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闖進數學世界――探秘歷史名題
-
>
中醫基礎理論
-
>
當代中國政府與政治(新編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
>
高校軍事課教程
-
>
思想道德與法治(2021年版)
-
>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2021年版)
-
>
中醫內科學·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
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三五”規劃教材中外醫學史/王振國/十三五規劃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3234214
- 條形碼:9787513234214 ; 978-7-5132-3421-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三五”規劃教材中外醫學史/王振國/十三五規劃 內容簡介
本教材是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三五”規劃教材之一,主要以人類醫學演化為背景,以中國醫學與西方醫學的歷史發展為主線,從世界醫學的發展的角度來審視中國醫學的特點和價值。立足中國觀察世界醫學的發展趨勢,比較不同文化和社會背景下醫學的發展軌跡,使學生從更廣闊的角度認識醫學的演進歷程,認識醫學發展的曲折和艱難;從前人的成就和經驗中得到啟迪,更好地認識現實,并把握未來的發展方向;對醫學專業的學科特點有多維度、多層次的認識和理解,提高文化素質和道德修養,樹立為醫學獻身的精神;為學習其他課程打下基礎。
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三五”規劃教材中外醫學史/王振國/十三五規劃 目錄
一、醫學史的分類
二、學習醫學史的意義
三、醫學史的發展
四、醫學史與相關學科的關系
**章 人類早期的醫藥文明
**節 醫藥文明的萌生
一、原始的衛生保健
二、醫藥的起源
三、神話與傳說中的醫學始祖
第二節 中國的早期經驗醫學
一、甲骨文中有關疾病的記載
二、早期的病因說及對藥物的認識
三、疾病的診斷治療
四、早期的衛生保健
五、醫學分科與醫事制度
第三節 其他文明古國的早期醫學
一、古埃及醫學
二、古巴比倫及亞述醫學
三、古印度醫學
四、西南亞地區的醫學
第二章 中西醫學理論體系的形成
**節 先秦與秦漢醫學
一、馬王堆漢墓出土醫書
二、成都老官山漢墓出土醫書
三、張家山漢墓出土醫書
四、武威漢墓出土醫書
五、其他出土醫藥文物
第二節 中醫理論體系的形成
一、《黃帝內經》
二、《難經》
三、《神農本草經》
四、《傷寒雜病論》
第三節 著名中醫醫家及其主要成就
一、扁鵲
二、淳于意
三、華佗
第四節 西方古典醫學的奠基
一、史詩、神話中的醫藥
二、自然哲學與醫學學派
三、希波克拉底及其醫學理論
第五節 西方古典醫學的發展
一、亞歷山大利亞醫學
二、古羅馬醫學
三、古代東西方醫學的交流與比較
第三章 中醫學的進步與西醫學的變遷
**節 中醫文獻整理和理論總結
一、古代醫學文獻的整理研究
二、醫學理論的總結
第二節 本草學的發展與綜合性方書的編撰
一、本草學的發展
二、綜合性方書的編撰
第三節 中醫臨證各科的分化
一、外科
二、婦產科
三、兒科
四、傷科
五、針灸科
第四節 醫學教育
第五節 中外醫學交流
……
第四章 中醫學的興盛與西醫學建制他的肇始
第五章 中醫學的全面發展與西醫學的革命
第六章 生物醫學體系的建立與中醫學的變革
第七章 現代醫學的重大成就
第八章 當代中國醫學的發展
第九章 當代醫學發展的特點、趨勢與挑戰
附錄
主要參考書目
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三五”規劃教材中外醫學史/王振國/十三五規劃 節選
《中外醫學史(供中西醫臨床醫學專業用 新世紀第3版)/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三五”規劃教材》: 從西晉至五代(265-960)近700年間,是我國封建社會的持續發展時期。其間既有戰事連綿、分裂動亂的南北朝和五代,又有國家統一、國力強盛、風氣開放的隋唐兩朝。特別是唐代,更是我國封建社會的強盛富足時代。魏晉玄學的思辨蘊含著豐富的哲理,隋唐科舉制度的創立與完善,開始了中國長達1300年的科舉取士時代。儒、釋、道三教的合流與辯爭,成為這一時期*重要的文化特色。 魏晉玄學是社會動亂的產物,名士放浪形骸,醉酒服石,以此宣泄精神的痛苦和煩惱。士大夫和上層社會盛行服石,以此縱欲并企望長生,但常服危害極大,久則中毒乃至痿廢,有的甚至死于非命。對此,《諸病源候論》《小品方》《千金方》等醫書中多有記載,并錄有不少解散方藥。 隨著佛教的流行和道教的擴張,儒學在兩漢時期的獨尊地位于魏晉中落,社會動亂使儒學陷入困境,經學由此式微。但儒學在唐代又得以復蘇,尤其是儒學的尊經復古、經學注疏之風給中醫學很深的影響,*典型的莫過于此期開始形成的注釋闡發《內經》之風,從此中醫界相沿成習。醫家著書立說,言必稱《內經》。歷代有關《傷寒論》注釋闡發的著作達500余種,其根源亦在此。醫家形成借經典內容以立論,從經典中尋找理論根據.把自己的見解和創新寓于對傳統的解說之中以求得社會認可的風氣。全元起的《素問訓解》、楊上善的《黃帝內經太素》、王冰次注《黃帝內經素問》就是這一傾向的例證。 佛教自兩漢之交傳人中國,魏晉南北朝時在社會逐漸流行,唐時更盛。這和當時社會動蕩,身陷苦難的民眾希望得到精神的寄托有關。隨佛經傳人的外來文化和醫藥知識,如印度醫學的“四大”(地、水、火、風)學說、婆羅門方、耆婆方、眼科金針撥障術等,在《肘后百一方》《諸病源候論》《千金方》《外臺秘要》中都有反映,尤以坐禪對氣功的影響、僧醫治療婦科疾病等較為重要。 道教始創于民間,由古代原始宗教的巫術和戰國秦漢神仙方術發展而來。南北朝時,道教規模壯大,為與佛教爭奪地位,從教義、理論和組織上有了較大發展。不少道家亦擅醫藥,如葛洪、陶弘景;醫家中也有兼通道術者,如孫思邈、王冰。兩者理論著作中不少內容皆為醫、道互相交融,特別是道教煉丹術在藥物加工炮制、制備方法和礦物藥的性質、新合成藥物方面的成就,在中藥學和制藥化學上有重要意義。 魏晉南北朝形成了不少的醫學世家,如東海徐氏世家,其中以徐之才*為著名,曾封西陽郡王,著有《徐王八代家傳效驗方》《藥對》等醫學著作。晉唐時期.醫家已不復戰國漢代對于理論的興趣和學術爭鳴的氣氛,人們更為重視實踐經驗的積累和記錄,中醫學的發展出現從理論轉向實用的趨勢,醫學積累總結的標志性成果表現為多部大型方書及針灸、外科、婦科、兒科等專科文獻的問世,方書成為記載臨床經驗的主要形式。這與當時時局變化頻繁,缺乏穩定的社會環境,以及當時佛、道宗教理論和玄學的清談等社會文化與醫學理論缺乏更多的有機聯系有關。此外,.隋唐兩朝太醫署在醫學教育上的重要歷史地位也頗引人注目。 在中醫學迅速成長之時,以希臘、羅馬醫學為核心的西方醫學傳統則隨著羅馬帝國的衰落,在中世紀開始出現轉變。這種轉變緣于政治、經濟、統治結構、宗教信仰等諸多因素影響,也源自于羅馬帝國輝煌時期對醫學知識的保守態度和教條主義。尤其是隨著基督教的興起,信仰代替了思考,祈禱壓制了治療。蓋倫的思想和方法被他的后繼者以僵化方式接受,放棄了以科學態度和自然哲學的方法對自然、人、生命和疾病進行探索,這意味著古典醫學文化的核心精神在繼承過程中已逐漸喪失。5世紀,西羅馬帝國滅亡后,東羅馬(拜占庭)帝國繼承了希臘、羅馬文化。另一方面,受到基督教迫害的景教徒在流放過程中也將希臘文化傳播到敘利亞和波斯等東方國家。 7世紀初,穆罕默德創立伊斯蘭教。不久,在伊斯蘭教的指引下,阿拉伯各部落統一并建立了薩拉森帝國,版圖迅速擴大,形成了從西班牙至北非再經中亞一直延伸到印度和中國邊界的大帝國。但此時的阿拉伯文化遠不及被其所征服民族的文化,于是他們通過大量的翻譯,吸收了這些民族的文化。阿拉伯人將希臘、波斯、印度和中國的文化融為一體并有所發展,在天文、數學、化學、醫學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也為后來歐洲醫學的復興奠定了基礎。 ……
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三五”規劃教材中外醫學史/王振國/十三五規劃 作者簡介
王振國,男,醫學博士,山東省政府“泰山學者”特聘教授,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計劃)項目首席科學家,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現任山東中醫藥大學信息管理學院院長,中醫文獻研究所所長,博士研究生導師。張大慶,男,醫學博士,教授,科學技術史專業博士生導師。北京大學醫學部醫學人文學系副主任、醫學史教研室主任。
- >
推拿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隨園食單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詩經-先民的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