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中國文人畫與禪宗思想關系性研究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0367332
- 條形碼:9787520367332 ; 978-7-5203-6733-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國文人畫與禪宗思想關系性研究 本書特色
禪學在中國的發展是儒釋道長期交流、碰撞、積淀的產物,是儒釋道三家文化的結晶。 禪宗思想注重本體感悟,是無分別的清凈文化,這種“不分別”的審美狀態可以在本體層面與西方文明“美美與共”,“和而不同”的多元化相處方式會產生東西方文化良性互動。
中國文人畫與禪宗思想關系性研究 內容簡介
禪宗由印度禪演化為中國禪是一個外域文化本土化的過程,由于中國文人士大夫具有“追道”這一文化身份特征,伴隨著魏晉審美自覺,禪宗的審美境界也深深影響到這一群體,文人畫的始祖王維即生活在禪宗成熟興盛的唐代。文人對于生命的感發感悟,隨著筆墨這一載體用詩化的形式加以彰顯,并由此而特立于世界藝術之林。作為中國畫來講,在近現代深受西方影響做了諸多探索之后,也逐漸沉靜了下來,并開始在審美領域追根溯源,注重在民族審美層面的深入探索。
中國文人畫與禪宗思想關系性研究 目錄
**節 問題的緣起
第二節 研究思路
一 國內外研究現狀及研究的意義
二 擬研究的主要問題
三 研究的方法
四 研究的重難點及創新之處
**章 禪宗及文人畫相關概念的梳理和界定
**節 文人畫概念辨析
一 文人概念分析
二 文人畫概念分析
第二節 禪宗對文人畫審美的影響
一 禪到底是什么
二 禪宗對文入畫家創作審美的影響
三 文人畫“詩性”和禪宗思想之關系
四 小結
第二章 明末清初到民國文人畫三次高峰與禪宗思想之影響
**節 社會經濟文化境況分析
一 西方地理大發現與中國資本主義萌芽
二 禪宗教派的演變弱化
第二節 董其昌“南北宗論”對于三次文人畫高峰之意義
第三節 三次文人畫高峰與禪宗審美思想關系之分析
一 明末清初
二 嘉道時期
三 清末民初
第三章 明末清初到民國文人畫禪宗審美思想的存續途徑及其影響
**節 陽明禪:禪宗思想影響下的儒學
第二節 由“潘徐教育體系”來看近現代回歸唐宋精神的禪意訴求
一 潘天壽教育體系回歸唐宋禪意精神的隱性訴求
二 徐悲鴻回歸“師造化”
第三節 禪宗審美的日本存續及其對近代留學生的影響
一 禪宗審美的日本存續
二 美術教育及文化氛圍對留學生之影響
三 結論
第四節 明末清初到民國畫僧體系探究
一 畫僧體系含義及其特征
二 明末清初至今畫僧體系沿存及其影響
三 新中國成立后畫僧體系分析
四 筆墨像教
五 細草幽花盡禪理
六 結論
第四章 中國文人畫禪宗思想的當代價值
**節 新中國成立以來文人畫演變
第二節 全球經濟一體化條件下東西方文化的交流與互鑒
第三節 禪學對西方后現代主義的影響
第四節 文人畫禪意審美的當代復興趨向
結語
附錄
明末清初到民國釋氏書畫名家輯錄
明末清初至今畫僧名錄補遺
畫僧作品附圖(部分)
訪談
訪談材料之一
訪談材料之二
《世說新語》中涉及支道林之內容輯錄
參考文獻
致謝
中國文人畫與禪宗思想關系性研究 作者簡介
楊江波,文學博士,云南師范大學美術學院“擔當藝文研究所”所長,碩士研究生導師,九三學社社員,云岫鄉村書院創始人。2014年畢業于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生院藝術學系并獲得文學博士學位,專業方向為中國詩學、傳統畫論與中國畫創作;2018年博士后出站于中國社會科學院宗教文化藝術研究室。研究方向:文人畫與禪宗思想關系。多次舉辦畫展,在核心專業刊物發表文章多篇,出版專著《八大山人筆墨研究》。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隨園食單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煙與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