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醫入門必背歌訣
-
>
醫驗集要
-
>
尋回中醫失落的元神2:象之篇
-
>
補遺雷公炮制便覽 (一函2冊)
-
>
人體解剖學常用詞圖解(精裝)
-
>
神醫華佗(奇方妙治)
-
>
(精)河南古代醫家經驗輯
美容心理學/孟紅/高職高專 版權信息
- ISBN:9787801569325
- 條形碼:9787801569325 ; 978-7-80156-932-5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美容心理學/孟紅/高職高專 內容簡介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美容心理學/孟紅/高職高專 目錄
**節 美容心理學的研究對象
一、美容心理學的概念
二、美容心理學的研究對象
三、美容心理學的研究內容
四、美容心理學的發展
第二節 美容心理學與相關學科
一、美容心理學與美容醫學
二、美容心理學與心理學
三、美容心理學與人體審美心理學
第三節 美容心理學的主要流派及研究方法
一、美容心理學的主要流派
二、美容心理學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 美容與心理學
**節 心理學概述
一、心理學的概念
二、心理現象
三、心理的實質
第二節 心理過程
一、認識過程
二、情感過程
三、意志過程
第三節 人格
一、人格的概念及結構
二、人格心理特征
三、自我意識
四、人格理論
第四節 需要與動機
一、需要的概述
二、動機的概述
三、美欲與其他心理需要的關系
四、求美動機與產生的原因
第五節 變態心理
一、變態心理和變態心理學
二、變態心理的判別標準和類別
三、特殊人格類型
四、與美容有關的人格障礙診斷
第三章 人體審美心理學
**節 美與審美
一、美的概念與特征
二、美感與人體審美意識
三、美感的生理基礎與健康
四、美容醫學中的審美
第二節 人體審美
一、人體美的概述
二、人體美的美學與心理學評定
三、人體審美的特點
第三節 現代人體審美觀
一、崇尚健康美
二、追求自然美
三、突出個性美
四、時尚與美容
第四節 社會心理與求美行為
一、社會心理學的概念與內容
二、美容與社會態度
三、美容與從眾、流行
四、容貌與人際關系
第四章 體像與美容心理
**節 體像的概述
一、體像的概念
二、體像的特點與意義
三、體像與美容醫學
第二節 自我體像的形成與發展
一、自我體像的形成
二、自我體像的發展
三、影響體像形成的因素
第三節 體像對心理的影響
一、體像與自我
二、體像與性
三、體像與性格
四、體像與美容心理
第五章 容貌缺陷心理
**節 容貌缺陷心理概述
一、容貌缺陷心理的含義
二、容貌缺陷心理學的研究內容
三、容貌缺陷心理的形成
第二節 容貌缺陷一般心理問題
一、認知問題
二、情緒問題
三、意志與行為問題
四、人格問題
第三節 容貌缺陷的心理應對
一、情緒應對
二、問題應對
三、體像應對
第六章 美容心理診斷與治療
**節 美容心理的診斷
二、美容心理診斷的概述
二、美容心理診斷的方法
三、常用的美容心理測驗方法
第二節 美容心理的治療
一、概述
二、心理治療具體方法
第七章 美容與心身疾病
**節 美容與神經癥
一、神經癥的概念
二、神經癥的發病原因
三、神經癥的診斷標準
四、容貌因素導致的神經癥
五、神經癥的心理治療
第二節 美容與神經性厭食癥
一、神經性厭食癥概念
二、神經性厭食癥的病因與發病機制
三、神經性厭食癥診斷與鑒別診斷
四、神經性厭食癥臨床表現
五、神經性厭食癥的心理治療
第三節 美容與肥胖癥
一、肥胖癥的概念
二、肥胖癥的發病原因
三、肥胖癥的臨床表現
四、美容與肥胖癥的關系
五、肥胖癥的心理治療
第四節 美容與損容性皮膚心身疾病
一、銀屑病
二、尋常性痤瘡
三、黃褐斑
四、斑禿
五、雄激素源性脫發
第八章 美容過程的心理問題
**節 求美者的心理特征
一、美容受術者的基本心理特征
二、美容受術者的心態
三、美容受術者的特殊人格類型與行為
四、美容受術者的心理定勢、期待與滿意
第二節 美容手術前后的心理問題
一、美容手術前的心理動態及調適
二、美容手術后的心理動態及調適
第三節 美容手術失敗患者的心理和護理
一、美容手術失敗與患者不滿意
二、美容受術者對手術不滿意的原因
三、美容手術失敗患者的心理與護理
第九章 美容心理咨詢
**節 美容心理咨詢的內容
一、美容心理咨詢的概念、內容和特點
二、美容心理咨詢的形式與程序
第二節 美容心理咨詢的原則和技巧
二、美容心理咨詢的原則
二、美容心理咨詢的技巧
第三節 心理美容衛生
一、心態異常對容顏的損害
二、心理美容衛生的原則
三、心理美容的方法
參考文獻
美容心理學/孟紅/高職高專 節選
《美容心理學(供醫療美容技術專業用)/高職高專新世紀全國中醫藥高職高專規劃教材》: 二、變態心理的判別標準和類別 (一)變態心理的判別標準 判別變態心理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這是因為異常心理活動是一個極其復雜的現象。首先,異常心理和正常心理之間的差別是相對的;其次,異常心理活動的表現常常受到諸如生物因素、心理狀態、社會文化、主觀經驗和人際關系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很難形成一個統一標準;第三,單純的心理問題目前尚無科學精密的儀器加以檢查化驗,主要依靠專業人員的臨床經驗進行主觀判斷。至今尚未找到公認的變態心理的客觀判斷標準,現在較為普遍使用的有以下四種: 1.主觀經驗標準 病人或心理障礙患者本人的主觀經驗常常是一個極有參考價值的標準。主要依據兩個方面:一是由被評價本人的主觀體驗及與過去的經驗相比較所提供的;另一個是評價者自己與被評價者的接觸獲得認識,經過整理和上升所提出來的。 (1)病人的主觀體驗:如病人自己覺得壓抑、焦慮、不愉快,或沒有明顯原因的不舒服感,或自己不能適當地控制自己的行為,因而尋求他人的支持或幫助,就可以認為不正常。相反,某些病人雖有這些表現而堅決否認,或在某些本應出現一些特殊的心理反應卻沒有出現時,也應考慮其有心理異常,如親人已故卻沒有一點悲傷或憂郁的反應。 (2>觀察者的主觀體驗:觀察者根據自己的經驗,對被觀察者作出心理正常或異常的主觀判斷。不同的觀察者有各自評定行為的模式,但對大多數心理變態仍可取得一致的看法。這是因為他們都接受過專業教育,有大量的臨床實踐經驗積累,逐漸形成了大致相近的判別標準。 這種評價標準的主觀性較強。因為評價者的參照標準與經驗畢竟不可能完全相同,往往會產生同一被試者而評價結論卻不同的現象。此外,被試者本身的認識水平與經驗不同,也會產生很大誤差。因此,這個評價標準還有很大的局限性。 2.統計學和心理測量標準 對人群的心理現象進行調查和測量,用統計學方法處理,可勾畫出某些群體的心理活動和行為的正態分布曲線。測量結果常常顯示常態分布,絕大多數人都處于均值附近,只有極少數人(大約占5%)處在正態分布的兩端,變態心理者大多處在兩端。偏離平均值的程度越大,則越不正常。但需要注意的是,測量偏離常態時不是必然就有心理障礙。以智力測驗為例,低智商者如果可以視為心理疾患的話,而高智商者就不能看成是病態了。因此,所謂正常與異常的界限是人為劃定的,以統計數據為基礎。這與許多心理測驗方法的判別存在異曲同工之妙。在臨床上人們常常應用心理測驗或臨床心理實驗方法來鑒別病人的心理狀態。例如,判定智力正常與否,可用各種智力測驗;判定記憶是否有障礙,可有各種記憶測查技術;判定態度興趣或自我觀察的變異可用各種人格量表等。 這種標準所提供的數據較為客觀,又因為是一種標準化的測驗,所以經常作為一種規范的檢測標準。但是,心理測量的結果還要結合其他的判斷標準。 3.醫學標準 這種標準是將心理變態視同軀體疾病一樣對待。如果一個人身上表現的某種心理現象或行為可以找到病理解剖或病理生理變化的依據,則認為此人有精神疾病。其心理表現則被視為疾病的癥狀,其產生原因則歸結為腦功能失調。這一標準為臨床醫師們廣泛采用。他們深信心理障礙病人的腦部應有病理變化存在,有些目前雖未發現明顯病理改變的心理障礙,可能將來會發現更精細的分子水平上的變化,這種病理變化的存在才是心理正常與異常劃分的可靠根據。醫學標準使心理障礙納入醫學范疇,對變態心理學研究作出了重大貢獻。 這種標準比較客觀,重視醫學檢驗方法、近代影像技術等的應用。但是,醫學標準也并不完全令人滿意.雖然像麻痹性癡呆、癲癇性精神障礙和藥物中毒性心理障礙使用醫學判別標準相當有效,但對于像神經癥和人格障礙則無能為力。因此,鑒于心理變態的原因不是單一的,而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故醫學標準還需要輔之于其他標準。 ……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月亮虎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隨園食單
- >
詩經-先民的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