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嶺南派古琴在當代的傳承與發展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0358590
- 條形碼:9787520358590 ; 978-7-5203-5859-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嶺南派古琴在當代的傳承與發展 內容簡介
本書從嶺南琴派琴樂文化的傳播、傳承教學、理論研究三方面觀察嶺南派古琴在當代的傳承, 描述琴派、琴人活動特點, 分析嶺南派古琴音樂形態, 以期呈現動態的嶺南琴樂文化, 進而嘗試運用音樂地理學、教育人類學理論對嶺南琴樂聲音景觀的形成進行分析和思考。
嶺南派古琴在當代的傳承與發展 目錄
**章 文化地域中的嶺南琴派
**節 嶺南琴派的淵源
一 嶺南地域條件和文化狀貌
二 古琴在嶺南地區的流變
三 嶺南琴人及琴曲琴論
四 嶺南琴曲風格的地域性特征
第二節 廣州嶺南琴派依存的文化環境
一 獨特鮮明的城市地位利于嶺南琴派的生存
二 濃厚的文化藝術氛圍促進了嶺南琴派的發展
三 嶺南地區相關古琴活動對嶺南琴派的生存發展產生了積極影響
四 嶺南琴派在廣州當代文化環境中的發展現狀
第三節 本章結語
第二章 嶺南琴派的社會傳承
**節 嶺南琴派的文化傳統
一 嶺南派古琴音樂與社會文化發展的密切關系
二 社會音樂教育為嶺南琴派打造傳承平臺
第二節 嶺南琴派的傳承文化
一 相關文化單位的推動支持
二 廣州當代古琴社團的運作形態
第三節 本章結語
第三章 嶺南琴派琴譜、琴曲及琴樂
**節 嶺南琴派傳譜、傳曲及琴曲
一 嶺南派傳譜
二 嶺南派琴曲的當代傳播
三 嶺南派傳曲指法譜字分析
四 嶺南派傳曲曲體特征
第二節 嶺南琴派“按譜鼓琴”特征分析
一 琴曲《碧澗流泉》流變之考
二 嶺南自然景觀與琴人情懷的養成
三 嶺南琴派的指法譜字
四 富有廣府地域音樂特點的樂思拓展
第三節 嶺南琴派琴樂所呈現的地域文化特征
一 重復音型中的粵韻“腔音化”特征
二 “平緩型”樂句的粵韻“歌唱性
第四節 本章結語
第四章 廣府琴館中的嶺南琴樂文化
**節 廣州地理文化環境與琴館的孕育
一 優越的城市地位
二 開放兼容的城市特征
三 環境對廣州琴樂文化發展的影響
第二節 文化擴散與整合對廣州產生琴館的重要影響
一 文化擴散:古琴藝術傳入嶺南
二 文化整合:古琴藝術與嶺南文化相互交融
三 廣州琴館琴樂文化教育景觀的興起與發展
第三節 廣州琴館的琴樂文化教育空間
一 七木琴社琴樂文化的教育空間現狀調查
二 心靈樹古琴生活藝術館的琴樂文化教育空間
三 浙派徐門琴館的琴樂文化教育空間
四 鈞天靜池琴館的琴樂文化教育空間
……
第五章 嶺南古琴民間研究機構與嶺南琴派的琴學思考
第六章 嶺南琴派傳承的文化功能及社會意義
參考文獻
后記
**節 嶺南琴派的淵源
一 嶺南地域條件和文化狀貌
二 古琴在嶺南地區的流變
三 嶺南琴人及琴曲琴論
四 嶺南琴曲風格的地域性特征
第二節 廣州嶺南琴派依存的文化環境
一 獨特鮮明的城市地位利于嶺南琴派的生存
二 濃厚的文化藝術氛圍促進了嶺南琴派的發展
三 嶺南地區相關古琴活動對嶺南琴派的生存發展產生了積極影響
四 嶺南琴派在廣州當代文化環境中的發展現狀
第三節 本章結語
第二章 嶺南琴派的社會傳承
**節 嶺南琴派的文化傳統
一 嶺南派古琴音樂與社會文化發展的密切關系
二 社會音樂教育為嶺南琴派打造傳承平臺
第二節 嶺南琴派的傳承文化
一 相關文化單位的推動支持
二 廣州當代古琴社團的運作形態
第三節 本章結語
第三章 嶺南琴派琴譜、琴曲及琴樂
**節 嶺南琴派傳譜、傳曲及琴曲
一 嶺南派傳譜
二 嶺南派琴曲的當代傳播
三 嶺南派傳曲指法譜字分析
四 嶺南派傳曲曲體特征
第二節 嶺南琴派“按譜鼓琴”特征分析
一 琴曲《碧澗流泉》流變之考
二 嶺南自然景觀與琴人情懷的養成
三 嶺南琴派的指法譜字
四 富有廣府地域音樂特點的樂思拓展
第三節 嶺南琴派琴樂所呈現的地域文化特征
一 重復音型中的粵韻“腔音化”特征
二 “平緩型”樂句的粵韻“歌唱性
第四節 本章結語
第四章 廣府琴館中的嶺南琴樂文化
**節 廣州地理文化環境與琴館的孕育
一 優越的城市地位
二 開放兼容的城市特征
三 環境對廣州琴樂文化發展的影響
第二節 文化擴散與整合對廣州產生琴館的重要影響
一 文化擴散:古琴藝術傳入嶺南
二 文化整合:古琴藝術與嶺南文化相互交融
三 廣州琴館琴樂文化教育景觀的興起與發展
第三節 廣州琴館的琴樂文化教育空間
一 七木琴社琴樂文化的教育空間現狀調查
二 心靈樹古琴生活藝術館的琴樂文化教育空間
三 浙派徐門琴館的琴樂文化教育空間
四 鈞天靜池琴館的琴樂文化教育空間
……
第五章 嶺南古琴民間研究機構與嶺南琴派的琴學思考
第六章 嶺南琴派傳承的文化功能及社會意義
參考文獻
后記
展開全部
嶺南派古琴在當代的傳承與發展 作者簡介
陳雅先,教授,碩士生導師,福建師范大學協和學院教授,廣州大學音樂舞蹈學院教授,美國加州州立大學、楊百翰大學訪問學者,中國音樂教育學會樂理與視唱練耳學術委員會主任。獲第四屆全國教育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二等獎、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二等獎、第七屆廣東教育教學成果獎(高等教育)二等獎,成果入選教育部第一批“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國家級規劃教材目錄。 馬達,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國內首位音樂教育學博士,福建師范大學協和學院教授,廣州大學音樂舞蹈學院名譽院長、原院長,美國加州州立大學、楊百翰大學訪問學者,教育部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專家,教育部學位中心博士學位論文評審專家,中國音樂教育學學會副會長。
書友推薦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隨園食單
- >
史學評論
- >
月亮與六便士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朝聞道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