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山西文物日歷2025年壁畫(特裝版)
-
>
老人與海
-
>
愛的教育
-
>
統編高中語文教材名師課堂教學實錄
-
>
岳飛掛帥
-
>
陽光姐姐小書房.成長寫作系列(全6冊)
-
>
名家經典:水滸傳(上下冊)
父與子 版權信息
- ISBN:9787568284240
- 條形碼:9787568284240 ; 978-7-5682-8424-0
- 裝幀:一般輕型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父與子 本書特色
1.青少年成長優選書目:本書為世界文學經典名著,是中小學生成長過程中的精品讀物,孩子們一定要讀的經典作品。 2.一流翻譯家打造,版本精良:本書為我國著名翻譯家石枕川老師翻譯作品,憑借著扎實的基本功和嚴謹的治學態度,以及老一輩專家所生活的時代背景,準確地將原著展現給讀者,同時文筆的優美和行文的流暢性無可比擬。 3.名家導讀精確講解作品思想:本書由譯者本人,根據該本名著的具體內容創作導讀,全面解讀本書的精神內核。 4.名師導學、導讀內容幫助讀者更加深入地讀懂名著:邀請語文教學者組成的專家團隊,根據教學要求及實際學習需求,歸納閱讀要點、難點、知識點,以及作者的寫作價值所在。內容板塊如“章前導讀”+“章后總結”+“提升思考”+“精彩解讀”+“閱讀感受”+“考點設計”等板塊設計,讓孩子真正做到精讀,從而更好地把握作品的精髓。 5.精美封面+世界名畫彩插提升閱讀氛圍:本書邀請知名設計師,裝幀設計不僅僅考慮到名著作品的“經典感”,同時根據青少年讀者的需求,在色彩和美觀度上,更加“時尚”和“輕靈”。同時本書中加入“讀名著,賞名畫”的欄目,加入一定數量的彩色插圖,提升本書的藝術價值。
父與子 內容簡介
《父與子》中的事件發生在1859年,這是俄國農民起義和暴動頻發的一年,自由主義者和革命民主主義者在解決農民問題上展開了論爭,兩種社會力量也因其分歧而決裂。書中的巴扎羅夫是出身于平民家庭的知識分子,代表的是革命民主主義者。而與巴扎羅夫相對的就是帕維爾·基爾薩諾夫來自貴族階層,代表了進步的貴族階層自由主義者。兩人初見時便互相看不慣,他們行為有差、思想不同,經常發生爭辯。而帕維爾在與巴扎羅夫的決斗中落敗后寂滅,而巴扎羅夫因為愛上奧金左娃,使得他處在了浪漫主義的狀態,與他信奉的虛無主義相悖,破壞了自己的理論,在矛盾中死亡。 本書在翻譯過程中盡量避免使用結構復雜的句式,采用簡潔、精確的詞匯進行表達,它并不晦澀難懂,進而培養讀者閱讀習慣,獲得啟發。
父與子 目錄
002 / 一
007 / 二
017 / 三
023 / 四
031 / 五
036 / 六
043 / 七
052 / 八
058 / 九
073 / 十
078 / 十一
085 / 十二
094 / 十三
100 / 十四
106 / 十五
119 / 十六
132 / 十七
139 / 十八
148 / 十九
161 / 二十
181 / 二十一
187 / 二十二
196 / 二十三
217 / 二十四
230 / 二十五
240 / 二十六
258 / 二十七
264 / 模擬考點
267 / 參考答案
父與子 節選
一 章前導讀 一位四十來歲的老爺,尼古拉·彼得羅維奇,正站在一個馬車店門口低矮的臺階上,他在焦急地盼望著什么人。他的仆人也順著他的意思,一直在瞧著大道。 “怎么,彼得,還沒影兒嗎?”問這話的是位四十來歲的老爺。他沒戴帽子,裹著一件蒙塵的大衣,穿一條方格眼兒的褲子,一八五九年五月二十日那一天從××大道旁的馬車店里走出來,站到門口低矮的臺階上,問他的仆人。仆人是個年輕小伙子,大臉盤兒,下巴處剛生出淺色的絨毛,瞪著一雙顏色渾濁的小眼睛。 仆人的一切,包括耳根上的青玉環子,顏色深淺不等、涂了油的頭發和那恭敬從命的模樣兒,一句話,都顯示出他屬于受過新法教育的一代。他順著主人的意思,瞧了瞧大道,稟報道:“是的,還沒影兒。” “沒見影兒?”老爺又問。 “沒見。”仆人答道。 老爺嘆了口氣,坐到露椅上。趁他收腿坐著,一邊打量四周,一邊沉思的時候,且讓我給讀者作些介紹。 他姓基爾薩諾夫,名和父名叫尼古拉·彼得羅維奇。離這馬車店十五俄里 有他一個蓄有兩百農奴的很不錯的莊園,或者如他所說,自從把土地分租給農民以后,辦了個兩千俄畝 的“農場”。他父親是位曾參加過一八一二年戰爭 的將軍,粗通文墨,是那種雖然粗魯卻不狠毒的俄羅斯人,碌碌戎馬一生,起初指揮一個旅,后來指揮一個師,常駐外省,由于他那官階,在駐地倒也有點兒名望。尼古拉·彼得羅維奇生在俄羅斯南方,同他哥哥帕維爾(下文將要提及)一樣,十四歲前是在家中受的教育,處于平庸的家庭教師、舉止放肆卻善奉迎拍馬的副官和團隊司令部屬僚的簇擁之中。他母親娘家姓科利亞津,閨名Agathe ,成為將軍夫人之后,便稱作阿加福克利婭·庫茲米尼什娜·基爾薩諾娃。這位“官太太”戴著華麗的小帽,穿著窸窣 響的錦緞,在教堂里做彌撒 時總是**個搶上前去吻十字架,說話大聲大氣而且沒完沒了,早上讓孩子吻手問安,睡前她向孩子祝福道別,一句話,日子過得稱心如意。尼古拉·彼得羅維奇雖為將門之子,卻缺少應有的虎氣,而且還得了個“膽小鬼”之名。本來,他應該像他哥哥帕維爾那樣參軍從戎,但就在任命到達的那一天跌傷了腿,從而在床上躺了兩個月,落成個“跛腳”。父親見沒指望,便讓他改走仕途。十八歲剛滿,送他去彼得堡上了大學。恰好他哥哥此時當上了近衛團的軍官,于是年輕的兄弟倆合租一套房,在他們堂舅伊利亞·科利亞津——當時的一位顯貴的人——的照拂下生活。父親把他們安頓好后回到他的師團和他夫人那里,難得給他們寫信,即使寫信,四開灰報紙上也是文書代筆的斗大字體,只在信的末了才簽上“彼奧得·基爾薩諾夫少將”,并在簽字的四周添上“蔓葉花筆”。一八三五年,尼古拉·彼得羅維奇作為學士從大學畢業,同年基爾薩諾夫將軍因他的隊伍檢閱成績不佳被解職,遂偕夫人來彼得堡居住。他本打算在塔夫里斯基花園附近租幢房子,并且加入英國俱樂部 ,不料突然中風,離世而去。阿加福克利婭·庫茲米尼什娜哪受得了在首都寂寞孤居、閉門謝客的生活,不久也繼之過世。尼古拉·彼得羅維奇當雙親健在時即違背二老心愿,愛上了房東——公務員普列波洛溫斯基的女兒。這是一位所謂“思想開通”的漂亮小姐,常常研讀雜志中“科學欄目”的嚴肅文章。服喪一滿,他便和瑪麗婭結了婚,舍棄父親為他謀到的御產司官職,過起了幸福生活。他們先是住在林學院附近的一幢別墅里,后來搬到市內,租下一套住房,小巧舒適,有干凈的樓梯、清涼的客廳。*后小兩口兒遷到鄉下,自此在鄉間長住。在那里,他們的兒子阿爾卡季出生了。伉儷生活溫馨而寧靜,形影相隨,一同彈鋼琴,一同唱歌。女主人種花飼禽,男主人從事農務或打獵消遣,阿爾卡季則在溫馨而寧靜的氛圍中成長。十年光陰轉瞬即逝。一八四七年,基爾薩諾夫的妻子去世,他受不了這樣的打擊,幾個星期平添不少白發,于是打算出國——哪怕散個心也好!然而繼之而來的是一八四八年 ,有什么辦法呢?只得返回鄉居。他在很長一段時間無所事事,百無聊賴之余,關心起了農業。一八五五年,他領兒子去上學,嗣后 接連三個冬天都在彼得堡陪伴兒子而不去任何地方,并且盡可能地跟阿爾卡季的年輕同學接近。*后一個冬天,他沒能去成,所以我們在一八五九年五月才見到他,他正在等待和他一樣獲得學士學位的兒子歸來。那時他身子已經發福,頭發已經霜白,腰桿兒也有點兒佝僂了。 仆人也許是出于禮貌,或是不愿在老爺跟前惹眼,走進門洞抽他的煙管去了。尼古拉·彼得羅維奇垂著頭,看著那幾級破舊的臺階。 臺階上一只圓鼓鼓的花斑雛雞邁著嫩黃爪子神氣地來回踱步,而在臺階扶手上,蜷縮著一只正對它虎視眈眈的臟貓。陽光灼人。從馬車店的半暗過道里飄來新烤的燕麥面包香味兒。我們的尼古拉·彼得羅維奇想得入了神,“兒子……學士……阿爾卡季”一再在頭腦里回旋。他企圖想點兒別的,但思念之情硬是縈繞不散。他不由得記起了亡妻……“可惜沒能等到這一天!”他哀傷地自言自語……一只肥胖的瓦灰色鴿子飛到大道上,又匆匆地走到水井旁的洼塘里喝水。正當尼古拉·彼得羅維奇轉眼看它那會兒,耳邊響起了車輪駛近的聲音…… 仆人鉆出門洞向老爺稟報:“一定是少爺來了。” 尼古拉·彼得羅維奇立刻站起來朝那大道望去。大道上出現了一輛三匹驛站馬拉的四輪馬車,而在馬車的窗口,可看見大學生制帽的帽圈和他親愛的兒子的熟悉臉龐…… “阿爾卡季!阿爾卡季!”基爾薩諾夫高叫著,舞動雙手,急忙向前奔去……沒一會兒他的嘴唇便已貼在蒙滿塵埃的、曬得黑黝黝的年輕學士的臉頰上了。 思考題 ▼ 1. 尼古拉·彼得羅維奇為什么會得一個“膽小鬼”的稱呼呢? 2. 從尼古拉·彼得羅維奇在喪妻之后,一直帶著兒子求學來看,他是一位怎樣的父親? 預設情節發展 ▼ 尼古拉·彼得羅維奇終于等到了自己的兒子,并且親吻了這個一路風塵仆仆的年輕學士。接下來,父子倆會聊些什么呢? 二 章前導讀 尼古拉·彼得羅維奇和阿爾卡季父子倆終于相見了,阿爾卡季還帶回來一位朋友來家里做客。回家的路上,父子倆聊了許多家事,阿爾卡季得知父親把情人接到家里住了,父子倆會因此事起爭執嗎? “讓我先拍去身上的塵土吧,爸爸……”阿爾卡季一面回抱他父親,一面高興地說。由于旅途勞頓,聲音帶點兒沙啞,但依然像年輕人說話那樣響亮。 “沒關系,”尼古拉·彼得羅維奇帶著慈祥的笑容回答,并用手撣去兒子制服上衣和他自己大衣上的蒙塵,“讓我好好瞧瞧,好好瞧瞧。”他挪到一邊端詳著兒子說,隨后又急步向馬車店走去,口里催促道,“把馬牽到這兒來,把馬牽到這兒來,快!” 尼古拉·彼得羅維奇似乎比他兒子更加激動,他像慌了神一般不知所措。阿爾卡季忙制止他:“爸爸,且讓我向你介紹我的好朋友巴扎羅夫,就是在信中常提到的那位。他居然賞光,同意來我們家做客。” 尼古拉·彼得羅維奇趕緊回過身,走近剛從馬車上下來、穿帶穗子寬大長袍的高個子客人,緊緊握住對方遲遲伸出的曬紅了的手說:“我由衷地高興和感激您的光臨,我希望……敢問您的大名和父名?” “葉夫根尼·瓦西里伊奇。”巴扎羅夫不慌不忙地回答,神色自然,隨后又翻下外套領子,為尼古拉·彼得羅維奇展示他的整個臉膛。那是張瘦長臉,前額寬闊,鼻子上平下尖,一雙綠瑩瑩的大眼,淡茶色的連鬢胡子和安詳的微笑莫不顯露著他的自信和聰慧。 “親愛的葉夫根尼·瓦西里伊奇,希望在寒舍不至于感到寂寞。”尼古拉·彼得羅維奇繼續說道。 巴扎羅夫抬了抬帽子,而嘴唇只動了一下,沒有回答。他長著一頭深黃色的濃密頭發,但仍掩藏不了他那突起的圓圓的額頭。 “這么說,阿爾卡季,”尼古拉·彼得羅維奇問他的兒子,“現在就吩咐套車呢,還是先讓你們休息會兒?” “回家休息吧,親愛的爸爸,吩咐套車好了。” “這就去辦,這就去辦,”父親連忙說,“喂,彼得,你聽見了嗎?去安排吧,要快,老弟。” 受過新法教育的仆人并沒走上前去吻少爺的手,而只是從遠處鞠了一躬,便消失在大門里了。 “這兒有我的輕便馬車,不過,也為你的四輪馬車備下了三匹馬。”尼古拉詳盡地解說。當時阿爾卡季正就著馬車店女當家提來的鐵壺喝水,而巴扎羅夫點燃了他的煙斗,向卸轅的車夫那里走去,“不過,輕便馬車上只有兩個座位,我不知道該怎樣安排你的朋友。” “讓他乘四輪馬車好了,”阿爾卡季低聲打斷他的話,“不必跟他客套。他是個極好的人,非常樸實,今后你會知道的。” 尼古拉·彼得羅維奇的趕車人把馬牽來了。 “喂,大胡子,往這邊拐!”巴扎羅夫對趕車人說。 “聽見了吧,米秋哈,”另一個將手操在羊皮大襖后插口里的趕車人說,“老爺是怎么叫你來著?不假,你真是個大胡子。” 米秋哈只揮動一下他的帽子算作答禮,隨即從汗津津的轅馬嘴里取下馬嚼子。 “快點兒,快點兒,伙計,幫個忙,”尼古拉·彼得羅維奇高聲發話,“少不了你們的酒喝!” 沒幾分鐘便套好了車,父子倆坐進了輕便馬車,彼得爬上車臺架,巴扎羅夫則上了四輪車,把頭舒舒服服地靠到皮枕上,兩輛馬車轆轆地駛去了。 “好呀,你終于獲得學士學位,學成歸來了,”尼古拉·彼得羅維奇忽而拍拍阿爾卡季的肩膀,忽而拍拍阿爾卡季的膝蓋,說,“可等到這一天了。” “伯伯怎樣?身體好嗎?”阿爾卡季雖然激情滿懷,像孩子那么高興,但他還是想轉換話題以平息激情,談點兒日常的事。 “他身體好好的。本打算和我一起來接你,不知怎么后來改了主意。” “你等好久了?”阿爾卡季問。 “約莫等了五個小時。” “啊,多好的爸爸!” 阿爾卡季轉臉在他父親的面頰上親了個響亮的吻。尼古拉·彼得羅維奇笑了。 “我為你備下了一匹很出色的馬!待會兒你就能見到,你房間的墻也裱糊過了。”他一一地說。 “另有房間用來安排巴扎羅夫嗎?” “也能為他安排的。” “爸,你要多多關照他。我難以言表我多么看重我們的友情。” “你們早就認識了?” “不太久。” “怪不得去年冬天我在彼得堡時沒
父與子 作者簡介
屠格涅夫 (1818—1883),19世紀俄國批判現實主義作家、詩人和劇作家,生于俄國奧廖爾省一個舊式富裕家庭,自幼目睹地主階級的兇殘專橫,因而對農民悲慘處境懷有深切的同情之心。屠格涅夫曾先后進入莫斯科大學、彼得堡大學、柏林大學學習,在歐洲見到了更加現代化的社會制度,被視為“歐化”的知識分子,主張俄國學習西方,廢除包括農奴制在內的封建制度。其作品多以中篇和長篇小說為主,代表作有《獵人筆記》《木木》《羅亭》《貴族之家》《阿霞》《前夜》《父與子》《煙》《處女地》。 石枕川(1931—2004),江蘇宜興人,知名俄蘇文學翻譯家。曾任解放軍外語學院俄語系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譯作有《圍困》《魚王》《當代蘇聯中短篇小說集》《阿勃拉莫夫中短篇小說選》《找到面目的人》《蓮花及其他》等。
- >
月亮虎
- >
巴金-再思錄
- >
姑媽的寶刀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二體千字文
- >
回憶愛瑪儂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