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醫入門必背歌訣
-
>
醫驗集要
-
>
尋回中醫失落的元神2:象之篇
-
>
補遺雷公炮制便覽 (一函2冊)
-
>
人體解剖學常用詞圖解(精裝)
-
>
神醫華佗(奇方妙治)
-
>
(精)河南古代醫家經驗輯
大醫精誠楊甲三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3211970
- 條形碼:9787513211970 ; 978-7-5132-1197-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大醫精誠楊甲三 內容簡介
本書介紹了楊甲三教授的成長經歷和生平事跡, 介紹了其學術思想, 展示了他的針灸理論、針刺手法、取穴經驗方面的學術水平, 闡述了楊教授對19種臨床常見疾病的辯證論治心得, 梳理了楊教授部分弟子對其學術思想和臨床經驗的總結。
大醫精誠楊甲三 目錄
一、少年立志,拜師從醫
二、懸壺濟世,仁術活人
三、嚴謹治學,經典鑄基
(一)根植《內》《難》,經典為先
(二)理論實踐密切結合
(三)博采眾長,融會貫通
(四)習古不泥,力求創新
四、教書育人,桃李芬芳
五、平實無華,高風亮節
第二章 談針論道
一、針道擷英
(一)究穴理、抓規律,“三邊三間”取穴法
(二)探幽微、重實踐,毫針單手進針法
(三)融經典、萃精華,補瀉手法巧運用
(四)參穴理、識法度臨證配穴有講究
(五)采眾長、重五辨,圓機活法巧施術
(六)遵《內經》、論淺深,進針講究“速而輕”
(七)講四專、善變通,針藥并治老年病
(八)取精華、棄糟粕,多學多記勤積累
二、進針要訣
(一)懸空下壓式(空壓式)
(二)角度轉變下壓式(角度壓式)
(三)捻轉下壓式(捻壓式)
(四)連續壓式
三、取穴心法
(一)手三陰經取穴法
(二)手三陽經取穴法
(三)足三陽經取穴法
f四)足三陰經取穴法
(五)任督脈取穴法
四、腧穴研究
(一)頭部腧穴運用規律
(二)背俞穴運用規律
第三章 專病針治
一、中風
二、頭痛
三、眩暈
四、癇證
五、胃痛
六、嘔吐
七、胸脅痛
八、便秘
九、糖尿病
十、水腫
十一、淋證
十二、痹證
十三、痿證
十四、頸椎病
十五、腰痛
十六、痛經
十七、崩漏
十八、遺尿
十九、耳鳴耳聾
第四章 大醫小事
一、病人**,堅守本分
(一)都是病人,一視同仁
(二)喜歡被人叫“楊大夫”
(三)下飛機就去出診
二、潛心治學,一絲不茍
(一)讀書如命逐字推敲
(二)書到用時方恨少
(三)研讀古籍需要揚棄
(四)絕不發表泛泛之文
(五)八十歲的針灸感悟
三、學識淵博,功底扎實
(一)堅持勞宮穴定位
(二)點完全身穴位只需15分鐘
(三)腰痛一病講了4個小時
(四)平淡之中愈頑疾
(五)經絡與神經
四、傳道授業,寬嚴相濟
(一)不輕易傳授學生
(二)手把手教,學不會不讓出科
(三)不讓學生用電針
五、和藹可親,情深誼長
(一)重視舉止,率先垂范
(二)過節趕著學生回家
(三)我們爺倆的事兒
(四)對家人、孩子、好朋友的態度
六、珍視名譽,不謀私利
(一)淡對贊譽,傾心教學
(二)不去隨便出診
(三)終身教授的品格
(四)不愿意掛專家號
第五章 薪火傳承
三辨
楊甲三教授治療中風癡呆的經驗
楊甲三教授針刺治療癲癇的經驗
楊甲三教授針灸臨床獲效原則
楊甲三教授大椎、風池穴應用經驗及
中風治療經驗
附錄 楊甲三教授年譜
后記
大醫精誠楊甲三 節選
《大醫精誠:楊甲三/北京針灸名家叢書》: 三、嚴謹治學,經典鑄基 楊甲三行醫、執教六十五載,學驗俱豐,積累了許多寶貴的治學經驗。他的治學經驗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根植《內》《難》,經典為先 楊甲三十分重視基礎理論知識的掌握,認為一名合格的醫生,必須具備扎實的理論基礎,必須探明醫理之奧妙,必須深究醫理之根源。只有這樣,方能以理論指導臨床實踐,要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也只有這樣,才能成為“良醫”“上工”。若僅以方藥、針術的技巧或臨床經驗,雖可取效,但終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他認為,中醫針灸的源泉在于《內經》《難經》,雖然后世有了極大的發揮,但醫理之存,首在《內經》《難經》。尤其是針灸理論,包括經絡、腧穴、針灸方法、配穴處方、臨床應用,《內經》皆有精辟的論述,古人也因此稱《靈樞》為《針經》,足見其重要。楊甲三精研《內》《難》,造詣頗深,臨床圓機活法,每每信手拈來。他提出學習《內經》《難經》分三個階段(或三個步驟):**階段,熟讀原文,背誦重要段落。在這一階段,要以原文為主,通讀全篇,而非節選或釋文,以了解掌握他們的全貌,避免斷章取義,對于初學者尤為重要。第二階段,條分縷析,詳細分析經文的精神實質,將相類的內容歸納整理.形成較完整的體系,如經脈體系、絡脈體系、奇經體系、腧穴體系、針灸方法體系、腧穴配方體系、臨床治療體系等。在此階段可參考后世醫家的注釋與發揮,更深地領會原文的精髓。第三階段,將理論應用于實踐,指導中醫針灸臨床。在這一階段,需要反復進行理論一臨床一再理論一再臨床的過程。經過這三個階段的學習與應用,才能真正消化吸收,將《內經》、《難經》之醫理及方法變成自己的學問,成為日常臨床工作的指導。楊甲三強調“針灸之理在《內》《難》,針灸之法在明清”,也就是說,在針灸的整個發展過程中,《內經》《難經》奠定了重要的理論基礎,而明清時期的醫家創制了許多有價值的針灸實用技術。學習的過程應有先后,不可存法廢理或重法輕理。他同時強調,學習《內經》《難經》是一名醫生終生的過程,因為在不同的實踐階段,其知識結構、學習與理解能力、理論與實踐結合的能力以及個人的需求等都有所不同,所謂“溫故而知新”,就是這個意思。 (二)理論實踐,密切結合 楊甲三非常注重實踐。他認為,研究任何一門學問,都必須理論聯系實際,研究中醫針灸也不例外。中醫針灸理論源于實踐,又指導實踐。臨床實踐檢驗著中醫針灸理論,使其進一步完善。鉆研理論與反復實踐是治學上辯證依存的兩個方面,二者缺一不可。針對針灸教學中教材與實際脫離、理論與實踐脫離以及容易偏重理論的現象,他多次指出:中醫針灸本為一體,理論與實踐不可分離。如果沒有臨床經驗支撐,經絡就會變成空虛的“線”,腧穴就會變成機械的“點”,丟掉了臨床就失去了根本。但也不能因工作緊張,只顧看病扎針而忽視理論的學習與提高。他也曾多次指出:提高理論水平是一名合格醫生必須重視的。在他諸多成功的案例中,無不體現著理論與實踐密切結合的奇思妙想,體現著理論與實踐融為一體的治學思想。直到80歲高齡,他依然保持著白天臨診夜間讀書的良好習慣。他多次教導學生,中醫針灸博大精深,非短時可以參透,要不斷學習,終生學習,這就是中醫針灸的職業特點。此話出自一位成名老人之口,除了體會到他虛懷若谷、謙虛謹慎的感人精神之外,更感覺到了一種震撼。 ……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月亮與六便士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月亮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