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醫入門必背歌訣
-
>
醫驗集要
-
>
尋回中醫失落的元神2:象之篇
-
>
補遺雷公炮制便覽 (一函2冊)
-
>
人體解剖學常用詞圖解(精裝)
-
>
神醫華佗(奇方妙治)
-
>
(精)河南古代醫家經驗輯
扶陽論壇增補版(1)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3232012
- 條形碼:9787513232012 ; 978-7-5132-3201-2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扶陽論壇增補版(1) 內容簡介
《扶陽論壇1(增補版)》介紹了扶陽理論的核心思想與運用,治未病——救胃氣,保腎氣,溫陽扶正大家吳佩衡學術思想研討,首屆扶陽論壇討論,在廣西中醫學院經典中醫臨床研究所座談,“陽常有余,陰常不足”論——劉力紅給傳統班的一次課等。
扶陽論壇增補版(1) 目錄
扶陽理論的核心思想與運用
盧崇漢(2007年12月22日下午)
治未病——救胃氣,保腎氣
李可(2007年12月23日上午)
溫陽扶正大家吳佩衡學術思想研討
吳榮祖(2007年12月23日上午)
首屆扶陽論壇討論
(2007年12月23日下午)
在廣西中醫學院經典中醫臨床研究所座談
(2007年12月25日)
“陽常有余,陰常不足”論——劉力紅給傳統班的一次課
附錄:醫理真傳
扶陽論壇增補版(1) 節選
《扶陽論壇1(增補版)》: 麻黃10~45g,制附片45~200g,遼細辛45g,高麗參15g研粉沖服(高麗參為什么研粉沖服,因為散劑比湯劑慢,可以把下陷的中氣從下邊慢慢提到上邊,對喘證有用),生半夏45g(大家不要怕,我一輩子用過的生半夏,書上寫的是1噸,實際我每月平均劑量30到50公斤,和附子情況差不多,比生南星多一點,絕對不會出問題,這是張仲景告訴我們的,大家要相信醫圣是不會錯的,所有《傷寒論》的方子中半夏都是生半夏。生半夏后面有個洗字,就是用開水沖一回,為什么制半夏治不了病,在座的可能絕大多數人不知道制半夏的制作過程,清水泡15天泡到發酵,再加水加白礬又15天,然后拿姜、甘草和到一塊再泡15天,共45天,制出來的半夏純粹是藥渣子,治不了病。再一個問題,根據《神農本草經》,半夏治病是辛以潤之,它為什么能通大便。我用生半夏先是洗一洗,洗下來的水是黏糊糊的、滑的,那個就是通大便的。凡是辛的東西都有潤的作用,產生津液,附子大辛,它也可以生津液。左季云老先生評價附子就是通陽生津液,陽生陰長。我知道盧老師的觀點也是這樣,陽不生,陰不長,所以生半夏絕對無害,民國初期的張錫純老先生就是用生半夏,近代的朱良春老先生也是用生半夏治病,生半夏治病非常快,剛才介紹的這兩種病用制半夏完全不會起作用),干姜30g,五味子30g,制紫菀15g,制款冬花15g,殼白果打20g,腎四味各30g,炙甘草60g,桂枝45g,赤芍45g。 ……
扶陽論壇增補版(1) 作者簡介
盧崇漢,成都中醫藥大學教授,扶陽學派第四代傳人。出身中醫世家,幼承庭訓,師從祖父盧鑄之先生、伯父盧永定先生。深得祖父二輩悉心教培,醫道日進,17歲即懸壺蓉城,19歲已有醫名。臨證善用姜桂附起沉疴大疾,有“盧火神”之稱。 李可,曾任靈石縣中醫院院長,《中醫藥研究》特邀編委,香港《中華醫藥報》醫事顧問,全國民間醫藥學術研究專家委員會委員、特約研究員。臨難習醫,具救苦心,天資敏慧,雖未曾親從名師,究能得醫之本源。臨證倡扶陽,善以大劑附子救急危重癥。 吳榮祖,主任醫師,教授。云南著名中醫學家,著名中醫教育家,云南經方學理開創人.云南四大名醫之一吳佩衡先生之嫡孫,云南吳佩衡扶陽學術流派第二代學術繼承人, 中醫火神派學術重要繼承人。國家第五批名老中醫學術繼承指導老師。幼承庭訓,耳濡目染, 因家學淵源,善用附子于臨床,療效顯著。 劉力紅,廣西中醫藥大學教授,廣西名中醫,中華中醫藥學會理事。先后就讀于廣西、成都、南京三所中醫藥大學,1992年獲醫學博士學位。于科班之外,尚從多位名師修習內道及醫學,2003年出版《思考中醫》,影響頗眾。2007年榮獲世界杰出華人獎,為中醫扶陽學派盧門正式入室弟子。
- >
唐代進士錄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隨園食單
- >
自卑與超越
- >
月亮虎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