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魯迅全傳:苦魂三部曲-增訂版(全三冊)
-
>
大家精要- 克爾凱郭爾
-
>
尼 采
-
>
弗洛姆
-
>
大家精要- 羅素
-
>
大家精要- 錢穆
-
>
白居易:相逢何必曾相識
圖海鄉愁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0520607
- 條形碼:9787520520607 ; 978-7-5205-2060-7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圖海鄉愁 內容簡介
陳振孫是我國宋代著名藏書大家、目錄學家,成就了我國*部以解題之名著稱的解題目錄《直齋書錄解題》,且其著錄的書籍較之葉夢得、鄭樵、晁公武等更多更廣,對后世圖書館的發展作出了極大的貢獻。本書作者從2014年開始收集陳振孫的相關資料,一路研讀。試圖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厘清陳振孫從邸閣山下走出安吉、走出湖州、走向世界的一些印跡,為我們再現了一位為人仁慈、心系于民、博學多才、學問淵博、治學勤謹、全心育人、為官正直、執法公正的先賢形象。
圖海鄉愁 目錄
前 言 / 001
陳振孫小傳陳振孫的出生及成長 / 003
陳振孫的里貫 / 011
陳振孫初仕溧水 / 022
陳振孫任紹興教官 / 028
陳振孫任鄞學教授 / 032
陳振孫宰南城與通判興化軍 / 038
陳振孫任軍器監簿與諸王宮大小學教授 / 044
陳振孫知臺州與出任浙東提舉 / 049
陳振孫由嘉興知府升浙西提舉 / 055
陳振孫從任職郎省到國子司業 / 061
陳振孫官至某部侍郎致仕 / 067
陳振孫的辭世 / 072
陳振孫著作《直齋書錄解題》的成書 / 081
《直齋書錄解題》的流傳 / 089
《直齋書錄解題》在圖書分類學上的成就 / 095
陳振孫的其他著作介紹 / 109
陳振孫撰寫《華勝寺記》 / 120
陳振孫《陳忠肅公祠堂記》 / 125
陳振孫《寶刻叢編》序 / 130
陳振孫《玉臺新詠》后敘 / 136
陳振孫題跋《十詠圖》 / 140
附 錄
陳振孫的親友 / 153
陳振孫在家鄉的歲月 / 167
后 記 / 172
圖海鄉愁 節選
陳振孫的出生及成長 南宋戊子年(1168)秋,安吉梅溪鄉邸閣山(又名倉 山、廩山)下陳宅前,一位陳姓秀才,背著簡單的行李,帶 著一柄油紙傘,與夫人依依惜別。他即將踏上苕溪的小舟, 赴湖州府參加考試。這位陳秀才,從小熟讀四書五經,博覽群書,受過良 好的教育。他的夫人李氏,官宦人家出身,李氏的祖父即 李素,字見素,富陽人,建炎二年(1128)進士,紹興八年(1138)知樂清縣,累官至天章閣待制,知諫院、知睦州。 秀才的母親是永嘉學者周行己(1067—1125)的三女兒。李 氏、周氏家族,都是當時顯赫的地方氏族。秀才之子后來在《玉臺新詠》(直齋校核本)后敘中 寫道:“是歲十月旦日書其后。永嘉陳(伯)玉父。”據著 名歷史學家陳樂素先生(1902—1990)考證認為:“題曰永 嘉,殆舉祖貫而言。”潘猛補先生的研究文章認為,秀才的 祖輩似亦為永嘉人,“抑因與永嘉關系極密切”(溫州師范 學報,1993 年第 2 期)。從“永嘉陳”與“富陽李”聯姻來 看,這種可能性極大。在古代社會,“門當戶對”是擇偶所 考慮的一個重要原則之一,說明秀才祖上在永嘉也是顯赫 家族。這年秋試秀才也未中舉,加上家庭因素,他便無心求 仕了。此時的南宋,歷經南渡,建都臨安(杭州),經過幾十 年的修復發展,兵力已經可以有效抵御金兵。宋高宗便分出 一部分精力發展文化教育事業。歷史學家陶晉生先生在分 析宋高宗性格時談到,高宗每天早晨見大臣,下午和晚間的 時間多半用于讀書。他午后讀《春秋》《史記》,夜間讀《尚 書》,他還督促臣子讀《春秋》。不僅如此,官營刻書機構也 萃集于臨安。海寧人王國維(1877—1927)說:“南渡以后, 臨安為行都,胄監在焉,板書之所萃集。”由于都城的輻射 帶動作用,湖州及安吉刻書業也一度興盛。陳秀才秋試這一年,朝廷還修建了江南貢院(1168—1905),為“全國各省 貢院之冠,創中國古代科舉考場之*”。由此可見彼時文化 教育之一斑。陳秀才守著西苕溪旁祖父留下的數量可觀的田產勤儉持 家,屋前園子里種些蔬菜自給,平靜的田園生活很快迎來了 一個男嬰的降生,他就是直齋。他的誕生,暫時為這個書香 門第的小官僚地主家庭增加了一些忙亂,也為暗淡的陳宅帶 來了無限喜悅。陳秀才祖上由永嘉遷安吉,到了他這一輩, 家業衰敗,境況不如從前,直齋的出生,使秀才又燃起了 讀書中舉、重振家業的希望。他給兒子取名振孫,振,本字 “賑”,救濟,又有振作、奮起之意;孫,古同“遜”,謙讓之 意,可謂用意頗深。這位“鄉先生”一遍遍整理尚剩的半架 殘書,他要精心教育,把滿腹經綸傳授給自己的兒子,使他 將來光耀門楣、普濟世人。關于直齋的出生時間,史無明文記載,前人雖有所考 辨,但大多比較簡略。幸好有何廣棪教授潛心搜羅,始考得 其實。北宋時烏程有一位人稱“三影郎中”的著名詞人張先(990—1078),在 82 歲即宋熙寧五年(1072)取其父張維平 生所自愛詩十首,畫成《十詠圖》,取景為湖州名勝之一的南園。傳至南宋,適值直齋致仕返鄉,因修撰《吳興人物 志》,搜摭舊事,得見此圖,“見之大喜,遂傳其圖,且詳 考顛末,為之跋云”。此“跋而未題”之事,直齋鄉人周密 所著《齊東野語》卷十五《張氏十詠圖》,有詳細記載。此《十詠圖》,陳振孫在跋后六年(1256)又曾向周密之父明叔 借摹,并將跋文書之于原圖卷尾。今直齋摹本失傳而原本幸 由故宮博物館于 1995 年在北京翰海秋季拍賣會拍回收藏, 為設色絹本,圖卷后有直齋長跋一篇。直齋對此絹畫進行了 多項考證,推崇張維、張先父子“皆耄期,流風雅韻”“可 謂吾鄉衣冠之盛事”,稱贊張維之詩“清麗閑雅”,如“灘頭 斜日鳧鷗隊,枕上西風鼓角聲”,又如“花有秋香春不知”, 皆佳句也。此《十詠圖》價值如同珙璧。直齋于 1256 年所 跋較周密記載還多文末署年數十字: 庚戌七月五日,直齋老叟書,時年七十有二。 后六年,從明叔借摹,并錄余所跋于卷尾而歸之。 丙辰中秋后三日也。 跋文署年左下方鈐有“陳氏山房之印”六字,為篆書朱 文方印。此為陳氏手書無疑,是迄今所見考證陳振孫生卒年*重要的材料。此處“庚戌”,為理宗淳祐十年(1250),此 時直齋 72 歲。據此上推,則其生于孝宗淳熙六年(1179) 無疑。宋代官學系統中都曾置有小學或社學,對兒童進行啟蒙 教育。但官立小學,興廢無常,實際上承擔教育兒童的教育 組織,則是私人設立的學塾。直齋自幼進入私塾后,很快便 熟記千余字,接著是熟讀并背誦《三字經》《百家姓》《千字 文》和“四書”。直齋習字也是非常認真,教師把著手寫一 遍,直齋便會了,臨帖書寫也較其他幼童早,為日后寫得一 手好字奠定了扎實的基礎。直齋從幼年開始即有嗜書傾向,但由于家道衰落,幾無 藏書。《書錄》中他這樣說道:“愚未冠時,無書可觀,雖二 史亦從人借。”20 歲以前家中無書可觀,即使是《史記》《漢 書》也要向人借閱。其家庭生活為何至此,是何緣故不得其 詳,但并沒有斷隔其家族世代相傳的書香之脈。其所撰《玉 臺新詠》后敘云: 右《 玉臺新詠集》 十 卷, 幼時至外家李氏, 于廢書中得之,舊京本也。宋失一頁,間復多錯 謬,版亦時有刓者,欲求他本是正,多不獲。嘉定乙亥在會稽,始從人借得豫章刻本,財五卷, 蓋至刻者中徒,故弗畢也。又聞有得石氏所藏錄 本 者, 復求觀之, 以補亡校脫, 于是其書復全, 可繕寫。夫詩者,情之發也。征戍之勞苦、室家 之怨思,動于中而形于言,先王不能禁也。豈惟 不能禁,且逆探其情而著之,《東山》《杕杜》之 詩是矣。若其他變風化雅,謂“豈無膏沐,誰適 為容 ”“ 終朝采綠, 不盈一掬” 之類, 以此集揆 之,語意未大異也。顧其發乎情則同,而止乎禮 義者蓋以矣。然其間僅合者亦一二焉。其措辭托 興高古, 要非后世樂府所能及。 自唐《 花間集》 已不足道,而況近代挾邪之說,號為以筆墨動淫 者乎。又自漢魏以來作者皆在焉,多蕭統《文選》 所不載,覽者可以睹歷世文章盛衰之變云。是歲 十月旦日書其后。永嘉陳(伯)玉父。 《玉臺新詠》是一部詩歌選集,全書收錄漢魏六朝 100 余位作者共 670 余篇作品,分為 10 卷,“吳均和蕭洗馬子 顯古意六首”等 26 首均列其中。直齋幼時到其外祖母家做 客,從其家廢書中覓得一種五代或北宋時的舊京本,因其多有錯謬,并有脫頁,故而時時想尋求別本進行校正。久尋 終于得愿,可借此窺見直齋當年讀書、訪書的一股韌勁。據 析,《玉臺新詠》至少在南宋初年即已殘佚。直齋多方尋找, 時間跨度達二三十年,“其書復全”,并抄錄,可稱“直齋校 核本”或“嘉靖重雕本”。筆者閱日本森立之(1807—1885) 等撰《經籍訪古志》卷六“集部”載: 《玉臺新詠集》十卷。明嘉靖中翻雕宋本,求 古樓藏。首有徐陵序。每半板十五行,行三十字, 界長六寸七 分, 幅四寸五 分。 末有嘉定乙亥陳 (伯)玉久(實為父字)跋,知依嘉定本重雕者。 因直齋的收集、校核,致使后人有了這個“陳本”。(乙 酉金秋,筆者購得寒山趙均小宛堂覆刊《玉臺新詠》影印 件,后有直齋 37 歲時任紹興府學教授作的后敘。)……
圖海鄉愁 作者簡介
袁秀華,筆名無痕,浙江安吉縣人,中圖會員,曾在當地報社做過編輯,后一直在安吉縣圖書館工作,喜好詩歌、散文、隨筆,所寫論文多次在《文化研究》、《理論研究》等國家核心期刊發表。鄭勇,男,1977年生,筆名晏子城民,安吉縣遞鋪街道古城村人。主要作品有《古碑記憶》、《嘯風堂文集》、《安吉民間橋梁》、《安吉當代書畫名家館藏作品集》(參編)、《安吉古代家風家訓選編》(合編)、《龍王記憶》、《安吉古代鄉賢選編》等。主要收集和整理安吉地方文獻資料。現為浙江省民間檔案文獻收藏研究會會員、湖州市作家協會會員。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月亮虎
- >
姑媽的寶刀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