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醫入門必背歌訣
-
>
醫驗集要
-
>
尋回中醫失落的元神2:象之篇
-
>
補遺雷公炮制便覽 (一函2冊)
-
>
人體解剖學常用詞圖解(精裝)
-
>
神醫華佗(奇方妙治)
-
>
(精)河南古代醫家經驗輯
神農本草經講讀第2版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3246484
- 條形碼:9787513246484 ; 978-7-5132-4648-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神農本草經講讀第2版 內容簡介
《神農本草經講讀》是我國現存很早的藥物學專著,是中醫四大經典著作之一,藥物的功效和主治是其主要內容。作者通過多年的研究,以臨床應用為立足點,從臨床醫案、各家論述、組方應用、文獻考證等方面對115味藥物的功效與臨床應用進行了較為詳細的論述,對中醫臨床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神農本草經講讀第2版 目錄
麻黃
桂枝
細辛
防風
白芷
葛根
升麻
柴胡
第二章 清熱藥
石膏
知母
天花粉
地黃
玄參
牡丹皮
黃芩
黃連
龍膽
苦參
決明子
白鮮皮
射干
夏枯草
蚤休
第三章 瀉下藥
大黃
樸硝
硝石
甘遂
大戟
芫花
巴豆
第四章 祛風濕藥
獨活
防己
秦艽
烏頭
桑寄生
狗脊
菖蒲
第五章 利水滲濕藥
茯苓
豬苓
澤瀉
薏苡仁
車前子
滑石
草薜
篇蓄
瞿麥
石韋
地膚子
蛇床子
茵陳蒿
冬葵子
第六章 理氣藥
橘皮
枳實
厚樸
川楝子
第七章 溫里藥
附子
干姜
吳茱萸
蜀椒
第八章 止血藥
白及
蒲黃
茜草
白茅根
血余炭
第九章 活血化瘀藥
川芎
丹參
牛膝
桃仁
水蛭
第十章 化痰止咳平喘藥
半夏
旋覆花
桔梗
貝母
紫菀
葶藶子
杏仁
第十一章 安神藥
朱砂
龍骨
酸棗仁
柏子仁
遠志
合歡
第十二章 平肝藥
牡蠣
羚羊角
天麻
蒺藜
僵蠶
第十三章 補虛藥
人參
黃芪
白術
山藥
甘草
當歸
芍藥
阿膠
鹿茸
菟絲子
淫羊藿
巴戟天
肉蓯蓉
杜仲
麥門冬
天門冬
沙參
石斛
女貞子
龜甲
鱉甲
第十四章 收澀藥
五味子
烏梅
山茱萸
桑螵蛸
中藥正名筆畫索引
神農本草經講讀第2版 節選
《神農本草經講讀》:黃芩原文:味苦平。主諸熱,黃疸,腸澼泄利,逐水,下血閉,惡瘡疽蝕,火瘍。黃芩為《本經》中品,為唇形科植物黃芩的根。《本經》謂本品苦平,而現在認為其性寒,為苦寒之品,既能清熱燥濕,又能瀉火解毒,所以本品能夠主治“諸熱”,諸熱說明黃芩可治療多種熱邪所致的疾病,如邪熱或濕熱之邪所致的胃腸濕熱、肝膽濕熱、肺熱咳喘、膽火上炎等。黃芩治療胃腸濕熱證,癥見瀉利不爽,肛門灼熱,大便臭穢,腹痛,里急后重等,此即為“腸游泄利”,這在《傷寒論》中即有應用,如“太陽與少陽合病,自下利者,與黃芩湯;若嘔者,黃芩加半夏生姜湯主之。”黃芩湯由黃芩、芍藥、生姜、大棗四藥組成,主治濕熱泄瀉腹痛等,被后世譽為“治痢之祖劑”。在治療濕熱瀉痢時,也可與黃連、葛根等同用,即葛根黃芩黃連湯,是治療濕熱瀉痢的代表方、首選方。黃芩可用于治療肝膽濕熱,癥見黃疸,其色鮮明如橘子色,伴有脅痛、口苦、便秘、尿赤等,多與柴胡、大黃、枳實等同用,如大柴胡湯,本方特別擅長治療肝膽結石或肝膽結石阻滯性黃疸。若見肝火上炎之目赤腫痛、耳鳴耳聾或肝膽濕熱下注之陰腫陰癢等,須配伍龍膽、梔子等,如龍膽瀉肝湯,本方成藥為龍膽瀉肝丸,現廣泛用于臨床,療效可靠。黃芩善清肺熱,癥見咳嗽或氣喘,吐痰黃稠,舌紅苔黃等,可與金銀花、桑白皮等同用;若病情較輕,可單用本品煎湯內服,即清金湯。據《本草綱目》記載,李時珍對黃芩這味藥體會很深,因為該藥救過李時珍的命。“余年二十時,因感冒咳嗽既久,且犯戒,遂病骨蒸發熱,膚如火燎,每日吐痰碗許,暑月煩渴,寢食俱廢,六脈浮洪,遍服柴胡、麥冬、荊瀝諸藥,月余益劇,皆以為必死矣。先君偶思李東垣‘治肺熱如火燎,煩躁引飲而晝盛者,氣分熱也,宜一味黃芩湯,以瀉肺經氣分之火’。遂按方用片芩一兩,水二盅煎一盅頓服,次日身熱盡退,而痰嗽皆愈,藥中肯綮,如鼓應桴,醫中之妙,有如此哉。”譯成白文即:李時珍20歲那年,因患感冒咳嗽,此時又犯了房事,出現骨蒸發熱,肌膚如火燎一樣熱燙,每日咳嗽,吐痰一碗左右,加上暑熱煩渴,睡不好覺,吃不下飯。盡管用柴胡、麥冬、荊芥、竹瀝等藥,治療一個多月,病勢反而加劇,大家都以為李時珍必死無疑。這時,李時珍的父親偶然想起金元名醫李東垣說過的一段話:“治肺熱如火燎,煩躁引飲而晝盛者,宜一味黃芩湯。”于是單用黃芩一兩煎湯,讓李時珍服下,很快,病勢便得以逆轉,身熱盡通,痰嗽皆愈。辨證用藥貼切,黃芩的效力非凡,由此可見一斑。黃芩質輕,性味苦寒,歸肺經,善清肺熱。肺主皮毛,故肺熱熾盛則變現于肌膚而見膚如火燎;肺之宣肅失常,聚濕成痰,與熱搏結,故吐痰黃稠。此皆肺熱之象也。本方僅由黃芩一藥組成,須大劑量方能發揮清肺作用,故用至一兩(30g)。本品逐水,可治療水腫,因其性寒,故主熱水也。治療濕熱水腫,可與茯苓、澤瀉、木通等清熱利尿之品同用;治療濕熱蘊結之尿赤澀痛,可與黃柏、薏苡仁、蒲黃等同用。藥理研究發現:黃芩的水提物、醇提物、黃芩苷、黃芩苷元等靜脈注射可使麻醉兔的尿量增多;正常家兔口服其醇提物以及正常小鼠腹腔注射黃芩苷與黃芩苷元均有利尿作用;浸膏與黃芩苷靜注對麻醉犬也有利尿作用。“血閉”是指血瘀,故“下血閉”是指黃芩具有活血化瘀之功。然無論從臨床的應用來看,而是從其藥理作用來看,黃芩均無活血之功。“惡瘡疽蝕,火瘍”均指瘡瘍之類的病變,特別是指熱毒瘡瘍,治療大頭瘟毒之清瘟敗毒飲即含黃芩。從臨床應用來看,濕熱蘊結或熱毒壅聚之瘡瘍腫痛,黃芩*為常用。可見,云本品主治“惡瘡疽蝕,火瘍”絕非虛言。總之,清熱瀉火燥濕是黃芩的主要功效,廣泛用于濕熱、實火證,在《本經》時代已經被人們發現并利用。后世認為黃芩具有止血、安胎之功,實與其清熱之功密不可分。……
神農本草經講讀第2版 作者簡介
宋永剛,男,1994年畢業于山東中醫藥大學,從事中醫學的教學與臨床研究工作。1999-2002年師從山東中醫藥大學趙興連教授,從事于臨床中藥學的配伍與應用研究,碩士研究生畢業。2008-2009年,以山東省高等學校優秀青年教師國內訪問學者身份,侍診于南京中醫藥大學黃煌教授,從事中藥藥證及經方方證的教學研究工作。現供職于山東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任經方研究所所長。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回憶愛瑪儂
- >
自卑與超越
- >
月亮與六便士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推拿
- >
我與地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