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廣東馳援日記 版權信息
- ISBN:9787218142081
- 條形碼:9787218142081 ; 978-7-218-14208-1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廣東馳援日記 內容簡介
2020年伊始,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打破了人們平靜的生活。迅速發展成新中國的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自武漢很早的已知病例出現癥狀,直至武漢“封城”,人們展開了與疫魔的殊死較量。 面對疫病突襲,一批批白衣天使從四面八方向武漢“逆行”,爭分奪秒與病毒作戰,從生死線上拯救回無數生命,為取得阻擊疫情的勝利作出了巨大貢獻。本書匯集了廣東援鄂醫務人員在生死前線的109篇一手日記,歷經57個殊死拼搏的日夜,記錄了從新冠疫情暴發到3月醫療隊凱旋期間,廣東醫護人員在武漢很真實的戰疫全程。 他們是英雄,也是凡人,是父母,是子女,是家人……但面對兇猛的疫情,他們挺身而出,無私無畏地付出,一個多月來,在封城狀態下頑強堅守,攜手抗擊疫情。書中一個個鮮活樸實的個體故事,記錄了他們很感動、很欣慰的時刻,也記錄了他們很無助、很崩潰的經歷,呈現出白衣天使們的溫情與偉大。冬去春來,時光為證,他們曾在凜冽寒冬,譜寫平凡人感天動地的英雄史詩。
廣東馳援日記 目錄
廣東馳援日記 節選
內心*柔軟處的悲憫之心,也會時刻被“生命”戳中…… 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老年病科護師 鄒艷平 凌晨四點半,剛換下防護服下班的我們,趁著微黃的路燈走在武漢清冷的街頭,沒有脫除嚴實厚重后的輕松感,沒有下班應有的愉悅感,大家都懷著心事,心情頗為沉重。因為在0:00 至4:00 的這輪班上,我們又遭遇到緊急事件了,積極的搶救措施*終沒有抵抗住死神的魔爪…… 一同對班的李利護士長和史麗莎主管護師,奔赴小湯山參與過2003 年抗擊“非典”的戰疫,來自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的劉浩主管護師,在ICU 病房工作了17 年,連我們隊伍里年紀小些的何麗娜護士也是有數年工作經驗的。作為ICU 專科護士的我,過往在重癥監護室待了18 年,也見過了太多的生死,后來因為工作需要,調至現在的老年病科,也常常要面對臨終關懷患者的安寧療護工作,直面生死亦是常態。 按理說,我們應該算是久經沙場、百毒不侵的“鋼鐵戰士”了。可是,內心*柔軟處的悲憫之心,也會時刻被“生命”戳中…… 此時的自己突然想到了家中九旬的外婆。平日里,難得在家陪她老人家看劇,每次我都會因為動情的電視情節而哭成淚人,在她面前我就不像那個見慣生死的護理人員。所以,我主動請纓來武漢支援的事,讓年后才得知消息的她頗為不安……武漢的疫情自爆發以來,形勢嚴峻,這個情況我在來時是有心理準備的。可是,當搶救結束,我在護理站見到逝世患者的女兒,她剛剛得到父親已經離開的消息后,卻還要鎮定自若地到病區對面另一間病房去安撫胸悶、氣短不適的母親,我的內心是非常的心疼和糾結。返回護理站辦理相關手續時,她沒有傷心哭泣,但是,登記電話號碼時,我透過霧氣朦朧的護目鏡卻清晰地感受到了她那只手在不停地顫抖。如果可以,我是多想給她一個擁抱,告訴她可以盡情哭出來……可是,在這需要做好隔離防護、需要繼續抗擊疫情的特殊時期,我不可以……我只能用戴著手套的手,輕握一下她遞過筆來時的手,輕柔而堅定地說一句:“我們一起加油!”這一刻,理性戰勝了感性。 我想,外婆在家可以放下心來了吧。在武漢,在漢口,我亦成長為了她想要的樣子! 回到醫療隊駐地的酒店,我洗消完畢后,已是凌晨五時許。耳邊響起李利護士長開導我們的話:“不論身處什么樣的境況,笑對苦難才是美麗人生!”無心睡眠,關掉房間的燈,獨坐窗前。此刻,玻璃窗外,武漢夜暮下的黑暗已慢慢卸去,天際迎來霧蒙蒙的魚肚白。 2 月4 日,今日立春。愿冬將盡,春可期,淺悲喜,人間安! 穿上防護服,我就是來打“硬仗”的!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重癥醫學科主管護師 畢賜成 “到了武漢,就是戰士,戰士就要馬上上戰場。”這是我支援武漢**天的感受。 七號晚上到達,八號去我工作的醫院——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協和醫院西院區報到。上 午參加培訓,下午三點就立馬進入重癥醫學科開始護理工作,這樣的緊迫感讓我意識 到,我的的確確是來“打硬仗”的! 防護用具是上戰場的盔甲,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全國,防護用具緊缺,作為新冠肺炎疫情重災區的武漢,防護物資更是緊張。因為緊張,所以使用尤其“金貴”。 記得八號那天到協和醫院培訓時,其中有個穿脫防護服的培訓,因為物資有限,培訓時我們只能在旁邊看要進去重癥監護室(ICU)工作的同事演練,不能拿來試穿。等到我們確定要進入ICU 工作時,老師們才會指導我們怎么穿脫。 ICU 收治的是新冠肺炎危重患者,醫護人員的防護是*高級別的,因此每天要用的防護物資很多,用具消耗大。但物資的領取非常嚴格,每一天都是嚴格按照上班的人數來領取,甚至在派送的時候還會再三確認人員是否確實要進入ICU 里面工作,以保證物資的數量精確,一件也不能多拿。科室的物資也有專人保管,上班時才派發到每個人手中。 來武漢前,得知自己入選支援武漢的醫療隊,醫院(廣醫三院)曾專門組織過我們這些隊員進行穿脫防護服的培訓。到達協和西院區后,我和其他支援隊隊員也很認真地看老師們演練,但真正“全副武裝”工作才發現——真的難! 確保防護到位是首要的,每天我和同事都會互相確認一下防護用具穿得嚴不嚴、防護是否到位。協和醫院的老師教我們要在防護目鏡、眼睛上涂抹洗手液,讓目鏡上形成一個薄膜,這樣可以防止呼吸時目鏡上有霧氣,影響視線。 但因為經驗不足,前兩天涂抹不到位,護目鏡和眼睛戴上后還是不可避免地起霧了。加上防護服、防護鞋套等將全身包裹得密不透風,工作時整個人又熱又悶,就像在蒸桑拿,出的汗、呼出的霧氣有時甚至會形成水滴,滴到自己的臉上,這種體驗還真是不好受。 每個人穿戴完畢后都很笨重,更認不出誰是誰,只能靠衣服上的名字來認人。穿上防護服后,呼吸變得粗重,眼罩上的霧氣很大,時常看不清眼前是什么,這給我們工作造成了很大的麻煩,工作時仿佛在迷霧里識物。 要給患者用藥或者進行微量泵等操作時,經常看不清上面寫什么;要給患者抽血時,有時候找血管都要費一番力,平時兩三分鐘都能完成的事,竟然要五分鐘到十分鐘才能做好一些操作。我和同事調侃說“我們現在全副武裝,但好像武力值減半了”。 作為一個工作了九年的“老護士”,來到武漢,我仿佛又體會到了“護理新人”的感受。陌生的城市、陌生的環境、陌生的操作,這里的一切都需要我盡快去適應。初來乍到,一切仿佛都是新的。大到護理工作流程、護理文書的書寫、醫生的醫囑都和廣州的工作有所區別,小到電腦系統、藥品的擺放、儀器的使用操作都和我熟悉的廣醫三院ICU 截然不同。有時候連自己都會突然恍惚一下:“我是誰?我在哪?” 我像一個護理新人一樣不斷地去學習、熟悉,讓自己快速由“客”變“主”,盡快適應周遭的環境。上戰場戰“疫”于我而言才剛剛開始,盡管有諸多困難,但這里的老師、同行、支援的隊友們彼此都團結一致、互相幫助與支持,一起想辦法,一起克服困難。困難是暫時的,也是正常的,我相信我們可以一個個克服,形成我們的工作模式、生活模式,真正發揮自己在這里的作用。
廣東馳援日記 作者簡介
廣東新聞廣播,廣東廣播第一資訊臺,覆蓋廣東全省及周邊省份、港澳部分地區,受眾超過6000萬人。 林帝浣,中山大學教師,暢銷書作者,千萬粉絲大號“小林漫畫”作者。疫情爆發后,創作了一系列反映醫護人員戰疫情況的漫畫作品,并捐贈漫畫,在疫區前線開辦漫畫展。
- >
朝聞道
- >
二體千字文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隨園食單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推拿
- >
煙與鏡
- >
回憶愛瑪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