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茨威格短篇小說集
-
>
女人的勝利
-
>
崇禎皇帝【全三冊】
-
>
地下室手記
-
>
雪國
-
>
云邊有個小賣部(聲畫光影套裝)
-
>
播火記
長安花 本書特色
小小說與時代緊密相連,貼近社會,貼近人民,被譽為“文學輕騎兵”。《長安花》收錄了《秦時月》《好大雪》《出神》《采詩官》《長安花》《愛情魚》《藍瓷花瓶》《誰聽見蝴蝶的歌唱》《流年》《木匠的秋千》《歲月深處的那一次偷襲》《做一場風花雪月的夢》等小小說。作品內容通俗易懂,語言簡約凝練,適合大眾閱讀。
長安花 內容簡介
《長安花》有著極其寬泛的社會生活世相,作品觸及到社會生活的各個層面,鄉村和城市,今天和昨天。各個層面、各個角落、各種職業的人的命運遭際,既有想象的自由馳騁,又時時閃耀理性的光芒,讓人讀來難以一語道清,又回味無窮。
長安花 目錄
好大雪
出神
采詩官
長安花
愛情魚
藍瓷花瓶
誰聽見蝴蝶的歌唱
流年
木匠的秋千
歲月深處的那一次偷襲
做一場風花雪月的夢
大師的袍子
褒姒
一別十八年
……
長安花 節選
《長安花》: 掰著指頭算,兵算出自己離開故鄉五個年頭了。他記得離家時,門邊鹼畔的迎春正爆出星星點點的黃。那黃就搖曳在兵心頭,這許多年。 兵的娘后來想兒子哭泣的時候,心里總算安慰:趕制的一件棉袍、一雙棉窩窩,是兵帶著走的。兵的爹老了,于是筑長城的勞役,該兵這樣的年輕人替代。兵無所謂,北方,是自己遲早要去的,筑長城,守邊,都一樣。 兵不停地走在路上,就把麥田走到了身后。接著迎來了山,又走出了山。然后兵就看見無邊的枯草,到處都是草,風呼呼吹過時,草低低地伏下,臣服于風的力量之下。兵看見長城時停下,長城在兵眼里,像一條蟒蛇,在平展展的荒草灘上蜿蜒伸展,直到兵目力不能及的地方。兵現在來延展這條蟒蛇的長度。 兵和另一些兵,被訓練和泥、填土、挖溝。不久兵被固定在和泥這道工序上,因為兵*擅長和泥,兵和泥和得又快又勻,同樣的米汁被兵和進泥土,就能筑出冷鐵一般的墻。將官用鐵戈來戳,戳不透,和兵一起筑墻的人因此得到嘉獎,若是被將官的鐵戈戳透呢?那筑長城的兵將被填埋進一段新土墻里去。 第二年的時候,兵和一群兵又被選出去種植榆樹。那時候,衰草退了黃,添了綠,空氣里鮮草的清香一陣陣撲進兵的鼻腔,兵覺得真是好聞極了。一些早開的野花像夜晚的星星一樣明亮醒目,真好看。榆樹有大有小,兵嚴格按規定的間距把榆樹呈三角形栽下。這些榆樹陣,阻擋飛一般馳騁的匈奴騎兵的馬腿。一個老兵回答了兵的疑惑。 兵早就聽說匈奴兵是些喜食腥膻的虎狼一樣的野蠻人,揮舞大刀,騎高頭大馬,來如疾風,去如閃電,常常跟隨在一股黑風的后面而來,眨眼就掠走了南人的馬匹、牛羊、地里成熟的莊稼、屋里煮飯的婦女、河邊浣衣的姑娘,簡直是一群魔鬼。兵和更多的兵辛苦筑長城、植榆樹,就是為了擋住這疾風、這閃電,和比這疾風閃電更可怕的大刀。 在榆樹發出呼啦啦明亮響聲的時候,兵聽說了一個可喜的消息,蒙恬將軍打了勝仗。消息是從北方退回來養傷的兵帶來的。這個缺了臀的兵倒不在乎丟了半邊臀在匈奴騎兵的大刀下,他大咧咧地說,就當是喂了餓狼了,命還在,好得很。像他這樣的殘兵就不用再上前線,不出意外,倒能活著回去見老娘。 兵現在駐守這個叫五里墩的烽火臺,和那個缺了臀的兵,為了區分彼此,下面叫兵為末,叫臀殘缺的兵為老。叫老,叫末,你記住了沒? 大批的兵從五里墩烽火臺上撤走,只留下叫老與末的兩個兵。沒有人告訴他倆要留多久,回頭會有誰來接替。沒人說。時間像草尖上的風,有些搖擺、不定、恍惚。日舉煙、夜舉火的烽火臺有好些日子都是沉默安詳的樣子,有時候末站在五里墩上向北遙望,只看見大片的草一天向南倒伏,一天向東倒伏,不好把握的樣子。五里墩也不再像以前那種兩個時辰一換崗的緊張與警惕。老和末有時候很是詫異,但他們同時說,沒有狼煙和火把吵嚷的日子難道不好嗎?日子像他們在烽火臺上攤開的身體,放松,再放松。 就這樣,又一個春天來了。 一個漫漫的和風吹臉的春日,靠在土墩上曬太陽,老對末說:“你沒有打過仗,你沒有看見蒙恬將軍的弩車從直道上開過來的陣勢,你也沒扳過弩機。”“放——”老模仿發弩機的動作。“嗡——”老比擬弩飛馳的聲音。“像是有一萬只大黃蜂朝一只羊猛撲過去。人仰馬翻,當然是匈奴騎兵。”老描述。 “匈奴騎兵統統被趕回老家去了。你不信,你笑,你啥也沒見過。你當然笑。” “我修過長城,我和泥得到過領軍的嘉獎,和我一道修長城的人都沾過光。”末終于想出一件屬于自己的光榮。末當然不會跟老說,他在北上前,是村里有名的磚瓦匠,他燒的磚,遠近聞名哩。 我栽的榆樹,大概都能活。這話是末在心里念叨的。因為末想,泥瓦匠是屬水屬土的,好水好土當然滋養木。 又一個夜晚,躺在烽火臺上吹風,老笑嘻嘻地、神秘地對末說:“你連女人都沒見過哩,你見過個啥!”月灑清輝,蟲鳴嘰嘰。 老的話末早聽見了,但他默聲,不理老。女人他咋沒見過?他離家那年,隔壁喜良剛娶了媳婦,新媳婦來他門前井臺上打水,隔著一把轆轤站著,一個人手上的溫度,傳給下一個人,怎說他,沒見過女人?喜良去筑長城,比他早走一月呢。 但末還是有點傷感,因為從他家的轆轤井臺,末聯想到老娘,以及老娘灶臺上彌漫的飯菜的香氣。他多久沒吃娘做的飯菜了?他幾乎都忘掉大白饅頭的麥香氣了。他鼻翼抽動,像狗覓食似的嗅,卻還是只聞見清朗月光下青草清寡的香氣。 ……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巴金-再思錄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月亮與六便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