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醫入門必背歌訣
-
>
醫驗集要
-
>
尋回中醫失落的元神2:象之篇
-
>
補遺雷公炮制便覽 (一函2冊)
-
>
人體解剖學常用詞圖解(精裝)
-
>
神醫華佗(奇方妙治)
-
>
(精)河南古代醫家經驗輯
中醫經典醫籍研讀/朱西杰/高等十三五創新教材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3247597
- 條形碼:9787513247597 ; 978-7-5132-4759-7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中醫經典醫籍研讀/朱西杰/高等十三五創新教材 內容簡介
選錄了《黃帝內經》、《傷寒論》、《金匱要略》、《溫病學》等經典醫籍中的有關內容論述,在查閱近年研究資料和成果的基礎上,對中醫經典醫籍中的引文、釋義、臨床思維和實踐指導,以及一些經典條文的英文翻譯等內容進行編寫。所附按語,是編者對部分文章的主要論點作了評論,并介紹了原作者的簡要情況。適用于中醫臨床基礎專業碩士研究生培養,以及用于開展中醫經典理論和臨床研究的其他人員。
中醫經典醫籍研讀/朱西杰/高等十三五創新教材 目錄
**章 《黃帝內經》哲學思想及“和”文化
**節 《黃帝內經》的天人觀
第二節 《黃帝內經》的“和”文化
第二章 《黃帝內經》的修辭特點及其英譯研究
**節 比喻
第二節 借喻
第三節 比擬
第四節 對偶
第五節 聯珠
第三章 《黃帝內經》理論探微
**節 《黃帝內經》藏象理論探微
第二節 《黃帝內經》養生理論發微
第三節 《黃帝內經》病機十九條理論發微
第四節 《黃帝內經》對藥物運用的理論發微
第五節 《黃帝內經》針灸療法理論發微
第四章 《黃帝內經》臨床應用發微
**節 《黃帝內經》齒病理論探討
第二節 《黃帝內經》對“心痛”的認識及針灸治療探討
第三節 《黃帝內經》對腦及腦病的認識
第四節 《黃帝內經》咳證及其臨床應用
第五章 《黃帝內經》類證
**節 中風病類
第二節 傷寒病類
第三節 溫熱病類
第四節 暑病類
第五節 濕病類
第六節 痙病類
第七節 寒熱病類
第二篇 《傷寒論》
**章 《傷寒論》辨證思路與方法研究
**節 六經辨證研究
第二節 六經與八綱結合之辨證方法研究
第二章 《傷寒論》診斷思路與方法研究
**節 望診
第二節 聞診
第三節 問診
第四節 切診
第三章 《傷寒論》臨證治則治法研究
**節 扶正與祛邪
第二節 表里先后
第三節 積極預防
第四節 因勢利導
第四章 《傷寒論》方劑研究
**節 《傷寒論》用方思路與方法
第二節 柴胡湯類方研究及臨床應用
第三節 桂枝湯類方研究及臨床應用
第四節 白虎湯類方研究及臨床應用
第五節 承氣湯類方研究及臨床應用
第六節 治水諸方研究及臨床應用
第七節 痞證諸方研究及臨床應用
第八節 四逆輩研究及臨床應用
第三篇 《金匱要略》
**章 《金匱要略》版本及注家研究
**節 《金匱要略》版本研究
第二節 《金匱要略》注家研究
第二章 《金匱要略》辨證方法研究
**節 臟腑經絡辨證
第二節 八綱辨證
第三節 病因辨證
第四節 六經辨證
第五節 三焦及衛氣營血辨證
第六節 抓主證辨證
第七節 辨證與辨病相結合
第三章 《金匱要略》方藥學研究
**節 藥量研究
第二節 《金匱要略》方劑配伍及組方特點研究
第三節 《金匱要略》用藥思路研究
第四章 《金匱要略》常見病證研究
**節 濕病研究
第二節 虛勞病研究
第三節 胸痹、心痛研究
第四節 肺痿、肺癰、咳嗽上氣研究
第五節 痰飲病研究
第六節 水氣病研究
第四篇 溫病學
**章 溫病學的源流、概念及特點
**節 溫病學發展的四個階段
第二節 溫病學的概念及特點
第二章 溫病的病因及發病機制
**節 溫病的病因
第二節 溫病的發病機制
第三章 溫病的特色診法及辨證理論
**節 溫病的特色診法
第二節 溫病的辨證理論
第四章 常見溫病的辨證論治
**節 風溫
第二節 春溫
第三節 暑溫
第四節 濕溫
第五節 秋燥
第六節 大頭瘟
中醫經典醫籍研讀/朱西杰/高等十三五創新教材 節選
《中醫經典醫籍研讀·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三五創新教材》:二、《黃帝內經》對腦病的認識1.腦病的病因病機腦為“髓海”,喜盈惡虧,腦病的發生多以“髓海不足”為病機。《靈樞·海論》日:“髓海不足,則腦轉耳鳴,脛酸眩冒,目無所見,懈怠安臥。”說明髓海空虛或髓海不足,可導致頭暈、眼花、視物不清、耳鳴、四肢倦怠等癥。先天稟賦、后天失養,以及外邪、內傷均可影響髓海的盈虧。《靈樞·經脈》又云:“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腦髓生。”若小兒先天胎氣怯弱,腎氣虧虛,髓海不足,可出現解顱、五遲、五軟等癥。《靈樞,口問》指出:“上氣不足,腦為之不滿,耳為之苦鳴,頭為之苦傾,目為之眩。”《靈樞·決氣》則日:“液脫者,骨屬屈伸不利,色夭,腦髓消,脛酸,耳數鳴。”說明后天水谷精微不足,或不能及時補養,均可導致髓海空虛。《靈樞·瘧論》云:“因遇大暑,腦髓爍,肌肉消,腠理發泄……”說明外邪與內傷亦可消減腦髓。另外,部分邪氣雖不能影響髓海的盈虧,但亦可傷及腦髓,導致腦病的發生。《素問·風論》云:“風氣循風府而上,則為腦風。”《靈樞·厥論》云:“真頭痛,頭痛甚,腦盡痛,手足寒至節,死不治。”說明風寒之邪均可循風府人腦,發為腦風、腦痛。2.腦病的辨證治療《內經》中以“腦”命名的疾病雖只有腦痛、腦風、腦轉、腦鑠,但凡是與腦髓病變有關的皆屬腦病。腦病的辨證分虛實兩端,虛者以髓海不足為主,實者則以邪氣亢盛為主。中醫理論以五臟為核心,故腦病的治療多從五臟人手。腎藏精,主骨生髓,通于腦以補益腦髓,腎精的盛衰,直接影響著腦髓的盈虧,《素問·逆調論》云“腎不生則髓不能滿”。另外,后天水谷精微亦可補益腦髓,《靈樞·決氣》日:“谷入氣滿,淖澤注于骨,骨屬屈伸,泄澤補益腦髓……”故針對髓海不足,多采用補腎填精益髓,以及補益脾胃之法。偏于腎陽虛者,可用右歸丸;偏于腎陰虛者,可用大補陰丸、左歸丸等。補益脾胃可選用補中益氣湯、四君子湯、十全大補丸等。針對邪氣亢盛者,多以祛邪為主,尤以風寒之邪*為常見,可選用川芎茶調散等以祛風散寒止痛。三、現代腦病的中醫治療現代腦病即中樞神經系統疾病,包括癲、狂、癇、厥、中風等神志病,均被列為腦病的范疇。然中醫將精神情志活動分屬于五臟,總統于心,心主神明,故精神情志疾病應屬心系疾病。因此,現代腦病與《內經》所指腦病并非同一類疾病,而其治療又多以心、肝、腎為主。腦的功能異常,如精神不振、情志異常或失眠健忘等,多從心主神志或肝主疏泄論治。心為神明之宅,神志為病,首責于心。若心氣血兩虛,則以養心為主;若熱邪擾亂心神,則以清心為主。然五臟相通,肝與神志病亦密切相關,《靈樞·本神》稱:“肝藏血,血舍魂,肝氣虛則恐,實則怒。”肝主疏泄,調暢氣機,氣血調和,則情志正常;肝氣郁結或疏泄太過,則心情抑郁或急躁易怒,故在治療上多采用疏肝、柔肝之法。若大腦的形態結構異常,如小兒小腦畸形、生長發育遲緩、老年人腦萎縮、老年性癡呆等,多因腦先天發育不良,或腦髓不充所致,多從腎精腎氣進行調治,采用補腎填精益髓之法。四、小結中西醫對腦的認識在形態、功能上都完全不同。中醫腦實指顱骨及腦髓,屬于奇恒之腑,而并非主精神、意識、思維活動的大腦。腦的功能主要為髓海,并且與視覺、聽覺有關,故臨床腦病的發生多與腦髓有關。在臨床治療上應先辨虛實,虛者以髓海不足為主,多采用補腎填精益髓及補益脾胃之法;實者以邪氣亢盛為主,故祛邪為首要治法。現代所謂腦病,實指中樞神經系統疾病(包括精神、神經疾病),在中醫學中多從五臟人手,尤以心、肝、腎為主。因此,只有明確中西醫腦的實質,方可有的放矢進行腦病的治療。……
中醫經典醫籍研讀/朱西杰/高等十三五創新教材 作者簡介
朱西杰,二級教授,主任醫師,碩導、博導,寧夏醫科大學附屬回醫中醫醫院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脾胃病重點學科帶頭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脾胃病重點專科帶頭人,中華中醫藥學會仲景分會委員,中華中醫藥學會脾胃病分會委員,寧夏中醫藥學會常務理事,寧夏中醫藥學會脾胃病分會主任委員。
- >
莉莉和章魚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隨園食單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月亮虎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李白與唐代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