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東洋鏡:京華舊影
-
>
東洋鏡:嵩山少林寺舊影
-
>
東洋鏡:晚清雜觀
-
>
關中木雕
-
>
國博日歷2024年禮盒版
-
>
中國書法一本通
-
>
中國美術8000年
科影元老憶往錄:北京卷 版權信息
- ISBN:9787106050993
- 條形碼:9787106050993 ; 978-7-106-05099-3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科影元老憶往錄:北京卷 內容簡介
“中國電影人口述歷史”,是中國電影資料館暨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和電影頻道合作的,以采訪和記錄老一代中國電影人生平經歷并作檔案收藏為目的大型采訪工程。該項目于2007年正式啟動,2008年全面展開,至2010年為采訪工程的**階段;2011年起為采訪工程的第二階段。做口述歷史,我們是后來者,其便利條件是可以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充分汲取先驅者的經驗和教訓;可以利用后發優勢,使我們的工作做得比較順利、有效,且有一點特色。
科影元老憶往錄:北京卷 目錄
往返湘贛:少年求學
北大學子:民主青年
北京師院:發起創辦
北京科影:領導風采
創作實踐:編導三片
采訪手記
石梅音口述輯錄
老家如皋:兒時見聞
參軍入伍:文新大隊
進軍西南:初識電影
選調北京:軍影拍片
北京科影:新作不斷
那一代人:相似記憶
采訪手記
張清口述輯錄
漂泊不定求學路
革命軍中有浪漫
軍教電影顯鋒芒
功勛卓著在科影
散憶《訪日見聞記》
采訪手記
后記:選編說明
科影元老憶往錄:北京卷 節選
《科影元老憶往錄·北京卷》: 張:回來之后就拍《地震》,當時不是因為邢臺地震嗎,選題是科協那邊布置過來的,要普及一下地震知識。因為邢臺地震后全國老百姓都比較關注,過去對這類災害不熟悉,好像距離很遙遠。所以就讓拍一個普及地震知識的片子。我們那個攝制組大家關起門來讀書讀了快一個月,還去地震局學習什么的。我自己寫的劇本,這個因為很難通俗化解釋,*后才弄清楚。地震局就告訴我們地震主要原因是“地應力”的作用,我說你必須把“地應力”給我說明白,要不然的話老百姓說地震是“駝龍”“王八翻身”,你就把王八翻身改了個名詞叫地應力,這他還是一樣不能理解,是不是?后來,我說白了能不能這樣解釋:地震其實就是地動,地球內外都時刻不停地在動,他們也同意了這個說法。當時和我們一起討論的就是地震局那位……這回汶川地震作為專家出來講的那位學者,他當時就是跟我們一塊研究這個劇本的。 四本片子,原來我有個設想就是讓大家知道地球內部每天都在動,能測量、記錄下來的一年是500萬次,都在地底下,無非有大小。所以就從基礎知識講起,地球是怎么回事,包括現在沒有辦法認識地下是什么情況。你把珠峰倒過來,插到馬里亞納深海溝,還插不到底。地殼像個雞蛋皮一樣的,但是就那么深,我就在搞這個片子的過程中間,對地震的情況了解得比較多了。*后我跟他們說我們具體講不了太多,我們只好用哲學的觀念去理解它,就是這個動是永恒的。只要地球內部運動產生的能量沖擊到了地殼,就會發生地震。地殼老在動,包括珠峰的崛起啊,但是很漫長。影片講了很多歷史上的大地震、全世界的大地震。包括智利大地震、東京大地震,還有我們1920年的海原大地震,我還去了海原,找遺跡拍。那是八級大地震,地震波繞著地球轉了三圈啊,縣志上說的死傷是“八十三萬有奇”,83萬還多啊,F在咱們都不說這個事情了,但是片子里都講了。我為什么要講這個呢,是因為四本片子的前面大部分,完全沒有人,就是大自然。包括海嘯,照片和歷史記載什么的。**個出現的人是周恩來總理,邢臺地震,從飛機上下來慰問! ∮捌*后部分才講了些群測群防:堅持觀測、發現異常、匯總各種信息,才能預測出在哪一個地震斷裂帶上有可能地震。所以預報很難!因為如果不能說清楚震級、時間、地點,你的預報沒有用,反而會擾民。因為就像生男生女,兩種可能,震了就對,不震就擾民。所以他們也很難,這次我碰到親朋好友,都幫地震局解釋說它不像天氣預報全看見,全知道,我們當時還是瞎子摸象階段! 槭裁次乙敿氄f這些呢,因為總理去世以后,奇怪得很,紅樓等電影院曾經在放映故事片前,把地震這片子拿出來加映,為的是紀念周總理。我后來很遺憾在哪兒,就是他們審查的時候一定要把群測群防的幾處小組人物活動移到前面來破壞了我原來的設想! 1976年,杜生華到北京來找我,這里,就要講一點有關的故事了! ∩虾6派A——那真是我們科教片的老前輩,50年代就在上?朴,他們有一些從故事片轉過來的老同志,他是從延安過來的,就拍科教片。他就是拍《知識老人》的那個導演,他是山西人。我跟杜生華的接觸啊,過去因為大家都是科教片編導,開會有時候碰在一起,互相尊重很客氣,他比我們大,我也很尊重他。畢竟他是我們的老前輩,我1958年才開始搞科教片,剛開始我什么都不懂,人家已經出了很多好片子了,所以要向他們學習! 1973年,拍完《地震》以后,國家建委定制一個片子,叫《國家新城建設》,是給聯合國用的,就是介紹中國的城市建設,包括舊城改造、新城建設,反正都是這些方面的。就讓上科和北科一家出一個攝制組,上科就是杜生華,北科就是我。但是各拍各的主題,包括閔行什么的,我們都是一起去參觀。北科還負責東北那土建,就是大慶的“干打壘”,還到海南島通什,叫作新建城市。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在上海有過好幾次討論,跟國家建委派來的人一起討論,討論中間少不了有點爭論,現在回想當時也不是怎么明確,可他們建委總想著多講中國的成就,我們是想你是給聯合國舉辦的城建會議制作的,總要從建筑方面多談點,少談點政治對不對! £悾簩Γ瑢Α! 垼哼@一點我們不敢明說,我們只能強調說要把建筑的特色說出來,留點篇幅來說這個。杜生華跟我完全一致,所以我們倆就是很悄悄的,但是頑強地堅持這個觀點。后來他們又決定不參加聯合國那個會了,好在我們還沒有開拍,劇本提綱都寫了,也就作罷了。我說這意思就是那一次我和杜生華有比較深入的交往,雖然是一個具體的科學問題,談不到別的。后來他來北京找我,說是中央給他們上海科影下命令,讓他們重拍《地震》。所以他就來找我,問問我感覺這片子里面到底哪些地方落后了,有什么問題。我想了半天,我跟他說,時間很短,沒有什么大的變化,我估計原因是周總理。因為前面原理那部分,杜生華完全可以用啊,一點問題都沒有,而且占的篇幅又很長。我說就是要把總理那部分拿掉,因為1976年開春,總理去世,很多影院加放《地震》,一放那個片子就刺激很大!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煙與鏡
- >
月亮虎
- >
回憶愛瑪儂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姑媽的寶刀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