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聽孩子的話
-
>
兒童教育心理學
-
>
洛克菲勒寫給兒子的38封信
-
>
學習沒有那么難(全3冊)
-
>
(文學)洛克菲勒寫給兒子的38封信
-
>
紀實文學:那些家長
-
>
特別狠心特別愛.猶太媽媽德財商教育
3歲寶寶的關鍵教養:3歲,規則意識建立關鍵期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8285988
- 條形碼:9787568285988 ; 978-7-5682-8598-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3歲寶寶的關鍵教養:3歲,規則意識建立關鍵期 本書特色
美國心理學家路易絲·埃姆斯指出:“每長大一歲,你的孩子都會變得與以往截然不同!”1歲,他很乖巧;2歲,他變得**叛逆;3歲,他決心做個好孩子。他開始嘗試合作,開始懂得分享,開始把媽**話當圣旨。不管是刷牙洗臉,還是收拾玩具,只要是媽媽說的,他都遵照執行。他一心一意地做所有媽媽讓他做的事,只為了得到媽媽贊許的笑容。 本書由中科院兒童教育學博士,給3歲孩子媽媽*全面、*有效的教養方案。
3歲寶寶的關鍵教養:3歲,規則意識建立關鍵期 內容簡介
本書全面系統地講述了3歲寶寶的心理特點, 再根據這些特點給予家長教養方法上的建議, 同時給出智力、認知、游戲方面的方案 ; 為3歲寶寶的家長量身定做, 更有針對性。
3歲寶寶的關鍵教養:3歲,規則意識建立關鍵期 目錄
CHAPTER 01 合作VS反叛——3歲幼兒的心理關鍵點
不說“我”而說“我們” 002
感受生命期 007
**反叛期來臨 011
發號施令的年紀 016
性別意識的覺醒 021
夸大的羞怯感和挫敗感 026
超強的好奇心 031
CHAPTER 02 親密接觸與理解——與3歲幼兒的相處和溝通
擁抱會讓他感到安全 038
用清晰的語言對孩子說話 043
講道理說服他 048
*好用的教養法:轉移注意力 053
時時處處讓他感覺被尊重 058
鼓勵和贊揚他好的行為 063
給他自由和空間 069
CHAPTER 03 愛、獨立和規矩——3歲幼兒的生活能力
獨睡訓練 076
給他明確的規矩線 082
自理能力的培養和鍛煉 087
了解必要的衛生和健康知識 093
學習安全知識 098
CHAPTER 04 道德感萌芽——3歲幼兒的品格引導
幫助別人—3歲幼兒友愛感的培養 106
有一說一 —3歲幼兒的原則性培養 111
感受“別人”的情緒—同理心的培養 117
孤僻性格早緩解 123
前暴躁固執性格“修正” 128
CHAPTER 05 萬事皆好奇——3歲應該進行的智力培養
說與唱—3歲幼兒的簡單英語 134
填色與畫線條—3歲幼兒的繪畫練習 139
3歲幼兒喜歡機智的小故事 144
背誦兒歌和詩歌 149
抽象邏輯思維的開發 154
CHAPTER 06 叛逆與各種挑戰——3歲幼兒*令人頭疼的教養難題
吃飯就像“打仗” 160
3歲孩子的“牛脾氣” 165
就是不去幼兒園 170
背好的詩怎么總忘記 175
離不開媽媽/爸爸 180
CHAPTER 07 開始合作共同游戲——3歲孩子的益智游戲
角色扮演 186
視覺—空間智能游戲 192
急救游戲 198
時裝表演游戲 204
3歲幼兒的小“Party” 208
和3歲幼兒玩的美工游戲 214
"
3歲寶寶的關鍵教養:3歲,規則意識建立關鍵期 節選
CHAPTER 01 合作VS反叛——3歲幼兒的心理關鍵點如果說1歲、2歲寶寶帶給父母的都是甜蜜的話,那么寶寶3歲時將會給父母帶來更多的震驚。他們會對你大聲嘶喊:“我不!”一眼看不到媽媽或爸爸就會撕心裂肺地大哭,這些表現不禁讓一直處于甜蜜感受的爸爸媽媽們質疑:我們的孩子這是怎么了?別擔心,他們的**反叛期來了! 不說“我”而說“我們”我們一起去吧經歷了兩歲半時的叛逆萌芽,三歲到三歲半的小孩變成了一個溫順的小家伙,面對爸爸媽媽的要求,他不會再扯著嗓子大聲說“不”,而是很高興地接受你的建議,說“那我們一起去吧”。爸爸媽媽可能沒有注意到寶寶到底是什么時候開始說“我們”這兩個字的,只是當他越來越頻繁地說“我們去散步”“我們去玩游戲”“我們去吃葡萄”等語句時,爸爸媽媽才意識到自己的寶寶又學會了一個新詞,而且是一個非常令大人喜歡的新詞。當你坐在沙發上看電視的時候,三歲到三歲半的小孩可能會拿著蘋果跑到你面前說:“媽媽,我們一起吃蘋果!”估計這一幕肯定會讓你驚訝不已,以前只要是他吃的東西從來不讓別人碰的呀!之后你還發現,三歲到三歲半的小孩變得有點“纏人”,玩游戲想讓你和他一起玩,吃東西要你和他一起吃,就連洗漱也會說:“媽媽,我們一起去洗臉吧!”而且他似乎很享受這種與人分享的滋味。兩歲半的小孩的特點是:爸爸媽媽讓他做的事他堅決說“不”,而他自己會做的事他會說“我會,我自己來”。 三歲到三歲半的小孩喜歡說“我們”,喜歡說“我們一起來”,這個時期小孩的特點是:對爸爸媽媽的建議他會無條件服從,而且非常希望爸爸媽媽和他一起做。兩歲半小孩的心是叛逆的,而三歲到三歲半的小孩的心則是溫順的,爸爸媽媽會驚喜地發現,那個令自己頭疼不已、不聽話的小孩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個乖巧懂事、讓你看到就忍不住想親幾口的乖寶寶。*讓爸爸媽媽高興的莫過于孩子在三歲到三歲半之間情緒變穩定了,他一向強硬的態度逐漸減少,“我不”“我要”的口頭禪也變成了“好的”“我們一起去”,爸爸媽媽禁不住感慨:“我的寶寶終于長大了。”“集體意識”的力量那是什么力量讓不聽話的小孩變得這么乖巧聽話了呢?其實,兩歲半小孩的叛逆是因為他的自我意識在不斷增強,而三歲到三歲半的小孩變得溫順聽話是因為他的情緒進入了一個穩定期,這時候人類的集體意識也在他身上表現了出來,*明顯的特征就是經常說“我們”這個詞,而且在他的語言中,“我”在一段時間里似乎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我們”。實際上,幼兒的這些表現都是“集體意識”在起作用。集體意識作為一種精神遺傳,是存在于人的潛意識當中的。人是集體的一分子,幼兒也不例外,他當然也遺傳了這種集體意識,不過由于嬰兒的腦部發育還不成熟,集體意識還不能表現出來。這種遺傳而來的集體意識在幼兒三歲到三歲半時會略有表現,在生活中幼兒會經常聽到爸爸媽媽說“我們”這個詞,而且隨著自我意識的增強,他已經能把自己同他人區分開來,知道自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然后他根據自己的體驗慢慢把爸爸媽媽口中的“我們”與他遺傳而來的集體意識相聯系,經歷了不斷的摸索之后他會脫口而出“我們”;而當他在合適的情境中說出“我們去做什么”這個句式之后,爸爸媽媽興奮的表情和肯定的語氣證明了他這句話是對的,也就是證明他探索的自己與別人的關系是正確的,那么他在得到肯定后就會興奮地不斷增多自己的“我們”句式了。于是,三歲到三歲半就變成了一個屬于“我們的年齡”,三歲的小孩會經常把“我們”掛在嘴邊,做什么事都喜歡說“我們一起去吧”。他很喜歡這種“我們一起做”的感覺,因為他的自我意識還沒有完全成熟,他還不是一個可以完全獨立的個體,他還需要別人陪著他,需要有人在他身邊,尤其是自己的媽媽,他需要這種有人讓他依戀的感覺。同時,他也開始喜歡分享的滋味了。這時候經常會聽到寶寶說“媽媽,我們一起去吃葡萄”“爸爸,我們一起搭積木”,他喜歡讓別人和他一起分享做這件事的樂趣。雖然他喜歡和小朋友玩,會把自己的玩具分享給大家。但他*喜歡的人還是媽媽,如果媽媽能夠放下手中的事情來陪他玩,把注意力放在他身上,那么他會變得非常開心。集體意識巧培養這種集體意識和分享意識讓寶寶在這個時期變得乖巧懂事、討人喜歡,但很多時候我們發現,三歲到三歲半的寶寶并不像我們想象的那么能融入集體生活當中。如今大多數的三歲寶寶已經開始上幼兒園,對于離開家進入的這個新環境,很多寶寶會不適應,上課坐不住,課間活動的時候到處亂跑,喝水、洗手、吃飯的時候一窩蜂似的亂擠,午睡的時候更熱鬧,干什么的都有,對于這群一點集體意識和紀律性也沒有的寶寶,老師真是大傷腦筋。這是因為,這種遺傳而來的集體意識只是寶寶作為社會一份子對集體*基礎的認同感,其實寶寶頭腦中的集體意識還十分的淡薄,加之沒什么生活經驗,他們還不知道集體為何物,該怎樣在集體中生活,而這些,就需要爸爸媽媽和老師來共同引導寶寶,增強他們的集體意識。三歲的幼兒集體意識剛剛開始萌芽,他們喜歡說“我們”、喜歡和別人一起做事并不代表他懂得集體意識是什么,爸爸媽媽可以先在家庭生活中培養幼兒的集體意識。爸爸媽媽要強化幼兒的“我們”意識,經常和幼兒說我們,因為幼兒喜歡說“我們”只是因為剛學會這個詞感覺比較新鮮,當這個新鮮期過后,他就不會再像原來那樣愛說“我們”了。所以,爸爸媽媽要抓住這個機會多和孩子說“我們”,把“寶寶吃飯了”變成“我們吃飯了”,把“寶寶,今天帶你出去玩”變成“寶寶,今天我們一起出去玩”,把“去給你買好吃的”變成“我們一起去買好吃的”……這樣,在爸爸媽媽的不斷強化下,幼兒就能進一步理解“我們”的含義,爸爸媽媽還可以經常和幼兒說“我們是一個集體,吃飯的時候我們要一起吃,玩游戲的時候我們要一起玩”,雖然他還不知道“集體”是什么,但會慢慢感覺到“我、爸爸、媽媽在一起就是一個集體”。爸爸媽媽還可以采取在家庭中形成有規律的作息制度的方法,不管是父母還是寶寶,只要有人不按時起床或按時吃飯,就會影響到全家人的活動。為了讓寶寶有深刻的體驗,在寶寶急著去幼兒園時,爸爸或媽媽其中一人故意磨蹭,讓寶寶產生不快感。當下次寶寶磨蹭著不想去幼兒園時,爸爸媽媽就可以拿這件事來教育他,告訴他如果他不遵守規定爸爸媽媽上班就會遲到,就像他上次去幼兒園遲到一樣。幼兒在這個年紀可能會很快忘記這件事情,但次數多了,他就會長記性的。爸爸媽媽除了給幼兒強化“我們是一個集體”的意識外,還要從一點一滴的生活中教給幼兒學會分享。告訴他有了好吃的要我們大家一起吃,有了新玩具要和別人一起玩,這樣幼兒在潛移默化中就會學會分享了,等到了幼兒園,他就不會再和別的小朋友搶玩具、搶吃的,還會主動把自己的食物和玩具分給別人玩。 感受生命期小草會疼的孩子長到了三歲,爸爸媽媽會發現孩子越來越愛說話了,而且他說話的對象不僅是人,還包括桌子、椅子、汽車等各式各樣的物品,甚至動物、植物、河流、云彩等自然界的萬事萬物。你經常會看到三歲的孩子抱著他的玩具娃娃自言自語,你走過去問他在自言自語什么,他會告訴你他在給他的布娃娃講故事。你能聽到他對懷里的布娃娃說:“乖,不哭,我給你買好吃的!比绻牟纪尥薏恍⌒牡舻厣狭,他會很心疼地輕輕拍打著布娃娃,安慰它說:“有沒有摔疼呀?下次小心點!比龤q的小孩走到哪里都會念念有詞,和什么東西都有話說。你牽著他在馬路上走著,他會被路上的一塊閃閃發光的錫箔紙吸引,然后就開始和那塊錫箔紙說話:“呀,你怎么在路上啊?是不是找不到回家的路了?”你帶他去郊外旅游,傍晚你告訴他太陽公公下山回家了,我們也要回家,他會跟太陽、天空、云彩、河流、樹木一一招手,跟它們說:“再見,我要回家了!比龤q的小孩還十分有同情心,看到被折斷的小草小花,他會十分傷心地說:“小草也會疼的。”他把自然界的萬事萬物都當成他的玩伴,他喜歡和它們說話,能對它們將心比心,看到它們“受傷”會心疼。萬事萬物都有生命在三歲小孩的眼里,他所接觸的對象都是有生命的,這也是幼兒*突出的心理特點之一。隨著聽覺、視覺、觸覺、嗅覺、大小知覺、方位知覺、時間知覺等感知覺的不斷發展和成熟,幼兒對事物的認識也逐漸深入,他所接觸的那些事物在他眼里不再是千篇一律的“死物”,而是豐富多彩的、和他一樣活生生的生命,這一特點會在他三歲左右的時候表現出來。而且三歲幼兒的言語器官已基本發育成熟,具備了正確發音的條件,語音意識有了進一步的發展,也有了說話清晰準確的愿望,這時候的他們已經能意識到自己和別人談話中的問題。每當幼兒的身心發展達到一個新的層次,學會一種新的技能的時候,他就會樂此不疲地使用自己的新本領,這次也不例外,當他能流暢清晰地表達自己的意思時就變得特別愛說話。三歲的小孩會和自己遇到的一切對象說話,不管是人是物,在他眼里,一切都是有生命的。如果他遇到的對象不會說話,他就會自己在那自言自語;如果他遇到的對象是人,能和他說話、交流,他就會變得更加興奮,更加喋喋不休,話出奇得多。三歲的小孩不再像以前那樣各玩各的,他們開始喜歡交往,開始與別人互換玩具,喜歡和別人玩。但這只是幼兒*初步的交往,還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交往。三歲的幼兒還是比較喜歡將自己的玩物賦予特殊的象征性意義,玩過家家的時候,下雨了把樹葉當雨傘,買東西時把樹葉當錢幣,把一截木棍當成自己的秘密武器手槍。當他們一起游戲時,他們也會把自己的東西都賦予特殊的意義,在他們看來,這些東西和他們一樣,都是有生命的。 “一手抓語言,一手抓交往”三歲的小孩認為萬事萬物皆有生命,這是他們語言和交往能力以及感知系統發展的結果。所以當看到孩子和小草說話時,爸爸媽媽不必太在意,不用刻意教導,順其自然就好,等孩子過了這個階段,他自然而然就會明白花草樹木和人類是不一樣的。不過,爸爸媽媽可以在語言和交往上適當地引導孩子。三歲的小孩對什么都感興趣,爸爸媽媽可以選一些擴散思維的書給孩子看,這樣在孩子閱讀的過程中不僅能提高語言能力,還能提高他的閱讀能力。這時候讓孩子看書和閱讀并不是讓寶寶能從中學到點什么,而是要發掘孩子的興趣,所以,給孩子選擇的書不用在意學科,只要難度適中,孩子又感興趣就可以了。比如《花草樹木的朋友》這本書,它比較強調幼兒閱讀的特質,書中閱讀材料多樣化,將整個閱讀活動游戲化,是一本非常適合三歲孩子閱讀的圖書。三歲的小孩愛說話,簡直就是一個“話嘮”,爸爸媽媽不妨利用孩子的這一特點來培養孩子的語言能力。這時他們不僅掌握了名詞、動詞、形容詞、數量詞,還開始掌握一些常用副詞和連詞,能說出“我想一邊看電視一邊吃零食”“我不但喜歡看書,還喜歡畫畫”等句式。爸爸媽媽可以鼓勵孩子按照圖書上的“人物”改編故事,或者和孩子進行編故事大賽,充分調動起孩子的積極性,這樣對孩子的語言發展會有非常大的幫助。三歲的小孩渴望與別人交往,但是他們還太小,缺乏與人交往的經驗,不知道該怎樣與別人相處,對和別人如何溝通還充滿了恐懼和擔心。這時候他們就會把不會說話的花草樹木等事物當成自己的朋友,因為這樣不僅滿足了他們自己說話和交友的欲望,還不用擔心在交往過程中遇到問題怎么辦,不用去思考到底該怎樣與他人交往,這讓他們感到放松和安全。但如果孩子長期這樣,尤其是天生比較內向的孩子,他們很可能會患上社交恐懼癥,不喜歡和別人玩,只喜歡自己玩自己的,或者是只和小花小草說話,不與別人交流,這樣對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長非常不利,爸爸媽媽要密切觀察孩子的一言一行,適時加強對孩子的引導。當爸爸媽媽發現孩子不喜歡與別人交往時,平時就要多帶孩子出去玩,給孩子創造與人交往的環境,多讓孩子參加集體活動,或者先讓孩子與比他大或比他小的小朋友玩,這樣會減少他與人交往時發生的矛盾,讓他不再對交往產生恐懼,慢慢地學會怎樣與他人相處。 **反叛期來臨“叛逆”的小孩爸爸媽媽還沉浸在小孩溫順聽話的幸福里,突然有一天,他又開始大
3歲寶寶的關鍵教養:3歲,規則意識建立關鍵期 作者簡介
侯魏魏,中國科學院兒童發展與教育心理學專業博士,多年來一直致力于兒童心理方面的研究,對幼兒心理與家庭教育中的常見問題有較為深入的探索,尤其在0~12歲兒童發展及教學方面,有獨到的見解和看法;現在一家教育中心從事家庭教育咨詢工作。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我與地壇
- >
姑媽的寶刀
- >
隨園食單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