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醫入門必背歌訣
-
>
醫驗集要
-
>
尋回中醫失落的元神2:象之篇
-
>
補遺雷公炮制便覽 (一函2冊)
-
>
人體解剖學常用詞圖解(精裝)
-
>
神醫華佗(奇方妙治)
-
>
(精)河南古代醫家經驗輯
萬友生醫學叢書萬講(傷寒論)(新版)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3236508
- 條形碼:9787513236508 ; 978-7-5132-3650-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萬友生醫學叢書萬講(傷寒論)(新版) 內容簡介
本書是萬友生先生《傷寒論》的講稿,除了力圖做到比較系統詳明地闡述《傷寒論》經文外,在很多有爭論的學術問題上,比較廣泛地搜集了前賢的不同見解,同時也提出了一些個人的看法,對繼承和發揚中醫學遺產不無裨益,有利于讀者學習提高
萬友生醫學叢書萬講(傷寒論)(新版) 目錄
緒論
太陽病
一、概述
二、本證
三、變證
四、小結
陽明病
一、概述
二、本證
三、變證
四、小結
少陽病
一、概述
二、本證
三、變證
四、小結
太陰病
一、概述
二、本證
三、變證
四、小結
附:霍亂病
少陰病
一、概述
二、本證
三、變證
四、小結
厥陰病
一、概述
二、本證
三、變證
四、小結
差后勞復病
補遺
萬友生醫學叢書萬講(傷寒論)(新版) 節選
《萬講《傷寒論》/萬友生醫學叢書》:一般來說,中風表虛證是因風傷太陽之表,而在表正氣抗邪力量較弱所致。傷寒表實證是因寒傷太陽之表,而在表正氣抗邪力量較強所致。風邪傷于太陽之表,為什么會出現發熱、汗出、惡風、脈緩等癥呢?因為風屬陽邪,性動而主疏泄,風邪在表,衛陽外拒,以陽從陽,其氣必浮,故發熱;風主疏泄,表虛不固,不耐風襲,故汗出而惡風;表虛汗出,則筋脈松弛,故脈緩(脈緩只能從脈形松緊來看,不能從脈息遲數來看,因為一般發熱的脈都是數的)而無力。這是本論太陽中風表虛證。假使風邪兼夾他邪(如寒、熱、濕、燥、火等)為患,加之患者體質陰陽虛實的差異,又可以出現他種證候,不可拘執。寒邪傷于太陽之表,為什么會出現發熱、惡寒、體痛、嘔逆、脈緊等癥呢?因為寒屬陰邪,性主凝,在初犯太陽,病剛發生時,雖然有的已經發熱,有的尚未發熱,但一定會惡寒,因為寒傷膚表,衛陽不伸的緣故,但從發熱的遲速,可以推知患者所稟陽氣的多少和所傷寒邪的淺深。惡寒與惡風稍有不同,惡風是見風才感覺怕冷,惡寒是雖在密室之中,幃帳之內,也感覺怕冷。惡寒有陰陽虛實之別,如(7)條所說的“發熱惡寒者,發于陽也,無熱惡寒者,發于陰也”,所謂發于陽,如太陽病的發熱惡寒(惡寒與發熱同時并現,亦即“或已發熱”的太陽病)便是;所謂發于陰,如少陰病的無熱惡寒(即但有惡寒不發熱的少陰病,亦指“或未發熱”的太陽病)便是。發于陽的屬實證,發于陰的屬虛證。體痛脈緊是因寒邪外束,收引筋脈所致。嘔逆是因胃氣上逆所致。胃氣為什么上逆?柯韻伯說:“三陽皆看陽明之轉旋,三陰之不受邪者,借胃之蔽其外也。則胃不特為六經出路,而實為三陰外蔽矣。”這說明胃氣強弱關系到傷寒六經傳變的重要性。因此,傷寒證現嘔逆,正是胃氣足以向上抗拒外邪而阻其深入的現象。如果寒邪得以深入,必因胃氣內餒而無力抗拒外邪,其外邪就勢必乘虛內陷三陰,而發生太陰病的腹滿而吐食不下,或少陰病的吐利厥冷,或厥陰病的饑而不欲食,食則吐蛔了。(3)條所列舉的發熱、惡寒、體痛、嘔逆、脈緊五者是太陽傷寒表實的主癥。其有初起惡寒不發熱的,是因寒邪初人,尚未郁而成熱,不久即當發熱,并非始終不發熱,如果始終不發熱而但惡寒,那就成為少陰病了。少陰病的惡寒脈必沉,它和太陽病的惡寒脈必浮者不同。(3)條脈緊還包含著無汗在內,因為脈緊即表明了筋脈受寒邪所收引,也就可以推知與此同時的膚表毛竅必然閉塞的緣故。在臨床上,有時碰到惡寒脈緊無汗證服發表藥后,即由無熱而發熱,或由微熱而熱甚的,這是因為藥力幫助正氣領邪外出,可望一汗而解,是好現象,不必驚疑。……
萬友生醫學叢書萬講(傷寒論)(新版) 作者簡介
萬友生(1917--2003)男,別號松濤。江西省新建縣西山鄉人,江西省全國著名的中醫學術專家,***著名老中醫、國務院特殊津帖專家。生前曾任省衛生廳中醫科負責人、省中醫藥研究所所長、江西中醫學院教授、中華中醫學會**、第二屆常務理事等職,傾畢生精力提出寒溫統一的外感熱病理論體系,在全國中醫學術界獨樹一幟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姑媽的寶刀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朝聞道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推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