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魯迅全傳:苦魂三部曲-增訂版(全三冊)
-
>
大家精要- 克爾凱郭爾
-
>
尼 采
-
>
弗洛姆
-
>
大家精要- 羅素
-
>
大家精要- 錢穆
-
>
白居易:相逢何必曾相識
政協委員履職風采創新基因 時代主音 版權信息
- ISBN:9787520520508
- 條形碼:9787520520508 ; 978-7-5205-2050-8
- 裝幀:一般輕型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政協委員履職風采創新基因 時代主音 本書特色
秋生薦書: 李彥宏,這位從山西陽泉市走出來的蹁蹁美少年,從小就有一種追求科技公平的遠大目標,當他到太原參加計算機比賽時,才知道陽泉市見不到的計算機編程圖書在太原書店里比比皆是,讓他深感地域差距造成城鄉之間科技知識使用傳播的不平衡,后來求學于北大時,他的目光就盯在了北美;北大一畢業,他就遠渡重洋,幾年打拼下來,立足華爾街,轉戰硅谷,個人所持有的“超鏈分析”技術專利,成了奠定整個現代搜索引擎發展趨勢和方向的基礎發明之一。幾年時間,讓他迅速成為引擎搜索界的一匹黑馬。 1998年,《硅谷商戰》一書的出版,李彥宏確信自己通過技術可以改變世界,改變自己的生活。1999年歸國創業,2000年1月百度公司橫空出世。隨著“百度大腦”的創建,“中國大腦”“人工智能”等極為超前的提案接踵而至,李彥宏頭上的光環從此熠熠發光:百度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第十一屆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副主席、中國民營文化產業商會會長、中國互聯網協會副理事長、北京市科協副主席、中國民間商會副會長 。2018年12月,黨中央、國務院授予李彥宏改革先鋒稱號,頒授改革先鋒獎章。同時,李彥宏還當選為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二、十三屆全國委員會委員。 《創新基因 時代主音》一書的出版發行,為我們全面介紹了李彥宏先生是如何從一名品學兼優的學霸成長為全球*早的搜索引擎技術研究者與*工程師,如何從百度創始人到全國政協委員的華麗轉身。該書圍繞科技創新、民營經濟、人工智能、民生建設等方面做了詳盡而深入的探討,特別是對參政議政多年來的切身體會做了較為完善的解讀。全書資料翔實,視野開闊,科技性與趣味性兼具,讓讀者既能了解到作者本人商海搏擊的成功喜悅,又體現了作為一名政協委員參政議政的強烈責任感和使命感。不失為一部雅俗共賞、老少咸宜的讀物。
政協委員履職風采創新基因 時代主音 內容簡介
李彥宏系百度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第十一屆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副主席、中國民營文化產業商會會長、中國互聯網協會副理事長、北京市科協副主席、中國民間商會副會長。《創新基因 時代主音》一書圍繞科技創新、民營經濟、人工智能、民生建設等方面作了詳盡而深入的探討,特別是對參政議政多年來的切身體會做了較為完善的解讀。全書資料翔實,視野開闊,讓讀者既能了解到作者本人商海搏擊的成功喜悅,又體現了作為一名政協委員參政議政的強烈責任感和使命感。不失為一部雅俗共賞、老少咸宜的讀物。
政協委員履職風采創新基因 時代主音 目錄
政協委員履職風采創新基因 時代主音 節選
2019年10月1日,我第三次作為觀禮嘉賓登上天安門觀禮臺。耳邊是恢弘激昂的閱兵號角、此起彼伏的滿場歡呼,眼前是氣貫長虹的人民鐵軍、歡騰喜悅的花車方陣,心中的感動難以言表,深深地為自己成為新時代的親歷者和建設者而感到自豪…… 夢起陽泉 1968年,我出生在山西省陽泉市一個普通的家庭。 在那個時代,在一個地級市里,我與計算機技術結緣實屬不易。80年代讀高中的時候,我**次接觸到了計算機。那是1984年,我的母校陽泉一中購買了幾臺蘋果電腦。但是僅我們一個年級就有400多個學生,全校這么多學生,誰才能夠有資格學習和操作計算機呢? 學校決定用考試的辦法來甄選。誰的數學成績好,就有資格來學計算機。當時我的成績比較突出,成了**批接觸計算機的學生。這也是我今后幾十年在信息技術領域學習和工作的*早啟蒙。 學習了一年之后,學校進行一次計算機考試,選出了前三名去往省會太原參加全國青少年程序設計大賽。我是這三名參賽者之一。 在去太原的火車上,我們的輔導老師對我們三個學生說,你們只要有一個人進入了大賽前十名,就不枉我一年多對你們的輔導教學。我當時還信心滿滿地說老師你放心吧,我們一定給你爭光。在太原考試結束之后,我去當地的新華書店看書。一進門我就驚呆了,因為我發現太原的書店里有好幾個書架放滿了計算機編程的書。我在陽泉的時候也經常去當地的新華書店,但能找到的計算機書籍只有我在學校上課用到的那一本教材。 從書店出來的那一刻我就意識到,在火車上和老師約定的目標很可能難以實現。因為陽泉的學生和太原的學生在計算機科學方面接觸的信息和知識體系差距太大了。這種信息獲取上的不平等,靠老師和學生的努力是難以彌補的。 更何況太原只是山西省的省會,在中國和全世界,還有更多比太原發達得多的城市。那里的人一定能掌握更全面、更及時的信息。 成績出來后,我們三個陽泉一中的學生確實沒有進入前十名。這次太原的參賽之旅對我震動很大。 我感覺到,既然計算機已經廣泛應用于信息學領域,那么要改變信息不平等帶來的地域差別,也必須依賴計算機技術的發展。 對計算機技術的熱愛和經歷過信息不平等打擊的現實,讓我決定在高考填報志愿時既要考慮到學習計算機知識,又要兼顧信息領域的應用管理。因此我選擇了北大的信息管理專業。我希望我所學的東西能讓人不論生活在哪里,都能像大城市的學生和教授那樣,隨時方便、平等地獲取信息。 在大學的學習中,我感覺到信息學科發展速度是傳統科學的好幾倍。美國是建立并把這個學科發展得*好的國家。因此我決定還要爭取去美國繼續讀書深造。 從北大到美國這中間有一個插曲。美國沒有對應國內這樣的信息管理專業。要去美國就必須更換專業,比如回歸到計算機專業中去。但這樣我將放棄在中國學到的信息管理專業知識。 因此我在北大*后的時間里,天天去圖書館看*新的信息管理專業論文,同時去申請美國大學的計算機專業資格。這樣我能不丟掉學到的專業,又向新的方向前進。 “搜索”美利堅 1991年,我從北大畢業后去往美國,就讀于布法羅紐約州立大學計算機系。 剛剛到美國的時候,我特別不適應,既有水土不服這樣的因素,更多的還是來自學業上的強大壓力。當時中美兩國在計算機科學領域的差距非常明顯,加上我本科并不是計算機專業的,在研究生階段非常吃力。很多基礎課程我沒有學過,甚至聽不懂教授和同學所說的專業名詞。 記得有次我問同學:什么叫“Flip-Flop”?美國同學說,這是觸發器呀,你不懂么? 但當時我確實是**次聽說,因為本科時我沒有學過計算機硬件。 類似這樣的事情發生過很多。對我而言算不上什么打擊,直到有一天遭遇到一場至今都印象深刻的對話。 那一次,我應聘去另一個專業的教授手下做助理研究生。面試的過程中涉及計算機圖形學的幾個問題,我感覺答得不夠好。教授*后問了我一個問題:“Do you have computers in China?” 他的意思不是問“你在中國有電腦嗎”?因為那個時候的中國人,估計很難有幾個是買得起電腦的,他問的是“你們中國有電腦嗎”? 教授的問題讓我心里非常難受。我盡可能平靜地對教授回答“有”之后就離開了,但是踏出辦公室的那一瞬間,我就在心里默默發了一個誓,一定要在計算機領域干出一番事業,讓中國不再受輕視。哪怕時至今日,我還會時時回想起那個問題,這是我不斷前進的動力之一。 現在時間過去了20多年,中國的智能手機(相當于掌上微型計算機)的保有量已經比美國人口的2倍還要多。在信息化和智能化的道路上,中國的步伐如此之快。這一點是我和那位教授當年都無法預料到的。 這件事情之后,我也在反思,計算機科學繁雜巨細,計算機圖形學和很多細分領域確實不是我的強項。但我對信息檢索方向非常感興趣,這在美國也是方興未艾的前沿技術,而且我相信它未來一定有非常廣闊的應用前景。 在此之前,我在普林斯頓大學松下信息技術研究所實習。在那里我**次發現,原來自己的研究可以馬上應用到現實中去,這種快樂遠比在學校研究已經被研究了十年二十年的問題來得更有成就感。 也是從那時候開始,我明白自己真正想做的不是學術研究,而是做實用的技術和產品。投身工業界,才能及時地感受到IT技術瞬息萬變的迭代更新;才能更廣泛地獲取更多的信息、看到更多的機會;才能更快地發現問題,更近地去接觸這些問題,進而去解決它;才能更直接把技術應用到市場,真正為這個世界帶來改變。 1994年,我決定放棄繼續攻讀博士學位,投身工業界。離開布法羅之后,我*開始去了華爾街工作:先在道·瓊斯的一個子公司做金融信息檢索技術,后來又主持設計了《華爾街日報》網絡版實時金融信息系統。這可以看作是我**次試水做的專業版搜索引擎,據說《華爾街日報》的編輯們至今還在使用。 但是華爾街更看重的是那些直接達成交易的程序員,不是做技術的程序員。就算當時我已經發明了日后被全球各大搜索引擎普遍采用的超鏈分析專利,但他們顯然并不懂計算機技術的價值何在。因此,我從美國東部橫跨到西部,來到了硅谷,加入了搜索引擎公司Infoseek(搜信)。 在硅谷,我親眼見證了那時*成功的搜索技術公司,可以如何在股市上呼風喚雨;見識了一個每天支持上千萬流量的大型信息系統是怎樣工作運轉的。也是在硅谷,我把ESP技術**次應用到Infoseek/GO.COM的搜索引擎中;并且對GO. COM的圖像搜索引擎進行了革新。無論是這些工作經歷,還是我持有的技術專利,都成為我日后回國創建百度、做出中文搜索引擎的基礎之一。 在美東和美西兩個時期的工作經歷給予我極大的鍛煉,不僅開闊了我的眼界,更讓我看到了先進技術可以實現的強大能力。這也進一步堅定了我追求技術創新的決心。 創業,回中國來 1995年8月9日,美國網景公司在納斯達克上市,成為全球**家上市的互聯網企業,這不僅成為美國90年代互聯網風潮的開端,也意味著互聯網時代拉開帷幕。 也正是從這一年開始,我每年都回國考察一次,了解國內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在互聯網科技和信息技術方向上的需求。 次年,美國通過《1996年電信法案》,對促進美國互聯網業務發展和對全球互聯網業務起到了關鍵作用。此后美國開始大規模進行互聯網基礎設施興建,例如在短短5年內鋪設了8000多萬英里長的光纜,占到全球光纜總長度的40%。 1999年國慶50周年前夕,我收到了來自祖國的邀請,作為海外華人技術專家前往天安門觀禮。看著整齊的閱兵方隊和歡欣鼓舞的游行方隊通過天安門廣場時,我深深感受到新中國成立50年展示出來的強盛風貌。不僅是這個國家正在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更包括社會、公眾對于互聯網技術的關注和需求,這讓我心潮澎拜。 當時,信息互聯網產業已經在全世界嶄露頭角。互聯網在中國也不再是陌生的領域。只有在自己的國家和自己的事業中,我的夢想才會被認同。因此我立即返回美國,著手辦理回國創業的事宜。雖然為此我放棄了當時在硅谷的高薪工作和美國綠卡,但是我相信:我趕上了*好的發展時機。 1999年圣誕節,我從美國回到母校北京大學,在北大資源賓館租了兩個房間,建立了百度公司。 當時,百度只有1個財務人員、5個技術人員,以及我和徐勇等幾個合伙人。直到2000年1月3日,百度“七劍客”才**次聚齊。 但是那一天,對于百度和中國互聯網來說,都是一個很重要的日子。這不僅僅是百度的起點,同時也意味著中國成為美國、俄羅斯、韓國之外全球僅有的四個擁有搜索引擎核心技術的國家之一。 百度轉向 公司初創,大家都非常有激情,氛圍也很自由,程序員們經常穿著拖鞋坐在桌子上,一討論問題就是大半夜。但是那個時候,維持公司運轉的經費卻非常緊張。 當時,受美國互聯網泡沫破滅的影響,投資者們都變得謹慎起來,大批初創公司難以融資,失血而亡。雖然我們融到的**筆120萬美元還沒花完,就再度收到德豐杰聯合IDG的第二筆1000萬美元的融資。但是我心里已經非常清楚:僅靠輸血不能保證百度的生存。 百度當時的主要業務是為B端企業提供搜索服務,市場狹小。在美國的互聯網泡沫破滅時,百度的對標對象Inktodi的股價從*高的243美元跌到不足1美元,*后被雅虎收購。前車之覆,后車之鑒。2001年時,我堅持認為,百度除了要保證融資渠道的順暢,更需要打開新的業務方向,為此就必須推動公司盡早轉型。 搜索引擎技術打開了一個全新世界的窗口。這個窗口既可以為百度的企業客戶而開,更應該為所有中國人打開。這種技術紅利,應該讓所有中文互聯網用戶都可以享受到。 我在百度董事會上提出轉型做獨立搜索引擎網站的計劃。這個提議遭到股東們的一致反對,當時百度的收入全部來自給門戶網站提供搜索技術服務支持。如果百度轉做獨立的搜索引擎網站,那些門戶網站不再與百度合作,百度眼前的收入就沒了——搜索推廣的模式得到廣告主們的認可需要時間,百度可能支撐不到那個時刻。 一個人*重要的能力是判斷力。我堅信多年來我在搜索引擎領域的認知足以支持我做出正確的判斷。但是花了很長時間陳述自己的計劃和觀點后,我還是沒有得到電話那頭股東們的首肯。 我平生**次發了大火,甚至摔壞了我的手機。 經歷了幾個小時的溝通后,投資人被我堅決的態度說服,同意將百度轉型為面向終端用戶的搜索引擎公司。2001年9月,百度搜索引擎網站正式上線。這可以看作是百度公司**次重大變革轉型。 中國的互聯網發展速度非常快。用戶獲取網絡信息的需求也提高得很快。百度保持對用戶的關注,抓住了許多發展機遇,為他們提供*新、*及時的服務。例如我們早期持續上線了MP3搜索、圖片搜索、新聞搜索、Flash搜索等服務,在不同階段滿足了網民的需求。 百度在那個時期創建了一大批非常有價值、深受用戶喜愛的產品。例如百度貼吧、百度知道、百度百科等等。這也組成了百度的中文社區“三駕馬車”。 百度貼吧以“搜索 社區”模式解決了互聯網早期中文內容相對偏少的問題;知道、百科等產品改變了網民的上網習慣,給予了用戶獲得知識和技能的新渠道,成了中文互聯網世界的核心產品,也幫助百度成長為世界上*大的中文搜索引擎。 做喜歡并且擅長的事情 2005年8月,百度登陸納斯達克,上市首日股價上漲了354%。這是投資者對百度在互聯網中地位的認可。 正如我之前強調過的那樣,人應該去做自己喜歡和擅長的事情。一個公司也是如此。在成功上市和被資金青睞的時間里,有很多人向我建議百度應該嘗試利潤高、像潮水一樣迅猛發展的業務,例如網絡游戲。 但我經過思考都回絕了。因為我并不了解,更不擅長去玩網絡游戲。這也不是百度公司所擅長的。盡管有很高的利潤和很大的空間,我們依然應該讓對此有興趣和更專業的人去做。 后來,百度成立了游戲頻道,但這只是一個平臺,我們負責連接那些喜歡玩游戲和擅長開發游戲的人。我們始終把資源投入在自己喜歡并且擅長的搜索等領域。 2011年后,移動互聯網不斷醞釀力量,持續爆發。2012年,中國手機網民數量首度超過PC端網民數量。百度始終聚焦在搜索、信息流這些核心業務上。我對所有百度人的要求是,夯實移動基礎,給用戶帶去*好的體驗。這期間的百度,陸續從原有PC端產品向移動端轉移,手機百度、百度地圖等產品很快成為用戶日常使用頻率非常高的應用。2014年第三季度,百度的移動端流量已經超過PC端的流量。到12月份,來自移動端的搜索營收首次超過了PC端,我們不僅獲得了更多的手機用戶,公司的整體業務也完成了從PC向移動的轉型。 即便在移動互聯網整體用戶流量見頂的形勢下,我們依靠生態和平臺的建設持續保持著向前的動力。2019年8月,外媒公布的全球十大網站中,百度baidu.com是唯一一家中國網站。今年10月,QuestMobile發布《2019中國移動互聯網秋季大報告》顯示,百度系用戶規模已經突破10億,移動端滲透率88.4%。 百度就這樣在不斷轉型過程當中成長,不斷迎接變化帶來的機會。我們一直在看,市場發生了什么變化,企業應該隨之發生什么樣的變化,這個變化通常是痛苦的,是需要付出巨大代價的,但是這是在為五年十年以后做正確的事情。 AI創造新世界 回國創業后,我每年夏天還會去美國一次,和我在美國大學、互聯網公司里的教授老師、朋友們聊天。我需要從另一個角度觀察和思考技術的發展和公司的方向。 2010年以后,我發現美國越來越多地探討人工智能的應用和發展前景。我越來越感覺到,人工智能將會是未來經濟發展和社會變革里重要的技術推手。 百度對人工智能并不陌生。因為搜索引擎天然就具有人工智能的基因,一方面是搜索技術和深度學習技術的結合非常緊密,另一方面我們每天都會積累大量用戶行為、語料樣本,可以支撐起人工智能學習所需要的龐大數據。而百度產品和業務,也已經開始涉及語音識別、圖像識別等人工智能和深度學習的技術研發。 2013年1月,百度建立專注于深度學習的研究院。這個研究院是國內*早一批開展人工智能系統研究的機構。 2014年4月,百度成立了大數據實驗室,第二個月在美國硅谷成立了人工智能實驗室,我們一開始就決心吸收世界上*好的研究人才來為項目工作。 此后,*早成立的深度學習研究院改為深度學習實驗室。緊接著我們又組建了百度研究院,機構中就包括上述三個實驗室。 2014年,百度發布了大數據平臺和深度語言系統,開始進入自動駕駛領域;2015年,百度無人車開始上路測試;2016年,百度大腦發布,它的定位不僅是百度整體業務的核心技術基礎,更是可以為各個產業智能化進程提供強有力支持的平臺。我們還將飛槳平臺開源,能滿足不同層次開發者的研發和創新需求。這是中國首個,也是目前唯一開源開放、功能完備的端到端深度學習平臺。 我相信,在人工智能時代掌握自主的深度學習框架,就像當年掌握自主的搜索引擎核心技術一樣,對于中國科技提升國際競爭力意義重大。 也就是在這一年,我跟很多產業伙伴分享:互聯網的下一幕是人工智能。從人臉識別到自動駕駛,從金融科技到智能工廠,人工智能已經開始從技術層面走向人們的日常生活。 2017年3月,百度明確把人工智能作為公司發展戰略。 同年7月,我們的自動駕駛車輛成功開上了北京的五環,吃到了全球自動駕駛產業的**張罰單,但由此引發的行業和社會關注,對于加速相關法規、政策出臺的進程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與此同時,我們也把AI倫理的建設和規范作為工作的一個非常重要的部分。以自動駕駛為例,技術的成熟與否事關千萬用戶的切身利益,所以我們在研發、測試和落地過程中始終把“安全”作為**天條。再比如人工智能技術在信息流的推薦與分發中的應用,不能單純以增強用戶黏性、提升使用時長為目標,而是要考慮到是否有助于用戶學習和成長。 百度非常舍得在技術創新領域去投入。每年在人工智能領域投入布局,我們的研發經費不是先算好了總數再分配,而是根據各項目的需要去下發。現在,在國內大公司中,百度關于人工智能的專利申請數量是*多的。我們的整體技術在全球也是領先的。對于百度和整個世界來說,互聯網只是前菜,人工智能才是主菜。我們很多投入現在看起來與回報還不成比例。但我對所有百度人說:如 果你的理想就是賺錢,遇到困難覺得這個不能賺錢,然后去改行,你將一事無成。經常改變自己堅持的方向,會讓成功的概率變得很低,*終被時代拋棄。 2016年,《財富》雜志就將百度和谷歌、微軟、臉書并列為全球四大AI巨頭。這是整個行業對百度人工智能戰略布局和成果的肯定。2017年,《麻省理工科技評論》將百度的實時語音翻譯及服務技術列為“全球十大突破技術”,我們也成為唯一連續三年入選該技術榜單的中國公司。 未來幾年,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進一步發展、5G技術的普及,中國互聯網乃至整體經濟的發展都將呈現出完全不同以往的面貌。在未來的智能經濟時代,人工智能會從人機交互方式、 IT基礎設施層和新業態三個方向推動變革。智能經濟時代的生活將完全顛覆過去的體驗,中國也將有機會在全世界范圍內率先推動技術和應用創新,真正改變全球科技的走向。 履職政協 2013年,我當選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兼任中國民間商會副會長,第十一屆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副主席、第八屆北京市科協副主席等職務,并獲聘為“國家特聘專家”。 我認為,對互聯網和人工智能等技術追求的更高一層境界,是除了做好自己企業的創新之外,還能夠推動技術與社會發展相融合。新技術的應用應該超出百度,為社會和國家所用,這是百度這么多年堅持推動技術創新的根本目的。 為此,我每年抽出相當一部分時間用于調研、收集數據和撰寫提案。幾年來,我的一些提案與建言,也得到了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的認真答復。 2015年“兩會”期間,我提交了兩件提案:其中一件是建議設立“中國大腦”計劃,推動人工智能跨越發展,搶占新一輪科技革命制高點。 2016年“兩會”期間,我提交了包括關于加快制定和完善無人駕駛汽車相關政策法規、搶占產業發展制高點的提案。自動駕駛技術是人工智能的重要應用,面對新興技術的發展,我們應該前瞻性地討論有關法律法規的監管問題。 2017年3月“兩會”期間,我提交了關于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數據技術、幫助解決走失兒童問題的提案。在這一方面,百度當年就已經通過與全國*大尋親平臺“寶貝回家”合作,率先將跨年齡人臉識別技術用于尋找走失兒童,并成功幫助一位離家走失27年的兒童找到親生父母。截至2019年9月,我們已經幫助7819個走失者與家庭重新團聚。我希望擁有這類技術的公司都可以為提升全社會的和諧美滿出力。 也是在2017年的3月,由百度牽頭,聯合清華、北航等高校合作建立的“深度學習技術及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正式成立。有媒體評價說,這個實驗室相當于百度牽頭成立的人工智能“國家隊”,也是我在2015年關于“中國大腦”兩會提案的*終落地。 2018年3月“兩會”期間,我提交了關于鼓勵企業開放人工智能平臺、促進實體經濟轉型發展的提案。人工智能底層框架是核心技術,這類技術十分關鍵,但是研發投入巨大,并不是每個人工智能初創公司都需要去單獨投入研發。如果大公司將自己的框架開源并建成開放平臺,就會有更多的開發者和中小公司從中受益,從而帶動整個行業的發展。 中國應該有獨立自主的、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人工智能底層框架和開放平臺。百度建立并開放了自主研發的飛槳平臺。我們希望有更多的平臺體系供開發者使用,豐富他們的選擇,為人工智能的研發提供足夠支持。 2019年全國“兩會”期間,我提出的三個提案都和人工智能有關。分別是加強人工智能倫理研究,打造智能社會發展基石;構建智能交通解決方案,讓老百姓出行更順暢;完善電子病歷管理制度,助力“健康中國”戰略實施。 提出提案的同時,在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第三次全體會議上,我還做了關于加強人工智能倫理研究的大會發言。人工智能已經上升為國家戰略,人工智能倫理將是未來智能社會的發展基石,只有建立完善的人工智能倫理規范,我們才能更多地獲得人工智能紅利。在2018年,百度就提出人工智能的*高原則是安全可控,創新愿景是促進人類更平等地獲取技術和能力,存在價值是教人學習、讓人成長,而非超越人、替代人,終極理想是為人類帶來更多自由和可能。在發言中,我建議開展人工智能倫理的研究和頂層設計,推進行業健康發展,讓技術更好地服務于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美好生活。 在人工智能的企業責任和社會監管方面,百度一直進行著持續的內部探討和研究。智能交通也是百度現在打造自動駕駛技術時優先考慮實現的目標。電子病歷和人工智能在醫療領域的實踐也是我們所關注的。“智慧醫療”是人工智能社會化落地的關鍵場景。百度和重慶市等地的合作中已經涉及這方面的建設內容。 成為全國政協委員,對我來說意味著更多的責任和自我鞭策。在這個平臺上,我要求自己站在比企業家更高的層面,以更宏觀的角度去看待整個國家,看待我們所處的時代,并且履行好建言獻策、參政議政的職責。這些年來,我的提案和建言正在引起更多方面的重視,讓人工智能技術能更好地為公眾所了解;同時在更多方面服務社會,讓更多人享受到技術進步帶來的福音。這正是我作為政協委員履職*為珍視、*為自豪的地方。
政協委員履職風采創新基因 時代主音 作者簡介
李彥宏,籍貫山西。1991年畢業于北京大學信息管理專業,美國布法羅紐約州立大學計算機科學碩士學位,系搜索引擎技術研究者與高級工程師,百度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2013年,李彥宏兼任第十一屆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副主席、中國民營文化產業商會會長、中國互聯網協會副理事長、北京市科協副主席等職務,并獲聘“國家特聘專家”。2017年,李彥宏正式當選中國民間商會副會長,不再兼任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副主席。 2018年12月,黨中央、國務院授予李彥宏改革先鋒稱號,頒授改革先鋒獎章。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二、十三屆全國委員會委員。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月亮與六便士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隨園食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