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蜜蜂的寓言:私人的惡德,公眾的利益
-
>
世界貿易戰簡史
-
>
日本的凱恩斯:高橋是清傳:從足輕到藏相
-
>
近代天津工業與企業制度
-
>
貨幣之語
-
>
眉山金融論劍
-
>
圖解資本論
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叢書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叢書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5472400
- 條形碼:9787545472400 ; 978-7-5454-7240-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叢書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叢書 本書特色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創新,是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書將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與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有機結合起來,基于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目標而探索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之路,研究論述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往什么方向走、怎么走的問題,為我們在更高起點、更高層次、更高目標上推進經濟體制改革和其他方面改革,構建更加系統完備、更加成熟定型的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進一步指明了方向。
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叢書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叢書 內容簡介
本書將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與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有機結合起來,探索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之路。圍繞構筑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制度保障這樣一條主線,從“四梁八柱”性質的制度安排以及具有基礎性和支撐性作用的要素起步,聚焦于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完善產權制度和要素市場化配置、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創新和完善宏觀經濟治理體制、加快建立現代財政制度、深化金融體制改革等問題展開探討。
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叢書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叢書 目錄
導 言 / 1
**章 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制度保障 / 15
**節 改革開放以來的經濟體制改革:一個大致脈絡 / 17
第二節 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要求更好的經濟體制環境 / 34
第三節 著力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 50
第二章 完善產權制度 實現要素市場化配置 / 61
**節 完善產權制度,實現有效激勵 / 62
第二節 糾正要素錯配,促進要素自由流動 / 73
第三節 理順價格形成機制,構建多層次市場體系 / 84
第三章 全面深化國有企業改革 夯實社會主義經濟基礎 / 91
**節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思想困擾與反思 / 93
第二節 加快國有經濟布局優化、結構調整和戰略性重組 / 110
第三節 深化國有資產(本)管理體制改革 做強做優做大國有經濟 / 119
第四節 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 / 131
第四章 優化營商環境 積極支持民營經濟發展 / 145
**節 積極支持民營經濟發展 / 147
第二節 規范政府行為,優化營商環境 / 162
第五章 創新與完善宏觀調控體系 / 179
**節 貨幣政策的創新與完善 / 181
第二節 財政政策的創新與完善 / 195
第三節 宏觀審慎政策的創新與完善 / 207
第六章 加快建立現代財政制度 / 217
**節 什么是現代財政制度 / 219
第二節 現代財政制度的基本特征 / 224
第三節 加快構建現代中央和地方財政關系 / 228
第四節 加快構建現代預算制度 / 233
第五節 加快構建現代稅收制度 / 239
第七章 深化金融體制改革 / 243
**節 深化利率形成機制的市場化改革 / 245
第二節 深化匯率形成機制的市場化改革 / 252
第三節 深化金融機構改革 / 263
第四節 深化資本市場改革 / 273
第五節 擴大金融領域對外開放 / 292
第六節 深化金融監管體制改革 / 308
后 記 / 317
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叢書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叢書 節選
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從多方面著手,采取扎實管用的政策舉措和行動,實現一體建設、一體推進。其中具有基礎意義和支撐意義的一項重要工作,就是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構筑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制度保障。 從黨的十九大首次提出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命題并作出系統部署,到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從“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高度布局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迄今我們圍繞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所走出的基本軌跡,一再驗證了這樣一個基本事實:制度建設與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息息相關,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與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血脈相連。換言之,現代化經濟體系離不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制度保障,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基礎工程。 正是出于這樣的考慮,將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與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有機結合起來,基于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目標而探索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之路,構成了本書的出發點和歸宿。 二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主題。新時代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當然要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根植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國情土壤。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既同改革開放以來的發展歷程一脈相承,又體現了很多與時俱進的新特征和新趨勢。 (一)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 從“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這一重大歷史性變化,不僅標志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而且對中國發展全局產生了廣泛而深刻的影響。 與以往有所不同,新時代人民的需要不僅層次提升了——對物質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范圍拓展了——在領域和重心上超出了物質文化范疇而延伸至對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的要求。 新時代制約滿足人民需要的主要因素也與以往有所不同,不僅已由社會生產能力落后轉化為發展的不平衡不充分,而且發展的不平衡不充分涵蓋了涉及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的幾乎所有領域、所有方面。 社會主要矛盾是各種社會矛盾的主要根源和集中反映,在社會矛盾運動中居于主導地位。它的存在和發展,決定或影響著其他社會矛盾的存在和發展。抓住了社會主要矛盾,便找準了解決當代中國發展主要問題的根本著力點。 這意味著,新時代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必須緊扣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圍繞破解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展開。 (二)經濟發展階段的變化 美好生活需要與物質文化需要雖都著眼于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但后者的立足點是物質短缺的客觀實際,關注并著力解決的問題是“有沒有”“有多少”;前者則立足于總體上實現小康的現實背景,關注并著力解決的問題是“好不好”“優不優”。兩者所表述的,顯然不是一個發展階段的問題。 同樣,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與落后的社會生產雖均為滿足人民需要的主要制約因素,但后者圍繞解決“有沒有”“有多少”問題而聚焦經濟“體量和速度”,追求的是“體量優勢”和“速度優勢”;前者則圍繞解決“好不好”“優不優”問題而聚焦經濟“質量和效益”,追求的是“質量優勢”和“效益優勢”。兩者所表述的,顯然也不屬于一個發展階段的問題。 更明確地說,隨著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經濟發展階段也在變化。由“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實質上就是“質量和效益”替代“體量和速度”成為經濟發展的首要問題,也就是中國經濟從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同經濟發展階段變化如同一枚硬幣的兩個面,兩者一脈相承、彼此貫通、相互依托,其理論邏輯和實踐邏輯高度一致。 黨的十九大之所以明確作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的重要論斷,其基本指向,就在于說明中國經濟發展的環境、條件、任務、要求等都發生了一系列新的變化。不僅增長速度要從高速轉向中高速,而且發展方式要從規模速度型轉向質量效益型。不僅經濟結構調整要從增量擴能為主轉向調整存量、做優增量并舉,而且發展動力要從主要依靠資源和低成本勞動力等要素投入轉向創新驅動。所有這些變化,都是中國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必然會呈現的現象,也都是中國經濟向形態更高級、功能更齊全、作用更完整、結構更合理、分工更優化的階段演進的必經過程。 這意味著,新時代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必須在緊扣社會主要矛盾變化的同時,圍繞推動經濟發展從“有沒有”“有多少”向“好不好”“優不優”,從“體量優勢”“速度優勢”向“質量優勢”“效益優勢”的轉變展開。 (三)全面深化改革 從總體上說,中國改革開放起步于經濟體制改革。以基本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框架為主要標志,經濟體制改革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然而,改革開放終歸是一場深刻而全面的社會變革,牽涉一系列體制機制的轉型。作為一項宏大而復雜的系統工程,經濟體制改革不可能單兵突進。事實上,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各領域、各環節之間改革的互動性明顯增強,幾乎每項改革都會牽動或影響到其他方面的改革,幾乎每項改革都需要其他方面的改革協同配合。任何一個方面的改革滯后,都會制約和影響改革目標的實現。 來自各方面的信息一再表明,中國經濟體制改革進程中遇到的阻力以及暗礁、潛流、漩渦,是與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等領域的問題相互交織的,只能通過全面的而非限于某一領域、某一角度、某一線索、某一側面或某一環節的改革加以推進。 進一步說,要在繼續推動發展的基礎上,著力解決好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大力提升質量和效益,更好滿足人民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方面日益增長的需要,就要求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全面推進,就要求實行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體制“五位一體”改革聯動。要有效解決中國改革開放進程中所積累的一系列不容回避的社會矛盾和問題,就要全面深化改革。除了全面深化改革,別無他途。 這意味著,新時代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必須以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主軸,融入全面深化改革,在同經濟體制、政治體制、文化體制、社會體制、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的聯動中展開和推進。 ……
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叢書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叢書 作者簡介
高培勇,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委員。兼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委員、孫冶方經濟科學基金會副理事長。曾任中國人民大學校長助理、中國社會科學院財政與貿易經濟研究所所長、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院長、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所長。學術領域以財政經濟學為主,主攻財稅理論研究、財稅政策分析等。 常欣,經濟學博士,美國耶魯大學經濟系經濟增長中心訪問學者。現為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宏觀經濟學研究室研究員。主要研究方向為宏觀經濟、公共經濟、制度經濟。出版兩部個人專著,四部合作專著; 發表學術論文二十余篇; 主持或參與國家社科基金課題和中國社會科學院課題十余項。 楊新銘,經濟學博士,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碩士生導師,現任《經濟學動態》編輯部主任。主要學術研究領域為政治經濟學、收入分配理論。主持數項國家社會科學基金等項目,發表學術論文數十篇。
- >
月亮虎
- >
隨園食單
- >
巴金-再思錄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莉莉和章魚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山海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