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新媒體設計概論/湯曉穎 版權信息
- ISBN:9787121394881
- 條形碼:9787121394881 ; 978-7-121-39488-1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新媒體設計概論/湯曉穎 本書特色
廣東省本科高校動畫、數字媒體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立項項目高等學校動畫與數字媒體專業“全媒體”創意創新規劃教材配套在線課程
新媒體設計概論/湯曉穎 內容簡介
“新媒體設計概論”是數字媒體專業的基礎理論課程,也是設計學跨專業方向的專業基礎必修課程。本書對新媒體設計的本體、新媒體設計的相關學科領域、新媒體應用的技術與產業領域等知識點進行了系統梳理,使讀者對新媒體設計有整體、全面的認知。全書共6 章, 章主要圍繞新媒體設計的本體展開,介紹新媒體設計的概念、歷程、美學發展等;第2 ~ 5 章從新媒體傳播、用戶體驗、服務設計、敘事語言等角度介紹在新時代的學科定義下新媒體設計的交叉學科領域;第6 章介紹新媒體技術前沿與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用于拓寬知識面,使讀者了解新媒體設計的發展趨勢與服務領域。本書可作為數字媒體及藝術設計等設計類專業新媒體設計概論課程的教材,也可作為其他相關專業的課外輔助資料,還可供對新媒體設計感興趣的人員參考閱讀。本書系統性介紹了新媒體設計的特征、 發展狀況、前沿動態與所要求的核心能力等;內容涵蓋了設計學理論、新媒體動畫、新媒體交互設計、信息設計等方面。已梳理完整的課程體系與課程資源,下載復印大量的相關靠前外教學參考資料、教學案例,并分類整理。重點加入了新媒體設計前沿動態與專題介紹,重點講授了VR、AR、 MR與新媒體設計的融合,人工智能(AI)對新媒體設計的影響,以及新媒體設計在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中的創新與實踐等,注重回顧傳統、立足當下、面向未來。
新媒體設計概論/湯曉穎 目錄
第1章 走進新媒體:新媒體設計本體 / 1
1.1 新媒體設計的本體 / 1
1.1.1 新媒體設計的打開方式:新媒體設計的概念、特征、分類 / 1
1.1.2 揭開新媒體設計的“第二層面紗” / 4
1.1.3 “環環相扣”的新媒體設計 / 7
1.2 走進“前世今生”:新媒體設計的歷程 / 12
1.2.1 開端:計算機的誕生 / 12
1.2.2 序幕:計算機圖形學 / 13
1.2.3 深入:CG 技術的發展 / 14
1.2.4 小成:20 世紀80 年代的十年輝煌史 / 17
1.2.5 中成:20 世紀90 年代的數字藝術 / 20
1.2.6 盛宴:21 世紀初的成就 / 25
1.3 復制時代的藝術盛宴:新媒體設計的美學發展 / 27
1.3.1 藝術中的科學觀:西方精英藝術 / 28
1.3.2 工業時代的機械美學:未來主義的宣言 / 30
1.3.3 破壞性的生活美學:達達主義的嘲諷 / 31
1.3.4 復制的流行文化:大眾的波普藝術 / 32
1.3.5 聲光電融合的技術美學:絢麗的數字藝術 / 33
1.3.6 大眾藝術的哲學思想:從海德格爾到本杰明 / 35
1.3.7 新媒體時代的新生態:神奇的草根藝術 / 36
課后練習 / 38
第2章 媒體的遷徙:新媒體傳播 / 39
2.1 從結繩記事到信息洪流:傳播的歷史沿革 / 39
2.1.1 傳播的概念與特征 / 39
2.1.2 人類傳播的四個階段 / 40
2.1.3 從人內傳播到大眾傳播:傳播的類型 / 42
2.2 是誰塑造了你:傳播學的發展 / 51
2.2.1 傳播學的定義及研究對象 / 52
2.2.2 傳播學的學科起源 / 53
2.2.3 傳播學在美國的成長基礎 / 53
2.2.4 傳播學對媒介的研究 / 55
2.3 媒介生態的新革命:新媒體傳播的發展 / 58
2.3.1 理解新媒體傳播的定義 / 59
2.3.2 新媒體對社會的影響:媒介的新生態 / 60
2.3.3 全媒體與超文本:新媒體傳播的特征 / 61
2.3.4 從Web 1.0 走向Web 2.0:新媒體傳播的類型 / 63
2.4 流派與工具:傳播學的研究方法 / 67
2.4.1 拜訪過你的前人:奠基人與科學化 / 67
2.4.2 傳播學的經典流派 / 69
2.4.3 深入了解你的方式:傳播學的研究方法 / 72
課后練習 / 76
第3章 打開心靈的鑰匙:新媒體時代的用戶體驗 / 79
3.1 從消費者到用戶的轉型:用戶研究概述 / 79
3.1.1 用戶研究的理論基礎 / 79
3.1.2 用戶研究的核心思想與指導性原則 / 84
3.1.3 與多學科相關的用戶研究 / 85
3.2 為人的設計:用戶研究的基本方法與流程 / 90
3.2.1 用戶研究計劃――一場真實場景中的實戰考核 / 90
3.2.2 用戶研究方法及流程 / 94
3.3 玩的就是心跳:用戶的體驗心理 / 106
3.3.1 影像藝術的心靈體驗:華麗與抒情 / 106
3.3.2 虛擬藝術的心理體驗――親臨逼真現場 / 109
3.3.3 交互藝術的心理體驗――行為的即時反饋 / 112
3.3.4 人工智能的心理體驗――人與機器的無界限 / 113
3.4 心理學的基本研究與測評方法 / 116
3.4.1 普通心理學及其測評方法 / 116
3.4.2 認知心理學及其測評方法 / 121
3.4.3 行為主義心理學及其測評方法 / 124
3.4.4 格式塔心理學及其測評方法 / 125
3.4.5 人本主義心理學及其測評方法 / 126
課后練習 / 127
第4章 追求更完備的社會:現代社會的智能服務 / 129
4.1 無處不在的它:服務設計概述 / 129
4.1.1 “上帝”的要求:服務是什么 / 129
4.1.2 “萬變”離不開你:服務的特征 / 132
4.1.3 讓生活更美好:服務的意義 / 134
4.1.4 睜大眼睛去發現:服務的設計原則 / 136
4.1.5 定制你的“美”:服務的設計方法 / 139
4.2 科技推動社會發展:智能服務與社會發展 / 146
4.2.1 追求更完備的社會 / 146
4.2.2 智能服務的“三位一體” / 150
4.3 “零”距離接觸的時代:智能服務的無孔不入 / 153
4.3.1 智能服務的影響力 / 153
4.3.2 面面俱到的智能服務產品 / 156
課后練習 / 167
第5章 新時代的語言:新媒體的交互敘事 / 169
5.1 開啟敘事的三種模式:敘事學的基本體系與沿革 / 169
5.1.1 初識敘事:敘事學的基本概念 / 169
5.1.2 解析文本:敘事學的基本要素 / 170
5.1.3 敘事學的基本體系:“經典”與“后經典” / 171
5.1.4 敘事學的新發展:模式的整合 / 176
5.2 “主體與客體”的重新定義:交互敘事的概述與歷史 / 182
5.2.1 “主體與客體”的全新關系 / 182
5.2.2 交互敘事的概念與表現形式 / 183
5.2.3 交互敘事的新體裁:游戲交互 / 185
5.2.4 理論研究:交互敘事的發展 / 188
5.3 穿越時空的“新項鏈效應”:交互敘事的邏輯與創新 / 190
5.3.1 交互敘事的邏輯 / 190
5.3.2 交互敘事的創新 / 196
課后練習 / 212
第6章 延伸未來的藝術:新媒體設計前沿與專題 / 213
6.1 不可估量的前景:新媒體設計的相關產業 / 213
6.1.1 “發電機”:IT 產業的極致盛宴 / 213
6.1.2 新媒體內容產業 / 219
6.1.3 新媒體產業的運營機制 / 223
6.2 科技與你越來越近 / 226
6.2.1 VR 技術 / 226
6.2.2 AR 技術 / 230
6.2.3 AI 技術 / 235
6.2.4 MR 技術 / 236
6.2.5 ER 技術 / 238
6.3 讓文化傳播更有趣: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專題 / 240
6.3.1 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的背后 / 240
6.3.2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與創新之路 / 241
6.3.3 非物質文化遺產在新媒體時代下的數字化傳承 / 243
課后練習 / 249
參考文獻 / 250
新媒體設計概論/湯曉穎 作者簡介
湯曉穎,教授,廣東工業大學藝術設計學院副院長,長期從事數字媒體藝術設計教學與研究工作,編寫教材近10種,所著動畫、漫畫等作品多次在核心期刊發表或被收錄,并多次獲國家獎項。
- >
月亮與六便士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回憶愛瑪儂
- >
山海經
- >
史學評論
- >
詩經-先民的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