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茨威格短篇小說集
-
>
女人的勝利
-
>
崇禎皇帝【全三冊】
-
>
地下室手記
-
>
雪國
-
>
云邊有個小賣部(聲畫光影套裝)
-
>
播火記
漢家天下:第五部:七國之亂 版權信息
- ISBN:9787555909330
- 條形碼:9787555909330 ; 978-7-5559-0933-0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漢家天下:第五部:七國之亂 本書特色
新歷史演義小說走進當代閱讀!新歷史白話寫作的典范! 從二月河到清秋子: 河南文藝出版社長篇歷史小說的鴻篇巨制——《漢家天下》(共七部)第五部《七國之亂》隆重上市! 清秋子豪邁創作,二月河生前傾情作序,王立群隆重推薦!
漢家天下:第五部:七國之亂 內容簡介
本冊著力描寫了西漢時期*的一次全國性叛亂——“七國之亂”。為改變諸侯王尾大不掉之勢,景帝采納晁錯建議,下詔削藩,引起諸王震動。以吳王劉濞為首,糾合其他六王發動叛亂,兵鋒甚猛,迫使朝廷倉促應變。景帝受袁盎挑唆,舉措失當,誅殺晁錯,試圖以此平息風波,但劉濞等人仍不肯退兵。兩方僵持中,名將周亞夫受命討逆,以靜制動,大破吳楚叛軍,平定了亂局。景帝于平亂之后,痛定思痛,果斷處置后宮紛爭,更立劉徹為太子,為后世選出了一位雄才大略之主。自此,漢朝掀開全新的一頁歷史,逐漸走向鼎盛。
漢家天下:第五部:七國之亂 目錄
序 漢家雄風今猶在/二月河
一 初登鑾殿尚無為
二 新枝獨寵老樹摧
三 削藩策急不知危
四 七國舉兵鼙鼓擂
五 萬騎競逐敵魂飛
六 遍地梟雄盡成灰
七 美人施計斗宮闈
八 酷吏不憐皇子淚
九 名將唯留千古悲
十 大儒獨斗野彘威
漢家天下:第五部:七國之亂 節選
一 初登鑾殿尚無為 文帝后元七年(公元前157年)夏六月,初一這日,長安未央宮內,宮人們無不神色張皇,都知當今皇帝臥病不起,藥石無效,怕是挨不了多久了。 中庭御道上,多日未有帝輦經過,頗顯寥落。偶有麻雀落下,也嫌日曬難當,都是旋落旋起,一副神不守舍的樣子。 至正午,蟬鳴如織,越發聒噪得令人焦心。文帝寢殿外,宮女、宦者無言肅立,看似憂傷,實是疲累得耐不住,挨過一刻是一刻。正各想心事間,忽聞室內哭聲大作,有如渠水出閘。眾宮人猛一驚,都睜開眼,心中暗暗舒了口氣——“總算是駕崩了!” 片時過后,便有慎夫人、尹姬等后宮姬妾,聞訊奔來,入內與竇皇后同哭,哭聲便越發嘹亮。過了好一會兒,哭聲稍減,只聞宦者一聲高呼,眾宮人當即捧著水盆、汗巾、龍紋覆衣、布帶、覆衾等,魚貫而入,為逝者小殮。 眾人一邊入內,一邊就看見太中大夫鄧通,雙目通紅,跌跌撞撞奔出寢殿,并無一句言語。 自從文帝病倒,內外傳達及瑣事等,皆由嬖臣鄧通一手打理,再無其余人插手。如今他倉皇而出,卻不見有任何吩咐,眾宮人就甚覺奇怪。再抬眼望望,見太子劉啟立在床前,滿面肅然,正在恭請皇后等人稍退。宮人們這才明白:皇帝的善后事宜,已由太子接了過去。 忙碌了一個正午,操辦完凈身、著衣等事,眾人又以白布帶將遺體絞束,蒙上覆衾。此時,晏駕的文帝僅露出面孔,眉目安詳。竇后視力不濟,湊近臥床,瞇眼看了看,不禁又淚如泉涌,悲呼道:“陛下……”眾姬妾聞聲,跟著又是一番號啕。 這半月來,太子劉啟食不甘味,可謂天下心事*重的一人。方才哭聲大作時,他只覺天旋地轉,大氣都難以呼出,然囿于身份,也只得強自撐住,不亂陣腳。待小殮完畢,才覺游魂歸竅,略覺放松,遂直起身來,望一眼身旁的詹事詹事,官職名,秦置,西漢沿置。掌皇后、太子家事。周文仁,吩咐道:“速去請太后、丞相來。” 那周文仁年方弱冠,生得唇紅齒白,人亦極伶俐,聞令疾步趨出,不多時,便請來了薄太后與丞相申屠嘉。 后晌的半日里,寢殿內外人進人出,忙亂不休。至入夜時分,才見劉啟與丞相申屠嘉一左一右,扶著薄太后緩緩出寢殿,送往長樂宮去。嘈雜半日的未央宮,方復歸寂靜。 夤夜,竇后、太子等諸人,皆換了素服為文帝守靈。寢殿內外,燭炬通明,如同白晝一般。階陛上下,唯見人影憧憧,竟不似陽間景象,于夏夜里生出一股寒意來。 次日晨,天氣欲雨不雨,滿天都是陰霾。眾臣上得朝堂來,見氣氛有異,都惶恐不安。但見丞相申屠嘉走出,一臉凝重,揚一揚手,壓住眾人喧嘩,從袖中掣出一道詔旨來,聲音喑啞道:“昨日午時,今上已賓天,諸臣請聽遺詔。” 滿朝文武不由齊聲驚呼,忙整好衣冠,伏地聽宣詔。 這道遺詔,系由文帝臨終前口授、申屠嘉執筆錄成。詔曰:“朕承宗廟,以微渺之身登天下君王位,二十年有余矣。賴天地之靈、社稷之福,致海內安寧,無有兵革。朕天資不敏,常畏己過,恐有損先帝遺德。在位既久,又恐不得善終;今幸以善終,當無悲哀。詔令天下吏民,只可服喪三日,不禁嫁娶、祭祀、飲酒、食肉等。入朝赴喪儀者,皆勿用斬衰斬衰,古代喪服中*重的一種,以粗麻制成。,纏頭喪帶寬勿過三寸,車輛兵器勿覆白布。勿發民間男女入宮哭靈,哭靈各王侯官吏,只旦夕各哭十五聲,禮畢既罷。非旦夕之時,不得擅哭。宮內近侍原服喪三十六日者,今七日即可釋去。以此布告天下,使吏民知朕意。朕之寢地霸陵,一仍其舊,勿有所改。” 眾臣聞詔,雖已知遲早將有這一日,仍不免心驚肉跳。想想這天下,得享二十余年太平,全賴今上寬仁溫厚,今日忽聞圣駕崩殂,都不知今后將有何等變數。又聞遺詔所言,竟是令天下臣民“短喪”,于祖制甚是不合,各人便都不安,然也無人敢出一語。 如此靜默片刻,人群中才漸起哀聲,先有一二人領頭,眾人隨即猛省,一齊放聲哭起來。 申屠嘉亦淚流不止,本也想放聲哭一回,然想到百官皆六神無主,宰執決不可自亂,只得強打起精神,拭了拭淚,命諸臣罷朝歸家,換了素服,稍晚再入宮來哭靈。 這日,按儀制是大殮之日。眾宮人將文帝遺體搬至前殿,布好靈座,以供拜祭。 待靈座布好后,前殿已是一派素白世界,哀氛立見。太子劉啟上前抱住父皇遺體,不住踴跳號哭。宮女扶薄太后在旁垂淚。竇后、慎夫人等后宮諸人,亦是各個滿臉哀容,伏地慟哭。 一通哭畢,宦者將遺體抬起,移入金絲楠木棺,眾人再哭;隨后掩棺,接著三哭。棺蓋將要閉合時,薄太后忽地掙脫攙扶,伏棺大慟道:“兒啊!難得你事事小心,從不越矩,怎的就走到了我前頭?”說著,就要以頭觸棺。 太子劉啟見事不妙,忙喚了一聲:“太后保重,父皇他……走得還算心安。”隨即起身,扶住薄太后,溫言相勸。 薄太后撫棺悲泣多時,方才哽咽道:“吾兒心事多,他走得實不心安啊!” 劉啟、竇后等人無奈,只得又勸慰再三。 待三通哭畢,眾人又對著靈座焚香祭奠,各自默禱,將眼淚幾乎流干,方告一番禮畢。 此后數日間,京城公卿及百官,皆列隊上殿祭奠。未央宮內,唯見一片雪海似的衣冠。逢到朝夕兩時,階陛上下一片哭聲;其余時分則靜默無聲,無人敢擅哭。數日間,外地諸王也陸續趕來,一時間馬車轔轔,當街交馳,滿城皆是一派哀容。 萬民服喪的三日里,四方城鄉無不靜默,如萬物都失了聲一般。百姓們白日忙畢,夜來在棚架下納涼,說起今上駕崩,都連聲嘆息,對來日未定之數,甚是擔憂。 三日后,長安城內各嗇夫、里正,聯翩巡城,高聲告諭百姓,令民間皆解去喪巾,不得延遲。文帝于生前屢次施惠于民,百姓心中感念,都想多服喪幾日;然見曉諭嚴厲,終是不敢違命,便都紛紛除去了喪巾。 待文帝入殮七日后,百官也都脫去喪服。當日上朝,三公九卿簇擁太子劉啟,齊聚在文帝靈座前。奉常奉常,秦置官名,九卿之一,掌宗廟禮儀。漢初更名為太常,惠帝時又改回奉常,至景帝六年,復名太常。朱信跨前一步,撩衣伏地,向劉啟報出:“臣等遵太子令,議定大行皇帝尊號,曰‘孝文皇帝’。乞請太后、太子恩準,頒布天下,永載典冊。” 諸臣聞言,神情便一振,隨之都伏地頓首,紛紛贊同,請上尊號。劉啟見群臣無異議,自是照準。 隔日,群臣又擁劉啟至高廟,祭告高帝。一番繁文縟節后,接過璽綬,太子劉啟才算是受遺命,襲了皇帝之位,后世稱他為“景帝”。 同一日,新踐位的景帝即下詔,尊祖母薄太后為太皇太后,尊其母竇皇后為皇太后,又加封阿姊劉嫖(piāo)為館陶長公主。其時竇太后之兄竇長君已死,便封其子竇彭祖為南皮侯;竇太后之弟竇廣國,亦封為章武侯。 此后半月間,除嶺南藩王免奔喪外,其余劉氏諸王都已入都,先后哭祭完畢。景帝見喪期已畢,不敢有違父命,便下詔行奉安大典。擇了個吉日,親率文武百官,扶柩至霸陵奉葬。 且說這霸陵,在長安城東南百里開外,灞水之濱,依山而建,高居于白鹿原上,別有一番景致。文帝生前因擔心遭后世人盜陵,不在平地起陵,故而霸陵的墓穴,乃是鑿壁而成。如此,山即是陵,陵即是山,可望千秋而不毀。 奉安之日,王公、百官、侍衛數千人,簇擁文帝棺槨出城。文帝在世時,耽迷神跡,曾有詔,漢家從此尚赤色。如今奉安隊伍出城,旗色便是紅的,望去遍野如火。 如此曉行夜宿,走了三日,方行至灞水畔。景帝遂下車徒步,率群臣沿陵西大道而上,行禮如儀,場面極是壯觀。 鼓樂齊鳴中,景帝立于霸陵之頂,遠望新豐一帶煙樹,渾茫難辨,不覺就出神。想到高帝創下的這片河山,從此將擔在自家肩頭,福兮禍兮,實不可測,心中總覺忐忑。 梓宮下葬之時,群臣一片哀聲,與文帝作陰陽永隔之別。文帝生前近寵鄧通,更是哭得昏天黑地,倒地不起。 景帝禮畢起身,回頭一瞥,見群臣正圍住鄧通勸慰,便也未言語,揮袖令人將他扶走。 炎天暑日里,一番大典完畢,君臣都覺疲憊。歸途上,景帝親點丞相申屠嘉為驂乘,一路無語。望見長安覆盎門之時,景帝才側首望了望申屠嘉,嘆息一聲:“今日事,總算是畢了,愿天下安泰如故。” 申屠嘉白發皤然,滿面滄桑,聞言卻微微搖頭道:“陛下,孔子曰:‘其或繼周者,雖百世,可知也。’圣賢之言,總有他的道理。無論君臣百姓,今后若不循周禮,則天下未必能安。” 景帝頗覺驚異,回望申屠嘉一眼,稍后淡淡答道:“丞相說得是,儒學之道,朕亦略知一二。” 申屠嘉見景帝不悅,忙辯白道:“老臣乃弓弩手出身,豈知儒學之道?蒙文帝厚恩,領班朝堂,久了,少許有所耳聞。” 景帝也未加理會,只是一笑:“朕也想從周禮,然有太皇太后在,吾力有所不及。想從周禮,卻是心急不得呀。” 申屠嘉面色略略一暗,便又道:“陛下即位,似應早立太子,大統相承,以告中外,也好安定人心。” 景帝于太子一事,另有打算,又不欲外人知曉,便敷衍道:“這也心急不得。我正盛年,未立太子,難道大統便不穩了嗎?” 申屠嘉見話不投機,只得拱手謝罪:“是老臣多想了。” 少頃,景帝想起方才鄧通情形,便道:“那太中大夫鄧通,無德無識,以吮癰而得寵,如何做得了文官?” 申屠嘉回道:“文帝用他,實是用人有誤。” “向在朝中,鄧通恃寵妄為,不守禮法,丞相可將此人除掉。” 申屠嘉并不知景帝與鄧通的過節,聞言一驚,忙應道:“文帝在時,臣亦素厭鄧通所為,曾當面訓誡。然其劣行,無非是恃寵,免官也就罷了。若問罪至死,則有損文帝臉面,朝野不免有議論。” “丞相倒是仁慈,朕卻不想饒過此豎!” “臣明日即罷其職、追奪先帝所賜銅山,令其歸鄉就好。” 景帝感慨道:“父皇雖圣明,然諸事千頭萬緒,總有看顧不到的。你我君臣,今后要來補救。” 申屠嘉心中一凜,連忙然諾。 說話間,車駕已近覆盎門,君臣兩人迎風憑軾,眼望著道旁楊柳依依,各想心事。 如此,景帝順利登大位,由夏入冬,一晃數月,倒也平安,堪堪就迎來了新年。當年十月,循例改元,因景帝在位時曾三次改元,故自本年起,史稱景帝前元之年。 新年伊始,景帝便有詔書一道,下給御史大夫陶青。詔曰:“孝文皇帝臨天下,通關塞,遠近無別;除誹謗,去肉刑,賞賜長者,撫恤孤獨,以育眾生;減嗜欲,不受貢獻,不為私利;廢株連,不誅無辜;除宮刑,放先帝美人美人,漢宮后妃八品等級之一。漢襲秦制,后宮秩分八品,即皇后、夫人、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長使、少使。此處泛指后宮姬妾。歸家。凡此種種,皆上古帝王之所不及,而孝文皇親為之。此厚德,如日月之明,祀廟禮樂亦當與之相稱,應以高廟、惠帝廟奏樂舞為例,為孝文皇帝廟作昭德之舞。如此,祖宗之德方可傳于萬世,永永不窮。奉常可與丞相、列侯、禮官等議妥文帝廟禮儀,具文奏上。” 陶青接旨后,不敢有所怠慢,連忙去找申屠嘉等人商議。 。。。。。。
漢家天下:第五部:七國之亂 作者簡介
清秋子,著名作家,自由撰稿人。祖籍江蘇宜興,幼年隨父母移居長春。早年下鄉插隊八年,東北師范大學中文系畢業。客居海南,專事獨立寫作,以底層文學揭示都市“鼠族”生活真相而聞名,繼之在人物傳記創作上獨樹一幟。代表作有《百年心事——盧作孚傳》、《國士——牟宜之傳》《我是北京地老鼠》(獲國家新聞出版總署“三個一百”原創圖書出版獎)、《我是老三屆》、《明朝出了個張居正》、《魏忠賢:八千女鬼亂明朝》、《武則天:從尼姑到女皇的政治博弈》、《驚艷與蒼涼——張愛玲傳奇背后的真相》等。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巴金-再思錄
- >
月亮虎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唐代進士錄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