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宇宙、量子和人類心靈
-
>
氣候文明史
-
>
南極100天
-
>
考研數學專題練1200題
-
>
希格斯:“上帝粒子”的發明與發現
-
>
神農架疊層石:10多億年前遠古海洋微生物建造的大堡礁
-
>
聲音簡史
淮河流域干旱形成機制與風險評估 版權信息
- ISBN:9787030655516
- 條形碼:9787030655516 ; 978-7-03-065551-6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淮河流域干旱形成機制與風險評估 內容簡介
干旱是水循環系統在特定時段與區域水分收支不平衡導致的水分短缺現象,其頻率高、歷時長且波及范圍廣,是對農業、生態及人類社會影響主要的自然災害之一。淮河流域地處南北氣候、高低緯度和海陸相三種過渡地帶的重疊地,是我國氣候變化的“敏感區”,形成了淮河流域“無降水旱、有降水澇、強降水洪”的典型區域旱澇特征。《淮河流域干旱形成機制與風險評估》是在淮河流域干旱的時空演變特征及風險評估多年系統研究的基礎上進行總結與提煉而形成的系統性學術成果,全面揭示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影響下淮河流域氣象、水文和農業干旱過程的時空演變規律,識別影響其干旱變化的主要因素,開展旱災風險評估研究。
淮河流域干旱形成機制與風險評估 目錄
目錄
前言
第1章 緒論1
1.1 研究背景1
1.2 研究目的及意義3
參考文獻4
第2 章 淮河流域概況6
2.1 自然地理概況6
2.1.1 地理位置6
2.1.2 地形地貌6
2.1.3 土壤植被7
2.1.4 氣候特征7
2.1.5 河流水系7
2.1.6 自然災害8
2.2 社會經濟概況8
參考文獻9
第3 章 淮河流域極端氣溫時空變化特征及成因分析10
3.1 淮河流域極端氣溫時空特征及區域響應研究10
3.1.1 研究數據和方法10
3.1.2 淮河流域極端氣溫指數變化趨勢13
3.1.3 淮河流域極值指數趨勢特征14
3.1.4 淮河流域極端暖指數趨勢特征15
3.1.5 淮河流域極端冷指數趨勢特征16
3.1.6 淮河流域其他指數趨勢特征17
3.1.7 淮河流域極端氣溫指數突變分析18
3.1.8 淮河流域極端氣溫指數相關性分析20
3.1.9 淮河流域極端氣溫指數區域差異22
3.2 非平穩性條件下淮河流域極端氣溫時空演變特征及遙 相關、環流特征分析23
3.2.1 研究方法24
3.2.2 淮河流域空間分區及典型站點趨勢分析26
3.2.3 非平穩性條件下的淮河流域極端氣溫頻率分析29
3.2.4 淮河流域重現期時空分布特征33
3.2.5 淮河流域極端氣溫遙相關分析及位勢高度環流特征分析36
3.3 小結41
參考文獻42
第4 章 淮河流域氣象干旱時空變化特征及成因分析46
4.1 基于SPEI 指數的干旱時空演變特征及影響研究46
4.1.1 研究數據與方法46
4.1.2 淮河流域年際變化特征50
4.1.3 淮河流域干旱的空間分布特征51
4.1.4 淮河流域氣象干旱趨勢變化53
4.1.5 淮河流域干旱的多尺度時空模態分析55
4.1.6 討論57
4.2 淮河流域干旱時空演變特征及定量歸因研究59
4.2.1 淮河流域干旱空間演變分析59
4.2.2 氣候指標對淮河流域干旱空間特征的影響62
4.2.3 氣候指標對淮河流域干旱變化影響64
4.2.4 淮河流域SPEI 值和氣候指標的周期特征分析65
4.2.5 環流特征對淮河流域干旱影響分析67
4.2.6 討論69
4.3 小結70
參考文獻72
第5 章 淮河中上游水文干旱演變特征研究75
5.1 淮河中上游徑流過程時空變化特征75
5.1.1 研究方法76
5.1.2 淮河中上游徑流年內和年際變化特征81
5.1.3 淮河中上游徑流趨勢變化特征82
5.1.4 淮河中上游徑流周期變化特征84
5.1.5 淮河中上游徑流變化特征與氣候因子遙相關分析88
5.1.6 討論90
5.2 淮河中上游枯水期徑流變化特征92
5.2.1 淮河中上游枯水期徑流基本特征變化92
5.2.2 淮河中上游枯水期徑流突變點分析93
5.2.3 淮河中上游枯水期徑流趨勢時空變化特征95
5.2.4 淮河中上游枯水期徑流周期變化特征97
5.2.5 討論99
5.3 基于Copula 淮河中上游水文干旱頻率分析及影響101
5.3.1 淮河中上游地區干旱基本統計特性101
5.3.2 淮河中上游地區干旱特征單變量頻率分析研究102
5.3.3 淮河中上游地區二維聯合Copula 函數結果分析104
5.4 小結107
參考文獻109
第6 章 基于非平穩性的淮河水文極值變化特征及生態效應111
6.1 淮河中上游洪水極值非平穩性特征研究111
6.1.1 研究方法111
6.1.2 淮河水文極值變異點分析114
6.1.3 淮河水文極值時間趨勢分析115
6.1.4 淮河水文極值GAMLSS 模型分析結果116
6.1.5 基于GAMLSS 模型殘差分析 117
6.1.6 淮河中上游地區非平穩性洪水頻率分析120
6.2 變異條件下淮河中上游生態徑流變化特征及成因分析124
6.2.1 研究方法126
6.2.2 淮河中上游生態徑流變異特征分析127
6.2.3 淮河中上游生態徑流變化對生物多樣性的影響131
6.2.4 淮河中上游生態徑流指標和IHA 33 個指標的比較133
6.2.5 淮河中上游生態徑流變化規律及成因133
6.3 小結137
參考文獻139
第7 章 基于多源數據的綜合干旱指數及旱災風險分析142
7.1 基于多源遙感數據的農業干旱監測模型構建及應用142
7.1.1 數據與方法142
7.1.2 淮河流域綜合遙感干旱監測模型構建及適用性144
7.1.3 淮河流域綜合遙感干旱監測模型的適用性分析147
7.1.4 基于綜合干旱指數的淮河流域干旱時空特征研究149
7.2 ENSO 影響下安徽省旱澇災害及農業生產損失時空變化特征155
7.2.1 研究方法156
7.2.2 安徽省旱澇災害時空特征159
7.2.3 ENSO 影響下安徽省旱澇時空特征162
7.2.4 安徽省SPEI3 與典型ENSO 時間年的相關性分析164
7.2.5 安徽省小麥和稻谷災損率時空分布研究165
7.2.6 討論167
7.3 基于機器學習算法的安徽省農業旱災風險動態評估169
7.3.1 研究方法與數據169
7.3.2 安徽省不同年代旱災危險性時空分布171
7.3.3 安徽省農作物關鍵生長期旱災危險性時空分布172
7.3.4 安徽省旱災脆弱性時空特征分析175
7.3.5 安徽省農業旱災綜合風險時空特征分析177
7.3.6 安徽省農業旱災情況分析177
7.3.7 討論181
7.4 小結181
參考文獻183
前言
第1章 緒論1
1.1 研究背景1
1.2 研究目的及意義3
參考文獻4
第2 章 淮河流域概況6
2.1 自然地理概況6
2.1.1 地理位置6
2.1.2 地形地貌6
2.1.3 土壤植被7
2.1.4 氣候特征7
2.1.5 河流水系7
2.1.6 自然災害8
2.2 社會經濟概況8
參考文獻9
第3 章 淮河流域極端氣溫時空變化特征及成因分析10
3.1 淮河流域極端氣溫時空特征及區域響應研究10
3.1.1 研究數據和方法10
3.1.2 淮河流域極端氣溫指數變化趨勢13
3.1.3 淮河流域極值指數趨勢特征14
3.1.4 淮河流域極端暖指數趨勢特征15
3.1.5 淮河流域極端冷指數趨勢特征16
3.1.6 淮河流域其他指數趨勢特征17
3.1.7 淮河流域極端氣溫指數突變分析18
3.1.8 淮河流域極端氣溫指數相關性分析20
3.1.9 淮河流域極端氣溫指數區域差異22
3.2 非平穩性條件下淮河流域極端氣溫時空演變特征及遙 相關、環流特征分析23
3.2.1 研究方法24
3.2.2 淮河流域空間分區及典型站點趨勢分析26
3.2.3 非平穩性條件下的淮河流域極端氣溫頻率分析29
3.2.4 淮河流域重現期時空分布特征33
3.2.5 淮河流域極端氣溫遙相關分析及位勢高度環流特征分析36
3.3 小結41
參考文獻42
第4 章 淮河流域氣象干旱時空變化特征及成因分析46
4.1 基于SPEI 指數的干旱時空演變特征及影響研究46
4.1.1 研究數據與方法46
4.1.2 淮河流域年際變化特征50
4.1.3 淮河流域干旱的空間分布特征51
4.1.4 淮河流域氣象干旱趨勢變化53
4.1.5 淮河流域干旱的多尺度時空模態分析55
4.1.6 討論57
4.2 淮河流域干旱時空演變特征及定量歸因研究59
4.2.1 淮河流域干旱空間演變分析59
4.2.2 氣候指標對淮河流域干旱空間特征的影響62
4.2.3 氣候指標對淮河流域干旱變化影響64
4.2.4 淮河流域SPEI 值和氣候指標的周期特征分析65
4.2.5 環流特征對淮河流域干旱影響分析67
4.2.6 討論69
4.3 小結70
參考文獻72
第5 章 淮河中上游水文干旱演變特征研究75
5.1 淮河中上游徑流過程時空變化特征75
5.1.1 研究方法76
5.1.2 淮河中上游徑流年內和年際變化特征81
5.1.3 淮河中上游徑流趨勢變化特征82
5.1.4 淮河中上游徑流周期變化特征84
5.1.5 淮河中上游徑流變化特征與氣候因子遙相關分析88
5.1.6 討論90
5.2 淮河中上游枯水期徑流變化特征92
5.2.1 淮河中上游枯水期徑流基本特征變化92
5.2.2 淮河中上游枯水期徑流突變點分析93
5.2.3 淮河中上游枯水期徑流趨勢時空變化特征95
5.2.4 淮河中上游枯水期徑流周期變化特征97
5.2.5 討論99
5.3 基于Copula 淮河中上游水文干旱頻率分析及影響101
5.3.1 淮河中上游地區干旱基本統計特性101
5.3.2 淮河中上游地區干旱特征單變量頻率分析研究102
5.3.3 淮河中上游地區二維聯合Copula 函數結果分析104
5.4 小結107
參考文獻109
第6 章 基于非平穩性的淮河水文極值變化特征及生態效應111
6.1 淮河中上游洪水極值非平穩性特征研究111
6.1.1 研究方法111
6.1.2 淮河水文極值變異點分析114
6.1.3 淮河水文極值時間趨勢分析115
6.1.4 淮河水文極值GAMLSS 模型分析結果116
6.1.5 基于GAMLSS 模型殘差分析 117
6.1.6 淮河中上游地區非平穩性洪水頻率分析120
6.2 變異條件下淮河中上游生態徑流變化特征及成因分析124
6.2.1 研究方法126
6.2.2 淮河中上游生態徑流變異特征分析127
6.2.3 淮河中上游生態徑流變化對生物多樣性的影響131
6.2.4 淮河中上游生態徑流指標和IHA 33 個指標的比較133
6.2.5 淮河中上游生態徑流變化規律及成因133
6.3 小結137
參考文獻139
第7 章 基于多源數據的綜合干旱指數及旱災風險分析142
7.1 基于多源遙感數據的農業干旱監測模型構建及應用142
7.1.1 數據與方法142
7.1.2 淮河流域綜合遙感干旱監測模型構建及適用性144
7.1.3 淮河流域綜合遙感干旱監測模型的適用性分析147
7.1.4 基于綜合干旱指數的淮河流域干旱時空特征研究149
7.2 ENSO 影響下安徽省旱澇災害及農業生產損失時空變化特征155
7.2.1 研究方法156
7.2.2 安徽省旱澇災害時空特征159
7.2.3 ENSO 影響下安徽省旱澇時空特征162
7.2.4 安徽省SPEI3 與典型ENSO 時間年的相關性分析164
7.2.5 安徽省小麥和稻谷災損率時空分布研究165
7.2.6 討論167
7.3 基于機器學習算法的安徽省農業旱災風險動態評估169
7.3.1 研究方法與數據169
7.3.2 安徽省不同年代旱災危險性時空分布171
7.3.3 安徽省農作物關鍵生長期旱災危險性時空分布172
7.3.4 安徽省旱災脆弱性時空特征分析175
7.3.5 安徽省農業旱災綜合風險時空特征分析177
7.3.6 安徽省農業旱災情況分析177
7.3.7 討論181
7.4 小結181
參考文獻183
展開全部
書友推薦
- >
史學評論
- >
經典常談
- >
莉莉和章魚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自卑與超越
- >
巴金-再思錄
- >
山海經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