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蜜蜂的寓言:私人的惡德,公眾的利益
-
>
世界貿易戰簡史
-
>
日本的凱恩斯:高橋是清傳:從足輕到藏相
-
>
近代天津工業與企業制度
-
>
貨幣之語
-
>
眉山金融論劍
-
>
圖解資本論
勞動者福祉 版權信息
- ISBN:9787500873365
- 條形碼:9787500873365 ; 978-7-5008-7336-5
- 裝幀:一般純質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勞動者福祉 內容簡介
勞動者切實關心自身再勞動中所能獲得的福祉,這不僅僅體現在物質層面,更體現在精神需求層面。心理健康、種族、性別、人員流動性、退休福利,飛速進步的科技、公共工程項目的產生、宏觀經濟政策和全球一體化等因素,是如何影響歐美國家工人福利的?而歐美國家的勞動者又對此做出了怎樣的反應和抉擇? 本書運用新的計量經濟學技術、翔實的調查數據以進行客觀有效的研究。
勞動者福祉 目錄
科技、失業和通貨膨脹
斯蒂芬·丹寧格雅各布·明塞爾 001
學歷偏高和學歷偏低的發生率及其對收入的影響 ———以美國和中國香港為例
埃爾查南·科恩埃里克·約翰遜吳英珠 029
按種族分析高等教育的更高回報是否會鼓勵學生深造
蘇珊·L 阿維萊特米歇爾·C 麥克倫南梅根·揚 063
義務教育入學法是否足以解釋出生季度和收入之間的關聯?
約翰·邦德大衛·A·耶格 085
積極性和勞動力市場結果
亞瑟·H 戈德史密斯喬納森·R 毛姆小威廉·達里蒂 111
雙收入家庭的職業等級
安妮·E 溫克勒爾大衛·C 羅斯 151
20世紀90年代英國的就業流動性:性別是否重要?
艾立森·L 布茲馬爾科·弗朗西斯科尼 179
通過雙向遷移回歸衡量相對生活質量及其在加拿大各省的應用
斯特拉特福德·道格拉斯霍華德·J 沃爾 197
由雇主提供的刊登在美國國家長期追蹤調查項目 ———成人女性和在健康和退休研究中的退休金數據
亞倫·L 古斯特曼托馬斯·L 斯泰因邁爾 223
檢驗拉澤爾的強制退休模型
斯蒂芬·斯特恩佩特拉·托德 265
公共工程項目在前東德地區是否行之有效?
佛羅里安·克勞斯帕特里克·A 普哈尼維克托·斯泰納 287
勞動力供給對全民醫保覆蓋的影響:享受配偶保險的人們告訴我們什么信息?
艾立森·J 惠靈頓德博拉·A 科博-克拉克 327
北歐國家工資———失業率的關系維度:沒有工資曲線的工資靈活性
卡斯滕·阿爾伯塞克麗塔·阿斯普倫德
艾琳·巴爾斯斯提格·布倫姆斯克格
比約恩·倫納爾·顧蒙德遜卡爾遜六世
埃里克·斯特洛耶·麥德森 357
向下名義工資剛性的程度和后果
約瑟夫·G 阿爾托尼保羅·J 德弗盧 395
勞動者福祉 節選
在過去的幾十年里發生的諸多變化給經濟帶來了沖擊,其中*大的變化就是“信息革命”。這種科技轉型大大提高了勞動者的平均生產率,但同時并未對所有經濟部門產生同等影響。重污染行業在20 世紀60 年代之前的鼎盛時期就較少受到“高科技”的新“信息”部門的影響。因此,并非所有人都可以從科技變革中獲得相同的利益。事實上,有證據表明,熟練勞動者從信息科技中獲得的收益遠遠超過非熟練勞動者,使得二十多年來教育回報率達到*高水平。教育的高回報率擴大了總體的收入差距,使富人更加富裕。與此同時,盡管企業裁員的趨勢有所增加,但失業率仍處于30年來前所未有的低位。同時,通貨膨脹相對溫和。 在**章中,斯蒂芬·丹寧格和雅各布·明塞爾研究了近期的科技變化(通過勞動者所體現的人力資本來衡量)對就業率、失業率以及通貨膨脹的影響。他們利用收入動態(Paned Study of Income Dynamics,PSID)和時間序列數據的橫截面面板研究發現,近期科技的發展可以解釋為何美國失業率下降了一半以上,以及為何美國通脹下降了約2/3。 在第二章中,埃爾查南·科恩、埃里克·約翰遜和吳英珠指出,全球化和科技變革導致了“技能匹配”的失衡。確切地講,他們認為科技的結構性變化改變了對各類勞動力的需求,沖擊了勞動力市場的需求和供給。 這種沖擊會導致學歷偏高和偏低的發生,形成勞動力市場的不匹配。利用美國當前人口調查(Current Population Survey,CPS)和中國香港的人口普查數據,他們進行了一項比較研究,概述了中國香港和美國的學歷偏高和學歷偏低現象。丹寧格、明塞爾、科恩和吳強調了教育回報率對學生的影響,但是科技促進供給變化的關鍵在于回報率(Rate of Return,ROR)的變化對不同種族的影響。 在第三章中,蘇珊·L.阿維萊特、米歇爾·C.麥克倫南和梅根·揚 發現回報率的增長會顯著提高高校入學率,但不同種族受到的影響不同。 地區的教育回報率對黑人有影響,白人則并非如此,或許說明白人感受更多的是國家層面的勞動力市場,而黑人感受到的勞動力市場更偏向本地。 因此,科技實施的區域差異可能對科技變革受益者的種族差異產生重要影響。實際上,這些差異可以解釋近期高校入學率在黑人和白人間的差異以及收入差距的發展趨勢。 鑒于學校教育對理解整個經濟趨勢的重要性,必須準確衡量學校教育對收入的影響(以及學校教育對勞動力市場所有其他方面的影響)。社會科學家通常通過相關類型分析來獲得這些指標并推斷因果關系,但是這種相關性不僅不能得出因果關系,而且它們通常會產生有偏差的參數估計。 因為即使是復雜的非線性多元方程*大可能性面板數據估計,實際上也只是一種復雜的相關性。許多經濟學家和其他社會科學家也在尋求用不同的方法來梳理推論,其中一種方法采用“自然實驗”,即其中人口樣本隨機歸入特定類別,創建兩個真正獨立的比較組,然后研究人員就能夠評估該類別的影響。彼時義務教育法律存在一個漏洞,使年初出生的學生在輟學時完成的學業少于年底出生的學生。約書亞·安格里斯特和艾倫·克魯伊格在一篇重要的論文中利用了這個漏洞,通過假設母親在幾月懷孕與孩子是否有意利用這個漏洞無關,發現當前的OLS對教育回報率的估計幾乎不產生偏差。 在第四章中,約翰·邦德和大衛·A.耶格展示了證據,質疑了安格里斯特和克魯伊格分析中的一個關鍵假設,從而暗示他們的自然實驗可能存在偏差。僅靠人力資本并不能完全解釋勞動力市場的成功,心理變量也同樣重要。 在第五章中,亞瑟·戈德史密斯、喬納森·毛姆和小威廉·達里蒂進 一步模擬了心理學家J·羅特的中心觀點:用控制觀衡量并研究影響勞動力市場福祉的激勵因素。潛在的心理學理論是指內化者(具有更強內部控制觀的個體)重視自己在取得成功方面付出的努力,因此在面對困難時會更加努力。 鑒于當時人們已可接觸到J·羅特在國家長期追蹤調查項目(NationalLongitudinal Survey,NLS)中使用的方法,戈德史密斯、毛姆和達里蒂便對這一假設進行了驗證,發現這種激勵因素可以提升收入、勞動參與度、 在職培訓和工作滿意度,大大降低了分工程度。 自從早期開展研究以來,我就意識到家庭內部的分工經常會導致專業化,使夫妻倆在終身人力資本投資和收入方面產生差異和分化。4 在過去的幾十年中,家庭的專業化水平隨著初婚年齡的增長以及夫妻雙方教育水平差異和年齡差異的縮小而急劇降低。因此我們發現,妻子的職業生涯經常優先于丈夫的職業生涯。 在第六章中,安妮·溫克勒爾和大衛·羅斯利用威斯康星大學人口與生態學中心收集的全國家庭與住戶調查(Nation Survey of Families and Households,NSFH)新數據來研究家庭收入隨著某配偶職業生涯較另一方獲得優先權而發生的變化。 由于原始數據一般表明女性的離職率高于男性,因此許多人認為工作變化會對女性工資產生不利影響。艾立森·布茲和馬爾科·弗朗西斯科尼通過英國住戶面板調查(British Households Panel Survey,BHPS)的數據, 研究了1991年和1996年英國全職勞動者的離職率。不同于“相較于男人, 女人辭職更頻繁,升遷機會更少”的流行觀點,他們發現,若個人及其工作特征不變,性別差異就會消失。 然而,雖然男女勞動者的平均離職率類似,但是布茲和弗朗西斯科尼發現,在工齡長短、是否有小孩撫養、工會報銷比例、婚姻情況和職業類型不同的情況下,男女勞動者的平均離職率會發生變化。此外,他們還發現對由勞動者引起的工作變動(辭職)和由公司引起的工作變動(裁員)加以區分是很重要的。 并非所有的工作變動或地域流動都出于人們渴望更好的工作機會。相反,許多人換工作的目的是提高生活質量、改善生活水平. 在第八章中,斯特拉特福德·道格拉斯和霍華德·沃爾將移民流量數據的橫向概率與收入指標結合起來,從而推斷出加拿大特定省份的生活質量指標。他們通過殘差分析來評估省級非金錢便利設施發現,不列顛哥倫比亞、阿爾伯塔省和新斯科舍省生活標準始終處于高水平,并且不列顛哥倫比亞省以及濱海省份擁有*高的舒適度。 至此,本書每一章都涉及人力資本吸納對獲得工作和謀生的影響。但是,獲得的工作類型有助于確定一個人積累財富的能力,這反過來會影響人們退休的決定。 在第九章中,亞倫·古斯特曼和托馬斯·斯泰因邁爾將雇主提供的養老金方案詳細描述與國家長期追蹤調查項目—成人女性(National Longitudinal Survey of Mature Women,NLS - MW)和健康退休調查(Health Retirement Survey,HRS)的調查數據相結合,以確定*近退休的或接近退休年齡的個體的養老金財富水平。古斯特曼和斯泰因邁爾發現,來自退休金的住戶財富在過去20 年中增長了20% ~ 25% 。雖然男女養老金現值之比超過2比1,但女性的福利收入比率(即平均收益現值與平均累積收入的比率)高于男性。此外,由于女性的平均工作期限低于男性,因此她們的養老金價值增長速度超過男性。 如上所述,養老金的資產價值可以讓人下定決心更早退休,但制度因素對此也有影響。 在下一章中,斯蒂芬·斯特恩和佩特拉·托德指出,愛德華·拉澤爾的強制退休模式有兩重含義:(1)所有強制性退休計劃均應依據提前退休條文;(2)面臨強制退休的勞動者在強制退休年齡前不應再面臨(或面臨更小的)退休的可能性。接著,他們用歷史數據檢測**個含義,用國家長期追蹤調查項目中成人男性的檢驗數據檢測第二個含義。 斯特恩和托德發現了前者的正確性,但他們堅決否定后者。如果這是正確的,那么這些結果可能會使長期合同與終身收入的人力資本模型的有效性受到影響。 公共工程項目可以幫助失業者在人力資本上投資。佛羅里安·克勞斯、帕特里克·普哈尼和維克托·斯泰納在其計量經濟學分析中檢測了1990年兩德統一后東德地區上馬的公共工程項目是否提升了再就業的概率。他們使用雙方程半參數模型來比較那些參加公共工程項目(PublicWorks Program,PWP)者的結果與他們仍然失業的反事實結果,其中選擇性和未觀察到的異質性是不變的。他們發現在再就業前景方面,公共工程項目的普通參與者的表現比沒有參加這種“培訓”項目的失業人員更糟糕,但他們沒有發現任何證據表明,這些人在參加公共工程項目培訓時會因為他人聲稱培訓可能帶來高薪而不愿選擇一般的工作。他們猜測,這只是因為這些項目的參與者較于傳統失業者對于找工作沒有那么熱衷。 政府政策經常給制定者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現在一個很重要的社會問題是有關醫保覆蓋普及的。現在大概80%參保的美國人是通過雇主獲得醫療保險的。若可以享受到國民醫療保險,人們對雇主的依賴可能會降低,從而導致勞動力參與率下降。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艾立森·惠靈頓和德博拉·科博-克拉克估計了外部保險對勞動力供給的影響,方法是估計勞動力供應對通過配偶獲得醫療保險的意義。他們借助1993年3月美國當前人口調查年度人口統計文件,研究了勞動力參與度和工作時長所受的影響。他們發現對于享有配偶醫保的女性而言,參加工作的可能性平均降低19.5%,工作時間平均減少7.1~14.8小時。對于享有配偶醫保的男性而言,參加工作的可能性平均降低4.1%~9.1 %,工作時間平均減少3.6%。惠靈頓和科博-克拉克就此總結道,醫保覆蓋普及會導致勞動力參與度降低3.3%,并將平均工作時間減少46小時。勞動力參與度和平均工作時間的雙減少將導致勞動力供應總體減少6.2%。 一篇有關地區工資和失業水平的新文獻正在逐漸形成。布蘭奇弗勞爾和奧斯瓦爾德稱之為“工資曲線”,他們提供了大量國際證據,說明高失業率地區的勞動者工資水平較低。誠然,若年齡、性別、種族、學齡、 “固定效應”等個人特征不變,那么失業與工資之間的彈性似乎都為-0.1。 在下一章中,卡斯滕·阿爾伯塞克等人使用北歐國家數據進行仔細的實證研究,其結論至少與“工資曲線”結果存在部分不一致。雖然他們發現,從長期看來,地區失業率與實際工資存在顯著的負相關關系,但在考慮到地區固定效應時,他們發現北歐勞動力市場各地區之間沒有穩定的負相關關系。因此,這些結果可能會影響宏觀經濟。
勞動者福祉 作者簡介
所羅門·W.波拉切克 Solomon W.Polachek 紐約州立大學賓漢姆分校教授,利物浦希望大學商學專家,他在勞動關系、勞動經濟、工人福利等領域有深入研究。曾攥寫并主編多部有關勞動關系的著作,如《Health and Labor Markets》《New Analyses in Worker Well-Being》等。
- >
唐代進士錄
- >
伯納黛特,你要去哪(2021新版)
- >
我從未如此眷戀人間
- >
經典常談
- >
史學評論
- >
苦雨齋序跋文-周作人自編集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巴金-再思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