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山西文物日歷2025年壁畫(特裝版)
-
>
老人與海
-
>
愛的教育
-
>
統編高中語文教材名師課堂教學實錄
-
>
岳飛掛帥
-
>
陽光姐姐小書房.成長寫作系列(全6冊)
-
>
名家經典:水滸傳(上下冊)
經典譯林唐詩三百首 版權信息
- ISBN:9787544781916
- 條形碼:9787544781916 ; 978-7-5447-8191-6
- 裝幀:一般純質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經典譯林唐詩三百首 本書特色
采用專業古籍出版社鳳凰出版社口碑版本 蘅塘退士經典選本,廣為流傳、影響深遠的唐詩普及讀本 新撰作者索引/詩人小傳/注釋/品評 教授級名師精心品評注釋
經典譯林唐詩三百首 內容簡介
《唐詩三百首》編成于乾隆年間,全書共選五七言古近體詩三百一十首為八卷,或作六卷。附錄有作者小傳及原序。其編選著眼普及,所選各詩皆膾炙人口的名篇。這些名篇音韻和諧,易于誦讀,言近旨遠,耐人尋味,文辭清麗,不難解會,特別適宜教授童蒙。自其問世以來兩百余年間,成為刊布很廣、發行量極大的圖書之一,一向有多個注釋本流行。本書以蘅塘退士本為底本,并參考他書,作品編次依舊,對每篇作品悉加注釋點評,作者名下新撰詩人小傳,并附作者作品索引,以饗讀者。
經典譯林唐詩三百首 目錄
感遇四首錄二張九齡1
下終南山過斛斯山人宿置酒李白3
月下獨酌李白4
春思李白5
望岳杜甫6
贈衛八處士杜甫7
佳人杜甫8
夢李白二首杜甫9
送綦毋潛落第還鄉王維11
送別王維12
青溪王維13
渭川田家王維14
西施詠王維15
秋登蘭山寄張五孟浩然16
夏日南亭懷辛大孟浩然17
宿業師山房待丁大不至孟浩然18
同從弟南齋玩月憶山陰崔少府王昌齡19
尋西山隱者不遇丘為20
春泛若耶溪綦毋潛21
宿王昌齡隱居常建22
與高適薛據登慈恩寺浮圖岑參23
賊退示官吏并序元結24
郡齋雨中與諸文士燕集韋應物26
初發揚子寄元大校書韋應物27
寄全椒山中道士韋應物28
長安遇馮著韋應物29
夕次盱眙縣韋應物29
東郊韋應物30
送楊氏女韋應物31
晨詣超師院讀禪經柳宗元33
溪居柳宗元34
樂府
塞上曲王昌齡35
塞下曲王昌齡35
關山月李白36
子夜吳歌四首錄一李白37
長干行李白38
烈女操孟郊39
游子吟孟郊40
卷二七言古詩
登幽州臺歌陳子昂41
古意李頎42
送陳章甫李頎42
琴歌李頎43
聽董大彈胡笳聲兼寄語弄房給事李頎44
聽安萬善吹觱篥歌李頎46
夜歸鹿門歌孟浩然47
……
經典譯林唐詩三百首 節選
卷一 五言古詩 張九齡(678—740) 字子壽,韶州曲江(今廣東曲江)人。武后神功元年(697)登進士第,授校書郎。玄宗先天元年(712)中道侔伊呂科,授左拾遺。后歷官司勛員外郎、中書舍人、桂州都督、集賢院學士、中書侍郎等職。開元二十一年(733)拜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翌年遷中書令,兼修國史。二十四年受李林甫排擠罷相。次年貶荊州長史。二十八年病卒。有《曲江張先生文集》,《全唐詩》存詩三卷,《全唐詩外編》及《全唐詩續拾》補詩四首。 感遇 四首錄二 蘭葉春葳蕤,桂華秋皎潔①。欣欣此生意,自爾為佳節②。誰知林棲者,聞風坐相悅③。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④?其一 【注釋】① 蘭: 即澤蘭,一種香草,多年生草本,夏秋之際開花,屬菊科,不同于今之蘭花。葳蕤(wēi ruí): 枝葉繁盛的樣子。桂華: 即桂花。華: 同“花”。皎潔: 形容桂花之花蕊晶瑩、明亮。② 欣欣此生意: 蘭桂如此欣欣向榮、生氣盎然的樣子。自爾: 自然而然地。爾: 語助詞,無實在意義。佳節: 美好的節操。③ 林棲者: 居于山林的隱者。聞風: 聞到輕風送來的蘭桂的芬芳。坐: 因為。相悅: 喜愛蘭桂。④ 本心: 此為語意雙關,一指蘭桂之根,二指林棲者之美好天性。美人: 亦為語意雙關,一指貌美之人,二指林棲者。 【品評】這是張九齡自明品節之作。張九齡是賢相,也是盛唐初期的五言名家,在唐詩發展中地位很高,影響深遠。他被貶到荊州以后,寫了十二首《感遇》,是一組五言古詩,表現自己復雜的思想感情,詩風一洗六朝鉛華,質樸剛勁,寄慨遙深。**首取意屈原《離騷》:“不吾知其亦已兮,茍余情其信芳。”以蘭、桂自比,以美德自勵。全詩的主旨在“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二句,意謂賢者志潔行芳,無須求人賞識,博取高名,表現了作者堅貞耿介的品格。前人說:“曲江公(即張九齡)詩雅正沉郁,言多造道,體含風騷,五言直追漢魏深厚處。”(《唐詩選脈會通評林》)全詩只是平平道來,不激不厲,看似毫不經意,而深刻的思想自寓其中,令人含咀不盡。 江南有丹橘①,經冬猶綠林。豈伊地氣暖,自有歲寒心②。可以薦嘉客,奈何阻重深③!運命惟所遇,循環不可尋④。徒言樹桃李,此木豈無陰⑤?其四 【注釋】① 江南: 長江以南。丹橘: 紅橘。古代橘樹往北逾淮河即變為枳。② 伊: 那里,指江南。歲寒心: 抵御天氣嚴寒的本性。③ 薦: 奉獻。阻重深: 被層層阻隔于深遠孤僻之地。④ 遇: 際遇。循環: 周而復始,指命運交替往復。不可尋: 不可探尋,沒有規律。言自己的政治命運處于進退得失、寵辱盛衰之間,反復變化,無法把握、不可探求。⑤ 徒言: 沒有依據,隨便說。樹: 栽種。此木: 指丹橘。 【品評】這是一首歌詠丹橘的詩,其實也是托物詠志。屈原有《橘頌》詩,贊美橘樹“受命不遷生南國兮”,有堅貞不移的美德。詩人是南國韶州曲江(今廣東曲江)人,貶所荊州又多橘,因此自然受到了屈原詩歌的影響,寫下了這首詩。但在表現手法上又有新意。一是用具有“歲寒心”的松柏來相比擬,強調獨立不移的品格;二是指出其果實的珍貴,暗示積極的用世精神;三是以桃李來反襯,指出其被忽視的作用。這樣,更能啟人想象,委婉深沉,意蘊寬廣。詩中也有對自己遭受貶謫的抱怨,對命運無常的悲嘆,但整個精神卻是積極向上的,再加上語言的清新簡練,平和溫雅,歷來受到傳誦。
經典譯林唐詩三百首 作者簡介
蘅塘退士(1711—1778),原名孫洙,字臨西,江蘇無錫人。他自幼家貧,性敏好學。乾隆二十八年春,孫洙與他的繼室夫人徐蘭英相互商榷,開始編選《唐詩三百首》。《唐詩三百首》于清乾隆二十九年(1765)編輯完成。
- >
姑媽的寶刀
- >
我與地壇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經典常談
- >
莉莉和章魚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新文學天穹兩巨星--魯迅與胡適/紅燭學術叢書(紅燭學術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