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眾生皆有情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0874201
- 條形碼:9787500874201 ; 978-7-5008-7420-1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shù):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眾生皆有情 本書特色
悲歌當泣,遠望當歸 我此番回家,若不馬上出來,大約總要在故鄉(xiāng)永住了,我們的再見,知在何日?萬一情狀不佳,故鄉(xiāng)父老不容我在鄉(xiāng)間終老...... ——節(jié)選自郁達夫《還鄉(xiāng)記》 眾生皆有情 她使我永遠相信,生活中不只有壞人,像她那樣的好人是確實存在的......因此我應永遠保持對生活的真誠熱愛! ————節(jié)選自梁曉聲《我和橘皮的往事》 長相知,不相疑 當我們把一個異性喚作戀人時,是我們的激情在呼喚。當我們把一個異性喚作親人時,卻是我們的全部人生經歷在呼喚。 ————節(jié)選自周國平《婚姻中的愛情》
眾生皆有情 內容簡介
本書精選余秋雨、梁曉聲、劉墉、馮驥才、周國平、沈從文等知名作家的散文作品,這些作家無疑是當代中國讀書人中閃耀的明星,縱跨中國百年文學史,呈現(xiàn)傳世文章精華。本書旨在以文學作品陶冶情操,用經典閱讀觸發(fā)思想,啟迪人生智慧,于無聲處滋養(yǎng)心靈的成長,在美文閱讀中拓寬人生視野,實現(xiàn)人生境界的升華。本書還精選了齊白石名家傳世水墨名畫作為插畫,與名篇交相輝映,在文學熏陶之外,更添美學教育之能。
眾生皆有情 目錄
目錄:
悲歌當泣,遠望當歸
003 — 祖母無名·余秋雨
016 — 家·豐子愷
023 — 萬古青春·楊朔
033 — 故都鄉(xiāng)情·梁實秋
036 — 印度洋上的秋思·徐志摩
044 — 還鄉(xiāng)記·郁達夫
068 — 我的童年·朱湘
079 — 殤兒記·葉紫
083 — 何處是歸程·廬隱
091 — 母愛·戴望舒
094 — 兄弟·繆崇群
眾生皆有情
099 — 我和橘皮的往事·梁曉聲
103 — 無情的多情和多情的無情·梁遇春
108 — 憶冼星海·茅盾
113 — 螃蟹的憔悴·郭沫若
116 — 老友·馮驥才
123 — 悼志摩·林徽因
133 — 寄海濱故人·石評梅
142 — 怯弱者·夏丏尊
154 — 她走了·梁遇春
158 — 疲倦的母親·許地山
長相知,不相疑
163 — 我的母親的訂婚·胡適
177 — 婚姻中的愛情·周國平
180 — 女難·沈從文
189 — 愛情不能等·劉墉
194 — 阿河·朱自清
204 — 黑牡丹·穆時英
216 — 夜·穆時英
227 — 初戀·周作人
230 — 鍍金的學說·蕭紅
眾生皆有情 節(jié)選
故都鄉(xiāng)情 梁實秋 北平城,歷元、明、清以至民初,都是首都所在地。輦轂下人文薈萃,其間風土人情可記之處自不在少。明劉侗、于奕正合撰《帝京景物略》,清乾隆敕撰《日下舊聞考》都是翔實的記載;晚清的《燕京歲時記》以及抗戰(zhàn)前北平研究院編的《北平風俗類征》更是取材廣博,巨細靡遺。寓居臺灣人士每多故鄉(xiāng)之思,而懷念北平者尤多,實因北平風物多彩多姿有令人低回留戀而不能自已者。 在這一方面之杰出的著作,我有緣拜讀過的有陳鴻年的《故都風物》,郭立誠的《故都憶往》,唐魯孫的《故園情》《中國吃》《南北看》《天下味》,皆筆致細膩,親切動人,可讀性極高。而*新出版的要數(shù)喜樂先生、小民女士賢伉儷所作之《故都鄉(xiāng)情》,搜集北平的技藝、小販、勞工、小吃,形形色色,一一加以介紹。 其中資料全是作者親身經驗,不是錄自舊聞,是以清末民初的北平社會實況為藍本。尤其難能可貴的是喜樂、小民對于北平各階層有深入的了解,有許多情形不是一些北平土著都能洞曉的。而喜樂先生雅擅繪筆,力求傳真不遺細節(jié),小民的文筆活潑文雅,圖文并茂,相得益彰。 我有一點感想。大概人都愛他的故鄉(xiāng),背井離鄉(xiāng)一向被認為是一件苦事。英國浪漫詩人拜倫因為行為不檢不容于清議,憤而去國,身死海外,他臨行時說:“不是我不配居住在英國,便是英國不配讓我來居住。”其言雖激,其情可憫。其實一個人遠離家鄉(xiāng),無論是由于何種緣故,日久必有一股鄉(xiāng)愁,一定能體會到庾子山所謂“舟楫路窮,星漢非乘槎可上,風飆道阻,蓬萊無可到之期”。 我是北平人,我生長在北平,祖宗墳墓在北平,然而一去三十余年,“春秋迭年,必有去故之悲”。如今讀到這部大著,乃有重涉故園之感。 人于其家鄉(xiāng)往往有所偏愛,覺得家鄉(xiāng)的一切都比外鄉(xiāng)的好。曾見有人懷念故鄉(xiāng)之文,始終不說明其家鄉(xiāng)之所在,動輒曰“我家鄉(xiāng)的桃是如何肥美”或“我家鄉(xiāng)的梨是如何嫩甜”,一似他的家鄉(xiāng)所產的水果可以獨步天下。其實肥城桃、萊陽梨才是真正的美味,無與倫比,其他各地所產相形之下直培耳。我們并不譏評他的見識不廣,我們寧愿欣賞他的愛鄉(xiāng)之殷。我也曾見人為文,夸賞他的家鄉(xiāng)的時候,引用杜工部的詩句“月是故鄉(xiāng)明”以表達他的情思。 “外國的月亮圓”,固然是語無倫次,若說故鄉(xiāng)之月較他處為明,豈不同樣可嗤。按:九家注杜詩,師民瞻注云:“江淹《別賦》‘隔千里兮共明月。’子美工于用字,析而倒言之,故其語勢尤健。”是工部乃在說故鄉(xiāng)之月此時亦正明也,何嘗有比較之意?妄引杜詩,也是由于愛鄉(xiāng)情切,不無可原。喜樂、小民之書沒有這種偏頗的毛病,北平風物之簡陋處于有意無意之間毫無隱晦。 時代轉移,北平也跟著變化。辛亥革命是一變,首都南遷是一變,日寇入侵是一變,而*近三十余年又是徹底翻騰的一大變。北平的社會面貌跟著有了變化,北平的風土人情也跟著有了變化。 三十多年前,乃至五六十多年前北平風物的老樣子現(xiàn)在已經不可復睹了。喜樂、小民這部書是當年北平風物的實錄,令人讀后無限神往。我相信,有不少讀者,會像我一樣,覺得時光倒流,又復置身于那個既古老、又有趣、“無風三尺土,有雨一街泥”、喝豆汁、吃灌腸、放風箏、逛廠甸的北平城。
眾生皆有情 作者簡介
余秋雨,浙江余姚人,當代著名散文家,文化學者,藝術理論家,文化史學家。著有《文化苦旅》《何謂文化》《中國文脈》《山河之書》《霜冷長河》等。 馮驥才,男,祖籍浙江寧波,1942年生于天津。初為畫家,“文革”后登上文壇,以小說、散文和隨筆見長。代表作有《俗世奇人》《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神鞭》《三寸金蓮》《一百個人的十年》等。作品版本甚多,有英、法、德、俄、意、日、西等十余種文字譯本。上世紀末,發(fā)起規(guī)模浩大的文化遺產與古村落搶救,影響深廣。 梁曉聲,當代著名作家,北京語言大學教授,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1949年生于哈爾濱市,祖籍山東榮成。曾被評選為北京市師德標兵、全國師德標兵,被授予北京市“五一勞動獎章”。至今創(chuàng)作小說、散文、社會時評、電視劇本等兩千余萬字。其散文被廣泛收入中小學語文課本和教學輔導讀物。 劉墉,畫家、作家、演說家、教育家、慈善家。1949年生于臺北,祖籍北京。曾任美國丹維爾美術館駐館藝術家、紐約圣若望大學駐校藝術家、圣文森學院副教授,現(xiàn)任水云齋文化事業(yè)有限公司負責人。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月亮虎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唐代進士錄
- >
回憶愛瑪儂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
- >
二體千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