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從文家事 版權信息
- ISBN:9787537861816
- 條形碼:9787537861816 ; 978-7-5378-6181-6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沈從文家事 本書特色
這本關于沈從文的書,雖然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傳記,也不是學院里的高頭講章,但我以
為是近年沈從文研究領域的一個重要貢獻,不僅有新材料,更有觀察作家的新角度。
——謝泳(著名學者)
有著海外夏志清所著現代小說史的反哺,沈從文研究在內地早已是顯學,多年來的成果如過江之鯽,后來的有志者從事此項工作只恐不大不深不精,在樸實與細微處著手未必為其所甘心。在如此的情狀下,《沈從文家事》這樣一本樸素無野心的書反而算得上是異數,作者劉紅慶的初衷僅僅是聽沈從文的兒子沈龍朱講講沈家往事,一解自己多年閱讀沈從文、受其精神影響的心結。而我們看到的是一部充滿了細節的作品,無數的“碎屑”群聚起來,“呈現一個更微觀的沈從文”。
——遆存磊(獨立撰稿人)
沈從文家事 內容簡介
本書以口述史的記錄方式, 從歷史的視野中展現出沈從文的創作與生活。與其他類似的傳記作品不同的是, 作者梳理沈龍朱口述資料的同時, 從歷史文獻、文學作品、書信、筆記以及地方文獻史料中尋找線索, 挖掘整理, 從而形成獨具特色的口述史記述。
沈從文家事 目錄
緣起·恍惚是與沈從文的一個約定
**輯 童年說趣
1 一家人四種話,還不包括黑話·爸爸媽媽被窩里*暖和
2 沈從文夸女孩子用“俏啵啵”·家里有禁書,不禁看
3 父親在孩子面前“炫耀”自己勇敢
4 父親在家里自嘲當年“狼狽相”
5 父親的蹭飯經歷,我們當故事來聽
6 父親模擬母親的口琴聲像是吹軍號
7 小時候故意把昆曲唱得滑稽些
8 父親的警告語是“耳朵”·弟弟比哥哥受表揚的機會多
第二輯 親戚說情
1 新發現的世系沈家歷史可上溯到二十余代
2 “鳳鳴岐山”或者“岐山回鳳凰”都昭示著吉祥
3 三位曾祖母之謎·真正的曾祖母,給了沈家苗族身份
4 驍勇的爺爺謀刺袁世凱沒有成功
5 或熱心文化,或置身行伍,文伯伯和武叔叔
6 拜黃永玉為師學藝準備考美院·可能得罪了表哥黃永玉
7 父系是“湘軍”中堅,母系是“淮軍”領袖
8 外公的文化情懷與外婆的奢華嫁妝
9 三個姨媽都嫁了名人·很多的舅舅都有出息
10 九如巷永遠牽掛著張家的孩子
第三輯 昆明說云
1 沈從文寫信給四歲的長子曲線勸妻·張兆和下決心南行
2 兩臺“消化機”在無限艱難的社會里成長
3 父親用欣賞風景保護孩子們對世界的美好印記
4 北門街·午覺總是睡不著,一睡就睡過頭·“咯嘣”
5 躲空襲·看兩架飛機在滇池上空較量
6 龍街名流冰心、費孝通·曹安和在彈難聽的古琴
7 跟著父親與巴金遠足,遭遇敵機在附近投下的炸彈
8 在桃源恩光小學·小土狗“科布多”
9 父親到鄉下來帶來快樂,瞎編故事哄孩子玩
10 得意地看到敵機被打退·與美國“飛虎隊”聯歡
11 云南那段時光值得懷念,懷念里頭包含著復雜的內容
第四輯 居京說顛
1 達子營28號:“洞房”·《邊城》誕生地·兒子孕育地
2 中老胡同32號院,北大教授*后的自由生活
3 *西北角的一長條·末端住了四姨,吸引來了四姨父
4 弟弟寫《我的晚娘》獲爸爸夸獎·鄰居“胡三爺”的悲劇
5 辜負了諢名“沈狐貍”·聚會·出書·懷念,幾十萬塊錢修個自行車
6 父親離開北大,母親決定離開中老胡同,入住交道口的大頭條
7 在擁擠的東堂子胡同,一度不好意思回家,回家也就是干活
8 運動一個又一個·給家里引來災禍·家越來越小了
9 從咸寧干校到丹江口干校,父親渴望回北京搞《服飾研究》
10 兩個老人分住兩處,像牛郎織女一樣跑來跑去
11 “右派”沈龍朱三十七歲才結了婚,婚后家里條件更加難堪了
12 從前門東大街到崇文門東大街,房子越來越好,人卻不能工作了
第五輯 物事說確
1 巴金幫爸爸給媽媽選了一套“定情物”
2 爸爸很早就開始玩照相機,但他很少能進入畫面
3 家里兩輛自行車,日本的,匈牙利的,都騎壞了
4 弟弟用自己制造的**輛車,支援抗美援朝
5 崇尚交響樂,爸爸分期付款買唱機,我和弟弟買唱片
6 父親書信留下完全是“專案組”的功勞
7 釀米酒·做布鞋·織毛背心·媽媽蒸的開花饅頭很漂亮
8 爸爸的畫與字·爸爸不太愿意讓媽媽看他的稿件
9 《沈從文全集》里的一千五百封書信
10 爸爸的兩個老師·三位伯樂郁達夫、徐志摩、楊振聲
11 郭沫若很值得同情,爸爸對丁玲是很尊重的
12 爸爸*欣賞汪曾祺·忘年交王開·《沈從文晚年口述》
13 流鼻血·高血壓·心臟病·臨別對夫人說“對不起”
第六輯 鴻溝說裂
1 1949年春,父親的惶恐招致他自殺了一次
2 父親不爭氣·政治還不好懂?表示擁護就是革命了!
3 父親的硬與軟·我完全沒有因為父親的原因而產生壓力
4 父親去世,母親和弟弟反省,我慢慢理解了父親
5 我和弟弟只是生物性地延續了父親的生命
6 遺憾,《沈從文全集》沒有讓母親看到
7 國內沈從文研究·不同意吉首大學搞沈從文博物館
第七輯 “右派”說悟
1 和家里劃清界限,自己卻成了“右派”
2 壓力大,不回家,父親叫我回去,請人來為我減壓
3 二十年當鉗工,二十年靠邊站,*后恢復黨籍,成了老黨員
4 創辦月季花公司·給國防科工委領導寫匯報材料難極了
5 月季花火起來·冰心、鄧穎超、錢學森等都來賞花
6 沒有抓住機會,月季花公司沒能壯大
7 “高級工程師”只是掛了個名兒,假的
8 讓《水》繼續流下去·授權父親作品也很無奈
第八輯 鳳凰說真
1 六十多歲**次回鳳凰,是看墓地來的
2 原則·為墓地擴容的沖動始終存在,今天或未來
3 你到鳳凰看到的不是沈從文的鳳凰
4 不讓亂建,鳳凰原縣委書記拂袖而去
5 邊城,不是爸爸的邊城·墓地,其實沒有墓地
主要參考書目
寫在書后
再版后記
展開全部
沈從文家事 作者簡介
劉紅慶,1965年出生于山西省左權縣。長期從事民間音樂研究,著有《向天而歌——太行盲藝人的故事》(北京出版社2004年版)、《左權:一團奔突的火》(解放軍出版社2005年版)、《佛心學俠》(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2007年版)、《詩畫情緣》(北京出版社2007年版)、《導盲犬之夢》(中國盲文出版社2008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