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中醫入門必背歌訣
-
>
醫驗集要
-
>
尋回中醫失落的元神2:象之篇
-
>
補遺雷公炮制便覽 (一函2冊)
-
>
人體解剖學常用詞圖解(精裝)
-
>
神醫華佗(奇方妙治)
-
>
(精)河南古代醫家經驗輯
劉紹武三部六病講座 : 錄音版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3259750
- 條形碼:9787513259750 ; 978-7-5132-5975-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劉紹武三部六病講座 : 錄音版 內容簡介
本書主要集合了劉紹武先生兩個時期的講課內容: 一是1984年在太原市中醫研究所給“高級西醫學習中醫經典著作提高班”42次講課的錄音整理 ; 二是1990年在家中給“山西醫學院三部六病學社”8次講課的錄音整理。
劉紹武三部六病講座 : 錄音版 目錄
**部分 三部六病學說的來源與形成
一、三部六病的主要內容
二、自己早年的醫學歷程
三、張仲景寫《傷寒雜病論》的歷史背景
四、張仲景的組方學
五、張仲景的辨證學
六、張仲景著述的問題
七、王叔和撰寫《傷寒雜病論》的問題
八、《傷寒雜病論》的歷史源流問題
九、三部六病的醫學創新之路
十、《傷寒論》上的兩種學說和兩種文體
十一、歷代醫家對《傷寒論》的評述
十二、歷代醫家對王叔和的評價
十三、歷代醫家對《傷寒論》的注解
十四、歷代醫家對“經”的解釋
十五、自己對《傷寒論》“經”與“病”的看法
十六、中醫學整體觀的重要性
十七、中醫學的整體觀
十八、“八綱辨證”的問題
十九、方劑學與藥物學的差別
第二部分 整體辨證論治
二十、“證”的概念
二十一、“證”的獲得
二十二、“證”的產生
二十三、“辨證論治”的內涵
二十四、“辨證論治”的要領
二十五、“辨證論治”的大法
二十六、“辨證論治”的方法
二十七、再談“經”與“病”的關系問題
二十八、表部
二十九、里部
三十、半表半里部
三十一、三部六病和系統論的關系
三十二、漫談當前中醫的主要問題
三十三、表部辨證
三十四、里部辨證
三十五、半表半里部辨證
三十六、四類
三十七、三部六病的轉化
第三部分 局部辨證論治
三十八、局部辨證論治的原則與思路
三十九、調神湯
四十、調心湯
四十一、調胃湯
四十二、潰瘍湯
四十三、調腸湯
四十四、調肝湯
四十五、調腎湯
四十六、排石湯
四十七、調肺湯
四十八、團魚丸
四十九、調滋湯
五十、消斑解毒湯
五十一、理消湯
五十二、理目湯
五十三、攻堅湯
五十四、理心復脈湯
五十五、回答學員提出的問題
五十六、“平脈”思路和方法
五十七、三部六病學說的創新
第四部分 三綱六要
五十八、“三綱六要”的基本內容
五十九、《三綱六要》的寫作意義
六十、《三綱六要》的寫作要求
六十一、“八要素與協調療法”的關系
六十二、“三化”“三法”和“八字訣”
六十二、“三部六病”與“三綱六要”的關系
六十三、“四類”與“二十三證”的關系
六十四、回答“思辨框架”方面的問題
六十五、回答“理性規范”方面的問題
六十六、回答“整體內涵”方面的問題
六十七、回答“整體辨證”方面的問題
第五部分 三部六病漫談
六十八、自述個人經歷
六十九、中醫臨床上存在的基本問題
七十、 “治學態度”的問題
七十一、三部六病事業的海南發展戰略
附
附一 劉紹武年譜
附二 劉紹武學術評傳
展開全部
劉紹武三部六病講座 : 錄音版 作者簡介
劉東紅,三部六病研究所研究員。三部六病學說由著名中醫學家劉紹武創立的醫學理論。按照系統科學的理論和方法,可以建立《內經》和《傷寒論》理論的“三部六病說”。其思想基礎是根據一般系統論的原則,把整體劃分為表、半表半里、里三個不同的空間,每一部以陰陽不同的病性,劃分為六類證候集合群,謂之六病。機體患病的空間位置雖廣,但不超過三部;病情變化盡管多種多樣,但不越六病,據此便可創立與此相應的理法方藥體系,解決目前的中醫分科重復多樣的問題,充分體現了系統的辨證論治原則,將有利于中醫的整理和提高。
書友推薦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自卑與超越
- >
莉莉和章魚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史學評論
- >
朝聞道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