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茨威格短篇小說集
-
>
女人的勝利
-
>
崇禎皇帝【全三冊】
-
>
地下室手記
-
>
雪國
-
>
云邊有個小賣部(聲畫光影套裝)
-
>
播火記
走向世界的中國作家寸土寸金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4229714
- 條形碼:9787514229714 ; 978-7-5142-2971-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走向世界的中國作家寸土寸金 本書特色
特殊的西部邊疆生活,似不僅賦予了他充滿異域特色的生活體驗,同時也將雄渾蒼勁的審美情懷注入他的心中。 作家的作品如果沒有地域特點,就如同空中飄搖不定的羽毛。只有努力地營造出地域文化,才能讓讀者有依托感。
走向世界的中國作家寸土寸金 內容簡介
《寸土寸金》這部作品所表現的故事,是我們生活里的真實存在。生活像張寬厚的大網,覆蓋著每一個社會人,而幾乎所有的個體,都在這張大網上表演,因為大家都在經濟的發展中看到了自己的希望。無論是個體、組織,還是政府,都從中看到了甜蜜的奶油,都希望在這塊巨大的“蛋糕”上沾一沾,獲得屬于自己的利益。“寸土”是桿秤,“寸金”是秤星。構建人與自然和諧的城市結構和布局,滿足人民群眾對清新空氣、優美環境的需求,不僅是一種歷史意識、政治觀念,同時也是新時代的社會風尚、時代熱點。“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新發展理念內置于文本之中,印證了小說的主旨傳達和精神內蘊。
走向世界的中國作家寸土寸金 目錄
寸土寸金
金融街郊路
第十九層
北京上午九點鐘
我的文二嫂子
村長秘書
椽筆總系蒼生夢
王昕朋主要作品目錄
走向世界的中國作家寸土寸金 節選
北州市東郊的大龍湖這些天成了北州*吸人眼球的焦點,甚至引起全省和周邊省市的關注。用新聞記者出身的市政府秘書長夏天的話說,咱北州是全省*窮的市,只有計劃生育一項在全省排得上名次,沒想到一個大龍湖讓北州出了名。 北州是個農業大市,大龍湖是20世紀50年代后期和60年代初期,為了抗旱排澇兩次人工開挖的水庫,主要用于農田水利灌溉和蓄洪。過去,只有周邊鄉村的人們知道這兒有座水庫,干旱的時候引水澆地,酷暑的傍晚大人孩子們在靠近堤壩的水里洗澡。鄉里有個大龍湖水庫管理站,負責平時的日常管理工作。站長和兩個工作人員都不是吃商品糧的脫產干部,還得顧著自家的責任田,管理站的門常常是“鐵將軍”站崗。到了20世紀80年代初期,水庫也一度跟著土地一樣實行了承包,一下子涌出大大小小上百個養殖場,有養魚的、養蝦的、養鱉的,有種蓮藕的、種葫蘆的、種蘆葦的,整個水庫被分成多少個轄區,爭水打架的、搶魚斗毆的,甚至為了占水道打群架的幾乎天天不斷,水庫的水質也漸漸發生變化。到了20世紀80年代中期,湖南部一個村的人們突然發現水下有煤炭。這一發現引起了周邊村子搶煤大戰,連續幾年出了人命。后來,鄉里把水庫收回來,開辦了一個鄉煤礦,日夜不停地開采,煤炭是開采出來了,也讓周邊的幾個村子富了一陣子,成為那個年代**批拆了50年代的草房、蓋綠磚紅瓦小樓的,而大龍湖的水變黑了,變臭了,湖北一位叫原本的中學老教師給學生上作文課時稱其為死亡之水。湖西當時姓韓的村主任背著干糧到省里上訪,要求關閉小煤礦,給農民留口飯吃。十幾年后,煤炭開采終于停了,因為塌陷,大龍湖也擴大了十幾平方公里,但已經骨瘦如柴,沒有了湖的模樣,僅有湖中央殘留點積蓄下來的水,有人稱之為一個大坑。有的在湖里種玉米,有的在湖里亂采挖,有的在湖里蓋臨時倉庫,還有的在湖里搭建廠房搞起加工廠。漸漸地,城市生活垃圾向這里集中,又變成了垃圾場。周圍的村民因為失去了靠水吃水的資本,有的由開煤礦一夜富起來,而煤礦關停后又一夜變窮。近年來,隨著城市建設和發展需要,東州城區需要向周邊拓展。東州地處四省交界,西部和南部與鄰省只有十幾公里,北部也沒有了拓展的空間,經過幾番論證,轉向城東地區。一段時間,大龍湖北和湖南地區房地產業紅紅火火,上了幾十個樓盤。大龍湖的治理也擺到了重要議事日程。兩年前,市委、市政府決定清理、整治大龍湖,得到了全市市民的熱烈擁護。市長張金陽本人就收到幾百封贊揚他的人民來信。清理整治用了兩年多的時間,整個大龍湖面貌煥然一新。湖底的污泥全都遷出用作加寬湖堤,湖堤全都用石頭鑲嵌,上邊是雙向四車道、雙向行人道、盲人道,還建起了古色古香的樓臺亭閣,湖中增加了一座兩萬多平方米的湖心島。從大運河引來的清新水灌滿湖,綠綠的湖水碧波蕩漾,與遼闊的藍天、湖畔的青山相映成一幅美麗的山水畫。原本激動地寫了首打油詩:改革春風吹活了大龍湖水一湖珍珠喲一湖翡翠站在湖邊我想放聲歌唱曲兒未響人已陶醉…… 從整治大龍湖開始,北州新聞媒體每天都在聲勢浩大的進行宣傳,把大龍湖比作浴火重生,而浴火重生的大龍湖又如何美麗。《北州日報》記者叢琳在報上還開辟專欄,每天發表一篇來自大龍湖的報道。在一篇報道大學生志愿者參加大龍湖義務勞動的文章中,她這樣寫道:“這些年輕的學子對大龍湖的未來充滿了憧憬,盡管每個人心中描繪的圖畫不一樣,但有一樣是共同的,那就是未來的大龍湖是北州璀璨的明珠,北州亮麗的景。”市民們翹首以待竣工這一天。市委、市政府順應民意,把竣工慶典放在五一節小長假的**天舉行。新聞媒體一周前就做了報道,一大早聞訊而來的市民就把湖堤站滿了。來晚的,有的站在自家車上,有的爬到湖邊樹上觀看。帶著一群工作人員來回奔忙的夏天,襯衣濕透了,嗓子冒煙了,走路也打晃了,可掩飾不住內心的激動,樂呵呵地向張金陽匯報說,今天前來參加竣工慶典的市民初步統計有10萬人之多。 張金陽眉眼都朝外溢著笑意,我沿路看見不少鄰省牌號的車呢!夏天說,高速路收費口統計,周邊兄弟市來的車輛比去年多了十幾倍。住建局長說,住建局網上有不少鄰市的市民咨詢大龍湖周邊有沒有新樓盤,房價多少?張金陽說,噢,還有這事?他看了看表,整了整紅色領帶,慶典開始吧! 張金陽一行剛出指揮部的門,一群記者就圍了上來,紛紛向張金陽拋出準備好的問題。記者甲:張市長,大龍湖整治今天竣工,請問您作為整治工程總指揮,有什么話要對全市民眾說嗎?張金陽:我一會兒在慶典會上要說。記者乙:張市長,在這兩年里,您每天早上六點就到工地,晚上忙完市政府的工作無論多晚都到工地檢查進度,大龍湖的水里有您的汗滴。請問您此刻感到自豪嗎?張金陽看了那位記者一眼:同志,大龍湖水里有全市人民的汗水,不要把成績歸于某一個人,尤其是我,我只不過是一位普通勞動者。我相信每一個北州人此刻都會感到自豪。《北州日報》女記者叢琳突然從張金陽身后發問:張市長,大龍湖整治竣工,只是萬里長征**步。請問市委、市政府對大龍湖下一步的開發規劃出來了嗎? 張金陽在昨天的市政府常務會議上的確說過這句話,當時叢琳和一些媒體的記者就在現場采訪。但是一天之間,讓他說出具體規劃,實事求是地說為難他了。夏天見狀,趕忙給張金陽解圍:記者同志們請到會場去,慶典馬上要開始了。 慶典儀式在大龍湖水庫北岸小廣場舉行。這個小廣場取名為龍騰文化廣場,象征著北州市在改革開放大潮中騰飛。張金陽自認為小廣場是其得意之作,昨天晚上十點多他還獨自到小廣場來過,在小廣場一條石椅上坐了一會。廣場周邊幾十座雕塑,分別是20世紀50年代以來北州市各個歷史階段、各個行業領域為北州發展做出過突出貢獻、受到省部級以上表彰獎勵過的先進人物。一座高大堪稱豐碑的石碑上刻著碑文,記載著大龍湖從一個抗旱排澇的小型水庫到現在全國二線城市城中湖排名**的發展過程。當初,不少人建議碑文請張金陽撰寫,張金陽嚴厲地拒絕了。他說,我張金陽只是千千萬萬個參加過大龍湖治理的普通一員,而且是個后來者,我有什么資格在這座豐碑上留下自己的名字!*后,他建議請原本執筆撰寫碑文。這件事在北州傳為佳話。這個小廣場大約能容納一萬人,所以也有人稱之為萬人廣場。張金陽一行到達廣場慶典臺時,臺上已經站滿人,西裝革履的大多是北州機關干部、周邊省市負責旅游的領導、為大龍湖治理提供過贊助和援助或者承擔施工的企業界領導,唯獨老教師原本穿著一件淡藍色的對襟衣服,一副布衣形象。張金陽和臺上的人一一握手,握到一個身材瘦小但精明干練的中年人時,中年人把頭伸到他的耳邊說了兩句悄悄話:市長,趙常委說他本來打算親自過來捧場,省委臨時有會走不開。他讓我給您捎個信,說他想盡快看到整個大龍湖開發規劃!不知是廣場上音樂太響沒聽清,還是對中年人的話不感興趣,張金陽只是象征性地點了點頭,又去和下一位握手。
走向世界的中國作家寸土寸金 作者簡介
王昕朋,筆名彭曉、肖彭,江蘇銅山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一級作家。著有長篇小說《紅月亮》《天理難容》《團支部書記》《漂二代》《花開歲月》《文工團員》《非常囚徒》《天下蒼生》(合著),以及中短篇小說集多部,散文報告文學集多部。作品曾被《小說月報》《小說選刊》《北京文學中篇小說月報》《作品與爭鳴》《新華文摘》等刊物選載。長篇小說《漂二代》入選國家對外出版工程,于2013年在美國紐約出版。
- >
我與地壇
- >
上帝之肋:男人的真實旅程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回憶愛瑪儂
- >
羅庸西南聯大授課錄
- >
煙與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