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闖進數學世界――探秘歷史名題
-
>
中醫基礎理論
-
>
當代中國政府與政治(新編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
>
高校軍事課教程
-
>
思想道德與法治(2021年版)
-
>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2021年版)
-
>
中醫內科學·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
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三五規劃教材本草典籍選讀第10版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3240208
- 條形碼:9787513240208 ; 978-7-5132-4020-8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三五規劃教材本草典籍選讀第10版 內容簡介
本教材首先介紹了歷代本草發展的脈絡,以了解本草發展的源與流。在本草選讀方面,首列《神農本草經》,其次列綜合性本草,如《新修本草》《證類本草》《本草綱目》和《中華本草》,另外簡要介紹民族藥和民間藥本草典籍以增進對其了解。
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三五規劃教材本草典籍選讀第10版 目錄
一、學習目的和任務
二、學習的主要內容
三、學習方法
**章 中國古代本草典籍概況
一、漢代本草概況與特色
二、六朝本草概況及特色
三、隋唐五代本草概況及特色
四、宋代本草概況及特色
五、金元本草概況及特色
六、明代本草概況及特色
七、清代本草概況及特色
第二章 《神農本草經》簡介與選讀
**節 《神農本草經》簡介
一、作者及成書年代
二、主要內容
三、特色與價值
四、版本流傳
五、學習方法
第二節 《神農本草經》選讀
一、序錄
二、藥物選讀
第三章 《新修本草》簡介與選讀
**節 《新修本草》簡介
一、作者及成書年代
二、主要內容
三、特色與價值
四、版本沿革
第二節 《新修本草》選讀
一、孔志約序
二、石膏
三、人參
四、決明子
五、大黃
附:《本草拾遺》選讀
一、鼠曲草
二、益智子
三、姜黃
第四章 《證類本草》簡介與選讀
**節 《證類本草》簡介
一、作者及成書年代
二、主要內容
三、特色與價值
四、版本流傳
第二節 《證類本草》選讀
一、黃連
二、丹砂
三、甘草
第三節 《證類本草》對本草典籍輯復的貢獻
一、輯佚與本草輯佚
二、《證類本草》對宋代以前本草輯復的價值
三、尚志鈞先生輯復宋代以前本草古籍
第五章 《本草綱目》簡介與選讀
**節 《本草綱目》簡介
一、作者及成書時間
二、主要內容
三、特色與價值
四、版本沿革
第二節 《本草綱目》選讀
一、序
二、黃芪
三、三七
四、地黃
附:《本草綱目拾遺》選讀
一、浙貝
二、夏草冬蟲
三、石打穿
第六章 藥論典籍簡介與選讀
**節 藥論典籍簡介
一、唐宋時期
二、金元時期
三、明清及民國時期
第二節 菊花藥論選讀
一、唐以前本草
二、唐宋本草
三、金元本草
四、明代本草
五、清代本草
第三節 芍藥藥論選讀
一、唐以前本草
二、唐宋本草
三、金元本草
四、明代本草
五、清代本草
第七章 《中華本草》簡介與選讀
**節 《中華本草》簡介
第二節 《中華本草》選讀
一、葛根
第八章 民族藥民間藥典籍
簡介與選讀
**節 民族藥民間藥典籍簡介
一、民族藥典籍簡介
二、民間藥典籍簡介
第二節 《晶珠本草》選讀
第三節 《南方草木狀》選讀
一、留求子
二、訶梨勒
三、庵摩勒
第四節 《履巉巖本草》選讀
一、草血竭
二、蛇頭天南星
三、天南星
四、仙天蓮
第五節 《滇南本草》選讀
一、金鐵鎖
二、臭靈丹
三、燈盞花
第六節 《植物名實圖考》選讀
一、千張紙
二、石吊蘭
三、盤龍參
第九章 中醫臨床典籍簡介與選讀
**節 中醫臨床典籍簡介
一、《傷寒論》簡介
二、《溫病條辨》簡介
三、《醫學衷中參西錄》簡介
第二節 《傷寒論》選讀
一、桂枝湯證
二、麻黃湯證
第三節 《溫病條辨》選讀
一、桑白皮
……
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三五規劃教材本草典籍選讀第10版 節選
《本草典籍選讀/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三五”規劃教材》: 中國的本草學是在《神農本草經》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現在大家公認《神農本草經》是我國**部藥學專著,在2世紀前后定型。其實此書早在西漢已有了。 一、漢代本草概況與特色 (一)漢代本草概況 秦漢以來,藥物知識更加充實,藥物理論基本形成,并出現了本草專著,有了與中醫理論密切相關的本草學。正是在此基礎上,實現了我國本草學的首次總結,產生了我國現存*早的本草學著作《神農本草經》。 1.綜合性本草——《神農本草經》《神農本草經》,撰者不詳,通常認為在東漢末年。全書載藥365種,確立了單味藥敘述體例和內容范圍,對每種藥的名稱、性味、功效、主治、生長環境等均一一敘述,部分藥物標明其產地和別名。這些藥物都是經過長期臨床實踐,大多療效確切可靠,有200余味至今仍為中醫所習用。首創了三品分類法,開我國藥物分類學之先河;書中所載藥物的性味、功效,所論述的藥物學原理及在此基礎上確立的用藥原則,大多具有相當的科學價值,從而奠定了我國古代藥物學的基礎。該書將序錄與具體藥物各自分立,形成總論與各論的編排體例。序錄中13條理論原則,涉及分類原則、配伍、七情、四氣五味、采收、鑒別、調劑、用藥及服藥法等,是中藥理論的精髓。因此,《神農本草經》一直作為中國藥學的經典著作(參見第二章)。 2.專門性本草漢代專門性本草,如《雷公藥對》、《藥對》、《桐君采藥錄》、張仲景《藥辨決》和《胎臚藥錄》等。 (二)漢代本草特色 1.本草名稱*早見于漢代西漢晚期以來出現了以“本草”二字代稱藥學。《漢書·郊祀志》載,建始二年(前31年),侯神方士使者副佐本草待詔七十余人皆歸家。顏師古注:“本草待詔,謂以方藥本草而待詔者。” 本草專著問世。西漢初年名醫淳于意從業師公乘陽慶處所得《藥論》一書,稱得上是我國*早的本草專書。據《漢書·文藝志》著錄的《神農黃帝食禁》,以及張仲景《傷寒雜病論·自序》中所涉的《胎臚藥錄》,皆可謂各有側重的本草專著。成書于東漢初的《神農本草經》,堪稱我國現存*早的一部本草專著,該書的問世,標志著我國本草學術已逐步形成。 2.多已失佚漢代本草多數已經失佚,有些佚文散存于歷代類書中,由于類書援引佚文未注明作者,今已無法辨出類書所引本草佚文出于何家本草。 二、六朝本草概況及特色 (一)六朝本草概況 六朝泛指南北六朝。六朝本草,今見存者不多,大多失佚。 1.綜合性本草 (1)《吳普本草》現存《吳普本草》資料中,有藥物別名、性味、有毒無毒、主治功能、產地、植物形態、采集加工及配伍等,內容十分豐富。該書引證頗為廣泛,計有神農、黃帝、岐伯、雷公、桐君等多家之言。從廣泛引用的資料中可了解漢魏之際本草學蓬勃發展的局面。該書在《神農本草經》的基礎上,使藥學有了進一步發展,對后來綜合本草起到了繼往開來的作用。 (2)《名醫別錄》作者不詳,因記錄了魏、晉名醫的藥學論說而得名。成書于3世紀,或有部分更早的資料,故非一人一代的著作。全書3卷,為綜合性本草。原書已佚,據考載藥730種以上。書中內容除從藥品數目和內容方面進一步充實了《神農本草經》外,還增加了較多藥物別名、藥物產地的具體郡縣名稱、采集時月及加工方式,填補了《神農本草經》的空白。其產地記載分布很廣,搜集藥物資料的范圍遍及南北,說明當時藥物交流區域的寬廣。 (3)《本草經集注》作者陶弘景,約成書于公元500年前后。全書載藥種數是“以神農《本經》三品合三百六十五為主,又進名醫副品亦三百六十五,合七百三十種”。全書介為7卷。其序錄中首先回顧了本草學的發展,接著對《神農本草經》序錄條文逐一加以注釋、發揮,并揭示了當時藥材偽劣的事例,補充了大量藥物采收、鑒別、炮制、制劑及合藥取量等方面的理論原創;又創立“諸病通用藥”,并在前人的基礎上撰成“解百藥及金石等毒例”“服藥食忌例”“凡藥不宜人湯酒者”“諸藥畏惡七情表”等,大大豐富了臨床用藥的內容,增強了對臨床用藥的指導。《本草典籍選讀/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三五”規劃教材》首次將藥物按自然屬性分為6類,即玉石類、草類、木類、蟲獸類、果菜類、米食類,6類之下分列上、中、下三品。此外尚有“有名無實”或“有名未用”類,為陶氏當時已經不能識別的藥物,總計7類。這種分類方法影響深遠,為后世本草藥物分類的主要依據。《本草經集注》為保持文獻原貌,創用了朱寫《神農本草經》,墨寫《名醫別錄》,用小字寫注文的方式。這在書冊全系手工傳抄的時代,既可使前代本草不致湮沒,又能反映后人的研究成果。 ……
- >
月亮與六便士
- >
經典常談
- >
唐代進士錄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二體千字文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