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一掃
關注中圖網
官方微博
本類五星書更多>
-
>
闖進數學世界――探秘歷史名題
-
>
中醫基礎理論
-
>
當代中國政府與政治(新編21世紀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
>
高校軍事課教程
-
>
思想道德與法治(2021年版)
-
>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2021年版)
-
>
中醫內科學·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
西南地區歷史城鎮文化景觀:構成、演進與發展 版權信息
- ISBN:9787030521538
- 條形碼:9787030521538 ; 978-7-03-052153-8
- 裝幀:一般膠版紙
- 冊數:暫無
- 重量:暫無
- 所屬分類:>>
西南地區歷史城鎮文化景觀:構成、演進與發展 內容簡介
本書旨在以文化景觀視角切入歷史城鎮空間文化關系的分析, 以應對當前西南地區快速城鎮化背景下地域空間文化特色遭受現代化沖擊的現實問題。
西南地區歷史城鎮文化景觀:構成、演進與發展 目錄
總序
前言
第1章 文化景觀遺產與西南地區歷史城鎮
1.1 文化景觀遺產研究概述
1.1.1 人文地理學界文化景觀的研宄進程
1.1.2 遺產保護界文化景觀遺產概念的提出
1.1.3 文化景觀的遺產體系與類型劃分
1.2 我國歷史城鎮保護問題剖析
1.2.1 我國歷史城鎮遺產保護體系的架構
1.2.2 既有體系下歷史城鎮保護的現實問題
1.2.3 傳統歷史城鎮保護理論的價值缺失
1.3 文化景觀視角下的歷史城鎮保護
1.3.1 文化景觀概念的理論主旨
1.3.2 文化景觀遺產體系中的歷史城鎮
1.3.3 作為文化景觀的歷史城鎮保護
1.4 地域背景下西南地區歷史城鎮研究
1.4.1 西南地區地域界定與典型城鎮
1.4.2 西南地區歷史城鎮的保護與相關研究
1.4.3 快速城鎮化對西南歷史城鎮的沖擊
1.4.4 西南地區歷史城鎮保護研究框架
第2章 文化景觀視角下歷史城鎮的研究方法
2.1 歷史城鎮文化景觀研究框架
2.1.1 城鎮文化景觀的呈現特征
2.1.2 文化與時空關聯的分析框架
2.2 物質要素
2.2.1 建、構筑物
2.2.2 空間
2.2.3 環境
2.2.4 人群行為
2.3 價值內涵
2.3.1 人居文化
2.3.2 職能文化
2.3.3 歷史文化
2.3.4 精神文化
2.4 空間載體
2.4.1 城鎮格局
2.4.2 簇群地段
2.4.3 街巷場所
2.4.4 地標節點
2.5 景觀的演進階段
2.5.1 初生階段
2.5.2 發展階段
2.5.3 成熟階段
2.5.4 衰敗階段
第3章 西南地區歷史城鎮發展背景與文化類型
3.1 西南地區自然地理背景與城鎮發展
3.1.1 地理格局與西南文明區劃
3.1.2 資源分布與產業城鎮萌芽
3.1.3 水陸交通與商貿城鎮發展
3.2 西南地區歷史人文背景與城鎮發展
3.2.1 政治經略與城鎮體系結構
3.2.2 戰爭綿延與軍事城寨興衰
3.2.3 民族遷徙與氏族聚居分布
3.2.4 宗教傳播及其文化輻射
3.3 基于文化脈絡的歷史城鎮類型梳理
3.3.1 歷史城鎮類型劃分的一般方式
3.3.2 基于城鎮文化特征的類型劃分
第4章 西南地區歷史城鎮文化景觀演進過程
4.1 初生階段的有機靈動
4.1.1 城鎮格局:依山傍水、因地制宜
4.1.2 簇群地段:均質同構、松散模糊
4.1.3 街巷場所:開敞通透、隨機可塑
4.1.4 地標節點:借勢成形、實用為先
4.2 發展階段的多元平衡
4.2.1 城鎮格局:功能復合、區塊分化
4.2.2 簇群地段:大小參差、聚團緊湊
4.2.3 街巷場所:界面圍合、尺度多變
4.2.4 地標節點:人工修飾、儀禮凸顯
4.3 成熟階段的井然繁盛
4.3.1 城鎮格局:系統完善、天人合一
4.3.2 簇群地段:高低錯落、主次分明
4.3.3 街巷場所:序列清晰、空間豐富
4.3.4 地標節點:規模宏大、風格融合
4.4 衰敗階段的失序凌亂
4.4.1 城鎮格局:結構瓦解、關系混亂
4.4.2 簇群地段:規模縮減、肌理破碎
4.4.3 街巷場所:空間殘缺、風貌蕭條
4.4.4 地標節點:邊緣廢棄、坍塌損毀
4.5 典型城鎮演進過程及景觀特征分析
4.5.1 鹽業城鎮:貢井鎮
4.5.2 商貿城鎮:大研古鎮
4.5.3 軍事城鎮:鎮遠古城
4.5.4 政教城鎮:大理古城
4.5.5 民族城鎮:肇興侗寨
第5章 西南地區歷史城鎮文化景觀演進的動力機制
5.1 動力機制及其研究框架
5.2 城鎮景觀的影響因素
5.2.1 自然地理因素
5.2.2 政治經濟因素
5.2.3 社會人文因素
5.2.4 文化動力與影響因素的關系
5.3 城鎮演進的階段性規律
5.3.1 初生階段的聚核
5.3.2 發展階段的分異
5.3.3 成熟階段的結構
5.3.4 文化動力的階段性影響能力
5.4 載體演進的過程性規律
5.4.1 城鎮格局的延續
5.4.2 簇群地段的調節
5.4.3 街巷場所的適變
5.4.4 地標節點的更新
5.4.5 文化動力與空間載體的作用關系
5.5 綜合視角下的文化動力機制
5.5.1 人居文化潛移默化
5.5.2 職能文化主導推動
5.5.3 歷史文化濡染牽引
5.5.4 精神文化內在滲透
第6章 “景觀—文化”協同的歷史城鎮保護方法
6.1 “景觀-文化”協同演進的活態保護思路
6.1.1 景觀與文化的統一
6.1.2 保護與發展的結合
6.2 文化內涵延續
6.2.1 人居文化的傳承
6.2.2 職能文化的演替
6.2.3 歷史文化的展示
6.2.4 精神文化的傳播
6.3 景觀載體協同
6.3.1 城鎮格局的整體延續
6.3.2 簇群地段的有機更新
6.3.3 街巷場所的氛圍協調
6.3.4 地標節點的活化利用
6.4 典型保護案例應用分析
6.4.1 古鎮保護與城市發展的耦合
6.4.2 古鎮文化價值內涵的梳理
6.4.3 景觀與文化協同的活態保護
6.5 小結
參考文獻
后記
展開全部
書友推薦
- >
小考拉的故事-套裝共3冊
- >
推拿
- >
山海經
- >
月亮與六便士
- >
【精裝繪本】畫給孩子的中國神話
- >
史學評論
- >
李白與唐代文化
- >
羅曼·羅蘭讀書隨筆-精裝
本類暢銷