現已退休,優游林下,雅好木頭雕刻。著有《歷代名流趣談》《禪機》《臺灣民間禁忌》《媽祖傳說》《淡水河故事》《東北角傳奇》等。 龔鵬程:臺灣師范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曾任南華大學、佛光大學校長等職。現任北京大學教授。精通中國的文學、史學、哲學、宗教,是當代享譽海內外華人世界學者和著名思想家。且精通武術、書法,深廣的學力貫通古今、融會中西,人稱當今“天下第一才子”。勤于著述,已出版《中國文學史》等一百五十余種。
- >
回憶愛瑪儂
- >
自卑與超越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朝聞道
- >
推拿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