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秋重唱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1209396
- 條形碼:9787521209396 ; 978-7-5212-0939-6
- 裝幀:一般輕型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三秋重唱 本書特色
二十年光陰里三百天的傾情家國書寫,并不是純粹自顧自記事的“日記體”文章。這里有更遼遠壯闊的景深,有個體的深沉思辨,也有人與人在大背景下共同的呼吸和品咂。時間是矮下升高的琴鍵,把敘事記下,把希望托舉起來。
三秋重唱 內容簡介
三秋重唱,并非只是三個秋天的錯落表演,而是由1998年、2008年、2018年的三個“聲部”串聯起來的總合奏。三段各一百天的夏秋時光登場和鳴,遙遙相望,高山流水,交相輝映。歷史是個監控器,長鏡頭拉近又遠去,用光疊加焊接了中國的時代圖景。
三秋重唱 目錄
目錄
之零
1998年7月1日 生命的呈堂證供 ·001
2008年7月1日 在三段時空里跳躍 ·002
2018年7月1日 從1998年到2018年 ·003
之一
1998年7月2日 時間和時間的連接處 ·005
2008年7月2日 記憶靠不住 ·006
2018年7月2日 老律師,新創業 ·007
之二
1998年7月3日 這個小鎮是我的故鄉 ·009
2008年7月3日 很多個瞬間 ·010
2018年7月3日 時間的摩天輪 ·011
之三
1998年7月4日 綠茵之上 ·012
2008年7月4日 生命的節拍 ·013
2018年7月4日 提起行囊進膠囊 ·014
之四
1998年7月5日 另一張也是書桌 ·015
2008年7月5日 人生何處不相逢 ·016
2018年7月5日 在熱瓦克遺址 ·017
之五
1998年7月6日 中斷與中止 ·019
2008年7月6日 來吧,懷念九八 ·020
2018年7月6日 見過就簡單 ·021
之六
1998年7月7日 春風得意歸故鄉 ·022
2008年7月7日 律師沒有手銬 ·023
2018年7月7日 參觀王蔚紀念館 ·024
之七
1998年7月8日 越是華麗越悲情 ·025
2008年7月8日 日記為什么簡短 ·026
2018年7月8日 在于闐釀成麝香 ·027
之八
1998年7月9日 一張合影 ·029
2008年7月9日 從呼倫貝爾開始——青城 ·030
2018年7月9日 鏡中的自己 ·031
之九
1998年7月10日 假期的老工友 ·033
2008年7月10日 從呼倫貝爾開始——青冢 ·034
2018年7月10日 二十年前的準考證 ·038
之十
1998年7月11日 一場庭審電視直播 ·040
2008年7月11日 從呼倫貝爾開始——在內蒙古卻想起匈奴 ·041
2018年7月11日 我這一天 ·041
之十一
1998年7月12日 鄉村晨跑 ·043
2008年7月12日 從呼倫貝爾開始——草原的詩意表達 ·044
2018年7月12日 大連之行 ·049
之十二
1998年7月13日 羅納爾多,發生了什么 ·051
2008年7月13日 從呼倫貝爾開始——人生難得一醉 ·052
2018年7月13日 高玉芳說,好 ·053
之十三
1998年7月14日 為什么要讀書 ·055
2008年7月14日 從呼倫貝爾開始——敖包相會 ·056
2018年7月14日 訪歐歸來 ·057
之十四
1998年7月15日 對律師生涯的假想 ·059
2008年7月15日 從呼倫貝爾開始——一定是很普通的 ·060
2018年7月15日 一個扁擔挑兩頭 ·061
之十五
1998年7月16日 比如野草 ·062
2008年7月16日 從呼倫貝爾開始——一日三題 ·063
2018年7月16日 從歷史和文化看律師的未來 ·064
之十六
1998年7月17日 小南河和大南河 ·066
2008年7月17日 從呼倫貝爾開始——國家的門 ·067
2018年7月17日 再說大、小南河 ·068
之十七
1998年7月18日 我的時間管理 ·070
2008年7月18日 從呼倫貝爾開始——分別 ·071
2018年7月18日 悼念伊蕾 ·073
之十八
1998年7月19日 商品房 ·076
2008年7月19日 其實不會再相聚 ·077
2018年7月19日 和世界慢慢告別 ·078
之十九
1998年7月20日 關于韓慕俠 ·080
2008年7月20日 在興城想起袁崇煥 ·081
2018年7月20日 王家大院 ·082
之二十
1998年7月21日 誰*累 ·084
2008年7月21日 一個律師對蕓蕓眾生的敬意 ·085
2018年7月21日 游綿山 ·086
之二十一
1998年7月22日 永紅中學 ·089
2008年7月22日 辯護詞也可以寫得優美 ·090
2018年7月22日 就差一點點 ·091
之二十二
1998年7月23日 大暑日用法律術語寫詩 ·092
2008年7月23日 聽別人的喜怒哀樂 ·093
2018年7月23日 塘沽、塘沽 ·094
之二十三
1998年7月24日 后世界杯 ·096
2008年7月24日 《國家的門》補記 ·097
2018年7月24日 雨中選址 ·098
之二十四
1998年7月25日 作家該是個什么樣子 ·099
2008年7月25日 滑兵來將軍他們 ·100
2018年7月25日 文化河北區 ·101
之二十五
1998年7月26日 星光打在浴缸上 ·103
2008年7月26日 西湖紀行——行走是生活的需要 ·104
2018年7月26日 人生若只如初見 ·105
之二十六
1998年7月27日 從夏到秋 ·106
2008年7月27日 西湖紀行——普陀游記及舟山雜感 ·107
2018年7月27日 辭職和退伙 ·109
之二十七
1998年7月28日 唐山大地震紀念日 ·110
2008年7月28日 西湖紀行——夜游西湖 ·111
2018年7月28日 鹿鳴旅社 ·112
之二十八
1998年7月29日 對律師資格考試的回顧 ·114
2008年7月29日 西湖紀行——雨中西湖 ·115
2018年7月29日 青島啤酒節和靈山島 ·117
之二十九
1998年7月30日 老工友和彈琴姑娘 ·120
2008年7月30日 綏中開庭 ·121
2018年7月30日 歸來 ·121
之三十
1998年7月31日 青凝侯村 ·123
2008年7月31日 律師寫小說 ·124
2018年7月31日 關于王耀庭律師 ·125
之三十一
1998年8月1日 馬蹄湖畔 ·126
2008年8月1日 天津站和京津城際 ·127
2018年8月1日 **次合伙人會 ·128
之三十二
1998年8月2日 自己的橡皮 ·129
2008年8月2日 一個時代從我的樓下經過 ·130
2018年8月2日 長纓和宋長纓 ·131
之三十三
1998年8月3日 早起 ·133
2008年8月3日 一場百歲宴 ·134
2018年8月3日 為什么一點兒機會也不給留 ·135
之三十四
1998年8月4日 1993年拋向凱悅飯店樓頂的網球 ·137
2008年8月4日 把故事講完 ·138
2018年8月4日 和楊慧娟去祁連山 ·139
之三十五
1998年8月5日 暴盲事件 ·143
2008年8月5日 我的奧運 ·144
2018年8月5日 80后已經不年輕 ·147
之三十六
1998年8月6日 獨流減河 ·149
2008年8月6日 享受奧運 ·150
2018年8月6日 曾到郭小川故居 ·151
之三十七
1998年8月7日 十五年前小學生范勇的愛情 ·153
2008年8月7日 七夕何夕,奧運前夕 ·154
2018年8月7日 參加濟南論壇 ·155
之三十八
1998年8月8日 那后來呢 ·157
2008年8月8日 普天同慶 ·158
2018年8月8日 合伙人簽約儀式 ·159
之三十九
1998年8月9日 跟雨水有關 ·161
2008年8月9日 比賽開始 ·162
2018年8月9日 再說別離 ·163
之四十
1998年8月10日 每天多一個 ·164
2008年8月10日 同慶同樂 ·165
2018年8月10日 那個木扶手 ·166
之四十一
1998年8月11日 小事連著大事 ·168
2008年8月11日 表情 ·169
2018年8月11日 共享單車的一些思考 ·170
之四十二
1998年8月12日 一只蒼蠅 ·173
2008年8月12日 祖國好 ·174
2018年8月12日 共享單車的思考繼續 ·175
之四十三
1998年8月13日 把時間抓起來 ·178
2008年8月13日 黃河魂 ·179
2018年8月13日 何事驚慌 ·180
之四十四
1998年8月14日 人生不易 ·182
2008年8月14日 看客 ·183
2018年8月14日 一個叫作拉不達林的地方 ·184
之四十五
1998年8月15日 跑下去的秘訣 ·185
2008年8月15日 不同的人生 ·186
2018年8月15日 開始和結束,都沒想到 ·187
之四十六
1998年8月16日 讀和寫的關系 ·188
2008年8月16日 時光流轉 ·189
2018年8月16日 想起小邱 ·191
之四十七
1998年8月17日 一棵槐蔭樹 ·193
2008年8月17日 我*在意的是那個吻 ·194
2018年8月17日 和關心偉有關 ·196
之四十八
1998年8月18日 和我無關的案件 ·199
2008年8月18日 一切皆有可能 ·200
2018年8月18日 散伙飯 ·201
之四十九
1998年8月19日 走不出村莊 ·203
2008年8月19日 回眸一望 ·204
2018年8月19日 還說那棵槐蔭樹 ·205
之五十
1998年8月20日 南北大抗洪 ·207
2008年8月20日 越去越遠 ·208
2018年8月20日 案件給小說續尾 ·209
之五十一
1998年8月21日 去了一趟小南河 ·210
2008年8月21日 阿克琉斯之踵 ·211
2018年8月21日 手機無罪 ·213
之五十二
1998年8月22日 風風雨雨 ·215
2008年8月22日 在北京 ·216
2018年8月22日 站著睡覺和路上寫作 ·217
之五十三
1998年8月23日 模擬考試 ·219
2008年8月23日 關于乒乓球的無序雜感 ·220
2018年8月23日 乒乓人生(一) ·221
之五十四
1998年8月24日 想起一場冬雪 ·223
2008年8月24日 開始總是結束 ·224
2018年8月24日 乒乓人生(二) ·224
之五十五
1998年8月25日 有這么一群人 ·227
2008年8月25日 一條鐵軌 ·228
2018年8月25日 把電腦打開 ·229
之五十六
1998年8月26日 學習計劃 ·231
2008年8月26日 露天電影(一) ·232
2018年8月26日 換筆 ·233
之五十七
1998年8月27日 徘徊在法庭門口 ·235
2008年8月27日 露天電影(二) ·236
2018年8月27日 兩上井岡山 ·237
之五十八
1998年8月28日 那個足球少年和我 ·239
2008年8月28日 露天電影(三) ·241
2018年8月28日 所謂讀書,不過逃脫 ·242
之五十九
1998年8月29日 每個人都是整個世界 ·244
2008年8月29日 露天電影(四) ·245
2018年8月29日 生活在酒店(一) ·246
之六十
1998年8月30日 不一定不美好 ·248
2008年8月30日 露天電影(五) ·249
2018年8月30日 生活在酒店(二) ·249
之六十一
1998年8月31日 你瞅啥或者你看嘛 ·251
2008年8月31日 露天電影(六) ·252
2018年8月31日 生活在酒店(三) ·253
之六十二
1998年9月1日 活狗摔死賣 ·255
2008年9月1日 行走吉林——偽滿皇宮 ·256
2018年9月1日 盆罐村和東豐臺 ·258
之六十三
1998年9月2日 細看會著迷 ·260
2008年9月2日 行走吉林——參觀四平 ·261
2018年9月2日 讀書與藏書 ·262
之六十四
1998年9月3日 校園黃昏 ·264
2008年9月3日 行走吉林——到延邊 ·265
2018年9月3日 桌上舊時光 ·266
之六十五
1998年9月4日 洗衣服 ·268
2008年9月4日 行走吉林——秋天已經很徹底了 ·269
2018年9月4日 再談讀書 ·269
之六十六
1998年9月5日 日子是涂掉的黑點兒 ·271
2008年9月5日 行走吉林——傳奇長白山 ·272
2018年9月5日 身外之物 ·274
之六十七
1998年9月6日 麻將無益 ·277
2008年9月6日 行走吉林——機場的失散 ·278
2018年9月6日 邱華棟來津講座 ·279
之六十八
1998年9月7日 麻將有害 ·281
2008年9月7日 露天電影(七) ·282
2018年9月7日 啪啪豆、星巴克和蘿卜 ·283
之六十九
1998年9月8日 秋風中的事物 ·285
2008年9月8日 露天電影(八) ·286
2018年9月8日 回魯院 ·287
之七十
1998年9月9日 關于香煙 ·289
2008年9月9日 露天電影(九) ·290
2018年9月9日 等還是不等 ·291
之七十一
1998年9月10日 教師節的問卷 ·292
2008年9月10日 露天電影(十) ·293
2018年9月10日 畫地為牢(一) ·294
之七十二
1998年9月11日 私力復仇 ·296
2008年9月11日 露天電影(十一) ·297
2018年9月11日 畫地為牢(二) ·298
之七十三
1998年9月12日 所做一切,都是自愿 ·300
2008年9月12日 死亡話題(一) ·301
2018年9月12日 畫地為牢(三) ·302
之七十四
1998年9月13日 一次法律咨詢 ·303
2008年9月13日 死亡話題(二) ·304
2018年9月13日 畫地為牢(四) ·305
之七十五
1998年9月14日 事情并不簡單 ·307
2008年9月14日 死亡話題(三) ·308
2018年9月14日 公共汽車 ·309
之七十六
1998年9月15日 鉆進被窩 ·311
2008年9月15日 死亡話題(四) ·312
2018年9月15日 開還是不開 ·312
之七十七
1998年9月16日 秋天的典型例題 ·314
2008年9月16日 死亡話題(五) ·315
2018年9月16日 和二十年前一樣 ·316
之七十八
1998年9月17日 也就是這樣 ·318
2008年9月17日 死亡話題(六) ·319
2018年9月17日 兒子的成長 ·320
之七十九
1998年9月18日 怎樣答好“案例分析題” ·321
2008年9月18日 死亡話題(七) ·322
2018年9月18日 如果不開車 ·323
之八十
1998年9月19日 我是誰? ·325
2008年9月19日 死亡話題(八) ·326
2018年9月19日 一張月票 ·327
之八十一
1998年9月20日 見到董瞎子 ·329
2008年9月20日 死亡話題(九) ·330
2018年9月20日 乘著地鐵遠行 ·331
之八十二
1998年9月21日 還說董瞎子 ·333
2008年9月21日 找到手稿 ·334
2018年9月21日 《出梁莊記》讀感并談非虛構寫作 ·335
之八十三
1998年9月22日 鄉村知識分子 ·339
2008年9月22日 想念小賀 ·340
2018年9月22日 悼念相聲人 ·341
之八十四
1998年9月23日 鮮血 ·343
2008年9月23日 人的稱謂 ·344
2018年9月23日 在法庭門口 ·345
之八十五
1998年9月24日 愛聽劉蘭芳 ·347
2008年9月24日 我與龐標(一) ·348
2018年9月24日 八月十五月兒圓 ·349
之八十六
1998年9月25日 陽光的尿臊味兒 ·351
2008年9月25日 我與龐標(二) ·352
2018年9月25日 人民陪審員 ·353
之八十七
1998年9月26日 冬天里的教室 ·355
2008年9月26日 我與龐標(三) ·356
2018年9月26日 律師袍和休息室 ·358
之八十八
1998年9月27日 豐收 ·361
2008年9月27日 我與龐標(四) ·362
2018年9月27日 自行車往事 ·364
之八十九
1998年9月28日 花桿鉛筆 ·366
2008年9月28日 我與龐標(五) ·367
2018年9月28日 守法是個硬指標 ·369
之九十
1998年9月29日 十天和九十天 ·371
2008年9月29日 我與龐標(六) ·372
2018年9月29日 飛機之上 ·373
之九十一
1998年9月30日 想去北京 ·376
2008年9月30日 我與龐標(七) ·377
2018年9月30日 參觀懸空寺和應縣木塔 ·379
之九十二
1998年10月1日 國慶節隨感 ·382
2008年10月1日 有關國慶節的碎片記憶 ·383
2018年10月1日 國慶節圓鎖 ·384
之九十三
1998年10月2日 無法逃離 ·386
2008年10月2日 銀河廣場的孔明燈 ·387
2018年10月2日 蘇木山、察爾湖和鳳臨閣 ·387
之九十四
1998年10月3日 西樓和小南河 ·391
2008年10月3日 總要有個理由 ·392
2018年10月3日 云岡石窟 ·393
之九十五
1998年10月4日 想想不值 ·396
2008年10月4日 人之常情 ·397
2018年10月4日 壩上行思 ·398
之九十六
1998年10月5日 中秋節和父母親在一起 ·400
2008年10月5日 秋雨里買書 ·401
2018年10月5日 老舅何申 ·402
之九十七
1998年10月6日 作家周潔茹和主持人歐陽 ·403
2008年10月6日 他們如今何在? ·404
2018年10月6日 避暑山莊的記憶 ·405
之九十八
1998年10月7日 在南河鎮小工廠的我的父親 ·407
2008年10月7日 原生家庭 ·408
2018年10月7日 那年去正定 ·409
之九十九
1998年10月8日 時間累了 ·411
2008年10月8日 卡車上的對話 ·412
2018年10月8日 高鐵時代 ·413
之一百
1998年10月9日 尋找七色花 ·415
2008年10月9日 十年就這么過來 ·416
2018年10月9日 哪里是更想去的地方 ·417
附錄:世界杯看世界系列
從開幕賽說起——系列之一 ·419
誰是球王——系列之二 ·420
1990年夏天馬拉多納的哭泣——系列之三 ·422
那些前赴后繼的巴西德國——系列之四 ·424
26歲定律,36歲不晚——系列之五 ·425
憂郁的1994——系列之六 ·426
金球與金靴——系列之七 ·428
烏龍是一條狗——系列之八 ·429
人生沒有回放——系列之九 ·430
拿下自己該拿的比賽——系列之十 ·431
絕殺——系列之十一 ·432
不得不說韓國——系列之十二 ·433
假球和默契球——系列之十三 ·434
往事就在今天——系列之十四 ·435
自古英雄出少年——系列之十五 ·437
覆滅只在一個晚上——系列之十六 ·438
人生不允許平局——系列之十七 ·439
丑陋的晉級和壯烈的離開——系列之十八 ·440
球迷眾生相——系列之十九 ·441
都是在表演——系列之二十 ·442
謎底——系列之二十一 ·444
金元對決——系列之二十二 ·445
青春風暴——系列之二十三 ·446
第三名之爭,踢還是不踢——系列之二十四 ·447
跋 ·449
展開全部
三秋重唱 節選
之 零 1998年7月1日
生命的呈堂證供 寫這個作品,我已經醞釀很長時間,期待很久了。
我忽然想放棄文學而學習法律的那個時候,就決心要做一名律師,這樣的決定可能跟生計有關,跟想要的體面生活有關。至于跟理想是不是有關系,有什么關系,我還沒有想清楚。我想成為一個作家,可我覺得,在法庭上自由言說,或者慷慨激昂,或者冷言慢講,那樣的感覺也是我所喜歡的。
對法律的熱愛本身,以及我對法律背后生活的窺探欲,還是讓我把寫了一半兒的小說扔到一邊去了,法庭上下和當事人的內心,一定有很多故事。我想走進其間,然后,在終于可能的一天再重新回到文學,把我所知的和體驗的這些都寫下來,成為我生命的呈堂證供。在我的有些漫長的人生作品*后,我會說,我要交代的就是這些,句句都屬實,我這輩子就干了這么多事。我簽上自己的名字,如果需要,我再按上我的紅手印。
這樣說來,好像我想成為律師還是為了我的寫作做儲備似的。后來我才知道,學習法律是一件痛苦的事。那么多法律條款枯燥無味,不是所有的法律學習都像懸疑小說那樣有意思。法律是一門科學,法律理性冷靜,在很多方面和文學相反。可是既然我已經投入進來,就只好義無反顧。我就又發現,法學和文學很像,都和人性與生命息息相關。我想著早點兒參加律師資格考試,我想當我成為一名律師的時候,那我就可以深入法律生活了,做那些法律實務,總比學習條款要有意思吧。而一個寫作者,即使成為了一個法律人,寫作是使命和習慣,不吐不快,不寫看來不行,我就計算著,在我封閉復習的時候,用文學的手法,寫一個和法律相關的作品。
1998年7月1日,今天,我開始了。
這個夏天將很悠長,夏天之后就是秋天。當我在秋日溫燙的陽光中回頭看時,一定能看到我從夏天汗流浹背地向前奔跑,目光炯炯,還有微微憂傷。
我從去年的冬天就做出了這個決定:在距離1998年全國律師資格考試還有一百天的時候,開始實施我的寫作計劃。那時我就知道我的寫作將從7月1日這個夏夜開始,那時我就已經有點按捺不住,但我想,等一等吧,會開始的。
所有的期盼和等待都會有開始和結束,正如我去年冬天開始盼望著今天。而今天,我開始盼望一百天以后,其實,快。我將以優異的成績通過今年的考試,從而成為一名年輕而優秀的律師。然后——我成為正義的騎士,我為民請命,我仗義執言,我為蒼生而歌哭,再把他們的和我的故事用筆寫下來。
這樣的寫作完全是真實而不虛構的,伴隨性地行進在我律師資格考試的復習生活中,一天一篇文字,共一百篇。可以當作散文來讀,如果你是熱愛文學、熱愛生活的人;也可以當作學習方法或者參考資料來讀,如果你是1999年或者后來的“律考”考生,也許能借鑒我忠實的備戰歷程。
這樣的念頭在心間徘徊了那么久,被這如期而來的夏日晚風浸染一番,下筆就是文章。 2008年7月1日
在三段時空里跳躍 2008年的7月,我從事律師行業將近十年,算是實現了當年的法律理想。十年以來,我白天做律師,開庭調查或者經營管理律師事務所,晚上要看案卷,也要看賬本。白天和晚上是緊緊相連的,工作做不完,就接著做。而現實和夢想也是緊緊相連的。在某些夜晚杯觥交錯的時候或者夜靜更深,忽然想起文學,我會有點發愣,有時會拿起筆,也有的時候,我就那么有點悵然地待著,好像對那種無奈還有一些享受。我已經不是少年,對生活的滋味,知道得更黏稠了一些。
1998年的伴隨性文字不僅沒有出版,稿子曾經一度不知道去向。因為改革,律師資格考試在2002年起叫作“司法考試”了。2008年的司法考試是在9月21日舉行。我在那一天恍然一驚,才知道原來十年過來了,我真是覺得雙腿沉重而兩手空空。那一天前后我正在搬家,我的屋子里空空蕩蕩,因為收拾東西的緣故,就找到了1998年作品的手稿。我站在那里讀了起來,覺得過去的很多文字太過幼稚,于是我決定做一個“十年舊作新翻”。我開始寫了起來,站在2008年的視角回顧審視1998年的生活,做了一些“補記”。很快覺得那些“補記”文字倉促而缺乏誠意,就又都刪掉了。
現在是2018年了,又是十年過來。
和1998年那時一樣,我也是在前一年,也就是2017年的冬天,就醞釀著等到今年夏天開始這個寫作。那時我正在魯迅文學院讀書,重新回到文學生活。既然從頭來過,我忽然就想把二十年前的這個作品寫下去。
怎么寫呢?**,我把1998年時的作品文字保留下來,只做一些必要的潤色。第二,對應1998年,我依據記憶和日記,記述和審視這位考生成為律師十年過后在2008年,也可能直接引用我2008年那個時段當天寫就的文學作品,作為這個文本的一部分。第三,2018年同樣的日子,我仍然像1998年那樣,以“現在進行時”的時態行進著記錄我個人和當下的社會生活。我不僅每天要記錄當下時代,而且,我可能會穿越回去,回顧1998年或者2008年。
這樣的寫作計劃讓我興奮,時空交錯里記憶可以復蘇,2008年和1998年好像都在眼前。很多往事疊加在一起,生活的忠實一定會比虛構更魔幻,虛構和非虛構,也說不定哪一個更真實。
我翻開日記本,看到2008年7月1日這一天,下午我帶著兩位律師到福鴻房地產公司去服務,其中一位律師是至今和我合作的孫志偉律師,當天晚上參加民主建國會黨派活動。 2018年7月1日
從1998年到2018年 我早上四點就起床了,我兒子也是。和二十年前相比,我人到中年,兒子長得比我高了。
天色蒙蒙亮的時候,送他到位于天津“五大道”的學校,和他的同學、老師會合,他們就要到歐洲游學。
兒子穿一條淺色長褲和一件粉色T恤,看起來已經是翩翩少年。他在長大,他有一點兒羞澀,在學校門前,他奮力躲開母親的叮嚀,鉆進人群,然后走上了開往北京機場的大巴。晚上十點多,飛機平安順利地抵達德國慕尼黑。
我聽說兒子到達德國的消息,安心打開電腦,俄羅斯足球世界杯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著,我在每天連續寫一個叫作《世界杯看世界》的東西,我一邊寫著現在,一邊寫著往事,一邊把現在成為新的往事。我寫足球,也寫人生。
而從今天開始,我接續1998年7月1日開始的那些文字,完成我這個律師從1998年到2018年的非虛構生活記錄。二十年來,我只選取三年中的三個時間節點,加起來是三百多天。這不僅僅是我個人的二十年,也關乎這個時代。2018年7月1日的夏夜,我打開1998年的文稿,再翻開2008年的日記,一個律師作家二十年的家國情懷,就躍然紙上。我只需要忠實地記錄,我不需要任何虛構,非虛構,是*高的想象力。
1998年我的文字幼稚得就像我本人,2008年我自以為自己足夠成熟,其實還什么也不是。2018年,我除了記錄當下以便于未來審視,除了不說謊,對其他我都無能為力。這個年紀了,二十年律師生涯,我遇到很多人和事,我好像什么都不缺,但我真的缺乏足夠的想象力。從1998年到2018年,我行色匆忙,2018年和以后我會怎么樣,這個世界將會怎樣,我現在還完全想不到,也根本沒有時間去進行這樣的假想,我只需要記錄下來就足夠了。
歷史總有驚人的相似,這是一句實在的套話。2018年是世界杯年,其實1998年也是。今天我早晨四點起床毫不費力,也是因為我一直在看足球,1998年我的復習生涯里我其實也是一邊看著世界杯,一邊寫作。從這個意義上說,我的生活真的是一成不變。二十年過來,我毫無進步,還是在這里看著、寫著,盡管我的這些文字沒人喝彩,甚至沒有人看到過。
我就這樣寫下去吧。
三秋重唱 作者簡介
楊仲凱,1975年生,天津市人,君輝律師事務所主任?、頌輝律師機構理事會主席。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天津市作家協會文學院簽約作家、天津市河北區作家協會主席、魯迅文學院第33期高研班學員。上個世紀九十年代開始寫作,著有散文、小說和非虛構作品,出版有《生命之書》《流水三十章》。
澳大利亞弗林德斯大學文學碩士,清華大學高級工商管理碩士,民建會員,高級律師職稱,兼職教授,法律文化學者,投身公益事業,擔任全國律師協會文化論壇主任、天津市政府法制智庫專家、天津市政協第13屆委員多種社會職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