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醫入門必背歌訣
-
>
醫驗集要
-
>
尋回中醫失落的元神2:象之篇
-
>
補遺雷公炮制便覽 (一函2冊)
-
>
人體解剖學常用詞圖解(精裝)
-
>
神醫華佗(奇方妙治)
-
>
(精)河南古代醫家經驗輯
中醫歷代名家學術研究叢書馬蒔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3217453
- 條形碼:9787513217453 ; 978-7-5132-1745-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醫歷代名家學術研究叢書馬蒔 內容簡介
馬蒔,字仲化,號玄(元)臺子,約生活于明嘉靖、隆慶、萬歷年間,浙江會稽(今浙江紹興)人,明代有名醫家;著有《黃帝內經素問注證發微》《黃帝內經靈樞注證發微》等。由于馬蒔擅長針灸且見解獨到,因而對《靈樞》的注釋水平高于《素問》。總覽其注文,重視文字訓詁且音義通釋;強調考據而言必有出,多結合臨床實證加以闡發。這種注釋方法,令章節清晰、文理通順、醫義詳明,習醫之人讀之無晦澀艱難,卻有豁然冰釋之感,入門尤易。因此,康熙版《浙江通志》贊馬蒔為“醫家之津梁”,其啟蒙之功,功不可沒。王靜波編著的《馬蒔/中醫歷代名家學術研究叢書》內容包括馬蒔的生平概述、著作簡介、學術思想、后世影響。
中醫歷代名家學術研究叢書馬蒔 目錄
一、時代背景
(一)紹興地理位置優越,醫學文化源遠流長
(二)中原移民帶來的醫學文化與儒醫思想
(三)與日本及西方的醫學交流
二、生平紀略
(一)馬蒔生卒年代考證
(二)馬蒔字號考證
著作簡介
一、《黃帝內經素問注證發微》與《黃帝內經靈樞注證發微》
(一)《黃帝內經素問注證發微》
(二)《黃帝內經靈樞注證發微》
二、《難經正義》
三、《脈訣正義》
學術思想
一、馬蒔詮注《內經》的特點
(一)卷篇九分,意法上古神圣
(二)注解篇名,總括諸節大義
(三)《靈》《素》互注,擅長以經解經
(四)旁征博引,擇其善者而從
(五)大膽批駁,擇其不善者而改
(六)聯系臨床,注經不尚空談
(七)闡發經旨,輔以圖表詩文
二、經絡腧穴觀
(一)強調研習十二經脈乃“習醫之
**要義”
(二)詮解奇經八脈脈名、循行及病候
(三)釋十二經別強調離入出合
(四)釋絡脈創十六絡說
(五)釋經筋以腧穴明起結之所
(六)闡發《素問·刺腰痛》中之特殊脈名
三、脈診觀
(一)重視陰陽五行,借此分析脈象
(二)述脈診原則,詳《內經》脈診
(三)闡發《內經》脈象之常與變
四、刺灸法觀
(一)整理總結《內經》刺灸施術原則
(二)充實完善《內經》刺灸操作方法
(三)結合臨床,詳述《內經》刺禁與刺害
五、刺病觀
(一)風病
(二)熱病
(三)寒熱病
(四)五臟寒熱
(五)五臟病
(六)邪在臟腑
(七)咳喘上氣
(八)泄瀉
(九)霍亂
(十)水腫
(十一)癃閉
(十二)頭痛
(十三)脅痛
(十四)腹滿
(十五)腰痛
(十六)膝痛
(十七)痹證
(十八)痿證
(十九)體惰
(二十)癲、狂、癇
(二十一)厥逆
(二十二)竅病
(二十三)五亂
(二十四)衛行失常
(二十五)血證
(二十六)疝
(二十七)癰腫
(二十八)瘰疬
(二十九)瘧病
后世影響
一、歷代評價
二、后世發揮
三、海外流傳
參考文獻
中醫歷代名家學術研究叢書馬蒔 節選
《中醫歷代名家學術研究叢書:馬蒔》: 二、生平紀略 歷代關于馬蒔生平的記載不多,這可能與馬蒔一生默默耕耘,勤求醫理,不聞政事,未能“聞達于諸侯”有關。僅有的記錄大多來自于其現存兩部著作《黃帝內經素問注證發微》與《黃帝內經靈樞注證發微》的序文之中。如王元敬謂:“吾甥馬子少游諸生間,又躓場屋,患弱疾,從季父刺史白峰命更醫,醫更精也,名蓋籍籍聞諸侯矣。”章憲文序云:“馬君初為于越諸生有聲,一旦棄諸生工醫,其志豈鮮小哉?環誦則緗為之漶,覃思則髯為之枯,含毫則研為之穴,殺青則囊為之澀,傳寫則紙為之貴,彼其志則鮮小哉?蓋十年而經注成,經注成而名日益廣,業日益精。”又日:“馬君固名醫,經注成,名益彰,海內人士慕上池之術者,即窮山深谷,靡不奔走馬君矣。”據上文可以看出,在“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等儒家正統思想的影響下,馬蒔年少時亦曾致力于儒子業以求取功名,但因科場失利,心情郁悶,兼患虛勞不足之證的雙重打擊,使其聽從叔父刺史白峰的建議棄儒學醫。由于自身的勤奮刻苦,又兼習儒時打下的深厚的文史哲學功底,令他對于中醫經典著作有著更深層次的理解和獨到的觀點,醫術日益高超,成為當時名聞遐邇的醫學名家,并被當時的太醫院所選中,任太醫院正文一職。 (一)馬蒔生卒年代考證 馬蒔的生卒年代至今仍是無從知曉,絕大部分史志、醫家傳均認為,其大約生活于15~16世紀,相應于明代的嘉靖、隆慶、萬歷年間。但據筆者考證推測,其生活于16世紀則更為合理。依據有二:一是從為馬蒔撰序者的生卒年代進行考證。一般來說,為人作序者,多年長而有盛名。如《黃帝內經素問注證發微》中有時任南京兵部右侍郎的王元敬的序言,其云:“《內經素注證發微》者,吾甥馬子所撰也。”據明代過庭訓著《本朝分省人物考》記載:王元敬,字廷臣,號古林,浙江山陰縣(今浙江紹興)人,嘉靖三十八年進士,歷許州知州、刑部員外郎、郎中、荊州知府、副使、參政、按察使、廣東布政使、應天府尹,進右副都御史,巡撫應天。再升為南京兵部右侍郎。不久,被落職閑住。后經奏辨,官復原職。未幾于萬歷三十一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卒于官,年八十七。明萬歷三十一年是1603年,當時王元敬年壽87歲,說明其生卒年代為1516年至1603年。而王元敬稱馬蒔為“吾甥”,故馬蒔在年齡上不大可能高于王元敬。另一個佐證是,同為馬蒔《黃帝內經素問注證發微》作序的“華亭林下人馮行可”。華亭是上海莘莊的舊稱。據《明史》記載:馮行可之父馮恩,乃明代著名的口、膝、膽、骨四鐵御史,因直言諫君而招致殺身之禍,“長子行可年十三,伏闕訟冤。日夜匍匐長安街,見冠蓋者過,輒攀輿號呼乞求”。1533年,馮行可上書請求代父就死,不準;又用刀刺臂,以血上書,自縛于官門前,馮恩始得免死。可見,馮行可所生活的年代亦大約在16世紀。故馬蒔出生年月的上限不可能早于馮行可或王元敬,也就是不可能早予16世紀。二是基于《黃帝內經素問注證發微》與《黃帝內經靈樞注證發微》成書時馬蒔已步入晚年進行推理的結果。兩書初刻本均為明萬歷十四年天寶堂本,明萬歷十四年即1586年,時任尚書虞部郎的章憲文為《黃帝內經靈樞注證發微》作序中稱:“《素問注》成,已又聞馬君注《難經》……不三年,《難經注》成……馬君雖名聞諸,俟垂老而志不衰,欲再注《靈樞》以垂不朽……不三年而《靈樞注》復成。” ……
中醫歷代名家學術研究叢書馬蒔 作者簡介
王靜波,男,1978年出生,浙江省嘉興市人;浙江中醫藥大學副教授,醫學博士(中醫方劑學專業);從事中醫基礎理論研究、古代醫家學術思想研究、中醫藥文化普及;參編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三五”規劃教材《文獻檢索》。擔任《中醫歷代名家學術研究集成》編委。 潘桂娟,女,1953年出生,遼寧省人。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醫基礎理論研究所研究員,醫學博士、博士研究生導師、博士后合作導師;中醫基礎理論重點學科帶頭人;國家“975”計劃項目“中醫理論體系框架結構研究”首席科學家;2002年至2015年期間,任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醫基礎理論研究所所長。研究方向:中醫理論體系框架結構研究、中醫痰證理論研究、中醫名家學術研究、日本漢方醫學研究。主編《中醫歷代名家學術研究集成》《中國醫學百科全書·中醫卷·中醫基礎理論分卷》《中醫痰病研究與臨床》等。著有《日本漢方醫學》。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唐代進士錄
- >
月亮虎
- >
史學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