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茨威格短篇小說集
-
>
女人的勝利
-
>
崇禎皇帝【全三冊】
-
>
地下室手記
-
>
雪國
-
>
云邊有個小賣部(聲畫光影套裝)
-
>
播火記
軌道 本書特色
華語科幻代表作家韓松被稱為“中國當代的菲利普??迪克”,從事科幻寫作三十余年,其作品詭譎多姿,詩意辯證,具有獨特的美學意識、人文關懷和哲學理念,是對科幻現實主義的深刻實踐。
交通工具的演進,折射著國家的變化,再造了技術和社會版圖,也重塑了人們的思想觀念。韓松將其長篇小說代表作《地鐵》《高鐵》《軌道》修訂再版為“軌道三部曲”,隱含了豐富復雜的生存體驗,以寓言式的文本預警宇宙文明,重現一位中國觀察者與思考者的反烏托邦力作。
軌道 內容簡介
《軌道》是華語科幻代表作家韓松經典“軌道三部曲”的終章,講述了三重關于世界末日的七天倒計時,失憶的“我”在可能是投影出來的S市游逛,參與了等待外星人救援的UFO研究會,卻被女友K告知城市根本是在地窟甚至地核中,地上文明早已毀滅于藍色暴雪;代表國家開發新軌道的C公司被其當紅代言歌手冰兒顛覆;情報機關《讀書》雜志的無主游蕩鬼組織隱藏著地鐵AI發瘋的秘密;而電視新紀元即將開始……這個怪誕的宇宙遵循著三大軌道定律:無常律、隨便律、背離律,而“我”之所以一直求死不得,是因為在咬尾蛇般不斷輪回的山寨宇宙腳本中,我看故世界在。
作為三部曲的終章,《軌道》部分呼應了前兩部的情節,從更宏闊的宇宙哲學層面給出了生命原湯的馬桶理論,“只有到*黑暗的地方去,才能看到極強烈的光明。只有到極絕望的地方去,才能看到極宏大的希望”。
軌道 目錄
末日的呻吟
倒計時七天
一、天空是與我無關的
二、算命師
三、世界末日在靜候我們
倒計時六天
四、幸虧還有外星人
倒計時五天
五、長得像我的乞丐
六、第三類接觸調查
七、地窟中的異鄉異客
倒計時四天
八、把死當作愛
倒計時三天
九、清醒時沒有真相
倒計時二天
十、紅衣人
倒計時一天
十一、在逃跑中尋找答案
國情相對論
倒計時七天
一、排泄重要
倒計時六天
二、美的歷程
三、自地獄出發
四、還魂尸
五、彩排
六、西西弗斯塔
七、黑暗超越想象
八、地心之旅
九、群星是歸宿
十、女媧或精衛
十一、山寨不朽
倒計時五天
十二、X檔案新編
倒計時四天
十三、昆侖山
倒計時三天
倒計時二天
倒計時一天
十四、還是去自殺吧
宇宙的幻滅
倒計時零
一、殺人者的后代
二、草草收場
三、節目的高潮
四、銀河鐵道奧德賽
五、上帝之死
六、戲必須演下去
七、劇場那些事兒
八、咬尾蛇
倒計時七天至零
九、結束即開始
后記 未來難以改變
軌道 節選
“你山寨宇宙,為什么一定要用這種方式?”我問。
“什么方式?”劇作家說。
“呃,這個宇宙,的確很戲劇化。的確,萬物源于信息,宇宙是一個劇情,但*后被裝扮成這個樣子,什么五十三萬一千四百四十一人及其化身,還有命綜體、步兵偽裝網和亞粒子心理哲學投影機,也是很浮夸了。但宇宙不能搞得簡單些嗎?為什么不直接采用量子關聯呢?只需在真空中略微撬動一下就可以了。我想M國人制造地心宇宙,不會搞得這樣鋪張浪費吧。難道一定要如此華而不實才好稱作藝術嗎?”
“我明白你的意思。”劇作家像是抱歉地說,“宇宙已經簡單得不能再復雜了。”
“實在難以想象。”我覺得有股蒼白乏力的怒火在心里悶燒。
“戲劇嘛,總有個人風格。我的觀眾,你還是見得太少。不,還沒開始看呢。”
“好吧。也許,形態的確不重要。那么這玩意兒,它到底放置在了何處呢?”
“它不過是某個‘大海’里的一粒泡沫。”他含糊其詞說。
那個“大海”又是什么呢?是“統一體”嗎?“大海”之外呢?我眼中出現了一條在驚濤駭浪中奮力游泳的蛇的形象。而大海又奇異地內置在蛇的身體里。這未免別扭。
說到大海,它自然是由無數水滴和寄生在它里面的生命組成的,不分年月地攪拌著。
這不能不讓人想到馬桶。
當然了,那個問題還是沒有得到回答:為什么統治現在這個宇宙的是日本人?實際上,所有問題都無解,正如問“為什么是我”一樣,問來問去又回到原點。也就這樣了。
一切便是如此安排的,服從于軌道的“無常律”、“隨便律”和“背離律”。但奇怪的是,人們卻在貌似活著時做了那么多的事情。玩玩吧。
劇作家說,宇宙一旦產生,就會在內部孕育破壞自身的力量,使其走向設計的反面。這條軌道鐵律始終無法違背。宇宙既然是一個舞臺工程,就需要良好的施工組織與管理,也需要規范的操作流程,也就是三C法則——三項基本控制(control)發揮主導作用:一是彩排原始記錄控制,所有原始數據一式兩份,記錄不能缺頁不可涂改,保證原始數據的全面真實性,因為*重要的創新源頭其實不是來自劇本,而是彩排記錄;二是舞臺設計控制,不允許腦子一熱就彩排,那樣做效率低下,而且“燒錢”無底線,同樣一次彩排在另一個宇宙中花一千塊,在這個宇宙中可能要花三千塊;三是道具控制,所有道具的標準必須宇宙化,比如天狼星的實驗室用什么,太陽的實驗室就用什么,否則沒法進行客觀比較。但是,這些*基本的方面都疏忽了。偽造宇宙的過程太急功近利,再加上在那樣的環境下,官僚主義猖獗,形式主義盛行,貪污腐敗蔓延,都成了很大的問題。另外,在制作初期,有一些關鍵的大腦材料被實驗品偷吃了。倉庫和材料堆場應該如何照看,都沒有規矩。產品質量存在缺陷。投資缺乏監督。安全生產也被忽視。這些馬腳遲早要暴露。各種錯誤累積起來,就會成為妨礙宇宙運行的大麻煩。因此,原初宇宙山寨出來后,實際上一刻也無法保持穩定。它的皮層有先天毛病。它無法形成正確的認知。它的自我意識常常出現紊亂。它的基本常數不停變來變去。它的電磁場會莫名其妙斷掉。它的粒子加速器老是短路。它的光速平衡裝置不時跳閘。它的能量守恒節流閥反復發生故障。由于被設計為陰性,它的大腦衰老得更快。這是生理問題,也是技術問題。宇宙一造出來就處于崩潰的邊緣。它的誕生之時就是它的終末之日。只好強制對它進行修補,卻也無濟于事。
于是,日本人提出,干脆讓它死掉吧,重新造一個好了!但是,不,沒有這么簡單。由于一個神經末梢橡皮墊圈的故障,連為宇宙賦予的時間幻象也在消融。沒有時間的宇宙,就不會有末日。也就是說,它雖然時刻面臨崩潰,卻連死也死不了。它只是奄奄一息。它的思想和運動都慢了下來。它只存在某些“宇宙性”。這更像一個陽痿的宇宙。陽痿的宇宙是凍結的宇宙。生不如死成了宇宙常態。這雖不是末日,卻是比末日更可怕的末日。太難受了,太不好玩了,沒法讓大家把戲演下去了。到了此時,宇宙的唯一目的就是盡快自殺,以把這尷尬的一幕結束。但一個沒有末日的宇宙是無法合乎邏輯地自殺的。因此,為了恢復它自我毀滅的本能或者死本能,讓它能痛痛快快自殺,就需要做另一件事——制造觀眾。
軌道 作者簡介
韓松,華語科幻代表作家,出版小說醫院三部曲、軌道三部曲、《火星照耀美國》、《紅色海洋》、《宇宙墓碑》、《獨唱者》、《再生磚》等十余部,獲得中國科幻銀河獎、世界華人科幻文藝獎、全球華人科幻星云獎等。作品被譯作英文、日文、法文、意大利文等。現在新華社工作。
- >
回憶愛瑪儂
- >
隨園食單
- >
自卑與超越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莉莉和章魚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有舍有得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