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醫入門必背歌訣
-
>
醫驗集要
-
>
尋回中醫失落的元神2:象之篇
-
>
補遺雷公炮制便覽 (一函2冊)
-
>
人體解剖學常用詞圖解(精裝)
-
>
神醫華佗(奇方妙治)
-
>
(精)河南古代醫家經驗輯
學中醫系列叢書學中醫 用中醫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3243803
- 條形碼:9787513243803 ; 978-7-5132-4380-3
- 裝幀:暫無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學中醫系列叢書學中醫 用中醫 本書特色
中醫難學,難在入門;不明路徑,注定迷失;讀書越多,疑惑越深。本書別出心裁,入手巧妙,在日常生活細微之處用功,活用中醫,妙解經典,讓普通百姓也能領略深奧中醫之精髓,感悟傳統文化之深邃。
學中醫系列叢書學中醫 用中醫 內容簡介
本書內容多為今日頭條發表的文章,科普性強,主要從中醫的醫理,比如陰陽五行;藥方,比如六味的使用,七寶美髯丹等方的介紹;藥,如甘草、白術、茯苓、人參的服用,如何加強人參的養生;還有關于特定病的解說,一般會結合方藥。
學中醫系列叢書學中醫 用中醫 目錄
**章 一陰一陽之謂道
第二章 五行與五臟
第三章 心為君主之官
第四章 肺為相傅之官1. 風邪盛是一種什么感受?頭痛是怎么來的2. 什么樣的人可以抽煙 3. 如何戒煙才健康4. 戒煙容易出現什么疾病,如何提早預防 5. 常見的感冒分幾種?中醫如何迅速幫你處理好 6. 裸睡真的有那么好嗎7. 感冒并非不可預防,中醫只要兩味食材8. 咽炎不適,清熱效果不理想,關鍵在肺(附經驗方)9. 為什么坐月子不能吹風,吹了風要怎么治 10. 人為什么會感冒
第五章 脾胃為倉廩之官1.“上火”了,補脾胃降火,好方法有哪些2. 為什么喝涼水的人容易長胖,中醫告訴你怎么喝水 3. 鏡面舌是死證,為何用一個普通的方就可以輕松治愈 4. 濕氣也是寶,未必會導致疾病 5. 打嗝,口腔潰瘍,還睡不好,小心得胃炎,看中醫如何輕松搞定6. 牙齦出血怎么辦?辨別虛實*關鍵7. 古人怎么辟谷8. 古人辟谷怎么吃9. 古人辟谷精髓之脾胃為本10. 一受涼就腹瀉,這是什么怪病11.“鬼壓身”,手腳不得動彈,中醫告訴你背后的道理
第六章 肝為將軍之官,膽為中正之官1. 肝癌有什么先兆?什么樣的人容易得肝癌2. 胸小是一種病,強烈影響胸部發育的藥有哪些3. 近視是肝陰虛?中醫這么看4. 高血脂、高血壓,試一試這個食療方5. 滋肝陰,就選擇婦女之友四物湯吧 6. 逍遙散有兩大害處,月經不調也不能常服,小心肝陰被劫 7. 乙肝及乙肝病毒攜帶者如何護肝,中醫有絕招8. 靜脈曲張是小病嗎?不注意或成嚴重肝病9. 痛經有幾種類型,你知道么?對證療養才能見效10. 得了脂肪肝怎么辦?去找古方逍遙散11. 吞酸嘈雜,胃酸過多,中醫一個方幫你解決12. 內分泌紊亂還長痘,根源是肝郁,中醫防治有妙方 13. 早上刷牙想吐,這是病嗎?中醫如何處理14. 倒春寒如期而至,要提防未來因天氣反常而出現傳染病疫情
第七章 腎為作強之官,膀胱為州都之官1. 為什么濕氣重,吃了紅豆薏米也不管事,中醫除濕的關鍵是什么2. 腎結石為何除不勝除,關鍵是腎陽虛3. 滋腎陰用地黃,六味地黃丸怎樣用才能使男人更強壯4. 腎陰虛,莫小覷,小心囊腫纏上你5. 腎虛會遺傳么?怎么才能讓孩子不遺傳父母的疾病6. 為何越來越多的女性有胡子,中醫如何防治7. 為什么絕大多數的糖尿病病人都腎虛?如何才能有效預防8. 古代皇帝專用,讓男子更強、女子更美的中藥,你知道是什么嗎9. 白發是怎么回事,為什么會有人一夜白頭10. 男人為什么軟弱,關鍵是腎陽虛11. 夜尿多一定是腎虛么?還有可能是這個原因
第八章 方藥小竅門1. 作為上好的中藥,酒到底有什么好處呢2. 手腳老是冰冷,試一試神奇的五積散吧3. 臉上長痘怎么辦?傅青主奇方顯療效 4. 頭痛、偏頭痛纏綿難愈,此方顯奇效5. 如何活血化瘀、溫化痰飲?用什么方6. 為什么越來越多的人過敏7. 如何輕松解決痔瘡問題8. 一個拔眉毛的動作危害有多大?美眉們知道么
第九章 健康雜談1. 失眠有幾種?有何好治法2. 感冒了喝白開水?其中自有道理3. 中醫如何指導營養攝入4. 為什么喜歡吃甜食的人容易長胖5. 為什么腎虛越補越虛,一個飲食習慣或成罪魁禍首6. 吃蟹有三忌,別忘了用這個解毒 7. 什么運動*能除濕氣?中醫教你如何運動才*健康8. 月經提前好還是推遲好?如何延遲更年期的到來9. 什么樣的疾病會遺傳?中醫怎么看10. 如何保持年輕,心態重要還是身態重要 11. 如何進補,看看溫補名方如何12. 進補有講究,要分五步,才能藥盡其用
學中醫系列叢書學中醫 用中醫 節選
滋陰有妙方,不在熟地黃 了解中醫歷史的人都知道,中醫有一個醫學大家主張滋陰,這位大家是總結了金元時期影響*大的幾位大家的學術思想之后提出來的滋陰學說。他就是我們耳熟能詳的金元四大家之一朱丹溪。朱丹溪在國內的影響可能不大,一般民眾不是非常熟悉,但是在日本的影響卻是相當大的。一方面是因為日本引進朱程理學,很多中醫大夫都是中華文化的忠實粉絲,準確來說是朱熹學術的忠實粉絲,所以有朱學背景的朱丹溪在日本就非常受歡迎;另一方面,也說明朱丹溪學術思想的過人之處和其診療思路的可師可法。 為什么要滋陰 朱丹溪認為人體是“陽常有余,陰常不足”,為什么?以陰陽而言,天為陽,地為陰,天是包括地的,所以天比地大,以此而論,陽氣比陰氣充足,在人身亦然,人體陰氣不足,陽氣有余是生而如此的。 另外,人體之陽氣是無形的,是容易生成的,但是陰卻不一樣,很難生成,比如古代人知道陰難成,所以規定男女必須分別到了三十歲、二十歲才能結婚交合,其實男子二八、女子二七就有生育能力了,之所以如此,主要原因就是因為陰難成,而陽氣容易生成,過早結婚,易傷身體。 怎樣滋陰 朱丹溪秉承宋儒“存天理滅人欲”的觀念,認為養陰的關鍵在于“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所以專門寫了一個飲食男女箴言:“男女之欲,所關甚大;飲食之欲,于身尤切。” 在飲食上,山野村婦沒有什么大魚大肉,所以很多人都能健康活到七八十歲,而有錢人因為大吃肥甘厚味,反而生出很多病來,因為病從口入,所以主張要節欲,不能大吃大喝。 在男女上,朱丹溪有點禁欲主義的特色,特別是在巳午未這三個月,火氣旺,人一接觸男女之事就會相火旺盛,所以夫妻必須分房睡,這樣才能安心養神,不為欲望所困。 如何用藥物膳食以養陰 很多人一聽到養陰,就會想到熟地黃,就會想到六味地黃丸,然而滋陰的鼻祖恰恰不是用的這種方法。 朱丹溪在《格致余論》中提出了一個非常好的養陰之方,特別適合老年人,因為老年人陰虛*厲害。他說“因成一方,用參、術為君,牛膝、芍藥為臣,陳皮、茯苓為佐。春加川芎;夏加五味、黃芩、麥門冬;冬加當歸身,倍生姜。一日或一帖或二帖,聽其小水才覺短少,便進此藥”。只要腎虛一有苗頭,就可以用此方進行補益。 毫無疑問,此方以人參、白術、茯苓、陳皮、芍藥、牛膝為主,是在補脾胃的基礎上稍加一兩位疏肝、理氣、引火下行的藥,并沒有明顯的滋陰之藥,滋陰的大要在于脾胃之陰,也許這是很多人沒有想到的。 扁鵲為何推崇扶陽 在中醫話語圈內,黃帝、岐伯是上古醫道傳承人的代名詞,而扁鵲則是神醫的代名詞,有人說扁鵲是黃帝時人,也有人說扁鵲是秦越人,宋代有一個人醫術高明,叫作竇材,他說自己就是“扁鵲第三”。 竇材把自己行醫40 余年的經驗寫成了一本書,叫作《扁鵲心書》,書中向我們透露了長生之道。其中的一個核心觀點就是要扶陽,他在書中說:夫人之真元乃一身之主宰,真氣壯則人強,真氣虛則人病,真氣脫則人死。保命之法:灼艾**,丹藥第二,附子第三。 不管是仙丹,還是艾灸,還是附子,其實都是扶陽的要藥,很多人越來越老,就會出現陽虛的狀況,怎么養生*好,竇材給出了很好的建議,他說:“人至三十,可三年一灸臍下三百壯;五十,可二年一灸臍下三百壯;六十,可一年一灸臍下三百壯,令人長生不老。余五十時,常灸關元五百壯,即服保命丹、延壽丹,漸至身體輕健,羨進飲食。六十三時,因憂怒,忽見死脈于左手寸部,十九動而一止,乃灸關元、命門各五百壯。五十日后,死脈不復見矣。每年常如此灸,遂得老年康健”。 為什么要扶陽 前面說到,朱丹溪一直強調要滋陰,滋陰可以長壽。朱丹溪的觀點是,相火妄動就會導致人體欲望熾盛,妄加發泄,這樣就會形成陰虛,導致人體衰弱。所以*好的方式就是滋陰,因為這樣可以節減支出,這是窮人家的活法。 如果是富人家,就完全不一樣了,沒有錢不是因為你花的多,而是你掙的不夠。所以扶陽的理路就是,人容易陰虛,也容易陽虛,但是如何把陰虛這個狀況改善呢?增加陰的攝入,這樣就可以使得人體不再陰虛了。但是對于陰虛,滋陰效果太慢,只有通過無形的陽氣才能使陰很快恢復!滋陰與扶陽之間,其實不是說誰重要的問題,而是先后的問題,陰與陽都重要,但是先滋陰還是先扶陽,哪個好呢? 比如,對于同樣是虛的人,沒有明顯的陰陽偏差,我們選擇扶陽還是滋陰?如果選擇滋陰,那就是內向的發展,減少了支出就是發家致富;如果選擇扶陽,那就是在外貿易,掙錢多自然就發家致富了。 所以,對于人體來說,扶陽是一個主動的過程,也是一個人征服疾病的過程,而不是忍受疾病。人如果要享受高質量的生活,就必須扶陽,而不是朱丹溪的滋陰禁欲主義。 為什么濕氣重,吃了紅豆薏米也不管事,中醫除濕的關鍵是什么 現代生活節奏快,城市中的白領越來越注重自己的健康,很多人不由自主地開始關注中醫養生。 時下關注*廣泛的就是如何除去身體的濕邪,如何才能還我們一個輕松愉快的心情和身體。不少中醫一直建議我們要在日常生活中養生,治療疾病需要三分治,七分養。所以對于身體濕氣重,*重要的就是食療。也有很多朋友對這些信之不疑,但是卻一直吃食療方,身體濕氣一直重,這到底是為何? 首先,我們必須明白濕氣是怎么回事。按照中醫的觀念,濕邪主要分布在三個部位:一是上焦,主要是傷肺,傷心;一是中焦,主要是傷脾胃,使人胃口不佳;再一個就是下焦,傷肝腎,所以對于以上幾個部分,我們都要考慮到。有的人濕氣在上焦,有的人濕邪在中焦,有的人濕邪在下焦,不同的情況需要不同的應對方式。 濕邪在上焦,我們一般會采取出汗的方式去除,所以很多人通過健身鍛煉可以去除身體的一部分濕邪。濕邪在中焦,脾胃很關鍵,很多人吃食療方就是從脾胃來的,比如吃紅豆、薏米之類的,通過利濕等方法去除中焦的濕邪。濕邪在下焦,則肝腎*為關鍵,這個是很多人不會注意的,也是很多祛濕不成功的根本原因。因為,腎是水之本,水是濕氣的來源,如果腎虛,那么濕氣就沒辦法正常代謝,只能留在體內危害健康。
學中醫系列叢書學中醫 用中醫 作者簡介
鄧楊春(網名馬純陽),北京中醫藥大學碩士畢業,家傳中醫,執業醫師,在健康報、中國中醫藥報、中國醫藥報、中國科學報等報刊發表20余篇文章,在中華中醫藥雜志等學術期刊發表十余篇論文,曾多次獲得中國科協舉辦的論文比賽獎項,臨床多運用經方和五運六氣治療腸胃病、乙肝、婦科疾病等。
- >
月亮虎
- >
月亮與六便士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唐代進士錄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