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醫(yī)入門必背歌訣
-
>
醫(yī)驗集要
-
>
尋回中醫(yī)失落的元神2:象之篇
-
>
補遺雷公炮制便覽 (一函2冊)
-
>
人體解剖學常用詞圖解(精裝)
-
>
神醫(yī)華佗(奇方妙治)
-
>
(精)河南古代醫(yī)家經(jīng)驗輯
常用中藥臨證速查掌中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3250948
- 條形碼:9787513250948 ; 978-7-5132-5094-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常用中藥臨證速查掌中寶 內(nèi)容簡介
本書的編寫以高學敏《臨床中藥學》為藍本, 介紹了常用中藥的中醫(yī)知識及西醫(yī)臨床藥理知識, 內(nèi)容精煉, 重點突出, 綱目清晰, 簡單明了, 便于記憶, 便于查閱。
常用中藥臨證速查掌中寶 目錄
**章 中藥的產(chǎn)地與采集
**節(jié) 產(chǎn)地
第二節(jié) 采集
第二章 中藥的炮制
**節(jié) 炮制的目的
第二節(jié) 炮制的方法
第三章 中藥的性能
**節(jié) 四氣
第二節(jié) 五味
第三節(jié) 升降浮沉
第四節(jié) 歸經(jīng)
第五節(jié) 毒性
第四章 配伍
第五章 用藥禁忌
第六章 中藥的劑量與用法
**節(jié) 劑量
第二節(jié) 中藥的用法
各論
**章 解表藥
**節(jié) 辛溫解表藥
麻黃
桂枝
紫蘇葉
紫蘇梗
生姜
生姜皮
香薷
荊芥
防風
羌活
藁本
白芷
細辛
蒼耳子
辛夷
第二節(jié) 辛涼解表藥
薄荷(蘇薄荷、雞蘇薄荷)
牛蒡子(牛子、大力子、鼠粘子、惡實)
蟬蛻(蟬蛻、蟬衣、蟬殼)
葛根
柴胡
升麻
桑葉(冬桑葉、霜桑葉)
菊花
蔓荊子
淡豆豉
第二章 清熱藥
**節(jié) 清熱瀉火藥
石膏
知母
蘆根
天花粉
竹葉
……
第三章 瀉下藥
第四章 祛風濕藥
第五章 化濕藥
第六章 利水滲濕藥
第七章 溫里藥
第八章 理氣藥
第九章 消食藥
第十章 驅(qū)蟲藥
第十一章 止血藥
第十二章 活血化瘀藥
第十三章 化痰止咳平喘藥
第十四章 安神藥
第十五章 平肝息風藥
第十六章 開竅藥
第十七章 補虛藥
第十八章 收澀藥
第十九章 攻毒殺蟲止癢藥
第二十章 拔毒化腐生肌藥
附錄 漢語拼音索引
常用中藥臨證速查掌中寶 節(jié)選
《常用中藥臨證速查掌中寶》: 中藥的采收時節(jié)和方法對確保藥物的質(zhì)量有著密切的關聯(lián)。因為動植物在其生長發(fā)育的不同時期,藥用部分所含有效及有害成分各不相同,因此,藥物的療效和毒副作用也往往有較大差異,故藥材的采收必須在適當?shù)臅r節(jié)采集。孫思邈《千金要方》云:“早則藥勢未成,晚則盛時已歇。”《千金翼方》也謂:“夫藥采取,不知時節(jié),不以陰干暴干,雖有藥名,終無藥實,故不依時采取,與朽木不殊,虛費人工,卒無裨益。”強調(diào)了藥物適時采收的重要性。近代藥物化學研究也證實,按生長季節(jié)不同,所含有效及有毒成分不同,適時采收非常重要。一般來講,以入藥部分的成熟程度作依據(jù),也就是在有效成分含量*高的時節(jié)采集。每種植物都有一定的采收時節(jié)和方法,按藥用部位的不同可歸納為以下幾方面。 全草:大多數(shù)在植物枝葉茂盛、花朵初開時采集,從根以上割取地上部分,如益母草、荊芥、紫蘇、豨薟草等;如須連根入藥的則可拔起全株,如柴胡、小薊、車前草、地丁等;而須用帶葉花梢的更需適時采收,如夏枯草、薄荷等。 葉類:通常在花蕾將放或正盛開的時候,此時葉片茂盛、性味完壯、藥力雄厚,*適于采收,如枇杷葉、荷葉、大青葉、艾葉等。有些特定的藥物如桑葉,需在深秋經(jīng)霜后采集。 花、花粉:花類藥材,一般采收未開放的花蕾或剛開放的花朵,以免香味散失、花瓣散落而影響質(zhì)量,如野菊花、金銀花、月季花、旋覆花等。對花期短的植物或花朵次第開放者,應分次及時摘取。至于蒲黃、天花粉之類以花粉入藥者,則須在花朵盛開時采取。 果實、種子:果實類藥物除青皮、枳實、覆盆子、烏梅等少數(shù)藥材要在果實未成熟時采收果皮或果實外,一般都在果實成熟時采收,如瓜蔞、檳榔、馬兜鈴等。以種子入藥的,通常在完全成熟后采集,如蓮子、銀杏、沙苑子、菟絲子等。有些既用全草又用種子入藥的,可在種子成熟后割取全草,將種子打下后分別曬干貯存,如車前子、紫蘇子等。有些種子成熟時易脫落,或果殼易裂開,種子散失者,如茴香、牽牛子、豆蔻、鳳仙子等,則應在剛成熟時采集。容易變質(zhì)的漿果如枸杞子、女貞子等,*好在略熟時于清晨或傍晚時分采收。 根、根莖:一般以秋末或春初即二月、八月采收為佳,因為春初“津潤始萌,未充枝葉,勢力淳濃”“至秋枝葉干枯,津潤歸流于下”,且“春寧宜早,秋寧宜晚”(《本草綱目》)。現(xiàn)代研究也證明,早春及深秋時植物的根莖中有效成分含量較高,此時采集則產(chǎn)量和質(zhì)量都較高,如天麻、葛根、玉竹、大黃、桔梗、蒼術等。但也有少數(shù)例外,如半夏、太子參、延胡索等則要在夏天采收。 樹皮、根皮:通常在春、夏時節(jié)植物生產(chǎn)旺盛,植物體內(nèi)漿液充沛時采集,則藥性較強,療效較高,并容易剝離,如黃柏、杜仲、厚樸等。另有些植物根皮則以秋后采收為宜,如牡丹皮、苦楝皮、地骨皮等。 ……
常用中藥臨證速查掌中寶 作者簡介
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中醫(yī)醫(yī)院,副主任中醫(yī)師。從事中醫(yī)臨床工作10余年,參與丁香園網(wǎng)絡審稿工作6年,發(fā)表國內(nèi)***及省級期刊文章10余篇。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回憶愛瑪儂
- >
我與地壇
- >
朝聞道
- >
月亮與六便士
- >
山海經(jīng)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