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百年孤獨(2025版)
-
>
易中天“品讀中國”系列(珍藏版全四冊)
-
>
心歸何處
-
>
(精裝)羅馬三巨頭
-
>
野菊花
-
>
梁啟超家書
-
>
我的父親母親:民國大家筆下的父母
生活輕哲學書系:何以撿君還? 版權信息
- ISBN:9787020148950
- 條形碼:9787020148950 ; 978-7-02-014895-0
- 裝幀:簡裝本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生活輕哲學書系:何以撿君還? 本書特色
這是每一個孩子都需要擁有的對生命好奇的啟蒙書,
也是每一個大人都需要補上的對自然探索的一節課。
遇到了變異的怪物化的蒲公英?撿它!
遇到了不會飛的象鼻蟲?研究它!
為什么有的動物雌性多卻鮮有雄性?為什么貉的胃里有那么多沒有消化的銀杏?
內附作者精美生動的手繪,親近大自然與動物。
生活輕哲學書系:何以撿君還? 內容簡介
貉的尸體、不會飛的象鼻蟲、怪物蒲公英……這些都是“自然”這一巨大世界的入口。把撿到的貉的尸體解剖后,取出其骨骼做成標本。因為存在不會飛的象鼻蟲,所以我們開始思考“飛”這一行為的優點以及進化成“不飛”狀態的理由。追尋怪物蒲公英巨型化的原因……生物學教師和對自然充滿好奇的同學們,對學校周圍的自然現象進行了有趣的探索。本書內文附有作者用心繪制的插圖,是一本清新的動植物博物志。
生活輕哲學書系:何以撿君還? 目錄
目錄
**部分
為什么我無所不撿
第二部分
我們為什么撿動物尸體
第三部分
討厭鬼的奇妙生態
第四部分
怪人的快樂世界
生活輕哲學書系:何以撿君還? 節選
解說 怪人的譜系 養老孟司 喜歡自然的人有很多,這些人往往會被認為有些奇怪,可以說全世界都如此。在英國,這樣的人被稱為自然主義者,而日本還沒有這樣的說法,只是簡單地統稱為怪人,可能大家就是這么認為的吧。日本雖是個自然資源豐富的國家,然而日本人好像并不如此認為。大家都愿意住在城市里,都喜歡聚集在中心城市。
西日本自然森林的新綠之美,簡直難以言表。在那里,植物的多樣性一覽無余。但是,大家所鐘愛的卻是楓葉,汽車地圖上常常有楓葉標志映入眼簾。我們欣賞自然的眼光似乎已經被格式化了。
作者是典型的自然主義者。自然界既有美麗的事物,也有丑陋的東西。談到自然食品,大家就會覺得是“好東西”。但是地震、火山爆發、尸體等也是“自然”,卻幾乎沒有人認為它們是“好東西”吧。隨著城市化的發展,自然成了“好東西”。其實,它不好也不壞。自然就是自然,天然無需修飾。我認為,直面*真實自然的,就是自然主義者。自然之所以成為“好東西”,是因為社會太偏向于人工化了。在城市中適應了都市生活之后,自然就看起來與自己無緣了。
筆者從中撿拾出了自然。其象征,就是動物的尸體,是蟑螂,是畸形蒲公英,等等。要說為什么蒲公英是畸形的呢?那正象征著人類吧。自然界也產生了如人類般的“怪物”。正視自然,其實就是正視人類自己。田地里栽了水稻,水稻吸取了空氣、水和泥土,產出了大米,那些米又成就了我們的身體,因此可以說,我們的身體就是自然的產物。但是,看到水稻和泥土,如今又有多少人會想到這些*終都會“變成我們自己”呢?以前的人還常說“生于土,歸于土”,而如今的人都認為泥土之類的跟我們毫無關系了吧。由此可見,我們即將徹底被混凝土和瀝青掩埋了吧。
作者不管什么都畫成畫,大概這也是日本的傳統。在記錄大自然時,僅靠語言是不夠的。上面我已經說過“難以言表”,只有日本文化才能夠理解,所以才畫成了畫,“以心傳心”。什么都“化為語言”的是都市,所以《圣經》里才會說“*先有了語言”。都市里只有人,或是由人創造的東西。如果那樣的話,僅有語言就足夠了。無法成為語言的東西當不存在就可以了,所以,都市里才會發生“不能有”的事。然而在自然界中,對于存在的事物,我們是無能為力的。面對著臺風和地震,再怎么說教“不能有”也是無濟于事的。
作者的畫很有說服力。書里記錄了這樣的軼事:作者在學生時期去了屋久島,在那里四處寫生,回到家重新“謄寫”后,請尊敬的老師看了,結果卻被評價“畫已經死了”。這也是日本式的吧。這是非常有意義的故事,但如今能理解的人卻不多了吧。畫怎么會有死的活的呢,不都是畫嗎?很多人心里都會這樣想吧。畫是活著的,還是已經死了,對此進行鑒別的是眼睛,而不是畫。自然主義者所訓練的是自己的眼睛,而都市生活會毀掉這雙眼睛。所以,都市人*先失去的是“看人的眼睛”,這種眼睛失去后,就不得不進行考試了。不管是入學還是升職,都是考試成績說了算。所以,一切都成了分數,成了錢,成了股價。分數和金額是為沒有眼睛的人而存在的。在電視的《鑒寶》節目里,“值多少錢”成了轟動全場的關鍵。在測量蟲子各部分的比率時,如果偏差超過, 那我們馬上就可以目測出來。如果目測不出偏差,則可以認為其不超過。即使再進行精確測量,也很難確定是否存在統計性差異。也就是說,不需測量,“看了就明白”。統計只關注對象,卻不注重在看的人。所以,我們通過統計無法了解的,是我們人類自己。統計再精密,如果統計的人不夠精確,那么統計的精密就沒有意義。如果說某種病的致死率是14%,那么對于當事人來說,是生是死還是各占50%的可能。畫之所以有效,就是因為這一原因吧。畫所體現出的是作者的精密程度,而不是對象的精密。與對象緊密結合的畫叫做圖。但是,畫與圖之間的界限并不清晰,所以,在江戶時代有一種叫做“圖畫”的東西。其中確切存在的,是對象與觀察者之間的聯系。這就是日本,不會陷入純粹客觀或是純粹主觀的原教旨主義。看了這個,我才松了一口氣:原來我也是日本人。
生活輕哲學書系:何以撿君還? 作者簡介
盛口滿
生于1962年,畢業于千葉大學生物學系。先后擔任私立中學和高中的教師后,現為沖繩大學教授。
- >
名家帶你讀魯迅:故事新編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詩經-先民的歌唱
- >
人文閱讀與收藏·良友文學叢書:一天的工作
- >
回憶愛瑪儂
- >
巴金-再思錄
- >
伊索寓言-世界文學名著典藏-全譯本
- >
龍榆生:詞曲概論/大家小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