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清通鑒(全四冊)(精裝)
-
>
明通鑒(全三冊)(精裝)
-
>
跨太平洋的華人改良與革命 1898-1918
-
>
天有二日(簽名鈐印特裝本)
-
>
歐洲至暗時刻(1878-1923):一戰為何爆發及戰后如何重建
-
>
(精裝)奧托·馮· 俾斯麥與德意志帝國建立
-
>
華文全球史:中國文脈
高清一戰全史.中.遍地烽火 版權信息
- ISBN:9787229146405
- 條形碼:9787229146405 ; 978-7-229-14640-5
- 裝幀:90g輕型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高清一戰全史.中.遍地烽火 本書特色
★美國歷史學家主編,由戰爭親歷者撰文,對所屬領域進行專業性全面解讀。 ★宏大的歷史敘事,內容涵蓋戰場的方方面面。既有主要戰場的詳細敘事,也有各分戰場,如巴爾干戰場、阿爾卑斯山戰場、蘇伊士運河戰場、兩河流域戰場、高加索戰場、東非殖民地戰場、海空域戰場等的詳盡敘事。 ★對一戰的全方位解讀。除了正面戰場敘事,還包括各參戰國內的政治社會生活,后方民眾對前線的各種支援,各民間慈善組織對前線士兵的生活救助和心理輔助等,立體地全景地展現了戰爭對人類的綜合影響。 ★大量的原始照片,是前線記者冒著生命危險換來的寶貴財富。每幅照片既有說明小標題,也有相關背景和現場介紹,配合正文,方便讀者閱讀理解。 ★精編精譯精印的典藏版本,值得愛好者一生收藏。
高清一戰全史.中.遍地烽火 內容簡介
《高清一戰全史·中·——遍地烽火》時間涵蓋了從1916年初到1917年底。1916年到1917年,同盟國集團和協約國集團之間的戰爭呈膠著狀態,雙方都已呈疲憊狀態,誰將很后贏得戰爭的勝利,幾乎要靠雙方的意志力來決定了。1916年,在西線戰場,一戰中很慘烈的兩場戰斗幾乎同時爆發。一場是德國人為了爭奪法國人控制的凡爾登而進行的進攻戰。這場戰役被稱為“凡爾登絞肉機”,雙方死傷慘重,很終法國人守住了城市,但失去了凡爾登周圍的很多領土;一場是英國人為了配合法國盟友的凡爾登作戰,主動發起的索姆河戰役,此戰牽制了大量的德國兵源,有力配合了盟友的作戰行動。此役英國人以慘重的代價奪取了德國人控制的一些戰略要點,但自身也失去了再戰的能力。1916年的東線,俄國軍隊經歷了1915年的慘敗后,為了證明自己的戰斗性格,在年初迅速恢復了元氣,并主動發動了一次大規模的進攻戰,6月初,一直攻到羅馬尼亞漫長的邊界線上。受此鼓舞,羅馬尼亞擺脫了徘徊狀態,迅速加入協約國集團與保加利亞作戰,日耳曼同盟國軍隊即刻反擊,使羅馬尼亞很快被占領,因為此時俄軍攻勢已強弩之末,難以給羅馬利亞人以實質的支持。同年,意大利軍隊進行了次攻勢戰役,向阿爾卑斯山區的奧匈軍隊發動進攻。在海上,暴發了英德間的日德蘭海戰,德國海軍在被包圍的情況下成功突出重圍。1917年,兩件大事深刻影響了一戰的進程。一是俄國爆發革命,沙皇退位,不久即單方面退出了戰爭;二是美國終于加入了戰團,給士氣低落的協約國集團注入了一股新的力量。戰事方面,在西線,英法盟軍對德軍發動了一系列主動攻勢,德國人主動退守興登堡防線。東方,在德國人的大力反攻下,俄軍節節敗退,士兵和人民的厭戰情緒日益加深,終于爆發了革命。英國人在美索不達米亞采取了一系列攻勢,從土耳其人手中奪取了加沙,耶路撒冷。在巴爾干半島南端,希臘發生政變,親德的康斯坦丁國王下臺,在韋尼澤洛斯的領導下,希臘加入協約國戰團,從而使協約國軍隊后方薩洛尼卡地區的威脅有效解除。而在意大利方面,協約國卻遭遇大不幸,在德奧軍隊的聯合反攻下,意大利經歷了一次大災難,連威尼斯都差點不保。
高清一戰全史.中.遍地烽火 目錄
目錄
第二十七章 美國與世界大戰
第二十八章 凡爾登戰役(上)
第二十九章 凡爾登戰役(下)
第三十章 英國海軍與日德蘭半島戰爭
第三十一章 戰時的法國
第三十二章 索姆河戰役(上)
第三十三章 索姆河戰役(下)
第三十四章 薩洛尼卡周邊的**次行動
第三十五章 意大利**次戰役
第三十六章 1916年東線戰事
第三十七章 羅馬尼亞的犧牲
第三十八章 近東戰火
第三十九章 1916年的戰爭進程
第四十章 一戰中的英國人民
第四十一章 我所了解的法國士兵
第四十二章 俄國革命
第四十三章 希臘與戰爭——維尼澤羅斯主義者叛亂
第四十四章 俄國革命時期的軍事行動
第四十五章 美國參戰
第四十六章 攻克巴格達
第四十七章 卡波雷托之戰——意大利的災難
第四十八章 1917年的法國前線
第四十九章 1917年的英國前線
第五十章 攻克巴勒斯坦
第五十一章 訓練民兵
第五十二章 1917年的戰爭
高清一戰全史.中.遍地烽火 節選
第二十八章:凡爾登戰役(上) 世界歷史上*偉大的戰役之一 凡爾登一詞已經成為“世界貨幣”,而且后代子孫將他們的祖輩與那些 在塞莫皮萊、沙隆、圖爾市戰斗過的士兵排列在一起。故事發生在一名俄國 士兵身上,他在西伯利亞遇到了法國軍隊,但他無法與這些西方盟友溝通, 他用一種特殊的方式解決了這一難題,他大喊“凡爾登!”并敬禮示意,溝 通的難題瞬間解決了。 凡爾登戰役——世界*偉大的戰爭之一 從心理上說,到目前為止,對法國粉飾的太平展示了未曾預料的忍耐 力,而戰爭將這層面紗揭開了。“他們不會通過!”法國兵重復地說著,即使 在凡爾登發生了那么多恐怖又悲慘的事情,他們依然固執地堅持著這樣的想 法,只有隨著戰爭的推進而變得平靜,但是更為堅定的是“我們會贏的!” 對比總是令人厭煩,但是不容置疑的是,這場戰役見證了世界罕見的*輝煌 的精神戰勝物質的勝利。如此多的勇氣、苦難、忍受以及希望之美,在這場 可怕的地獄般的轟炸和折磨中幸存下來,就如法國俗語所說,“使人思考”。 在軍事上,雙方所使用的武器,動用軍隊的數量,以及杜奧蒙高原的命運發 生的戲劇性的變化,都是非同尋常的,比馬恩河戰役更突然。 法爾肯海因將軍力爭作出決定 1915 年,德國軍隊與俄國對抗,并在巴爾干半島地區取得了成功,但是,他們缺乏決策,而決策只能從西方獲得。在西方,決策是由兩大總參謀 部決定的。馮·法爾肯海因將軍在他戰后出版的書 《德國總參謀部及其決 策》 中寫道:“法國人的壓力幾乎達到了極限,如果我們能夠成功使法國人 民看清事實,那就是在軍事意義上,他們沒有太多希望,這樣的話,就能夠 達到他們的極限,而英國*有力的武器就被破壞掉了。為了達到這樣的目 的,許多不確定的方法涌現出來,盡管在許多情況下都超過了我們的設想, 也是沒有必要的。我們可以用有限的資源為我們的目標做足夠的事情,我們 的目標在西線法國區域的后面。為了堅守陣線,法國總參謀部會被迫投入他 們所擁有的所有資源,如果他們這樣做了,法國的軍隊就會流血至死,不管 我們是否達到目標,都不會自愿撤退。如果他們沒有這樣做,我們依然會達 成目標,而對法國的道德譴責將會是無盡的。對于一次被狹窄的前線限制的 行動,德國將不會被迫消耗太多精力,否則會拖累到其他戰線。” “法國鐵路線在凡爾登距離德國鐵路只有不到20公里的距離,因此,凡 爾登就成為值得嘗試的突破點,付出相對小的努力,來使得法國與比利時的 整個法國前線陷入麻煩。去除危險是次要目標,這在軍事基礎上也是很寶貴 的,與這一目標相比,可以說,襲擊貝爾福①而達到的‘凈化’阿爾薩斯的 ‘偶然’的政治勝利,只是一個小事情。” 嘗試給法國致命一擊 德國司令部準備攻擊凡爾登,而奧匈帝國的司令部要從提洛爾入侵意大 利。凡爾登被選為盟軍戰線上的據點,據說這里會成為法國的致命傷,進而 使英國過早地陷入攻擊狀態。這至少是德國的**個目標,雖然攻擊低于預 期,但它在一定程度上也算被改進了。當德國在開始的幾周里沒有攻下凡爾 登,而且霞飛在指定時間之前禁止對索姆河發動進攻,然后,德國的目標僅 僅是在默茲河牽制住法軍,這樣,德國受到英國的壓力就會小一些。因此, 1916 年西線的兩大戰役都是緊密交織在一起的,法國在凡爾登的防御為英 國訓練職業軍隊提供了必要的時間,英國在索姆河戰役中的進攻,為法軍提 供了必要的救助,當時法軍都快要自顧不暇了,*終兩方都達成了目標。 凡爾登的重要性 德國為什么選擇凡爾登作為進攻的突擊點呢?從戰略上說,這種選擇是 很合理的。自從1914年9月,凡爾登及其外圍,在德國戰線上是法國人的一 個突出部——而且,還是使其失去鐵路交通的突出部。在此處有兩條主要鐵 路,萊魯維爾鐵路在圣米榭爾被切斷,第二條穿過沙隆的鐵路籠罩在德軍的 炮火之下。除了道路交通,唯一一條連接凡爾登和巴勒迪克的窄軌鐵路被留 了下來。然而,魯登道夫在回憶錄中寫道,德軍司令部認為這一要塞是非常 危險的突破口,會嚴重威脅到自己的后方交通,這一預感被 1918年秋季發 生的事件所證實。如果能攻破默茲河右岸的防御,德國人在西線的戰略陣地 以及在圣米榭爾突出部的部隊的戰術形勢就會有重大改善。 另外還有其他一些原因。梅茨是重要的軍事物資及軍事活動中心,而凡 爾登與這里的距離非常短;凡爾登與洛林的距離也很近,洛林擁有豐富的鐵 礦石資源,德國人打算在戰爭結束后掌控這里,這也使得凡爾登處于危險的境地。 占領“法國東部大門”,獲取“通往巴黎的鑰匙”,其中還包含大量的 道德因素。從軍事角度來看,德國人希望從法國的失敗上得到好處,法國依 靠本國的自然條件,一直疏忽對默茲河以西攻堅力量的加強,而且只用二線 部隊來保護這一要塞。*后,以列日和那慕爾為例,在現代炮火面前堡壘的 弱點已經清楚地顯示出來了。在守護凡爾登的過程中,法國陷入了這樣一種 境地,如果被迫撤退,就會面臨致命的危險。他們后方的默茲河寬且深,還 易發洪水,只有一座凡爾登大橋成為唯一的退路,這條河同時也把他們的戰 線分成兩部分,增援問題一直都是一個難題。 凡爾登地區的地形 一個國家的地形地貌決定了它戰斗的形式。在默茲河兩岸有兩個高原, 在河的西邊有緩坡逐漸上升,連接著著名的山丘,即死人山和“304”高地。 東邊的高原較為陡峭,這座山有300米高,在它的東邊是瓦伏爾平原。數不 清的溪流從東邊和西邊蜿蜒而下,破壞掉東邊的河岸,滲入土壤之中,使其 變成雜亂無章的小山丘和溝壑。這種特殊的“默茲河岸”形成了凡爾登戰線 的防御力量。每一座山丘的背面都有一個山谷,攻擊方必須經過這一地帶。 這里貧瘠的土地上植被稀疏,但是茂密的森林覆蓋著山的邊緣和一部分山 谷。大部分地方的山頂上有一些村莊,這些村莊都在堡壘里面。 正是在瓦伏爾平原和默茲河之間的高原上,形成了相對狹窄的戰線。越 過這些山丘、溝壑和山谷之間,德國人打算一鼓作氣占領都奧蒙高原,那里 是凡爾登的指揮部。德國的右翼準備攻擊西岸的法國部隊,左翼進攻東邊山 上的堡壘,這樣就形成了一個包圍圈,將法國軍隊逼退到河岸邊。這兩場進 攻在戰爭中是非常重要的,但是,這一地區的天然地形阻止了德軍的行動。 1914 年的南錫戰役已經證實,在此類地形戰斗是不合理的。此外,在德國 的進攻開始之時,高原的地形無法容納大批量的部隊,因為那里黏性的土壤 保留著冬季的降水。默茲河在此處西面,也許德國人沒有充分考慮到默茲河 對法國的防御價值。彎曲的河道、突出的山坡帶來的優勢,幫助法國人不僅 可以控制河流的過境點,還可以知曉德國人在高地以外的位置。
高清一戰全史.中.遍地烽火 作者簡介
特霍蘭·湯普森(1873–1940),美國著名歷史學家、社會學家,哥倫比亞大學博士,后任教于紐約市立大學,著有《新南方:社會革命與工業革命》《世界大戰》等,同時也是《知識全書》的主編。 張玉亮,山東科技大學英語教師,中國譯典首席自由譯員,阿里巴巴特約高級譯員,自2013年至今翻譯過的資料和作品共計達900多萬字,譯有《中國能源法》、《醉愛法蘭西》、《穆福太太和她的朋友們》、《魔法水晶球》、《鵝媽媽童謠和童話故事集》等六部譯著。
- >
中國人在烏蘇里邊疆區:歷史與人類學概述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二體千字文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朝花夕拾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我與地壇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