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故鄉:魯迅經典作品選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2057749
- 條形碼:9787502057749 ; 978-7-5020-5774-9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故鄉:魯迅經典作品選 本書特色
◆精選魯迅小說、雜文多部入選語文教材作品。 ◆版本完善可信賴,校勘精良,注釋詳盡確當。 ◆所收各篇均意蘊豐厚,手法嫻熟,備受一代代讀者尤其是年輕讀者和小讀者的喜愛。 ◆為幫助讀者作拓展閱讀,又附錄了《墳》《熱風》《華蓋集》《而已集》《二心集》中的名作若干篇。 ◆裝幀精美,版面設計大氣,具有收藏價值。
故鄉:魯迅經典作品選 內容簡介
《故鄉》是魯迅的一本作品集, 其中的節選了部分吶喊中的經典篇章, 相信一定會受到讀者的喜愛。同時, 書中還精選了魯迅的部分雜文, 他的雜文或嚴峻凜然, 或清新雋永, 或鋒芒畢露, 或意味深長, 多姿多彩不拘一格, 深刻地反映了當時舊中國的社會歷史面貌。通過雜文, 魯迅顯現出他不屈不撓與舊勢力戰斗到底的革命形象。
故鄉:魯迅經典作品選 目錄
故鄉
明天
一件小事
頭發的故事
故鄉
白光
兔和貓
祝福
幸福的家庭
弟兄
墳
我之節烈觀
我們現在怎樣做父親
論雷峰塔的倒掉
論照相之類
再論雷峰塔的倒掉
燈下漫筆
論睜了眼看
從胡須說到牙齒
熱風
所謂“國學”
對于批評家的希望
反對“含淚”的批評家
望勿“糾正”
題記
華蓋集
忽然想到(一至四)
犧牲謨
戰士和蒼蠅
夏三蟲
忽然想到(五至六)
北京通信
導師
忽然想到(七至九)
我的“籍”和“系”
忽然想到(十至十一)
十四年的“讀經”
我觀北大
這個與那個
而已集
略論中國人的臉
革命時代的文學
讀書雜談
再談香港
革命文學
盧梭和胃口
文學和出汗
二心集
習慣與改革
“喪家的”“資本家的乏走狗”
做古文和做好人的秘訣
柔石小傳
上海文藝之一瞥
以腳報國
新的“女將”
宣傳與做戲
知難行難
風馬牛
“友邦驚詫”論
故鄉:魯迅經典作品選 節選
近來虛君共和是不提了,靈學似乎還在那里搗鬼,此時卻又有一群人,不能滿足;仍然搖頭說道,“人心日下”了。于是又想出一種挽救的方法;他們叫作“表彰節烈”! 這類妙法,自從君政復古時代以來,上上下下,已經提倡多年;此刻不過是豎起旗幟的時候。文章議論里,也照例時常出現,都嚷道“表彰節烈”!要不說這件事,也不能將自己提拔,出于“人心日下”之中。 節烈這兩個字,從前也算是男子的美德,所以有過“節士”,“烈士”的名稱。然而現在的“表彰節烈”,卻是專指女子,并無男子在內。據時下道德家的意見,來定界說,大約節是丈夫死了,決不再嫁,也不私奔,丈夫死得愈早,家里愈窮,他便節得愈好。烈可是有兩種:一種是無論已嫁未嫁,只要丈夫死了,他也跟著自盡;一種是有強暴來污辱他的時候,設法自戕,或者抗拒被殺,都無不可。這也是死得愈慘愈苦,他便烈得愈好,倘若不及抵御,競受了污辱,然后自戕,便免不了議論。萬一幸而遇著寬厚的道德家,有時也可以略跡原情,許他一個烈字。可是文人學士,已經不甚愿意替他作傳;就令勉強動筆,臨了也不免加上幾個“惜夫惜夫”了。 總而言之:女子死了丈夫,便守著,或者死掉;遇了強暴,便死掉;將這類人物,稱贊一通,世道人心便好,中國便得救了。大意只是如此。 康有為借重皇帝的虛名,靈學家全靠著鬼話。這表彰節烈,卻是全權都在人民,大有漸進自力之意了。然而我仍有幾個疑問,須得提出。還要據我的意見,給他解答。我又認定這節烈救世說,是多數國民的意思;主張的人,只是喉舌。雖然是他發聲,卻和四支五官神經內臟,都有關系。所以我這疑問和解答,便是提出于這群多數國民之前。 首先的疑問是:不節烈(中國稱不守節作“失節”,不烈卻并無成語,所以只能合稱他“不節烈”)的女子如何害了國家?照現在的情形,“國將不國”,自不消說:喪盡良心的事故,層出不窮;刀兵盜賊水旱饑荒,又接連而起。但此等現象,只是不講新道德新學問的緣故,行為思想,全鈔舊帳;所以種種黑暗,竟和古代的亂世仿佛,況且政界軍界學界商界等等里面,全是男人,并無不節烈的女子夾雜在內。也未必是有權力的男子,因為受了他們蠱惑,這才喪了良心,放手作惡。至于水旱饑荒,便是專拜龍神,迎大王,濫伐森林,不修水利的禍祟,沒有新知識的結果:更與女子無關。只有刀兵盜賊,往往造出許多不節烈的婦女。但也是兵盜在先,不節烈在后,并非因為他們不節烈了,才將刀兵盜賊招來。 其次的疑問是:何以救世的責任,全在女子?照著舊派說起來,女子是“陰類”,是主內的,是男子的附屬品。然則治世救國,正須責成陽類,全仗外子,偏勞主體。決不能將一個絕大題目,都閣在陰類肩上。倘依新說,則男女平等,義務略同。縱令該擔責任,也只得分擔。其余的一半男子,都該各盡義務。不特須除去強暴,還應發揮他自己的美德。不能專靠懲勸女子,便算盡了天職。 其次的疑問是:表彰之后,有何效果?據節烈為本,將所有活著的女子,分類起來,大約不外三種:一種是已經守節,應該表彰的人(烈者非死不可,所以除出);一種是不節烈的人;一種是尚未出嫁,或丈夫還在,又未遇見強暴,節烈與否未可知的人。**種已經很好,正蒙表彰,不必說了。第二種已經不好,中國從來不許懺悔,女子做事一錯,補過無及,只好任其羞殺,也不值得說了。*要緊的,只在第三種,現在一經感化,他們便都打定主意道:“倘若將來丈夫死了,決不再嫁;遇著強暴,趕緊自裁!”試問如此立意,與中國男子做主的世道人心,有何關系?這個緣故,已在上文說明。更有附帶的疑問是:節烈的人,既經表彰,自是品格*高。但圣賢雖人人可學,此事卻有所不能。假如第三種的人,雖然立志極高,萬一丈夫長壽,天下太平,他便只好飲恨吞聲,做一世次等的人物。 以上是單依舊日的常識,略加研究,便已發見了許多矛盾。若略帶二十世紀氣息,便又有兩層: 一問節烈是否道德?道德這事,必須普遍,人人應做,人人能行,又于自他兩利,才有存在的價值。現在所謂節烈,不特除開男子,絕不相干;就是女子,也不能全體都遇著這名譽的機會。所以決不能認為道德,當作法式。上回《新青年》登出的《貞操論》①里,已經說過理由。不過貞是丈夫還在,節是男子已死的區別,道理卻可類推。只有烈的一件事,尤為奇怪,還須略加研究。 照上文的節烈分類法看來,烈的**種,其實也只是守節,不過生死不同。因為道德家分類,根據全在死活,所以歸人烈類。性質全異的,便是第二種。這類人不過一個弱者(現在的情形,女子還是弱者),突然遇著男性的暴徒,父兄丈夫力不能救,左鄰右舍也不幫忙,于是他就死了;或者竟受了辱,仍然死了:或者終于沒有死。久而久之,父兄丈夫鄰舍,夾著文人學士以及道德家,便漸漸聚集,既不羞自己怯弱無能,也不提暴徒如何懲辦,只是七口八嘴,議論他死了沒有?受污沒有?死了如何好,活著如何不好。于是造出了許多光榮的烈女,和許多被人口誅筆伐的不烈女。只要平心一想,便覺不像人間應有的事情,何況說是道德。 ……
故鄉:魯迅經典作品選 作者簡介
●魯迅,(1881—1936),浙江紹興人,原名周樟壽,后改名樹人,字豫才。 ●1904年,曾進入仙臺醫科專門學校學醫,后棄醫從文。 ●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臨時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員、僉事等職,兼在北京大學、北京女子師范大學等校授課。 ●1918年,開始用“魯迅”的筆名,發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為新文學奠定了基礎。 ●1923年,小說集《吶喊》出版,與弟弟周作人失和。1926年,因抨擊段祺瑞政府屠殺學生的罪行遭到追捕,避難期間筆耕不輟,《彷徨》出版。 ●1929年,與馮雪峰組建“中國左翼作家聯盟”,期間創作大量雜文。1936年,《故事新編》出版。同年,因病逝世。 ●魯迅其主要代表作: 小說集:《吶喊》《彷徨》《故事新編》; 散文集:《朝花夕拾》; 散文詩集:《野草》; 雜文集:《熱風》《華蓋集》《華蓋集續編》《南腔北調集》《三閑集》《二心集》《而已集》《墳》等。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姑媽的寶刀
- >
我與地壇
- >
山海經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自卑與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