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陶山 版權信息
- ISBN:9787519457242
- 條形碼:9787519457242 ; 978-7-5194-5724-2
- 裝幀:一般輕型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陶山 本書特色
館陶是千年古縣,據《元和郡縣志》記載:城西北七里有陶丘!稜栄拧吩唬黑w時置館于其側,因為縣名。《大明一統志》載:陶山在鎮之西北七里,戰國時趙主下降到此地,置館于其側,因名館陶,所以牛蘭學的新書定名為《陶山》! 短丈健吠怀鲳^陶縣地方特色,收集整理民間文學作品故事。
陶山 內容簡介
為堅持文化自信,建設文化強國,進一步推動地方文化建設,特別編輯出版地方文化文學作品故事集《陶山》!短丈健吠怀鲳^陶縣地方特色,收集整理民間文學作品故事。包括地名故事、人物其事、抗日紀事、真有其事、傳奇舊事等。有的故事厚重深邃、有的故事驚險激烈、有的故事戲謔詼諧。地方文化文學作品又包含了地名的來歷,明代遷民、戰爭故事;歷史名人,老一輩革命家,民族英雄等在館陶留下的故事等等,組成了一幅色彩斑斕的歷史畫卷,必將為館陶縣的文化傳承作出巨大貢獻。
陶山 目錄
黃瓜禮贊
說“彭艾”文化
小鎮的童話世界
小鎮,與春同行
糧食會跳舞歌唱
鵲橋小鎮的來歷
你就是個瓜
草廠傳奇
書香在花瓣間飄蕩
美麗麥田節
雜糧小鎮的由來
“艾神”在行動
房兒寨
叮當廟
五雷寨
館陶縣地名與古代戰爭戰亂
宋遼交戰和館陶村名
永濟河禮贊
毛圈村的那棵樹
陶山地名趣話
話說老城老街
館陶遙遠的身世
人物其事
我的館陶情緣
憶魏征研究二三事
拜謁魏陵
魏征斬蛟龍
魏征拒收壽禮
追尋一面鏡子
彭祖和艾的故事
彭祖與艾草
我心目中的雁翼先生
憶青島筆會中遇雁翼
武訓逸事二則
抗日紀事
壽山先生
日軍誤把蕭城當縣城
誓死不渡黃河南
智端徐村炮樓
日軍在館陶的嘩變事件
聊城曾叫“筑先縣”
神兵天降北陽堡
血灑趙官寨
館陶的地道戰
房寨群英會
對日軍的*后一戰
抗日地名五個村
真有此事
大槐樹下移民來
漂來的北京城
館陶臘花
為什么叫“三八路”
“七一”大橋的前世今生
館陶一中這些事
館陶“上河水”與“一定要根治海河”
館陶小了一半的分家事
百年學校移屯藺寨的前前后后
**部尋呼機
館陶與勝利油田的淵源
《群書治要》回故鄉
芭蕾舞起源于館陶
傳奇舊事
二世輪生館陶情
縣令顯靈救百姓
一幅中堂畫
雉雞翎扛大刀
義犬
親吻戀人就逃跑
艾情有緣
劉老鉆
御貓盜寶
附錄
館陶縣歷史大事略記
館陶古八景
館陶賦
歌曲
我在小鎮等著你
運河彎彎繞陶山
陶山 節選
遙遠的衛運河 李春雷 太行山的主峰余脈纏繞在一起,便構成了晉冀豫三省交會地界數萬平方公里的峰巒疊嶂。這浩瀚無際的青青黃黃的崇山峻嶺,像一個巨大的胎盤,孕育出兩條豐豐盈盈、清清白白的河流——漳河和衛河! 蓷l河流,一條雄壯一條陰柔,恰似一對青梅竹馬、相親相愛的青春男女。他們雖然走出大山,獨自流浪,卻又心有靈犀,殊途同歸,相約在館陶城南6公里的徐萬倉村舉辦婚禮,合二為一。這便是著名的衛運河! ⌒l運河靜靜地蜷臥在小城的東側,像一個慵懶而嫻靜的少婦,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甜潤且溫情…… 河床寬約數百米,兩岸深厚的黃土緊緊實實地疊壓著,固定著一條古老的河道。河水津津地滋潤著這一方寂寞的土地,綻開了一朵朵含香帶露的民間故事,像春天里河畔上開滿的紛紛繁繁的小花,像夏夜里河水中落滿的散散亂亂的星星,于是,傳說中便多出了一座美若仙苑的陶山,平添了一位傾城傾國的公主…… 傳說歸傳說,史載衛運河確也氣派異常。隋征高麗時,樓船如云曾取道于此。至百八十年前,衛運河仍然是河漕平滿,水清如鏡,帆影點點,漁歌裊裊。在館陶登船,可以直達天津衛。本地的小麥、谷米和棉花,順流而下,悄悄進入了城市的腸胃,溫暖了城里人的冬天。而從下游販來的海鹽和洋油,乘坐著搖搖擺擺的帆船,也無聲無息地上岸了。于是,當地人的日子更加有滋有味兒了,家家戶戶的夜晚也明亮起來了。于是,這片窮鄉僻壤的文化氛圍漸漸地渾厚了起來。于是,一干人杰范筑先、張維瀚、雁翼、喬十光先后走出來了。只是近幾十年來,由于氣候變化和工業化、城鎮化的發展,才使得河床枯瘦,水位驟減,不勝舟楫了。 衛運河堤壩上遍植柳樹,扁扁圓圓、高高低低。春天里,蓬蓬亂亂的柳絲開始泛青和軟化,微風吹來,像是一團團濃濃淡淡的青煙。唯在夏日,衛運河才有了當年的風采。太陽朗朗地照著,河水默默地漲滿了河床,張網捕魚的人們又開始忙碌了。橘黃的月亮爬上了柳梢兒,小河更是敞開了皙白的胸脯。這時,在某一個幽暗的河灣里,三五成群的少女把衣裳往柳棵子上一掛,就悄悄地下水游泳了,羞怯的笑聲隨著落花流水,飄出好遠好遠。每當這個季節里,縣城里搞藝術的牛某、沈某、任某和李某便也日日出動。于是,幾天之后,市‘報和省報的副刊上便出現了幾首清麗的小詩和兩篇娟秀的散文。 可是好景不長,仲夏以后,水勢漸歇,衛運河又露出了干涸的脊梁;重陽甫過,秋風滿樹,枯草連天,河灘上便有了孩童們點燃的片片野火;及至冬天,細細的河道冰凍如石,蟄居蛇眠。白雪紛紛的時候,萎縮的小河更是無影無蹤、無聲無息了! ∝S腴的衛運河雖然枯萎了,但她千百年來發酵和融通的這一方特殊的文化和風情卻完整地留存了下來。每年農歷三月十五,河兩岸的人們都要舉行一次盛大的廟會,恰似南方楚巫文化的風俗,載歌載舞,笙歌飄揚。更有那特殊音調的方言土語,溫婉、甜潤、尾韻昂揚,好似四月小河里歡暢的桃花水。特別是在遙遠的外地,鄉音即是親情,人們往往會在萬千人中驀然回首,驚喜地說:“你是衛運河人!”于是,兩手相握,四目相視。那一刻,靜靜聽去,仿佛又聽到了那種熟悉的沸騰和喧響,他們的血管里都流淌著一條生生不息的衛運河! ⌒『舆是山東、河北兩省的界河,襟連燕趙,裾接齊魯。古來兩邊交通全靠擺渡,小船在竹篙下來回游動,每棵老柳樹的濃蔭里都閑棲著幾個戴斗笠的船工,擺渡著經濟,擺渡著文化,擺渡著婚姻。這些年,河上架了橋梁,鋪了鐵軌,兩岸人的各種交流更加密切了。 我**次見到衛運河,是在少年時代的1981年9月。那時的景象,約略還是古時模樣,河水盈盈,兩岸青青,只是沒有了貨船和帆影。第二次見面是1991年夏天,我大學畢業,剛到報社工作,去那里采訪。此時的河道雖然瘦削,但仍不失為一條自然的河流。那天晚上,我和幾位好友乘著酒興濃濃,披著月色朦朧,下河游泳。晚風如紗,月光滿河,身心清涼,快哉快哉。我在本文中對衛運河的美麗印象和描述,就是依據以上兩次的見聞和感受! 20多年過去了,我再也沒有見過衛運河。館陶的經濟社會發展已經地覆天翻,儼然成為冀魯豫三省交界地帶的中心。但關于衛運河的美好信息,我卻從未聽到過,估計是和全國各地河流一樣的命運,正在消失,或正在哭泣吧。我唯一聽到的消息是衛運河正在申遺。 ……
陶山 作者簡介
牛蘭學,筆名陶之垚垚,散文作家,社科專家,F任邯鄲市作家協會副主席,館陶縣人大常委會黨組副書記、副主任,河北省文研會散文藝委會副主任。世界華文作家交流協會會員,中國散文學會會員,河北作協會員,邯鄲市第四屆優秀作家,邯鄲學院客座教授,2018年5月參加魯迅文學院冀青高研班學習。1986年3月開始發表作品,在《散文百家》《散文選刊》《河北文學》《散文風》等海內外媒體發表作品300余萬字,曾出版散文集《青春在線》《母親的紡車》《美麗鄉村之歌·聽花開的聲音》。先后榮獲第六屆全國冰心散文獎、首屆林非散文獎、首屆全球華人中國長城散文金磚獎、第七屆“漂母杯”全球華文散文大賽優秀作品獎、首屆“古貝春杯”全國暨海外華人小小說大獎賽優秀獎、河北散文30年金星創作獎。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
- >
莉莉和章魚
- >
大紅狗在馬戲團-大紅狗克里弗-助人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朝聞道
- >
自卑與超越
- >
姑媽的寶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