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公路車寶典(ZINN的公路車維修與保養秘籍)
-
>
晶體管電路設計(下)
-
>
基于個性化設計策略的智能交通系統關鍵技術
-
>
花樣百出:貴州少數民族圖案填色
-
>
山東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技術轉移與技術創新歷史叢書中國高等技術教育的蘇化(1949—1961)以北京地區為中心
-
>
鐵路機車概要.交流傳動內燃.電力機車
-
>
利維坦的道德困境:早期現代政治哲學的問題與脈絡
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規劃教材材料力學/柴國鐘等 版權信息
- ISBN:9787030330734
- 條形碼:9787030330734 ; 978-7-03-033073-4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規劃教材材料力學/柴國鐘等 內容簡介
全書分為緒論、軸向拉伸或壓縮和剪切、扭轉、彎曲內力、彎曲應力、彎曲變形、簡單的超靜定問題、應力狀態和強度理論、組合變形、壓桿穩定、能量法及其應用、動載荷、交變應力和疲勞強度、平面圖形的幾何性質等。加強工程的概念,如引入與材料力學密切相關的機械、建筑、橋梁、飛機、艦船,也包括其它學科的工程問題,如核反應堆容器、體育工程等。
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規劃教材材料力學/柴國鐘等 目錄
目 錄
前言
第1章 緒論 1
1.1 材料力學的任務 1
1.2 材料力學的基本假設 1
1.3 桿件變形的基本形式 2
1.4 截面法、內力和應力 4
1.5 變形和應變 6
1.6 材料力學的分析模型 7
習題 10
第2章 軸向拉伸、壓縮與剪切 11
2.1 軸向拉伸或壓縮的概念和實例 11
2.2 軸力和軸力圖 11
2.3 拉(壓)桿內的應力 13
2.3.1 拉(壓)桿橫截面上的應力 13
2.3.2 拉(壓)桿斜截面下的應力 15
2.4 拉(壓)桿的變形、胡克定律 16
2.5 材料拉伸和壓縮時的力學性能 19
2.5.1 低碳鋼拉仲時的力學性能 19
2.5.2 其他塑性材料拉伸時的力學性能 23
2.5.3 鑄鐵拉伸時的力學性能 23
2.5.4 材料壓縮時的力學性能 24
2.6 許用應力、安全因數和強度計算 24
2.7 拉(壓)桿的應變能 26
2.8 應力集中的概念 28
2.9 剪切和擠壓實用計算 29
2.9.1 剪切的實用計算 29
2.9.2 擠壓的實用汁算 30
習題 33
第3章 扭轉 39
3.1 扭轉的概念與實例 39
3.2 傳動軸的外力偶矩、扭矩及扭矩圖 39
3.3 純剪切 42
3.3.1 薄壁圓管中的切應力 42
2.2.9 切應力互等定理 43
3.3.3 切應變、剪切胡克定律 43
3.3.4 剪切應變能 44
3.4 網軸扭轉時的應力、強度條件 44
3.4.1 惻軸扭轉時橫截面上的應力 44
3.4.2 扭轉時的強度計算 47
3.5 網軸扭轉時的變形、剛度條件 48
3.5.1 圓軸扭轉時的變形 48
3.5.2 圓軸扭轉時的剛度計算 18
習題 50
第4章 彎曲內力 53
4.1 彎曲的概念和實例 53
4.2 梁的載荷、支座及其簡化 54
4.2.1 梁的載荷 54
4.2.2 梁的支座及其簡化 54
4.2.3 靜定梁的基本形式 55
4.3 梁橫截面上的內力、剪力和彎矩 55
4.4 剪力方程和彎矩方程、剪力圖和彎矩圖 57
4.5 載荷集度、剪力和彎矩之間的關系及其應用 60
4.6 平面剛架和平面曲桿的內力 62
習題 64
第5章 彎曲應力 68
5.1 純彎曲 68
5.2 純彎曲時的止應力 69
5.3 橫力彎曲時的正應力、正應力強度條件 71
5.4 橫力彎曲時的切應力 74
5.4.1 短形截而梁 74
5.4.2 工字形截面梁 76
5.4.3 圓形截面梁 77
5.4.4 梁的切應力強度校核 77
5.5 提高彎曲強度的措施 79
5.5.1 合理安排梁的受力情況 79
5.5.2 合理設計梁的截面 80
5.5.3 等強度梁的概念 81
習題 83
第6章 彎曲變形 86
6.1 撓曲線微分方程 86
6.2 積分法求彎曲變形 87
6.3 疊加法求彎曲變形 89
6.4 提高彎曲剛度的措施 94
習題 94
第7章 簡單的超靜定問題 97
7.1 概述 97
7.2 拉壓超靜定問題 97
7.3 扭轉超靜定問題 101
7.4 簡單超靜定梁 101
習題 103
第8章 應力狀態和強度理論 106
8.1 應力狀態的概念 106
8.2 二向應力狀態分析 108
8.2.1 解析法 108
8.2.2 圖解法 111
8.3 三向應力狀態簡介 114
8.4 廣義胡克定律 116
8.5 復雜應力狀態下的應變能密度 118
8.6 強度理論 120
8.6.1 *大拉應力理論(**強度理論) 120
8.6.2 *大伸艮線應變理論(第二強度理論) 121
8.6.3 *大切應力理論(第三強度理論) 121
8.6.4 畸變能密度理論(第四強度理論) 121
8.6.5 莫爾強度理論簡介 122
習題 123
第9章 組合變形 127
9.1 概述 127
9.2 拉伸(壓縮)與彎曲的組合 127
9.2.1 軸向力和橫向力典同作用 127
9.2.2 偏心拉伸與壓縮 129
9.3 彎曲與扭轉的組合 132
習題 136
第10章 壓桿穩定 140
10.1 壓桿穩定的概念 140
10.2 兩端鉸接細長壓桿臨界壓力的歐拉公式 141
10.3 不同桿端約束下細長壓桿臨界力的歐拉公式 142
10.4 歐拉公式的適用范圍、臨界應力總圖 145
10.5 壓桿的穩定計算 147
10.6 提高壓桿穩定的措施 149
習題 150
第11章 能量法 153
11.1 概述 153
11.2 應變能的計算 153
11.3 互等定理 156
11.4 卡氏定理 158
11.5 虛功原理 161
11.6 單位載荷法 162
11.7 用能量法解超靜定問題 167
習題 172
第12章 動載荷 176
12.1 概述 176
12.2 動靜法的應用 176
12.3 桿件受沖擊時的應力和變形 178
習題 183
第13章 交變應力和疲勞強度 186
13.1 循環應力及疲勞失效 186
13.2 交變應力的循環特征、應力幅和平均應力 187
13.3 SN曲線和持久極限 188
13.4 對稱循環的疲勞強度計算 190
13.5 非對稱循環的疲勞強度計算 190
13.6 彎扭組合時的疲勞強度計算 193
習題 194
參考文獻 198
附錄A 平面圖形的幾何性質 199
A.1 形心與靜矩 199
A.2 慣性矩和慣性半徑 200
A.3 慣性積 202
A.4 平行移軸金式 203
A.5 轉軸公式及主軸 204
習題 207
附錄B 型鋼表 209
習題參考答案 220
前言
第1章 緒論 1
1.1 材料力學的任務 1
1.2 材料力學的基本假設 1
1.3 桿件變形的基本形式 2
1.4 截面法、內力和應力 4
1.5 變形和應變 6
1.6 材料力學的分析模型 7
習題 10
第2章 軸向拉伸、壓縮與剪切 11
2.1 軸向拉伸或壓縮的概念和實例 11
2.2 軸力和軸力圖 11
2.3 拉(壓)桿內的應力 13
2.3.1 拉(壓)桿橫截面上的應力 13
2.3.2 拉(壓)桿斜截面下的應力 15
2.4 拉(壓)桿的變形、胡克定律 16
2.5 材料拉伸和壓縮時的力學性能 19
2.5.1 低碳鋼拉仲時的力學性能 19
2.5.2 其他塑性材料拉伸時的力學性能 23
2.5.3 鑄鐵拉伸時的力學性能 23
2.5.4 材料壓縮時的力學性能 24
2.6 許用應力、安全因數和強度計算 24
2.7 拉(壓)桿的應變能 26
2.8 應力集中的概念 28
2.9 剪切和擠壓實用計算 29
2.9.1 剪切的實用計算 29
2.9.2 擠壓的實用汁算 30
習題 33
第3章 扭轉 39
3.1 扭轉的概念與實例 39
3.2 傳動軸的外力偶矩、扭矩及扭矩圖 39
3.3 純剪切 42
3.3.1 薄壁圓管中的切應力 42
2.2.9 切應力互等定理 43
3.3.3 切應變、剪切胡克定律 43
3.3.4 剪切應變能 44
3.4 網軸扭轉時的應力、強度條件 44
3.4.1 惻軸扭轉時橫截面上的應力 44
3.4.2 扭轉時的強度計算 47
3.5 網軸扭轉時的變形、剛度條件 48
3.5.1 圓軸扭轉時的變形 48
3.5.2 圓軸扭轉時的剛度計算 18
習題 50
第4章 彎曲內力 53
4.1 彎曲的概念和實例 53
4.2 梁的載荷、支座及其簡化 54
4.2.1 梁的載荷 54
4.2.2 梁的支座及其簡化 54
4.2.3 靜定梁的基本形式 55
4.3 梁橫截面上的內力、剪力和彎矩 55
4.4 剪力方程和彎矩方程、剪力圖和彎矩圖 57
4.5 載荷集度、剪力和彎矩之間的關系及其應用 60
4.6 平面剛架和平面曲桿的內力 62
習題 64
第5章 彎曲應力 68
5.1 純彎曲 68
5.2 純彎曲時的止應力 69
5.3 橫力彎曲時的正應力、正應力強度條件 71
5.4 橫力彎曲時的切應力 74
5.4.1 短形截而梁 74
5.4.2 工字形截面梁 76
5.4.3 圓形截面梁 77
5.4.4 梁的切應力強度校核 77
5.5 提高彎曲強度的措施 79
5.5.1 合理安排梁的受力情況 79
5.5.2 合理設計梁的截面 80
5.5.3 等強度梁的概念 81
習題 83
第6章 彎曲變形 86
6.1 撓曲線微分方程 86
6.2 積分法求彎曲變形 87
6.3 疊加法求彎曲變形 89
6.4 提高彎曲剛度的措施 94
習題 94
第7章 簡單的超靜定問題 97
7.1 概述 97
7.2 拉壓超靜定問題 97
7.3 扭轉超靜定問題 101
7.4 簡單超靜定梁 101
習題 103
第8章 應力狀態和強度理論 106
8.1 應力狀態的概念 106
8.2 二向應力狀態分析 108
8.2.1 解析法 108
8.2.2 圖解法 111
8.3 三向應力狀態簡介 114
8.4 廣義胡克定律 116
8.5 復雜應力狀態下的應變能密度 118
8.6 強度理論 120
8.6.1 *大拉應力理論(**強度理論) 120
8.6.2 *大伸艮線應變理論(第二強度理論) 121
8.6.3 *大切應力理論(第三強度理論) 121
8.6.4 畸變能密度理論(第四強度理論) 121
8.6.5 莫爾強度理論簡介 122
習題 123
第9章 組合變形 127
9.1 概述 127
9.2 拉伸(壓縮)與彎曲的組合 127
9.2.1 軸向力和橫向力典同作用 127
9.2.2 偏心拉伸與壓縮 129
9.3 彎曲與扭轉的組合 132
習題 136
第10章 壓桿穩定 140
10.1 壓桿穩定的概念 140
10.2 兩端鉸接細長壓桿臨界壓力的歐拉公式 141
10.3 不同桿端約束下細長壓桿臨界力的歐拉公式 142
10.4 歐拉公式的適用范圍、臨界應力總圖 145
10.5 壓桿的穩定計算 147
10.6 提高壓桿穩定的措施 149
習題 150
第11章 能量法 153
11.1 概述 153
11.2 應變能的計算 153
11.3 互等定理 156
11.4 卡氏定理 158
11.5 虛功原理 161
11.6 單位載荷法 162
11.7 用能量法解超靜定問題 167
習題 172
第12章 動載荷 176
12.1 概述 176
12.2 動靜法的應用 176
12.3 桿件受沖擊時的應力和變形 178
習題 183
第13章 交變應力和疲勞強度 186
13.1 循環應力及疲勞失效 186
13.2 交變應力的循環特征、應力幅和平均應力 187
13.3 SN曲線和持久極限 188
13.4 對稱循環的疲勞強度計算 190
13.5 非對稱循環的疲勞強度計算 190
13.6 彎扭組合時的疲勞強度計算 193
習題 194
參考文獻 198
附錄A 平面圖形的幾何性質 199
A.1 形心與靜矩 199
A.2 慣性矩和慣性半徑 200
A.3 慣性積 202
A.4 平行移軸金式 203
A.5 轉軸公式及主軸 204
習題 207
附錄B 型鋼表 209
習題參考答案 220
展開全部
書友推薦
- >
月亮虎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推拿
- >
莉莉和章魚
- >
朝聞道
- >
有舍有得是人生
- >
企鵝口袋書系列·偉大的思想20:論自然選擇(英漢雙語)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本類暢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