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新編歷史小叢書 : 元史講座 版權信息
- ISBN:9787530004548
- 條形碼:9787530004548 ; 978-7-5300-0454-8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新編歷史小叢書 : 元史講座 本書特色
元史大家韓儒林先生引領元史研究的經典著作,代表了我國元史研究一個階段性進步。
元史大家的經典著作,展現元朝的歷史風貌。
新編歷史小叢書 : 元史講座 內容簡介
本書作者韓儒林先生是我國著名史學家、元史研究專家,《元史講座》是其代表著作之一。作者系統地講述了自蒙古部落的興起到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國、再到元朝建立并統一全國的歷史過程,從經濟、對外交往、文化傳播、歷史地位等諸多方面介紹了元朝對中國歷史的貢獻。作者還詳細梳理了國內外史學家、漢學家的元史研究概況,簡要介紹了《元史》及續修文獻。作者注重對史料的研究,提出史學研究要避免閉門造車,要關注世界學術同行的研究動態,而且只能由證據而推結論,反對用教條主義式的研究方法。這些意見至今仍然有十分重要的價值。本書雖名為“講座”,但兼具學術性和可讀性。
新編歷史小叢書 : 元史講座 目錄
目錄
序言
一、十二世紀末的蒙古人
二、蒙古的統一
三、大蒙古國的建立
四、大蒙古國的概況
五、元朝的建立
六、南宋的滅亡
七、元朝的經濟情況
八、元朝統治集團的政爭與腐化
九、各族人民的反元斗爭
十、元朝文化與東西交通
十一、元朝在歷史上的地位
十二、關于國內外研究元史的情況及其他幾個問題
新編歷史小叢書 : 元史講座 節選
我們知道,蒙古史的研究,是一門帶有世界性的學問,許多國家都在研究它。那么我們研究蒙古史的水平如何呢?我看,不怕不識貨,只怕貨比貨,在世界上來比較,我們是有一定水平的。研究蒙古史不能關起門來搞,必須要看一看世界上各國的研究水平。
今后我們如何研究蒙古史呢?在這里,我個人提出以下幾點意見。
有個領導人在前年去南京大學時,曾經說過這樣幾句話,在我的印象中非常深刻。他說,我們是一個大國,現在別人瞧不起我們,說我們的國家不如人家。我們一定要拼命趕上,人家會的我們要會,人家不會的我們也一定要會。我看研究元朝的歷史也應該如此。
資本主義國家的資產階級史學家在語言文字上造詣較高,我們今天也一定要趕上。研究蒙古歷史,語言文字是一種障礙,有些譯名不好記,就是因為我們對語言文字掌握不好,一看就頭痛。資產階級史學家研究阿爾泰語系的語言,特別是研究蒙古語言和突厥語的關系,逐步解決了一些問題。所以我們在語言文字方面一定要下功夫。另外,關于蒙古史的材料,東方文字和西方文字都有不少記載,這些東西我們都要下一些功夫掌握,至少要學習一兩種東方文字來彌補我們在語言文字上的缺陷。這些史料如果我們自己都能掌握,就不會使人家覺得我們落后了一步。
其次,我們研究歷史要從史料中得出結論來,不是先有結論,然后找符合我們的意見的材料,用來證明我們的意見。千萬不可用個別史料來為自己的主觀意圖服務,現在有些人就是這樣工作的。資本主義國家也是如此。在抗日戰爭時期,日本的漢學家研究些什么呢?他們研究遼朝的契丹人如何統治漢族,女真人又如何統治漢族。他們的結論是為當時的日本帝國主義服務的。還有一種民族沙文主義者,說清朝時蒙古人受不了壓迫都向俄國跑,在那里得到了溫暖,好像帝俄是天堂。
再次是要用階級觀點,要用唯物史觀看問題。我們首先是歷史唯物主義者,當時的情況是怎樣就是怎樣,不能拿今天的思想來要求古人。這樣要求是不可能的。我們常常議論古人如何如何,我們學習歷史的人都是事后諸葛亮。如果我們生在當時,受到當時歷史條件的限制,也可能是那樣做的。所以我們一定要把那個時代所發生的情況用歷史唯物主義來估價。過去有一個口號是“一論、二史、三工具”,現在看來還是這樣。歷史發展的趨向是怎樣,這些事件在當時產生什么作用,這樣來研究歷史,慢慢地對歷史上的成就也就看得愈來愈清楚。我們學習蒙古史,往往說蒙古人屠殺了很多人。但是進行屠殺的是蒙古的統治階級,被統治階級的蒙古人也是被驅使被壓迫的,他們甚至被迫賣兒賣女給別人充當奴隸,他們也是被壓迫階級。從階級觀點來看問題就不會有民族偏見了。其次是要掌握史料。但是史料也要有分析,特別是內在的分析。再次就是要花很大功夫來掌握語言文字這一工具。
新編歷史小叢書 : 元史講座 作者簡介
韓儒林(1903—1983),字鴻庵,著名史學家,元史專家。河南舞陽人。九三學社社員,195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民國十九年(1930)畢業于北京大學哲學系。后赴比利時、法國、德國留學。民國二十五年(1936)回國。曾任燕京大學、輔仁大學講師,華西大學、中央大學教授。新中國成立后,歷任南京大學教授、歷史系主任,內蒙古大學教授、副校長,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第一屆學科評議組成員,元史研究會第一屆會長,中國史學會第一屆常務理事。主要從事元史、西藏史、西域史研究,著有《穹廬集》,主編《中國大百科全書·中國歷史·元史分冊》《元朝史》等。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經典常談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隨園食單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煙與鏡
- >
推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