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醫入門必背歌訣
-
>
醫驗集要
-
>
尋回中醫失落的元神2:象之篇
-
>
補遺雷公炮制便覽 (一函2冊)
-
>
人體解剖學常用詞圖解(精裝)
-
>
神醫華佗(奇方妙治)
-
>
(精)河南古代醫家經驗輯
平樂正骨系列叢書平樂正骨筋傷學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3250801
- 條形碼:9787513250801 ; 978-7-5132-5080-1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平樂正骨系列叢書平樂正骨筋傷學 本書特色
本書注重突出洛陽平樂正骨體系中治筋療法的特色,運用平樂手法治療,輔以平樂傳統藥物內服外用,結合針灸、理療等予以論治,書中精選中醫骨傷科臨床常見疾病,分總論和各論上下2篇14章97個病種,每一個疾病分為概述、 病因病機、臨床表現、輔助檢查、診斷與鑒別診斷、治療等幾個部分。
平樂正骨系列叢書平樂正骨筋傷學 內容簡介
本書注重突出洛陽平樂正骨體系中治筋療法的特色,運用平樂手法治療,輔以平樂傳統藥物內服外用,結合針灸、理療等予以論治,書中精選中醫骨傷科臨床常見疾病,分總論和各論上下2篇14章97個病種,每一個疾病分為概述、 病因病機、臨床表現、輔助檢查、診斷與鑒別診斷、治療等幾個部分。
平樂正骨系列叢書平樂正骨筋傷學 目錄
**章 平樂正骨筋傷學的起源、發展及現狀
第二章 筋傷的概念及其發展
第三章 筋傷的病因
一、外因
二、內因
三、內因與外因的關系
第四章 筋傷的病機
一、氣血病機
二、津液病機
三、臟腑病機
四、經絡病機
五、筋骨病機
第五章 筋傷的分類
一、古代分類方法
二、現代分類方法
第六章 筋傷的表現
一、全身癥狀
二、局部癥狀
第七章 筋傷的并發癥
一、早期并發癥
二、晚期并發癥
第八章 平樂正骨筋傷常用診斷方法
二、造影檢查
三、CT檢查
四、MRI檢查
五、超聲檢查
六、關節鏡檢查
七、肌電圖檢查
八、實驗室檢查
第九章 平樂正骨的筋傷治療原則
一、調衡為綱
二、整體辨證
三、筋骨并重
四、內外兼治
五、動靜互補
六、防治結合
第十章 平樂正骨常用的筋傷治療方法
一、休克處理
二、傷口處理
三、手法治療
四、藥物療法
五、固定療法
六、物理療法
七、功能療法
……
下篇 各論
平樂正骨系列叢書平樂正骨筋傷學 節選
《平樂正骨筋傷學/平樂正骨系列叢書》:筋傷除了可出現局部癥狀之外,常會引起一系列的反應和并發癥。臨床診斷、治療時要全面、仔細地檢查,注意筋傷并發癥的發生,及時預防其發展。一、早期并發癥1.骨折筋傷時在肌腱附著點可發生撕脫骨折。輕微、反復或持續的肌肉收縮,如長跑、長途行軍等,應力集中作用于骨骼某一處而引起的骨折,稱為疲勞性骨折。2.關節脫位筋的主要功能是聯屬關節、絡綴形體、主司關節運動。由于筋傷或斷裂,或內分泌紊亂、炎癥等因素,導致韌帶松弛,在肌肉牽拉、肢體重力等外力作用下,關節穩定性遭到破壞,引起關節半脫位或全脫位,如膝關節十字韌帶損傷可并發膝關節半脫位、頸部炎癥并發寰樞椎半脫位、盆腔炎癥并發骶髂關節骨錯縫等。3.神經損傷筋損傷同時可合并神經損傷,如坐骨神經損傷、臂叢神經損傷、腓總神經損傷等。根據肢體運動、感覺功能喪失范圍,肌肉有無明顯萎縮等,可判定神經損傷部位。4.血管損傷筋損傷同時可合并血管損傷,如肱動脈損傷、腘動脈損傷等。5.休克是指各種原因引起機體有效循環血量急劇減少,使組織血液灌流嚴重不足,導致組織細胞代謝和重要生命器官功能障礙的全身性病理過程。當血容量不足,超越代償功能時,就會呈現休克綜合病征,表現為心排出血量減少,盡管周圍血管收縮,但血壓下降;組織灌注減少,促使發生無氧代謝,導致血液乳酸含量增高和代謝性酸中毒,出現皮膚蒼白、冰涼、濕冷(常有花斑),心動過速(或嚴重心動過緩),呼吸急促,外周靜脈不充盈,頸靜脈搏動減弱,尿量減少,神志改變。二、晚期并發癥1.肌肉萎縮是慢性筋傷的并發癥。筋傷后由于氣血瘀阻、疼痛和包扎固定而使肢體活動減少,肌肉收縮能力減弱,造成血液循環障礙,日久導致不活動的肢體肌肉萎縮,稱之為失用性肌萎縮。此外,營養不良性肌萎縮是指原因不明的肌肉變性疾病,特點是有遺傳病變,多局限于肢體的某一肌群,萎縮程度較明顯,恢復慢,預后較差。下運動神經元或周圍神經損傷,亦常見肌肉萎縮。2.關節強直筋傷后由于失治、誤治,常常引起筋的攣縮和粘連,使關節主動活動和被動活動受限而出現關節強直。特別是手部筋傷治療要注意早期功能鍛煉,以預防指骨間關節強直的發生。3.骨質疏松筋骨與五臟六腑的關系密切,特別是肝腎兩臟。肝主筋、主藏血,腎藏精、生髓、主骨,肝腎虧損加上筋傷表現出腰腿活動不靈。因肝血不足,血不養筋,甚則出現手足拘攣、肢體麻木、屈伸不利。骨的堅硬依賴腎精的濡養,腎精充足則骨髓生化有源,骨骼得到骨髓的滋養而堅固有力。如腎氣衰弱,腎精不足,則骨髓空虛,化源不足,成骨功能減退而發生骨質疏松,表現為骨骼脆弱、兩下肢疲軟乏力、腰酸背痛、活動受限等。臨床上筋傷患者長期臥床,肢體固定或失用后,亦可發生失用性骨質疏松。4.組織粘連筋傷后血溢脈外,修復時纖維機化易致修復部位與周圍組織粘連而影響關節活動,如膝關節側副韌帶的損傷、手部肌腱的損傷等。因此,治療時要注意早期功能活動鍛煉,預防筋傷修復過程中造成的粘連。5.肥厚增生與管腔狹窄在慢性筋傷中,筋的損傷與修復同時并存,時間較久后筋會發生增生肥厚變性,如指屈肌腱、椎管內黃韌帶等,這些筋又在管腔之中.若增生肥厚變性,勢必造成管腔狹窄,產生臨床癥狀。6.鈣化、骨化和骨質增生急性筋傷后局部出血,日久血腫機化,使受傷組織增生和鈣化。此外,由于積累性勞損,亦可導致勞損的韌帶產生鈣化,勞損的關節邊緣骨質增生,如頸部項韌帶的鈣化、腰椎和膝關節骨質增生等。7.關節游離體傷筋時有軟骨損傷,在后期可演變為小骨塊,脫落而成游離體。……
平樂正骨系列叢書平樂正骨筋傷學 作者簡介
郭艷幸,女,中西醫結合骨科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平樂郭氏正骨第七代傳承人,全國名老中醫郭維淮高徒,河南省洛陽正骨醫院業務副院長。任中華中醫藥學會中醫骨傷科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中西醫結合骨傷專業委員會委員,《中醫正骨》副主編。
- >
煙與鏡
- >
史學評論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經典常談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月亮與六便士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